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6167U -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6167U
CN212486167U CN202021358272.6U CN202021358272U CN212486167U CN 212486167 U CN212486167 U CN 212486167U CN 202021358272 U CN202021358272 U CN 202021358272U CN 212486167 U CN212486167 U CN 212486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iquid
power supply
hous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582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飞
倪峥
刘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582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86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6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6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共享电源(2)的电源容置仓(1)、位于所述电源容置仓(1)下方的电子器件(3)以及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入液端和出液端,所述入液端用于供从所述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流入,所述出液端避让所述电子器件(3)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结构能够对从电源容置仓流出的液体进行导流,使液体在流动时避开位于电源容置仓下方的电子器件,即,使液体绕开电子器件进行流动,从而能够避免从电源容置仓流出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直接流到电子器件上,减小电子器件因液体侵入而损坏的可能性,实现对电子器件进行防水保护,延长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共享电源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又称充电宝,主要用于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实现对电子设备移动便捷式充电。然而人们在外出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携带充电宝,因而共享移动电源应运而生,以便需要的人借用。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主要为存放共享移动电源并向共享移动电源充电的装置,又称为共享移动电源充电柜。
为了对共享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控制,在共享移动电源充电柜中通常设置有电子器件,例如,电源适配器、主控芯片、传感器等电子器件。在现有技术中,共享移动电源充电柜对其内部的电子器件的防水主要依赖于罩设在电子器件外部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能够封闭电源容置仓(用于容纳共享电源)的开口的仓门盖,当仓门盖关闭时,仓门盖和壳体配合共同将电子器件封闭在壳体内部,从而能够避免大量的液体进入壳体内。然而,在仓门盖关闭时,仓门盖与壳体并不是完全地处于防水密封状态,仍然会有少量的液体通过仓门盖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入电源容置仓,从而进入充电柜的内部,若流入充电柜内的液体进入电子器件内部,则会导致电子器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该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能够避免流入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内部的液体流进电子器件内,降低因液体侵入而导致电子器件损坏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包括:
电源容置仓,用于容纳共享电源;
电子器件,位于所述电源容置仓下方;
导流结构,包括入液端和出液端,所述入液端用于供从所述电源容置仓流出的液体流入,所述出液端避让所述电子器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电子器件与所述电源容置仓之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形成有导流孔,所述电子器件在所述导流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导流孔不重合,所述入液端为所述导流孔靠近所述电源容置仓的一端,所述出液端为所述导流孔远离所述电源容置仓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电源容置仓的集水槽,所述导流孔形成在所述集水槽的底壁上。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电源容置仓的表面形成为斜面,所述斜面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导流板上的液体朝向所述导流孔流动。
可选地,所述导流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孔围绕所述电子器件布置。
可选地,所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电源容置仓、所述电子器件以及所述导流结构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构造为能够使得从所述出液端流出的液体从所述通孔流出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电源容置仓的一面上设置有开口背离所述电源容置仓的安装槽,所述电子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电源适配器和PCB板,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电源适配器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PCB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电源容置仓、所述电子器件以及所述导流板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流板连接于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构造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所述下壳体构造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能够相互拼接并围成立方体结构,所述导流板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连接,所述下壳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连接。
由于电源容置仓上通常开设有供用于读取共享电源的使用信息的探针(例如pogopin探针)穿过的过孔,当用户不小心将液体洒在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上且该液体进入电源容置仓内时,电源容置仓内的液体会通过上述供探针穿过的过孔流出电源容置仓,在本公开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结构能够对从电源容置仓流出的液体进行导流,使液体在流动时避开位于电源容置仓下方的电子器件,即,使液体绕开电子器件进行流动,从而能够避免从电源容置仓流出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直接流到电子器件上,减小电子器件因液体侵入而损坏的可能性,实现对电子器件进行防水保护,延长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壳体未示出;
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图2不同视角);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导流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导流板的仰视图,其中,电子器件安装在导流板上;
