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1501U -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 Google Patents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1501U
CN212491501U CN202020542785.6U CN202020542785U CN212491501U CN 212491501 U CN212491501 U CN 212491501U CN 202020542785 U CN202020542785 U CN 202020542785U CN 212491501 U CN212491501 U CN 212491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andle sleeve
sleeve body
movable en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27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d Arr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d Arr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d Arr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d Arr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27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1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1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1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其中,VR手柄套包括手柄套本体和限位带,手柄套本体用以套设在VR手柄上,限位带的两端各连接手柄套本体的两端,与手柄套本体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限位空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在保障VR手柄不摔落的前提下松开手指完成扔、抓动作,降低VR手柄摔坏的机率。

Description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背景技术
VR手柄是一种VR(虚拟现实)体验设备,用户握住VR手柄做出相应动作时,会在虚拟场景中模拟出这些动作,从而增强体验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扔、抓动作来完成虚拟游戏,但其过程中用户无法按正常手势完成,且不易抓稳VR手柄,手柄易摔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VR手柄套,旨在使用户能够在保障VR手柄不摔落的前提下松开手指完成扔、抓动作,降低VR手柄摔坏的机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VR手柄套,包括:手柄套本体,用以套设在VR手柄上;限位带,两端各连接所述手柄套本体的两端,与所述手柄套本体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限位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带的长度可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带包括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一带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二带部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手柄套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手柄套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活动端的与所述第一活动端连接的位置可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排布有魔术贴的公面和母面,所述第一活动端设有连接环,所述第二活动端穿过所述连接环后折叠,以使所述公面和所述母面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活动端的折叠位置与所述连接环连接,且所述第二活动端的折叠位置可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带的两端与所述手柄套本体的两端各通过旋转铆钉实现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套本体设有开口,以供VR手柄放入所述手柄套本体内,所述手柄套本体在开口的一侧设置耳搭,所述耳搭上设有卡孔,所述手柄套本体在开口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孔适配的卡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套本体为硅胶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套本体具有与所述VR手柄的底部抵接的底壁,所述底壁设有用以抵接VR手柄的抵接凸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套本体上设有过孔,以供VR手柄的原配手绳穿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VR手柄组件,包括VR手柄以及套设在所述VR手柄上的如前述的VR手柄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设置手柄套本体和限位带,利用手柄套本体套设在VR手柄上,同时利用限位带与手柄套本体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限位空间,用户使用VR手柄时可以将手指伸入限位空间,使得手柄套本体套设在VR手柄上对VR手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使得用户握住手柄套本体时,VR手柄不掉落,此时即使用户放松手指,并未握紧手柄套本体,在限位带的限位作用下,手柄套本体与VR手柄也会限定在用户的手上,不容易掉落,使用户使用VR手柄的过程中能够放松手指,缓解手指酸软的问题,并且,使得用户能够在保障VR手柄不摔落的前提下松开手指完成扔、抓动作,降低VR手柄摔坏的机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VR手柄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VR手柄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VR手柄套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VR手柄 240 过孔
200 手柄套本体 250 防滑纹
210 开口 310 第一带部
220 耳搭 311 连接环
221 卡孔 320 第二带部
