CN212522174U - 一种内窥耳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耳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2174U
CN212522174U CN202020435436.4U CN202020435436U CN212522174U CN 212522174 U CN212522174 U CN 212522174U CN 202020435436 U CN202020435436 U CN 202020435436U CN 212522174 U CN212522174 U CN 212522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ick
endoscope
shell
front shel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54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line (Shenzhen)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文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文平 filed Critical 刘文平
Priority to CN2020204354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2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2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2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耳勺,包括耳勺、内窥镜、前壳和后壳,前壳头部设有双头内螺纹,与耳勺尾部的双头外螺纹连接;耳勺为透光材料制成;内窥镜以卡扣点胶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前壳内表面,焦点聚焦在耳勺头部;内窥镜镜头集成有光源,内窥镜镜面贴有防尘片;还包括灯光组件,前壳开有螺纹孔,灯光组件外侧面设外螺纹,与后壳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耳勺,耳勺与前壳的螺纹旋进路径短,便于拆装;双头螺纹使耳勺锁定更牢固,避免脱落在耳道内的事故发生;耳勺透光、透视角,内窥镜自带光源并由灯光组件进行光照加强,加上内窥镜焦点聚焦于耳勺头部,采耳作业时对耳勺头部及其附近耳道成像清晰、光照充足。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耳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耳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窥耳勺。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耳勺固定在摄像头前壳主要有三种方式:
1、内嵌式一(耳勺装入摄像头前壳内):耳勺设置单头外螺纹, 内窥镜前壳设置单头内螺纹,通常需要开2圈螺纹,导致用户拆卸耳勺需要进行多次旋转,用户每做一个旋转动作平均需旋动1\4圈,固旋动一圈螺纹就要旋4下,两圈螺纹则要旋8下才能完成拆卸,旋转路径过长因此耳勺易被卡住。
2、内嵌式二(耳勺装入内窥镜前壳内):耳勺设置一圈卡位,内窥镜前壳设置一圈母扣,耳勺克服弹性强行卡入内窥镜前壳内实现锁定,这种固定方式起初安装和拆卸比较费劲,而安装和拆卸多次以后又存在容易松动并脱落的问题,导致耳勺掉落耳道需进医院取出的事故时有发生。
3、外扣式(耳勺设置一个固定圈卡接在内窥镜前壳外):耳勺固定圈外径大于内窥镜前壳,这种固定方式加大了耳勺和前壳组装后的整体直径,导致内窥镜小型化带来的外径减小的有益技术改进效果又被外扣耳勺固定圈的外径增大所抵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耳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嵌式耳勺安装和拆卸困难且多次拆卸后易松动脱落、外扣式耳勺组装后构件整体直径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窥耳勺,包括耳勺、内窥镜、前壳和后壳,还包括灯光组件;前壳头部设有螺纹,与耳勺螺纹连接;
耳勺为透光材料制成;
内窥镜固定连接于前壳内。
进一步地,前壳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与设置在耳勺的外螺纹连接;
内窥镜以点胶卡扣的连接方式固定于前壳的内表面,内窥镜镜头方向平行于前壳和耳勺的径向。
进一步地,前壳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为双头内螺纹,与设置在耳勺的双头外螺纹连接;
耳勺与前壳连接的尾部沿径向开有一通孔;
内窥镜的焦点聚焦在耳勺头部。
进一步地,内窥镜镜头集成有光源,内窥镜镜面贴有防尘片;
进一步地,灯光组件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与后壳螺纹连接;
灯光组件的外侧面还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至少一个安装孔;
