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922U -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1922U
CN212511922U CN202021716431.5U CN202021716431U CN212511922U CN 212511922 U CN212511922 U CN 212511922U CN 202021716431 U CN202021716431 U CN 202021716431U CN 212511922 U CN212511922 U CN 212511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x body
outer cover
inner cov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164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ings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ings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ings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ings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164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1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1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1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包括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所述箱体内设置三组导流单元体,所述导流单元体内设置三条直孔;所述内盖固定在箱体前后两端,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外端;所述内盖与外盖相邻一侧设置分流结构。实用新型改进巧妙,端盖中设计了内盖和外盖,在内盖上具有通孔和槽口,档内盖与箱体固定之后,槽口能够起到转向的作用,加工方便,能够精确的控制尺寸,外盖开有通孔汇集分流通道以集中导流;所有管路连接简洁、快速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创造运用于通过半导体制热制热的特性而改进的衍生产品,例如半导体空调、半导体温控床,在传统结构中由于循环箱体的换热量有限,需要提高其换热效率,采用延长冷媒流体的通道的方法,例如申请号:201110462868.X,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的制作方法》,它通过金属胚件钻孔、封堵的方式,设计为S形路径,以增加外箱的换热效率,这种加工方法简单,但是需要通过防锈堵头封口,由于多点封堵致使漏点漏液概率增加,因为封堵方向被隔热层封闭,若出现泄漏不能有效维修形成致命的性能隐患,堵头卡在钻孔内的尺寸无法准确把控,导致S形路径在转向位置尺寸不一,从而影响了局部流体流速,进一步影响换热效果,公司根据独立探索改进,特申请此实用新型创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包括箱体、内盖和外盖,所述箱体内设置三组导流单元体,所述导流单元体内设置三条直孔;所述直孔内设置多条呈环向均匀分布的小孔;在箱体外壁上设置半导体安装台;所述内盖固定在箱体前后两端,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外端;所述内盖与外盖相邻一侧设置分流结构,其中分流结构包括汇合段和三个分支段,在分支段的末端均设置穿孔,三个所述穿孔分别与三组导流单元体的一条直孔贯通;所述内盖与箱体接触一侧设置连接相邻直孔的槽口,箱体内单组导流单元体内的所有直孔通过两侧内盖上的槽口形成一条完整的弯曲孔道;所述外盖上设置冷媒流体孔道,所述冷媒流体孔道与汇合段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结构为半开放结构,它通过外盖形成密闭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冷媒流体孔道内壁设置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外盖、内盖与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汇合段内设置导流棱,导流棱呈为三条,呈三等分发散设置,相邻的导流棱与一条分支段形成半开放条形槽,汇合段通过导流棱起到均匀分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槽口连接两条直孔的端面位置设置贯通凹台,设计贯通凹台的目的在于当内盖固定在箱体端面后,槽口与贯通凹台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隙,有利于冷媒流体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改进巧妙,设计了内盖和外盖,在内盖上具有通孔和槽口,当内盖与箱体合并后,槽口能够起到转向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钻孔、封堵的方式的缺陷,同时由于槽口便于加工,能够精确的控制尺寸,避免在转向位置因为尺寸问题造成的影响,端部封堵结构更便于维保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图。
图示:1外盖、2内盖、3箱体、4槽口、5直孔、6穿孔、7分支段、8汇合段、9冷媒流体孔道、10固定孔、11凸台、12凹台、13输入端、14输出端、15安装螺孔、16半导体安装台、17贯通凹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及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包括箱体3、内盖2和外盖1,其中箱体,内盖和外盖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内盖和外盖均成三角形,箱体呈三棱柱状,所述箱体内设置三组导流单元体,它们成等边三角形分布,单组所述导流单元体内设置三条直孔5;所述直孔内设置四条呈环向均匀分布的小孔,单个小孔截面为扇形;在箱体外壁上设置半导体安装台16;所述内盖2固定在箱体3前后两端,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外端;所述内盖与外盖相邻一侧设置分流结构,其中分流结构包括汇合段8和三个分支段7,汇合段位于内盖中心位置,三个分支段的长度相同,它们等角度发散布置,在分支段的末端均设置穿孔6,每个所述穿孔分别与三组导流单元体的一条直孔贯通;所述内盖与箱体接触一侧设置连接相邻直孔的槽口4,箱体内单组导流单元体内的所有直孔通过两侧内盖上的槽口形成一条完整的弯曲孔道;所述外盖上设置冷媒流体孔道9,它位于外盖的中心位置,所述冷媒流体孔道与汇合段贯通。
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分流结构为半开放结构,它通过外盖形成密闭空腔。
作为一种技术改进,为了便于冷媒流体孔与循环导管的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孔道内壁设置螺纹。
