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501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1501U
CN212511501U CN202020989804.XU CN202020989804U CN212511501U CN 212511501 U CN212511501 U CN 212511501U CN 202020989804 U CN202020989804 U CN 202020989804U CN 212511501 U CN212511501 U CN 212511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window
heat exchanger
wind wheel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898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898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1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1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1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风道壳、室内风轮、驱动装置及风轮支架;其中,所述风道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风轮可旋转地设于所述风道壳内,所述室内风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插置连接所述风轮支架配置于所述风道壳上,并与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风道壳开设供所述风轮支架可拆卸安装的窗口,以在拆卸所述风轮支架后,所述室内风轮沿其轴向自所述窗口可抽拉移出。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能够简化室内风轮的拆装过程。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器通常是安装在墙体的窗框上,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窗式空调器的内部配置有室内风轮,利用该室内风轮可驱动气流从室内进风口向室内出风口流动。然而,传统窗式空调器通常是从其前侧拆卸室内风轮,从而需要先将室内风轮前侧的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围板及靠近室内风轮端部的电控盒等拆除,最后才能对室内风轮进行拆卸。拆卸完成后,再按次序将上述部件逐一安装回去。这导致室内风轮拆装过程相当繁琐,拆装难度较大,拆装室内风轮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室内风轮的拆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简化室内风轮的拆装过程,以降低室内风轮的拆装难度,缩短拆装耗时,进而提高室内风轮的拆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风道壳、室内风轮、驱动装置及风轮支架;其中,所述风道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风轮可旋转地设于所述风道壳内,所述室内风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插置连接所述风轮支架配置于所述风道壳上,并与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风道壳开设供所述风轮支架可拆卸安装的窗口,以在拆卸所述风轮支架后,所述室内风轮沿其轴向自所述窗口可抽拉移出。
可选地,所述窗口为自所述风道壳向内凹陷形成的沉槽,所述窗口在其槽底开设有供所述室内风轮拆卸后沿其轴向移动的抽拉孔;所述风轮支架容置在所述窗口内,并罩盖所述抽拉孔。
可选地,所述风轮支架包括罩盖所述抽拉孔的风轮盖及自所述风轮盖的边缘朝侧向延伸出的支撑板;其中,所述风轮盖适用于供所述室内风轮转动安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风道壳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风轮支架上的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盖及配置于所述轴承盖内侧的轴承;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二端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穿设连接。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罩盖所述窗口的窗板,所述窗板适用于开关所述窗口。
可选地,所述窗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以通过转动而开关所述窗口;或者,所述窗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以通过滑动而开关所述窗口;或者,所述窗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以通过拆装所述窗板而开关所述窗口。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壳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所述风道壳而伸入到所述风道壳的内侧,以供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插置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机壳的顶部构造形成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以从所述室内出风口可查看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的插置位置。
可选地,所述机壳的前侧构造有室内进风口;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包括对应所述室内进风口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具有恒温除湿模式,在所述恒温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其中一者处于制热状态,另一者处于制冷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沿所述室内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层叠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在垂直所述室内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上呈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换热器、冷媒循环管路、第一阀及第二阀;
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设置有排出管,冷媒入口设置有吸入管;
所述排出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吸入管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阀串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二阀串接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
可选地,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排出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连接所述吸入管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配管;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切换装置;