前壳与灯光组件连接的端面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与灯光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后壳与灯光组件组装后将灯光组件容纳在其内,并且与前壳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前壳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外径小于前壳与灯光组件连接的一端。
进一步地,灯光组件包括灯光圈以及固定在灯光圈内的电路模块。
进一步地,灯光组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贯穿外螺纹与安装孔连通的槽。
优选地,耳勺和前壳采用塑料制成,后壳采用铝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可视耳勺的有益效果在于:
1、耳勺采用双头螺纹,使得每一条螺纹只有半圈,大大减小了螺纹的旋进装卸路径,因此用户只要做两次旋转动作就可以顺利实现耳勺的装卸,大大减少了耳勺的装卸时间,且旋进路径的缩短使得耳勺的装卸更易于操作,旋入更顺畅,提高了用户体验。
同时,耳勺采用双头螺纹固定更为牢固,彻底解决了耳勺易脱落的问题,使得耳勺可以牢牢内嵌在前壳内,保证内窥镜不易被污染和损坏。
2、耳勺采用透光材料,还可以开通孔透过视角,且在内窥镜镜头集成有光源,还可以带灯光组件为内窥镜加强光照,同时内窥镜的焦距聚焦于耳勺头部,使得内窥镜对耳勺头部及其附近的耳道成像清晰,以上技术方案保证了进行内窥采耳作业时为耳勺头部附近的耳道提供精准、充足的光照。
3、通过将螺钉经前壳一端安装孔旋入前壳底部端面对应的螺丝孔,将灯光组件另一端和后壳间通过内外螺纹旋紧实现前壳、灯光组件和后壳间的连接,相比卡扣点胶等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便于灯光组件与后壳之间的安装与拆卸;前壳和后壳连接处之间的间隙分布相对均匀,提高了外壳部件连接的精度;同时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且这种连接结构简单,降低了部件加工、装配难度和产品制造成本。
4、后壳与灯光组件组装后将所述灯光组件容纳在其内,并且与前壳连接为一体,这样组装后的外壳部件将前壳与灯光组件间的螺钉和槽、灯光组件和后壳之间的螺纹等连接结构被包裹在外壳部件内部,使组装后的外壳部件外表面光滑平整,没有连接结构造成的外表面凸起和凹槽,方便拿取和进行采耳作业。
5、前壳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外径较小,有利于前壳伸入耳部,方便进行采耳和采耳过程中对耳道内部的光照作业;前壳与所述灯光组件连接的一端外径较大,有利于提供足够容积的内部空腔容纳内窥镜。
6、前壳采用柔性材料塑料制成,易于成型结构相对复杂的前壳,且塑料制品密度较小,轻便易拿取,同时塑料制前壳对内部精密内窥镜的磨损更小;后壳为铝制,便于加工螺纹的同时,铝制后壳散热、防水性好,且不易老化,寿命较长,此外铝制品密度较小,相对便于拿取。
7、作为需要直接接触耳部的部件,采用无毒塑料或抗菌塑料制成前壳,可提高前壳部件对人体的亲和度,避免耳部收到有毒或被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塑料前壳的伤害。
8、前壳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采用透光材料封口,在保证内窥镜透过透光材料端正常采集视频和灯光组件透过透明材料端对耳道内部的正常光照的同时,封闭了前壳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并深入耳部的一端,阻止污垢、灰尘、水份等进入前壳污染内窥镜导致缩短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勺与前壳组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勺与前壳组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勺的双头外螺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壳的双头内螺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壳与灯光组件组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壳与灯光组件作为整体和后壳组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耳勺;2-双头外螺纹;3-前壳;4-双头内螺纹;5-螺纹孔;6-灯光组件;7-安装孔;8-外螺纹;9-槽;10-螺钉;11-后壳;12-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轴心”、“轴向”、“前”、“后”、“侧面”、“边沿”、“突出”、“内凹”、“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为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与Y轴为同一水平面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Z轴为竖直方向的坐标轴;X轴、Y轴和Z轴位于空间相互垂直有三个平面分别为XY面、YZ面和XZ面,其中,XY面为水平面,XZ面和YZ面均为竖直面,且XZ面与YZ面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视耳勺进行详细说明。