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4009U -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4009U
CN212494009U CN202020759676.XU CN202020759676U CN212494009U CN 212494009 U CN212494009 U CN 212494009U CN 202020759676 U CN202020759676 U CN 202020759676U CN 212494009 U CN212494009 U CN 212494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disc spring
horizontal direction
box
spring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9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聪
罗中强
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ong'ao Sp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ong'ao Sp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ong'ao Sp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ong'ao Sp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9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4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4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4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振动盘、流道块、挡板、推杆一、推杆二、推杆三、位移传感器、测量头、良品盒及不良品盒;本公开通过振动盘定向整列,并将碟簧经输入口输送至流道槽内,再用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驱动推杆一将碟簧推至挡板,然后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驱动位移传感器及测量头下移进行测量,测试合格,则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驱动推杆二将碟簧经输出口推至良品盒,反之,则驱动装置驱动推杆三打开不良品流出孔,碟簧经不良品流出孔落入不良品盒中,从而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不会混料。

Description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碟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碟簧的高度尺寸精度是碟簧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需要100%全检,现有技术中,通常用数显千分表测量碟簧的高度,具体步骤为:人工一只手向上拉动测量杆,另一只手将碟簧放在测量杆的正下方,然后松开测量杆,人工观察数显千分表的读数,判定碟簧的高度是否合格,若合格,则将碟簧放入良品盒中;反之则将碟簧放入不良品盒中。此种测量方式存在如下缺点:人工需要两手操作,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人工容易将碟簧放错,例如合格的碟簧放入不良品盒中,而不合格的碟簧则放入良品盒中,造成混料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振动盘、流道块、挡板、推杆一、推杆二、推杆三、位移传感器、测量头、良品盒及不良品盒;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流道块的一端;所述流道块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流道块沿第一水平方向开设有贯通至所述挡板的流道槽,所述流道槽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流道槽与所述输出口相对的侧壁沿第二水平方向开设有贯通的推杆孔,所述流道槽靠近所述挡板的槽底开设有竖向贯穿的不良品流出孔;所述推杆孔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输出口的开设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不平行;所述推杆一与所述流道槽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一连接有驱动其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所述推杆二与所述推杆孔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二连接有驱动其沿第二水平方向往复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所述推杆三的一端伸入所述不良品流出孔内,且所述推杆三的顶面不高于所述流道槽的槽底,所述推杆三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插入或抽出所述不良品流出孔的驱动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不良品流出孔的正上方,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所述测量头固定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底端;所述良品盒与所述输出口对应;所述不良品盒放置在所述不良品流出孔的正下方;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与所述输入口对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推杆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且所述推杆三与所述流道块滑动配合。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推杆三朝向所述流道块的一端的顶面具有导引角。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输入口的横截面由流道槽内指向流道槽外逐渐变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输出口的横截面由流道槽内指向流道槽外逐渐变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良品盒的外侧壁固定有良品标签牌。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不良品盒的外侧壁固定有不良品标签牌。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振动盘与机架之间连接有胶垫。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中各推杆与流道块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省略盖板)。
附图标记:
1-位移传感器;2-测量头;3-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4-角座;5- 推杆一;6-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7-驱动装置;8-推杆三;81-导引角; 9-碟簧;10-良品盒;11-机架;12-振动盘;13-胶垫;14-良品标签牌; 15-不良品盒;16-不良品标签牌;17-转接钣金;18-传感器支架;19- 推杆二;20-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21-流道块;211-不良品流出孔; 212-输入口;213-输出口;214-流道槽;215-推杆孔;22-挡板;23-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本公开通过振动盘定向整列,并将碟簧经输入口输送至流道槽内,再用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驱动推杆一将碟簧推至挡板,然后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驱动位移传感器及测量头下移进行测量,测试合格,则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驱动推杆二将碟簧经输出口推至良品盒,反之,则驱动装置驱动推杆三打开不良品流出孔,碟簧经不良品流出孔落入不良品盒中,从而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不会混料。