所述切换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一配管及所述第二配管上,所述切换装置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及第二切换状态;
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两端的所述第一配管导通,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两端的所述第二配管导通;
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排出管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管导通,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吸入管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管导通。
可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具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装置、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均电连接;
在所述窗式空调器处于恒温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处于第一切换状态,且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完全打开、所述第二阀部分打开;和/或,
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具有全制冷模式,在所述窗式空调器处于全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处于第一切换状态,且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部分打开、所述第二阀完全打开;和/或,
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具有全制热模式,在所述窗式空调器处于全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处于第二切换状态,且用以控制所述第二阀完全打开、所述第一阀部分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室内风轮的第一端与驱动装置插置连接、室内风轮的第二端与风道壳的风轮支架转动连接,然后在风道壳上开设有供风轮支架可拆卸安装窗口,从而在拆装风轮支架之后,可从该窗口将室内风轮沿其轴向抽拉移动,进而实现对室内风轮拆卸或安装。这样可以无需拆卸室内风轮附近的室内换热器、风道壳、电控盒等部件来避让,有效简化室内风轮的拆装过程,进而降低室内风轮的拆装难度,缩短拆装耗时,大大提高室内风轮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拆除机壳后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窗式空调器拆除窗板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窗式空调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窗式空调器的再一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的风道壳与底盘拆分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窗式空调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的风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的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再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21127750000041
Figure BDA000252112775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的实施例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窗式空调器的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是将室内机及室外机一体式制成,窗式空调器整机安装在建筑的窗框上,可实现对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能够引导新风直接吹向室内房间,以增大室内房间的新风量。下文将对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实施例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10、风道壳160、室内风轮140、驱动装置940及风轮支架910。其中,风道壳160设于机壳110内;室内风轮140可旋转地设于风道壳160内,室内风轮14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驱动装置940固定于所述机壳110内,并与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插置连接;风轮支架910配置于风道壳160上,并与室内风轮140的第二端142转动连接;其中,风道壳160开设供风轮支架910可拆卸安装的窗口104,在拆卸风轮支架910后,室内风轮140沿其轴向自窗口104可抽拉移出(如图4和图5)。
具体说来,机壳110包括底盘111及安装于底盘111上的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当将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到窗框处时,机壳110的室内侧壳体与室内房间对应;机壳110的室外侧壳体与室外环境对应。其中,室内侧壳体的前侧构造形成有室内进风口101,室内侧壳体的顶部构造形成有室内出风口102。室外侧壳体的背面设有室外进风口,室外侧壳体的侧面或顶部设有室外出风口。风道壳160设于室内侧壳体内,用以形成将室内进风口101和室内出风口102连通的有室内侧风道103。
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120、室外换热器130、室外风机150及压缩机180。其中,室外换热器130和室外风机150、压缩机180均位于机壳110的室外侧壳体内,室外换热器130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对应,室外风机150位于室外换热器130的出风侧;室内换热器120和室内风轮140位于室内侧壳体内。
当窗式空调器100开启制冷或制热模式时,室内房间的空气被室内风轮140驱动而从室内进风口101进入到室内侧壳体,然后从室内换热器120通过并换热,换热后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侧风道103中,最后由室内风轮140驱动而从室内出风口102吹出,实现对室内房间制冷或制热;与此同时,室外环境的空气被室外风机150驱动,而从室外进风口进入到室外侧壳体,然后从室外换热器130通过并换热,换热后的空气进入到室外侧风道中,最后由室外风机150驱动而从室外出风口吹出。
对于风道壳160而言,风道壳160具有风道背板161及位于风道背板161两侧的第一风道侧板162和第二风道侧板163;其中,第一风道侧板162和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相对,第二风道侧板163和室内风轮140的第二端142相对。基于此,在第二风道侧板163开设形成窗口104。