230 卡凸 321 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VR手柄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VR手柄套包括手柄套本体200和限位带,手柄套本体200用以套设在VR手柄100上,一方面,手柄套本体200对VR手柄100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得用户握住手柄套本体200即可握住VR手柄100;限位带的两端各连接手柄套本体200的两端,并与手柄套本体200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限位空间,当用户握住手柄套本体200时,用户的手指伸入限位空间内,用户的手掌与手指形成包覆手柄套本体200的包围结构,与此同时,限位带与手柄套本体200形成环绕用户手掌或者用户手掌与手指连接处的环状结构,使得手柄套本体200不掉落不再仅仅依靠用户用力,限位带与手柄套本体200自身也在发挥做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设置手柄套本体200和限位带,利用手柄套本体200套设在VR手柄100上,同时利用限位带与手柄套本体200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限位空间,用户使用VR手柄100时可以将手指伸入限位空间,使得手柄套本体200套设在VR手柄100上对VR手柄10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使得用户握住手柄套本体200时,VR手柄100不掉落,此时即使用户放松手指,并未握紧手柄套本体200,在限位带的限位作用下,手柄套本体200与VR手柄100也会限定在用户的手上,不容易掉落,用户手指松开VR手柄后仍能准确地抓回VR手柄,使得用户能够在保障VR手柄不摔落的前提下松开手指完成扔、抓动作,从而降低VR手柄摔坏的机率。
并且,用户使用VR手柄100的过程中能够放松手指,缓解手指酸软的问题,当用户短暂放松手指后再次握紧手柄套本体200时,用户的手指对应手柄套本体200上的位置未发生变化,继续前面的操作时按键失误的机率降低,使得用户使用VR手柄100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短暂的使用间歇时间放松手指,而不影响操作的连贯性。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带的长度可调,从而方便用户调整使用过程中,限位带环绕用户手部的松紧程度,提成使用舒适性。并且,限位带的长度可调使得VR手柄套能够适用于手部尺寸不同的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为PU带,连接环311为金属环,使得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连接稳固,而PU带与手部接触更柔软舒适,容易跟随用户手部形状而变形,从而更好地贴合用户手部。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带包括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第一带部310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活动端,第二带部320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活动端,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手柄套本体200的一端,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手柄套本体20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将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连接在手柄套本体200的两端,第二活动端的与第一活动端连接的位置可调,通过第二活动端和第一活动端连接,使得第一带部310、第二带部320和手柄套本体200形成限位空间。并且,由于第二活动端和第一活动端连接的位置可调,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一活动端与第二活动端的连接位置,从而调整限位空间的大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排布有魔术贴321的公面和母面,第一活动端设有连接环311,第二活动端穿过连接环311后折叠,以使公面和母面贴合固定,第二活动端的折叠位置与连接环连接,且第二活动端的折叠位置可调。通过在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折叠第二活动端,然后将公面和母面贴合固定,可以实现限位带的长度调节,即实现限位空间的尺寸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排布有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第一活动端设有连接环311,第二活动端穿过连接环311后折叠,其中子扣或者母扣沿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通过在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折叠第二活动端,然后使对应位置的子扣和母扣扣合,可以实现限位带的长度调节,即实现限位空间的尺寸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带部320的长度大于第一带部310的长度,使得第一带部310与第二带部320的连接处在位于限位带与手柄套本体200的连接处,此处不易与用户手部接触,即用户手部接触到的是平整光滑的第二带部320,而非第一带部310与第二带部320的连接处,从而降低限位带对用户带来的不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端设有第一锁定件,第二活动端设有第二锁定件,利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之间相互锁定即可实现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的连接,从而使第一带部310、第二带部320和手柄套本体200形成限位空间,操作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为魔术贴321的公面和母面中的一者,第二锁定件为魔术贴321的公面和母面中的另一者,公面与母面在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重叠贴合,从而实现限位带的长度调节。利用魔术贴321对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进行连接,操作方便快捷,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为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中的一者,第二锁定件为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中的另一者,第二锁定件在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排布有多个,利用子母扣对第一带部310和第二带部320进行连接,操作方便快捷,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带的两端与手柄套本体200的两端各通过旋转铆钉实现转动连接,使得限位带的角度能够调整,从而使用户使用过程中限位带能够更灵活地贴合用户手部,更好地起到限位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套本体200设有开口210,以供VR手柄100放入手柄套本体200内,采用在手柄套本体200上开口210然后将VR手柄100放入手柄套本体200内的方式,能够使手柄套本体200更完整地包覆在VR手柄100的外部,从而降低VR手柄100从手柄套本体200掉落的机率;手柄套本体200在开口210的一侧设置耳搭220,耳搭220上设有卡孔221,手柄套本体200在开口210的另一侧设有与卡孔221适配的卡凸230,当VR手柄100放入手柄套本体200内时,将耳搭220翻折至开口210的另一侧,并将卡孔221与卡凸230卡合,使开口210被封堵,从而限位VR手柄100从开口210处脱离手柄套本体200,操作方便快捷。