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内窥耳勺,所述内窥镜、光照组件单元、其它模块等内部组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出于篇幅考虑未对其进行文字与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视耳勺,提供一种可视耳勺,包括耳勺1、内窥镜、带内窥镜的前壳3、后壳11和灯光组件6。
前壳3头部设有螺纹,与耳勺螺纹连接。前壳3和耳勺1采用螺纹连接,相比卡扣式连接结构,前壳3和耳勺1更容易拆装,连接精度更高。
耳勺1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使得来自前壳3内的灯光可以透过,实现对耳勺1头部附近耳道的照明。
内窥镜固定连接于前壳3内,前壳3对内窥镜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前壳3的前端内侧面设有内螺纹,与设置在耳勺1尾部的外螺纹连接。采用在前壳3设置内螺纹、耳勺1设置外螺纹的技术方案,一是可以保持前壳3和耳勺1组装后的整体外径不会增加,二是可以将耳勺1尾部完全嵌入前壳3内,实现对前壳3前端开口更好地密封,阻止污垢、灰尘、水份等进入前壳3污染内窥镜导致缩短寿命。
内窥镜以卡扣点胶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前壳的内表面,因为内窥耳勺需要经常性拆装的部件主要是耳勺1,内窥镜只需固定连接于前壳内部不必经常拆卸,故选用传统的卡扣点胶方式固定连接于前壳的内表面。内窥镜镜头方向平行于前壳3和耳勺1的径向,使其焦点位于前壳3和耳勺1的中轴线上,便于对耳勺1聚焦。
进一步地,前壳3的前端内侧面设有双头内螺纹4,与设置在耳勺1尾部的双头外螺纹2连接。耳勺1和前壳3采用双头螺纹,使得每一条螺纹只有半圈,大大减小了螺纹的旋进装卸路径,因此用户只要做两次旋转动作就可以顺利实现耳勺1的装卸,大大减少了耳勺1的装卸时间,且旋进路径的缩短使得耳勺1的装卸更易于操作,旋入更顺畅,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耳勺1采用双头螺纹固定更为牢固,彻底解决了耳勺1易脱落的问题,使得耳勺1可以牢牢内嵌在前壳3内,保证内窥镜不易被污染和损坏。
耳勺1与前壳3连接的尾部沿径向开有一通孔,通孔可透过视角,便于用户观察耳勺1头部附近的耳道情况。
内窥镜的焦点聚焦在耳勺1头部,保证进行采耳作业时可对耳勺1头部及其附近的耳道情况进行清晰成像。
进一步地,内窥镜镜头集成有光源。内窥镜镜头集成光源,配合透明耳勺1,可透过耳勺1尾部为耳勺1头部及其附近耳道提供光照。
内窥镜镜面贴有防尘片,再加上其自带防尘设计,避免了因耳勺1尾部开通孔而进入前壳3的污垢、灰尘污染内窥镜及其镜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灯光组件6。灯光组件6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8,与设置在后壳11的内螺纹12连接;灯光组件6的外侧面还设有与其轴线(Y轴)平行的至少一个安装孔7;前壳3与灯光组件6连接的端面设有螺纹孔5,前壳3通过螺钉10与灯光组件6连接。
通过在前壳3和后壳11间设置灯光组件6,可为内窥镜进一步加强光照,保证了进行内窥采耳作业时为耳勺头部附近的耳道提供更加充足的光照。通过螺钉10实现前壳3、灯光组件6之间的连接和外螺纹8、内螺纹12相互旋紧实现灯光组件6、后壳11之间的连接,相比卡扣点胶便于灯光组件6与后壳11之间的安装与拆卸;前壳3和后壳11连接处之间的间隙分布相对均匀,提高了外壳部件连接的精度;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且这种连接结构简单,降低了部件加工、装配难度和产品制造成本。
具体地,后壳11与灯光组件6组装后将灯光组件6容纳在其内,并且与前壳3连接为一体,例如,后壳11与灯光组件6组装后的整体的端面可以与前壳远离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的端面相抵接。
后壳11与灯光组件6组装后将灯光组件6容纳在其内,并且与前壳3连接为一体,组装后的外壳部件将前壳3与灯光组件6间的螺钉10和槽9、灯光组件6和后壳11之间的外螺纹8、内螺纹12等连接结构被包裹在外壳部件内部,使得组装后的外壳部件外表面光滑平整,没有连接结构造成的外表面凸起和凹槽,方便拿取和进行采耳作业。
具体地,前壳3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外径小于前壳3与灯光组件6连接的一端。进一步地,前壳3可以呈空心筒状,其前端为直径不变的细长直筒,后端直径逐渐增大呈锥状,后端面开有螺纹孔5,具体地,后端面可开口,开口处可呈环状口沿,环状口沿表面开有螺纹孔5。
前壳3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外径较小,安装时耳勺头部及前段从该端口伸出,有利于前壳3伸入耳部轮廓,方便进行采耳和采耳过程中对耳道内部的光照作业;前壳3与灯光组件6连接的一端外径较大,有利于提供足够容积的内部空腔容纳内窥镜。