请参阅图5,安装室内风轮140时,先将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对准风道壳160的窗口104,并沿室内风轮140的轴向推入到风道壳160内,直到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到达插置到驱动装置940上固定之后,再将室内风轮140的第二端142与风轮支架910转动连接,最后把风轮支架910与风道壳160可拆卸安装固定即可。安装好室内侧壳体之后,窗口104被隐藏在室内侧壳体的内部。
请参阅图6,拆卸室内风轮140时,则先将风轮支架910从风道壳160的窗口104拆卸下来,然后对室内风轮140施加一拉力将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从驱动装置940抽出,继续对室内风轮140施加拉力,即可将室内风轮140整体从窗口104向外抽出,即可完成室内风轮140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与驱动装置940插置连接、室内风轮140的第二端142与风道壳160的风轮支架转动连接,然后在风道壳160上开设有供风轮支架910可拆卸安装窗口104,从而在拆装风轮支架910之后,可从该窗口104将室内风轮140沿其轴向抽拉移动,进而实现对室内风轮140拆卸或安装。这样可以无需拆卸室内风轮140附近的室内换热器120、风道壳160、电控盒等部件来避让,有效简化室内风轮140的拆装过程,进而降低室内风轮140的拆装难度,缩短拆装耗时,大大提高室内风轮140的拆装效率。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室内风轮140与驱动装置940的连接方式,可选地,驱动装置940位于风道壳160的外侧;驱动装置940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风道壳160而伸入到风道壳160的内侧,以供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插置连接固定。
具体在此,驱动装置940安装于风道壳160的第一风道侧板162的外板面,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第一风道侧板162而伸入到风道壳160内。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设有与所述驱动轴适配的轴孔。在将室内风轮140从窗口104推入风道壳160之后,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的轴孔对准电机的驱动轴插入,从而实现室内风轮140和驱动装置940的连接。应注意的是,驱动轴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如半圆形、或多边形等),室内风轮140的轴孔形状与驱动轴适配,以使得此两者插置连接后,两者连接固定,电机可通过电机轴带动室内风轮140旋转,不易出现打滑。
在此考虑到,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位于风道壳160的内侧,其轴孔可能会不易与电机的驱动轴对准。鉴于此,为了方便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的轴孔与电机的驱动轴对准插置,将室内出风口102呈长条状沿室内侧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室内出风口102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以从室内出风口102可查看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的插置位置。
也就是说,从室内出风口102可查看到驱动轴所在位置。在安装室内风轮140时,可以将手从室内出风口102伸入到风道壳160内,手扶室内风轮140的第一端141以准确将其轴孔对准插入到驱动轴上,降低对准插置的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请参阅图4至图6,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方便风轮支架910安装,可将窗口104设置为自风道壳160向内凹陷形成的沉槽,窗口104在其槽底开设有供室内风轮140拆卸后沿其轴向移动的抽拉孔105;风轮支架910容置在窗口104内,并罩盖抽拉孔105。
具体地,风轮支架910包括罩盖抽拉孔105的风轮盖911及自风轮盖911的边缘朝侧向延伸出的支撑板912;风轮盖911适用于供室内风轮140转动安装;支撑板912与风道壳160可拆卸连接。其中,通过风轮支架910的风轮盖911罩盖窗口104,可以避免风道壳160内的换热气流从该窗口向外泄漏出去,减少漏风量。再者,支撑板912贴靠在窗口104的槽底,也可以减少抽拉口105周缘的间隙,减少漏风。
至于风轮支架910的支撑板912和风道壳16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多个连接螺钉与风道壳160的第二风道侧板163穿设连接。即通过多个连接螺钉即可实现对室内风轮140的安装固定,装配过程简单,稳定性强,可大大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固定于风轮支架910上的轴承组件920;所述轴承组件920包括轴承盖及配置于所述轴承盖内侧的轴承;室内风轮140的第二端142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穿设连接。
具体说来,风轮支架910的风轮盖911设有通孔,该轴承组件920设置在通孔的外侧,轴承与该通孔对应。室内风轮140的转轴从该通孔穿过而连接到轴承上。该轴承组件920可以单独拆装,或者随风轮支架910一同进行拆装。
请参阅图4至图6,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窗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罩盖窗口104的窗板930,窗板930适用于开关窗口104。当安装好室内风轮140之后,则将窗板930罩盖窗口104,以关闭窗口104,防止漏风或异物落入风道中。当需要将室内风轮140拆卸出来时,则将窗板930打开窗口104,从而使得用户可从窗口将室内风轮140抽出。
至于窗板930与风道壳160的安装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但不局限于:窗板930可转动地安装于风道壳160,以通过转动而开关窗口104;或者,窗板930可滑动地安装于风道壳160,以通过滑动而开关窗口104;或者,窗板930可拆卸地安装于风道壳160,以通过拆装窗板930而开关窗口104。
请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窗板930可拆卸地安装于风道壳160上。具体地,窗板930的上端凸设有固定耳931,窗板930的下端凸设有多个插接件932;相应地,风道壳160的第二风道侧板163设有与固定耳931对应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插接件932对应的插孔。安装时,将窗板930的插接件932插置到风道壳160的插孔中,以对窗板930预定位;然后,再将窗板930的固定耳931通过连接螺钉与风道壳160的固定部穿设连接固定。
请参照图1、图4及图11,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壳体的正面设有室内进风口101。在此,室内侧壳体的正面应当指的是窗式空调器面向用户的一面。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120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窗式空调器具有恒温除湿模式,在恒温除湿模式下,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的其中一者处于制热模式,另一者处于制冷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室内侧换热器120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且在恒温除湿模式下,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的其中一者处于制热模式,另一者处于制冷模式。经过室内侧换热器120的气流能够同时被加热和除湿,经过加热和除湿后的混合风温度适宜,不会有凉风感受,往复循环后不仅能将所有的室内风及新风重新除湿,且使得窗式空调器在除湿模式下整个室内温度不会下降,能够达到对全屋恒温除湿的目的。