在一实施例中,卡凸230设置有多个,从而进一步保障开口210处的封堵效果,防止VR手柄100掉落摔坏。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套本体200为硅胶套,硅胶套能够对VR手柄100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并且手感较好,降低手柄套本体200对用户手部的磨伤程度,并且硅胶套能够更好地贴合VR手柄100,从而更严密地包覆在VR手柄100上,使得VR手柄100不容易在手柄套本体200内部滑移,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套本体200的外部设置有防滑纹,从而使用户使用过程中,手柄套本体200不容易打滑或者掉落,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VR手柄100掉落损坏的机率。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套本体200具有与VR手柄100的底部抵接的底壁,底壁设有用以抵接VR手柄100的抵接凸筋(图中未示出),以在保障VR手柄100与手柄套本体200内部抵紧的前提下加长手柄套本体200的长度,使得VR手柄套上了手柄套本体200后,整体长度增加,使手部尺寸较大的用户使用时能够更好地握住手柄套本体200,不会出现手柄套本体200太短,握持不方便的问题。在一实施例中,抵接凸筋使手柄套本体200的长度增加8.5mm,从而适应更多手部尺寸不同的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套本体200上设有过孔240,以供VR手柄100的原配手绳穿出,从而保障VR手柄100与手柄套本体200内部的贴合效果。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VR手柄组件,该VR手柄组件包括VR手柄100和VR手柄套,该VR手柄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VR手柄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VR手柄套套设在VR手柄10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套本体,用以套设在VR手柄上;
限位带,两端各连接所述手柄套本体的两端,与所述手柄套本体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限位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带的长度可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带包括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所述第一带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二带部具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手柄套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手柄套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活动端的与所述第一活动端连接的位置可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端的长度方向排布有魔术贴的公面和母面,所述第一活动端设有连接环,所述第二活动端穿过所述连接环后折叠,以使所述公面和所述母面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活动端的折叠位置与所述连接环连接,且所述第二活动端的折叠位置可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带的两端与所述手柄套本体的两端各通过旋转铆钉实现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套本体设有开口,以供VR手柄放入所述手柄套本体内,所述手柄套本体在开口的一侧设置耳搭,所述耳搭上设有卡孔,所述手柄套本体在开口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卡孔适配的卡凸。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套本体为硅胶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套本体具有与所述VR手柄的底部抵接的底壁,所述底壁设有用以抵接VR手柄的抵接凸筋。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VR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套本体上设有过孔,以供VR手柄的原配手绳穿出。
10.一种VR手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VR手柄以及套设在所述VR手柄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VR手柄套。
CN202020542785.6U 2020-04-13 2020-04-13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Active CN212491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2785.6U CN212491501U (zh) 2020-04-13 2020-04-13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2785.6U CN212491501U (zh) 2020-04-13 2020-04-13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1501U true CN212491501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0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2785.6U Active CN212491501U (zh) 2020-04-13 2020-04-13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1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9910A (en) Helmet strap buckle assembly
US20050279785A1 (en) Child carrier
JP6344802B2 (ja) 係止具を備えたマスク
EP2289587A1 (en) Mask and headgear with connector
US20170332806A1 (en) Baby carrier
US20210153575A1 (en) Face covering with separator
EP1495785A1 (en) Respirator mask
JP2017193802A5 (zh)
US6083183A (en) Waistband device
US6006967A (en) Multi-usage baby packsack
CN212491501U (zh)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CN206867320U (zh) 下颚可调式护颈圈
CN106457007A (zh) 连接带扣组件的个人保护装置条带
US6138287A (en) Straps for swimming/diving goggles
CN212368376U (zh) 一种口罩穿戴辅助器
CN207411628U (zh) 一种快速调节绑带
JP2007143762A (ja) 顔面装着具および顔面装着具用バンド
JP2000070079A (ja) 子守帯
CN212187406U (zh) 一种具有调节面罩范围功能的呼吸面罩
JPH0642235Y2 (ja) 放射線防護用コートのベルト装置
CN212088245U (zh) 口罩调节带
CN210432911U (zh) 一种幼儿学步帽
CN115349682A (zh) 多功能口罩
JP2002058516A (ja) ランドセル
CN209863138U (zh) 一种便携头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