实施例一:
如图1至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1、振动盘12、流道块21、挡板22、推杆一5、推杆二19、推杆三8、位移传感器1、测量头2、良品盒10及不良品盒15;所述挡板22固定在所述流道块21的一端;所述流道块 21固定在所述机架11上,所述流道块21沿第一水平方向开设有贯通至所述挡板22的流道槽214,所述流道槽214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输入口212和输出口213,所述流道槽214与所述输出口相对的侧壁沿第二水平方向开设有贯通的推杆孔215,所述流道槽214靠近所述挡板 22的槽底开设有竖向贯穿的不良品流出孔211;所述推杆孔215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输出口213的开设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不平行;所述推杆一5与所述流道槽214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一5连接有驱动其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 6;所述推杆二19与所述推杆孔215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二19连接有驱动其沿第二水平方向往复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20;所述推杆三8的一端伸入所述不良品流出孔211内,且所述推杆三8的顶面不高于所述流道槽214的槽底,所述推杆三8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插入或抽出所述不良品流出孔211的驱动装置7;所述位移传感器1位于所述不良品流出孔211的正上方,所述位移传感器1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3;所述测量头2固定在所述位移传感器1的底端;所述良品盒10与所述输出口对应;所述不良品盒15 放置在所述不良品流出孔211的正下方;所述振动盘12的出口与所述输入口212对接。
振动盘12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可直接在市面上购买,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本领域内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6、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20及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3均可采用气缸、油缸、电缸、齿轮齿条机构等现有技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6以及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20均采用普通气缸实现;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3采用滑台气缸实现;具体地,两个普通气缸的缸体均与机架11固定连接,两个普通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推杆一5和推杆二19连接;滑台气缸的缸体通过角座4固定在机架11上,滑台气缸的滑台通过传感器支架18 与位移传感器1连接。
驱动装置7可采用旋转驱动件及直线驱动件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推杆三8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且所述推杆三8与所述流道块21滑动配合,驱动装置7采用普通气缸实现,具体地,普通气缸的缸体与机架11固定连接,普通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杆三8连接。
位移传感器1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1 采用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X-TDS10T-V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实现,传感器支架18采用该位移传感器说明书上推荐的传感器支架实现。
测量头2可采用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型号D5SN-TF1的测量头实现。
可通过设计控制电路或使用控制器来实现良品与不良品的判断,具体地,以控制器为PLC为例,位移传感器1、控制普通气缸的电磁阀以及控制滑台气缸的电磁阀均与PLC相连,位移传感器1向PLC发送合格或不合格信号,PLC根据位移传感器1发送的信号控制相关的电磁阀动作,从而控制相关气缸的动作。位移传感器1以及电磁阀与 PLC的具体连接结构在本领域内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良品盒10及不良品盒15均只放置在机架11上,以方便转移,可在机架11上分别开设与良品盒10及不良品盒15定位配合的凹槽,从而避免良品盒10及不良品盒15放错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良品盒10与输出口213之间设置有转接钣金17,转接钣金17的一端固定在流道块21上,转接钣金17 呈U型,且由流道块21指向良品盒10,逐渐向下倾斜,以将碟簧9 导向至良品盒1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流道槽214的顶壁拉通,并在流道槽214的顶部封盖盖板23,盖板23与流道块21固定连接,从而在相同的加工精度要求下,降低流道槽214的加工难度。
工作原理:
操作者将待测的碟簧9倒入振动盘12中,振动盘12将碟簧9经输入口212输送至流道槽214内,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6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推杆一5将碟簧9推至挡板22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3 驱动位移传感器1下移,测量头2与碟簧9的顶部相贴,碟簧9将测量头2向上顶,由此判定碟簧9的高度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直线运动驱动单元20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推杆二19将碟簧9从输出口213 推出,合格的碟簧9经转接钣金17进入良品盒10;若不合格,则驱动装置7的活塞杆缩回,驱动推杆三8打开不良品流出孔211,不合格的碟簧9经不良品流出孔211落入不良品盒15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所有碟簧9的高度测量。
实施例二:
与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以增大安装调试空间,从而方便安装调试。
实施例三:
与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推杆三8朝向所述流道块21的一端的顶面具有导引角 81。从而避免推杆三8朝向流道块21的表面上的毛刺等与碟簧9发生干涉。
实施例四:
与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输入口的横截面由流道槽214内指向流道槽214 外逐渐变大。所述输出口的横截面由流道槽214内指向流道槽214外逐渐变大。从而方便碟簧9流入或流出流道槽214。
实施例五:
与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良品盒10的外侧壁固定有良品标签牌14。所述不良品盒15的外侧壁固定有不良品标签牌16。从而方便操作者区分良品盒10和不良品盒15。
实施例六:
与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振动盘12与机架11之间连接有胶垫13。从而减小振动盘12传递给机架11的振动,以避免影响测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 /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振动盘、流道块、挡板、推杆一、推杆二、推杆三、位移传感器、测量头、良品盒及不良品盒;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流道块的一端;所述流道块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流道块沿第一水平方向开设有贯通至所述挡板的流道槽,所述流道槽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流道槽与所述输出口相对的侧壁沿第二水平方向开设有贯通的推杆孔,所述流道槽靠近所述挡板的槽底开设有竖向贯穿的不良品流出孔;所述推杆孔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输出口的开设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不平行;所述推杆一与所述流道槽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一连接有驱动其沿第一方向往复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一;所述推杆二与所述推杆孔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二连接有驱动其沿第二水平方向往复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二;所述推杆三的一端伸入所述不良品流出孔内,且所述推杆三的顶面不高于所述流道槽的槽底,所述推杆三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插入或抽出所述不良品流出孔的驱动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不良品流出孔的正上方,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有驱动其上下滑动的直线运动驱动单元三;所述测量头固定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底端;所述良品盒与所述输出口对应;所述不良品盒放置在所述不良品流出孔的正下方;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与所述输入口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且所述推杆三与所述流道块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三朝向所述流道块的一端的顶面具有导引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口的横截面由流道槽内指向流道槽外逐渐变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口的横截面由流道槽内指向流道槽外逐渐变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良品盒的外侧壁固定有良品标签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品盒的外侧壁固定有不良品标签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簧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与机架之间连接有胶垫。
CN202020759676.XU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Active CN212494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676.XU CN212494009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676.XU CN212494009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4009U true CN212494009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9676.XU Active CN212494009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40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699A (zh) * 2021-10-25 2021-12-03 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制动钳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4130700A (zh) * 2021-11-25 2022-03-04 洛阳万基炭素有限公司 一种炭块辅助夹持测量装置
CN115090549A (zh) * 2022-06-16 2022-09-23 昆山力创精密弹簧有限公司 拉簧筛选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699A (zh) * 2021-10-25 2021-12-03 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制动钳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4130700A (zh) * 2021-11-25 2022-03-04 洛阳万基炭素有限公司 一种炭块辅助夹持测量装置
CN115090549A (zh) * 2022-06-16 2022-09-23 昆山力创精密弹簧有限公司 拉簧筛选机
CN115090549B (zh) * 2022-06-16 2023-08-29 昆山力创精密弹簧有限公司 拉簧筛选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94009U (zh) 一种碟簧高度检测装置
CN111707415A (zh) 一种橡胶滑动密封圈性能检测实验台
CN206618753U (zh) 一种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CN103196790A (zh) 谷物容重自动测量设备及方法
CN108526044A (zh) 一种高效柔性变压器自动测试设备
CN204679253U (zh) 气弹簧测试装置
CN213537231U (zh) 一种计数精准的全自动多功能草本凝胶灌装机
CN206146839U (zh) 用于金属原位分析仪的薄试样夹具
CN220660643U (zh) 一种远传隔膜密封差压变送器校验气动夹紧装置
CN212693585U (zh) 一种光谱检测热台装置
CN209858153U (zh) 一种单片双极板用气密检测液压机
CN110038663B (zh) 陶瓷材料教学实验桌台
CN216558754U (zh) 一种自动化盲孔尺寸精密检测装置
KR20100108828A (ko) 진단키트 검사장치
CN110170561A (zh) 一种五金冲压材料流水线鉴别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9900971U (zh) 一种汽车电磁阀压装设备
CN220008543U (zh) 一种刹车片自动热压成型装置
CN210449063U (zh) 一种基因检测用的配液装置
CN211437717U (zh) 一种爪盘加工用冲孔装置
CN219161598U (zh) 质量检测用实验装置
CN115090557B (zh) 一种管接件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2363028U (zh) 一种三角盖板总成检具
CN217395653U (zh) 一种不停机自动化换网的双工位机构
CN218496235U (zh) 一种用于红薯生全粉加工线上的高精准稳定计量装置
CN109916444A (zh) 一种用于测量碳电极的物理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