同时,除湿时能够充分利用室内侧换热器120,不用另外设置新风冷凝器及新风蒸发器,则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请参照图1、图4及图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沿室内侧风道210的进风方向层叠设置。当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沿室内侧风道210的进风方向层叠设置时,从室内进风口101进入的室内风或新风,先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21除湿/加热,再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2加热/除湿,室内风机将经过加热除湿后的气流从室内出风口送入室内,实现全屋恒温除湿。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沿进风方向层叠设置,则从室内进风口101吹出的全部气流能够被同时加热,随后同时被除湿,从而无需使得加热和除湿分为两股不同的气流,减少了混合步骤,使得从室内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温度及湿度更加均匀、舒适。
请参照图1、图4及图12,在另一实施中,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在垂直室内侧风道210的进风方向上呈并排设置,以使从室内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一部分吹向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另一部分吹向第二室内换热器122。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01的进风方向通常为前后方向,则垂直于室内进风口101的进风方向的方向可为左右和上下方向。如此,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可以呈上下排布或左右排布,从室内进风口101进入的新风或室内风,部分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加热/除湿,另一部分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2除湿/加热,然后在室内侧风道210内混合后形成温度适宜的干燥气流,再由室内风机将恒温的干燥气流从室内出风口送入室内,实现全屋恒温除湿。当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呈上下排布设置时,可以仅通过设置一个室内换热器,而将其上部划分为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将其下部划分为第二室内换热器122,通过控制阀控制上部换热器及下部换热器中的其中一者处于制热状态,另一者处于制冷状态。如此,能够大大减小室内侧换热器120的占用空间,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整机体积更小。通过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沿上下或左右排布,能够大大减小室内侧换热器120的厚度,充分利用壳体112高度方向的空间,从而减少室内侧换热器120的占用空间,减小整机体积和重量。
请参照图1、图4及图12,在一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换热器130、冷媒循环管路、第一阀510及第二阀520,窗式空调器的压缩机180的冷媒出口设置有排出管181,冷媒入口设置有吸入管182,排出管181、室外换热器130、第一室内换热器121、第二室内换热器122、吸入管182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第一阀510串接在室外换热器130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第二阀520串接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80可以为变频式压缩机180或定频式压缩机180。通过使得压缩机180为变频式压缩机180,能够更佳的实现制冷及恒温除湿双系统,节约了一个压缩机180,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降低成本和功率,大大提高了能效。第一阀510及第二阀520可以为电磁阀、电子膨胀阀或节流阀,能够控制其所在配管的通断或流量。通过设置第一阀510及第二阀520,能够控制冷媒是否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从而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是否参与制冷或制热。
当需要开启除湿模式时,压缩机180流出的高温冷媒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冷凝器),从而室外换热器130出来的高温冷媒到达第一阀510,此时第一阀510可以全部或大部分打开,让室外换热器130的温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室内换热器121的温度,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为冷凝器,起到加热气流的作用,然后流出第一室内换热器121的次高温冷媒到达第二阀520,第二阀520部分打开,起到毛细管节流的作用,节流后冷媒变为低温冷媒,流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此时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为蒸发器,起到降温的作用,也即除湿,从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流出的冷媒再回到压缩机180。如此,新风和室内风混合后部分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加热,部分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2降温除湿,进入室内侧风道210混合后形成温度适宜的干燥气流,随后由室内出风口吹出,从而达到室内即除湿又不会吹冷风的目的,且除湿效果更佳。当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也可以作为蒸发器,则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作为冷凝器,同样可以实现恒温除湿的目的。
当不需要除湿,仅需开启全制冷模式时,使得压缩机180流出的高温冷媒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冷凝器),从而室外换热器130出来的高温冷媒到达第一阀510,此时第一阀510小部分打开起到毛细节流的作用,让第一室内换热器121的温度大大小于室外换热器130的温度,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为蒸发器,起到降温的作用,然后流出第一室内换热器121的低温冷媒到达第二阀520,第二阀520完全或大部分开启,起到完全通过或者再节流的作用,通过第二阀520的冷媒流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此时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为蒸发器,起到二次降温的作用,从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流出的冷媒再回到压缩机180。如此,新风和室内风混合后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21降温,然后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二次降温,进入室内侧风道210后由室内出风口吹出,从而能达到室内快速降温的目的。