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外盖、内盖重合转角位置设置固定孔10,在箱体上与固定孔重合出设置安装螺孔15,其中外盖,内盖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作为一种技术改进,为了加强密封性,所述外盖与内盖之间,其中外盖上设置凸台11,内盖设计与凸台匹配的凹台12,内盖与箱体之间,其中内盖的凸台背面形成新的凸台,与之相邻的箱体端面设置匹配的凹台,这样外盖与内盖,内盖与箱体之间为卡合连接,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性,在凸台与凹台卡合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一种技术改进,所述槽口连接两条直孔的端面位置设置贯通凹台17,设计贯通凹台的目的在于当内盖固定在箱体端面后,槽口与贯通凹台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隙,有利于冷媒流体的转向。
对于箱体、内盖和外盖的制作,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通过压铸机在设计好的模具上压铸,箱体的制作可按金属型材挤压的方式成型生产。
如图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在箱体前后两端的外盖上设置循环导管,循环导管的端头带有外螺纹固定在冷媒流体孔内,这样其中一个循环导管形成输入端13,另一个作为输出端14,将输入端的循环导管与冷媒流体(例如自来水)连接,流体进入密封空腔内,首先进入汇合段,然后通过三个分支段分别流向三组流体单元体内,在箱体前端,首先通过最下层的直孔,在然后进入小孔内,流向箱体后端,穿过该条直孔后通过槽口进入第二层的直孔,流向箱体前度,然后再次通过槽口,进入第三层直孔,流向箱体后端,最后三组流体单元体内的冷媒流体全部进入箱体后端的内盖汇合,最终外盖上的输出端流出。
需要说明的,作为一种技术改进,对于箱体中单个流体单元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六个等多个,其中流体单元内的只孔的数量还可以为五条、七条等奇数条,小孔的尺寸一定是相同的,而且环向均匀分布,对于只孔内的小孔,不能是尺寸不同的狭窄扁长通孔,例如公开号:CN109028646A,公开了一种高效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外换热器,由于每条扁长通孔尺寸不同,导致热交换不均匀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改进巧妙,设计了内盖和外盖,在内盖上具有通孔和槽口,当内盖与箱体合并后,槽口能够起到转向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钻孔、封堵的方式的缺陷,同时由于槽口便于加工,能够精确的控制尺寸,避免在转向位置因为尺寸问题造成的影响,端部封堵结构更便于维保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2和图3中的箭头表示自来水的流向。

Claims (6)

1.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包括箱体、内盖和外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三组导流单元体,所述导流单元体内设置三条直孔;所述直孔内设置多条呈环向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内盖固定在箱体前后两端;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外端;所述内盖与外盖相邻一侧设置分流结构,其中分流结构包括汇合段和三个分支段,在每个分支段的末端均设置穿孔,每个所述穿孔分别与三组导流单元体的一条直孔贯通;所述内盖与箱体接触一侧设置连接相邻直孔的槽口,箱体内单组导流单元体内的所有直孔通过两侧内盖上的槽口形成一条完整的弯曲孔道;所述外盖上设置冷媒流体孔道,所述冷媒流体孔道与汇合段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为半开放结构,它通过外盖形成密闭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体孔道内壁设置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内盖与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合段内设置导流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连接两条直孔的端面位置设置贯通凹台。
CN202021716431.5U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Active CN212511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6431.5U CN212511922U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16431.5U CN212511922U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1922U true CN212511922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16431.5U Active CN212511922U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1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69376U (zh) 管翅式蒸发器、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511922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CN204830581U (zh) 一种储液干燥水冷一体管及一体换热器
CN218783106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储能集装箱
CN105650906A (zh) 菱形集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
CN112303952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6176835U (zh) 空调机组及其分液器
CN220771434U (zh) 一种流体流经块体及其半导体制冷制热循环箱体结构
CN105526739A (zh) 一种换热器
CN106197094B (zh) 一种换热器
CN204165423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3542746B (zh) 圆联箱壳管储水暖气多管导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438737B (zh) 壳体储水暖气管分流导热换热器
CN207703064U (zh) 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07180100U (zh) 一种带引气的交叉翅片管式冷风机
CN204902636U (zh) 一种聚丙烯化工工艺用多介质换热器
CN105588459A (zh) 联箱体与壳管联通部分管腔储水细管即热换热器
CN202581969U (zh) 空调器用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器
CN208846788U (zh) 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集流管结构
CN211591460U (zh) 冷热压机的制冷装置
CN204128400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3605765U (zh) 圆联箱壳管储水暖气多管导热换热器
CN207335522U (zh) 三通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220783U (zh) 一种新型多出口板式换热器
CN110440486A (zh) 分集流器、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