具体地,灯光组件6包括灯光圈以及固定在灯光圈内的电路模块。将灯光组件6设为圈形,其侧面外螺纹8更容易加工。电路模块固定在灯光圈内部,在实现灯光圈电路控制的同时充分利用了灯光圈的内部空间,减少了将电路模块全部布置在后壳11内对后壳11内部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以灯光圈作为灯光组件6的实施方式,灯光圈前端为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近侧面沿轴向(Y方向)开有贯穿第一圆柱体前后两端的安装孔7,安装孔7对应于前壳3上的螺纹孔5;第一圆柱体后端面连接有与第一圆柱体端面同心的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侧面开有外螺纹8。后壳11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空心直筒,其近开口前端筒体圆柱内表面开有与灯光圈的第二圆柱体侧面的外螺纹8相配合的内螺纹12。后壳11的筒体圆柱外径与第一圆柱体的直径相同。
装配时,螺钉10穿过第一圆柱体上的安装孔7后,头部旋入前壳3上的螺纹孔5,灯光圈的外螺纹8和后壳11的内螺纹12之间旋紧配合,后壳11与灯光圈组装后端部与前壳3的端部相抵接,实现前壳3、灯光圈和后壳11在Y方向上的连接。
进一步地,可设一通道在轴向(Y方向)上贯穿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分别在第一圆柱体前端面和第二圆柱体端面开有一对通道口。该通道用于连通灯光圈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壳3和后壳11形成的空腔,灯光圈前后两端的空腔用于容纳分别连接在第一圆柱体前端面和第二圆柱体端面的摄像头和其它模块。安装内部模块时,摄像头前端连接耳勺,其后端连接于灯光圈前端的第一圆柱体前端面,其它模块一端连接于灯光圈后端的第二圆柱体端面,另一端连接于后壳11的后端面内壁,连接灯光圈前后两端摄像头和其它模块的线路穿过一对通道口和其中的通道。
具体地,灯光组件6的外侧面上设有贯穿外螺纹8与安装孔7连通的槽9。
进一步地,在第二圆柱体侧面开槽9,槽9沿第二圆柱体端面边沿轴向(Y方向)延伸到第一圆柱体后端面;第一圆柱体上的安装孔7分别对应槽9与前壳3上的螺纹孔5,螺钉10从槽9进入安装孔7,穿过安装孔7后头部旋入螺纹孔3,实现灯光圈与前壳3的连接。
当第二圆柱体的直径较大时,第二圆柱体侧面的外螺纹8直径越大,此时与之连接的后壳11的筒体圆柱内表面的内螺纹12直径越大,则后壳11的筒体圆柱内径增大,又因为后壳11的筒体圆柱外径与第一圆柱体的直径相等且保持不变,所以后壳11的筒体壁厚减小。因此,在需要减小后壳11的筒体壁厚时,可通过增大第二圆柱体的直径来实现,此时第二圆柱体与第一圆柱体后端面相接的面积增大,第一圆柱体后端面留给安装孔7的面积减小,当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大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圆柱体后端面留给安装孔7的面积不足以开通标准孔径安装孔,此时需在第二圆柱体端面边沿轴向(Y方向)开一槽9,并延伸到第一圆柱体后端面,槽9内空间对应第一圆柱体后端面的面积为安装孔7的开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条件。
灯光组件6的外侧面上设贯穿外螺纹8与安装孔7连通的槽9,螺钉10可以从槽9进入安装孔7,且穿过安装孔7并旋入螺纹孔5的过程全程可透过槽9观察与控制,同时槽9的开通帮助螺钉10减少了需穿过外螺纹8的长度,即在轴向上减小了安装孔7的长度,因此可以使用更短的螺钉10。
进一步地,在灯光圈的第一圆柱体前端面上,可安装多个光照单元,优选地,可布置为环形LED灯或LED光照单元阵列。安装时连接灯光圈前后两端光照单元和其它模块的线路穿过一对通道口和其中的通道。
灯光圈面向前壳3的一面,提供了面向摄像头镜头方向的足够表面积,可在其上安装更多的光照单元且光照效果较佳,避免了因半壳体内壳内壁上对摄像头工作光照效果较佳的空间有限、摄像头和其它模块高度集成导致的传统固定结构可视耳勺光照组件体积功率、光照效果、单元数量受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耳勺,提供了连接在前壳3和后壳11之间的灯光组件6,灯光组件6的增加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耳勺,相比现有技术的只有后壳11底端一个端面、需要将内窥镜和其它模块安装在半壳体内壳内壁上,再将半壳体内壳外壁连接于外壳整体内壁上的固定结构,增加了灯光组件6的前后两面作为另外两个端面,这样体积短小的摄像头可以独立连接在灯光组件6的前端面,体积狭长的其它模块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在灯光组件6的后端面和后壳11的后端面内壁,从而舍弃了复杂的半壳体内壳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现有技术光照组件受限于半壳体内壁面朝与摄像头镜头方向(Y方向)光照效果,而半壳体内壳内壁靠近摄像头处摄像头和其它模块高度集成,留给灯光组件安装的空间不多,因此现有技术灯光组件6常在半壳体内壳内壁近摄像头处设置单个LED灯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光组件6面向内窥镜的一面,提供了面向摄像头镜头方向(Y方向)的足够表面积,因此在舍弃半壳体内壳固定结构的同时,可在灯光组件6面向内窥镜的一面安装更多的光照单元且可将灯光组件设置成面向摄像头镜头方向(Y方向)的环形LED灯或LED单元阵列,提高了光照单元数量及总功率,对摄像头光照效果较佳。