请参照图1、图4及图12,在一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管路包括连接排出管181与室外换热器130的第一配管610,以及连接吸入管182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2的第二配管620。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切换装置700,切换装置700串接于第一配管610及第二配管620上,切换装置700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及第二切换状态。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连接于切换装置700两端的第一配管610导通,连接于切换装置700两端的第二配管620导通。在第二切换状态下,排出管181和切换装置700之间的第一配管610与切换装置70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2之间的第二配管620导通,室外换热器130和切换装置700之间的第一配管610与吸入管182和切换装置700之间的第二配管620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窗式空调器还具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阀510、第二阀520及切换装置700均电连接,从而控制切换装置700的切换状态及各个阀的开关及开度。切换装置700可以为四通阀或其他使得冷媒不会同时进入室外换热器1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2的切换装置700。通过切换装置700,能够使得空调器的功能增加。可以理解的是,切换装置700串接在第一配管610及第二配管620上,也即切换装置700的两端连通第一配管610,两端连通第二配管620。
在切换装置700处于第一切换状态时,压缩机180的排出管181流出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配管610流向室外换热器130,然后依次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最后经第二配管620及吸入管182流回压缩机180。通过控制第一阀510及第二阀520的开度,能够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为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从而能够控制整个系统处于恒温除湿模式或全制冷系统。第一阀510及第二阀520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是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与上述没有切换状态的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在切换装置700处于第二切换状态时,压缩机180的排出管181流出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配管610及第二配管620流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2,随后流向第一室内换热器121及室外换热器130,最后通过第一配管610、第二配管620及吸入管182流回压缩机18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阀510及第二阀520的开度,进而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21是处于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从而控制整个系统是处于恒温除湿模式还是处于全制热状态。
当开启全制热模式时,切换装置700处于第二切换状态,压缩机180的排出管181流出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配管610及第二配管620流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2,此时第二室内换热器122起到冷凝器加热的作用,从而第二室内换热器122出来的高温冷媒到达第二阀520,此时第二阀520全部打开,高温冷媒继续流出到第一室内换热器121,第一室内换热器121起到再次加热的作用,次高温冷媒到达第一阀510后,可使得第一阀510起到毛细管节流的作用,节流后冷媒变为低温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130后回到压缩机180。如此,能实现室内快速制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
机壳;
风道壳,所述风道壳设于所述机壳内,
室内风轮,所述室内风轮可旋转地设于所述风道壳内,所述室内风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插置连接;以及
风轮支架,所述风轮支架设于所述风道壳上,并与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其中,
所述风道壳开设供所述风轮支架可拆卸安装的窗口,以在拆卸所述风轮支架后,所述室内风轮沿其轴向自所述窗口可抽拉移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为自所述风道壳向内凹陷形成的沉槽,所述窗口在其槽底开设有供所述室内风轮拆卸后沿其轴向移出的抽拉孔;所述风轮支架容置在所述窗口内,并罩盖所述抽拉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支架包括罩盖所述抽拉孔的风轮盖及自所述风轮盖的边缘朝侧向延伸出的支撑板;其中,所述风轮盖适用于供所述室内风轮转动安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风道壳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风轮支架上的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盖及配置于所述轴承盖内侧的轴承;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二端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穿设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罩盖所述窗口的窗板,所述窗板适用于开关所述窗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以通过转动而开关所述窗口;
或者,所述窗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以通过滑动而开关所述窗口;
或者,所述窗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风道壳,以通过拆装所述窗板而开关所述窗口。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壳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贯穿所述风道壳而伸入到所述风道壳的内侧,以供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插置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构造形成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以从所述室内出风口可查看所述室内风轮的第一端的插置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构造有室内进风口;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包括对应所述室内进风口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具有恒温除湿模式,在所述恒温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其中一者处于制热状态,另一者处于制冷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沿所述室内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层叠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在垂直所述室内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上呈并排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换热器、冷媒循环管路、第一阀及第二阀;