进一步地,灯光圈的第二圆柱体在其端面连接有固定结构。优选地,灯光圈的第二圆柱体在其端面的通道口两侧连接有一对突出部。突出部用于固定其它装置,其与其它装置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设置为一对可提高对其它装置的固定效果。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轴向贯穿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的通道为矩形通道,分别在第一圆柱体前端面和第二圆柱体端面开有一对矩形通道口。将通道设计为矩形便于通道的加工,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成本。
优选地,螺钉10、安装孔7、螺纹孔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安装孔7、螺纹孔5分别在灯光圈的第一圆柱体和前壳3的后端面上绕其圆柱轴心呈均匀分布,这种分布可在减少螺钉10数量的同时保持部件紧固连接。
优选地,前壳3采用塑料制成,后壳11和灯光圈采用铝制成。进一步地,前壳3采用无毒塑料或抗菌塑料制成。
前壳3采用柔性材料塑料制成,易于成型结构复杂的前壳3,且塑料制品较轻易拿取,同时塑料制前壳3对内部精密内窥镜的磨损更小;后壳11为铝制,便于加工螺纹的同时,铝制后壳散热、防水性好,且不易老化,寿命较长,此外铝制品密度较小,便于拿取。
作为需要直接接触耳部的部件,进一步采用无毒塑料或抗菌塑料制成前壳3,可提高前壳3部件对人体的亲和度,避免耳部受到有毒或被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塑料前壳3的伤害。
灯光圈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分别要开安装孔7和外螺纹8,第二圆柱体有时还要开槽9,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还要同时开通道口和贯通两口的通道;后壳11在近前端圆柱筒状体内表面开有与外螺纹8相配合的内螺纹12,因此,采用铝制灯光圈和后壳11可在保证结构强度、有效保护内部模块的同时,降低灯光圈、后壳11的加工难度,减轻外壳部件重量。
优选地,前壳3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采用透光材料封口。
前壳3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采用透光材料封口,在保证内窥镜透过透光材料端正常采集视频和灯光组件透过透明材料端对耳道内部的正常光照的同时,封闭了前壳3用于给内窥镜采集视频并深入耳部的一端,阻止污垢、灰尘、水份等进入前壳3污染内窥镜导致缩短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窥耳勺,包括耳勺(1)、带内窥镜的前壳(3)、后壳(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光组件(6);
所述前壳(3)头部设有螺纹,与所述耳勺(1)螺纹连接;
所述耳勺(1)为透光材料制成;
所述内窥镜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3)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12),与设置在所述耳勺(1)的外螺纹(8)连接;
所述内窥镜以卡扣点胶的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前壳(3)的内表面,所述内窥镜镜头方向平行于所述前壳(3)和耳勺(1)的径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螺纹(12)为双头内螺纹(4),所述外螺纹(8)为双头外螺纹(2);
所述耳勺(1)与所述前壳(3)连接的尾部沿径向开有一通孔;
所述内窥镜的焦点聚焦在所述耳勺(1)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镜头集成有光源,所述内窥镜镜面贴有防尘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光组件(6)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8),与所述后壳螺纹连接;
所述灯光组件(6)的外侧面还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至少一个安装孔(7);
所述前壳(3)与灯光组件(6)连接的端面设有螺纹孔(5),通过螺钉(10)与所述灯光组件(6)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1)与灯光组件(6)组装后将所述灯光组件(6)容纳在其内,并且与所述前壳(3)连接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用于给所述内窥镜采集视频的一端外径小于所述前壳(3)与所述灯光组件(6)连接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6)包括灯光圈以及固定在所述灯光圈内的电路模块。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组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贯穿所述外螺纹(8)与所述安装孔(7)连通的槽(9)。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窥耳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勺(1)和前壳(3)采用塑料制成,所述后壳(11)采用铝制成。
CN202020435436.4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内窥耳勺 Active CN212522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5436.4U CN212522174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内窥耳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5436.4U CN212522174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内窥耳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2174U true CN212522174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5436.4U Active CN212522174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内窥耳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2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9280A (zh) * 2022-01-24 2022-05-13 上海精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定位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9280A (zh) * 2022-01-24 2022-05-13 上海精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定位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22174U (zh) 一种内窥耳勺
WO2016086378A1 (zh) 影像撷取模组及其遮光罩
WO2018152909A1 (zh) 云台装置及无人机
CN110604535A (zh) 胶囊核及胶囊内窥镜
CN212394877U (zh) 一种内窥镜先端结构
CN211093932U (zh) 胶囊核及胶囊内窥镜
CN212308201U (zh) 一种可视耳勺
CN209728406U (zh) 一种可防止镜面灰尘沾染的投影仪
CN209122173U (zh) 一种可调焦的内窥镜
CN214799628U (zh) 新型双目车载摄像头结构
CN203219352U (zh) 带有电子卡口的手机
CN216905067U (zh) 一种摄像头密封结构
CN108514399B (zh) 内窥镜
CN112114469A (zh) 补光灯模组和摄像机
CN208477607U (zh) 一种视频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
CN217183366U (zh) 一种多目监控相机
CN110792994A (zh) 激光结构及巡检灯具
CN210233049U (zh) 一种涂胶工业机器人视觉处理装置
CN206389451U (zh)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镜头壳体
CN218883544U (zh) 一种安防报警摄像头
CN217034484U (zh) 一种可适配多种相机镜头的接口结构
CN216848317U (zh) 一种高分辨率无畸变光学镜头
CN217985201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3399055U (zh) 一种90度侧视工业内窥镜更换头
CN217689735U (zh) 防水拍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5

Address after: 518000 5a, Dongyi building, 5014 Binhe Avenue, Fushan community, Futia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ifth line (Shenzhen) Tra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5a, Dongyi building, 5014 Binhe Avenue, Fushan community, Futia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Wen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