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设置有排出管,冷媒入口设置有吸入管;
所述排出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吸入管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阀串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所述第二阀串接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排出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连接所述吸入管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配管;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切换装置;
所述切换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一配管及所述第二配管上,所述切换装置具有第一切换状态及第二切换状态;
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两端的所述第一配管导通,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两端的所述第二配管导通;
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排出管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管导通,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吸入管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二配管导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具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装置、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均电连接;
在所述窗式空调器处于恒温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处于第一切换状态,且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完全打开、所述第二阀部分打开;和/或,
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具有全制冷模式,在所述窗式空调器处于全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处于第一切换状态,且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阀部分打开、所述第二阀完全打开;和/或,
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具有全制热模式,在所述窗式空调器处于全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处于第二切换状态,且用以控制所述第二阀完全打开、所述第一阀部分打开。
CN202020989804.XU 2020-06-02 2020-06-02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12511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9804.XU CN212511501U (zh) 2020-06-02 2020-06-02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89804.XU CN212511501U (zh) 2020-06-02 2020-06-02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1501U true CN212511501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89804.XU Active CN212511501U (zh) 2020-06-02 2020-06-02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1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7054A (zh) * 2022-12-30 2023-04-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器及联动控制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7054A (zh) * 2022-12-30 2023-04-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器及联动控制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8003U (zh) 空调器
KR102500804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루버 장치
CN212511501U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1244097A1 (zh) 窗式空调器
KR100845241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075632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KR10065499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489156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746725U (zh) 窗式空调器
KR100672602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 열교환유닛
CN21231992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1146667U (zh) 挂式空调
CN221593023U (zh) 挂式空调
CN220981467U (zh) 挂式空调
CN220958704U (zh) 挂式空调
KR10058429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307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868176U (zh) 挂式空调
CN216522068U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
CN21803339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7057707U (zh) 空调室内机
KR20100032759A (ko) 멀티토출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2189364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364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36781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香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