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壳体的爆炸图;
图7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容置仓;2-共享移动电源;3-电子器件;31-电源适配器;32-PCB板;4-导流板;41-导流孔;42-集水槽;43-安装槽;431-第一安装槽;432-第二安装槽;44-第一安装凸台;45-第二安装凸台;461-顶板;462-第一侧板;463-第二侧板;464-第三侧板;465-第四侧板;466-第五侧板;467-第一连接凸台;468-第二连接凸台;5-壳体;51-上壳体;52-下壳体;5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以水平放置时的使用状态下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该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包括电源容置仓1、电子器件3以及导流结构。其中,电源容置仓1用于容纳共享移动电源2,电子器件3位于电源容置仓1的下方,导流结构包括入液端和出液端,入液端用于供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流入,出液端避让电子器件3设置,从而避免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直接流到位于电源容置仓1下方的电子器件3上。
由于电源容置仓1上通常开设有供用于读取共享移动电源2的使用信息的探针(例如pogo pin探针)穿过的过孔,当用户不小心将液体洒在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上且该液体进入电源容置仓1内时,电源容置仓1内的液体会通过上述供探针穿过的过孔流出电源容置仓1,在本公开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能够流入导流结构的入液端,而由于导流结构的出液端避让电子器件3设置,从出液端流出的液体能够避开电子器件3,不与电子器件3进行接触,也就是说,导流结构能够使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在流动时绕开位于电源容置仓1下方的电子器件3进行流动,从而能够避免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直接流到电子器件3上,减小电子器件3因液体侵入而损坏的可能性,实现对电子器件3进行防水保护,延长电子器件3的使用寿命。
此外,相比于电子器件3位于电源容置仓1的侧面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公开的电子器件3位于电源容置仓1的下方能够使得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厚度更薄,能够减小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器件3指的是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内需要提供电力工作的器件,例如,电子器件3可以包括PCB板32,值得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PCB板32是指设置有多种元件(例如电阻、电容、主控芯片等)的PCB板,还可以包括能够与PCB板32分开设置的其他电子器件,例如,电源适配器31等。根据实际需求,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内的电子器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温度、湿度的传感器等,此处不一一列举。
上述导流结构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可以包括导流管、导流槽等,导流管或导流槽的入液端与电源容置仓1流出液体的位置对应设置,以使导流管或导流槽能够将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其延伸方向进行引流,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使从导流管或导流槽的出液端流出液体避开电子器件3。并且,对于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管的情况而言,导流管为封闭结构,在对液体进行导流的过程中,液体不容易从导流管中溢出。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流结构可以包括导流板4,导流板4上形成有导流孔41,导流板4位于电子器件3与电源容置仓1之间,且电子器件3在导流板4上的投影与导流孔41不重合,上述入液端为导流孔41靠近电源容置仓1的一端,出液端为导流孔41远离电源容置仓1的一端。由于导流板4位于电子器件3与电源容置仓1之间,当电源容置仓1内的液体流出电源容置仓1并在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流动时,液体将直接流到导流板4上,位于电子器件3与电源容置仓1之间的导流板4能够避免液体直接流到电子器件3上。当液体流到导流板4上后,导流板4上的液体将通过导流孔41流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底部,由于电子器件3在导流板4上的投影与导流孔41不重合,导流孔41能够避开电子器件3,在液体通过导流孔41时,液体是从电子器件3的周围向下流动的,液体与电子器件3之间有一定间隔,即,液体能够避开电子器件3流动,这样,在液体通过导流孔41时不会与电子器件3接触,最终达到使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绕过电子器件3流动,避免电子器件3进水损坏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导流孔41也可以替换为形成在导流板4表面上的导流槽,通过设置导流槽的延伸方向来使液体避开电子器件3流动。
可选地,为了使导流板4上的液体能够尽可能地通过导流孔41向下流动,而不是从导流板4的其他位置(例如导流板4的边缘)流出导流板4,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板4上可以形成有开口朝向电源容置仓1的集水槽42,导流孔41形成在集水槽42的底壁上。这样,导流板4上的液体能够先集中在集水槽42中,集水槽42中的液体再通过形成在集水槽42底壁上的导流孔41向下流动,从而尽可能地使导流板4上的液体均能通过导流孔41。
可选地,导流板4朝向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形成为斜面,斜面构造为能够使得导流板4上的液体朝向导流孔41流动。由于导流板4朝向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形成为斜面,也就是说,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夹角,导流板4上的液体在能够重力的作用下顺着导流板4的倾斜方向朝向导流孔41流动,也就是说,导流板4朝向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具有引导液体朝向导流孔41流动的作用,这样能够避免从电源容置仓1流到导流板4上的液体在导流板4上形成积液,从而尽可能地使导流板4上的所有液体都能通过导流孔41流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底部。对于导流板4上形成有集水槽42的实施例而言,导流板4上的液体可以现在上述斜面的引导下流入集水槽42中,再通过集水槽42中的导流孔41流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底部。
在上述提供的多种实施方式中,导流孔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公开对导流孔41的数量不作限定。对于导流孔41为多个的情况而言,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多个导流孔41可以围绕电子器件3布置,该多个导流孔41可以对导流板4不同位置处的液体进行引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导流孔41也可以位于电子器件3的同一侧,或者,多个导流孔41中的一部分导流孔41可以位于电子器件3的一侧,多个导流孔41中的另一部分导流孔41可以位于电子器件3的另一侧。本公开对多个导流孔41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电子器件3在导流板4上的投影与导流孔41不重合即可。
对于导流孔41为一个的实施例而言,导流板4朝向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可以设置为从与导流孔41相对的一侧朝向导流孔41倾斜;对于导流孔41为多个,且多个导流孔41围绕电子器件3布置的实施例而言,导流板4朝向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可以设置为从导流板4的中部朝向四周的导流孔41倾斜,从而使导流板4中部的高度较高,导流孔41的高度较低。本公开对斜面的具体倾斜方向、倾斜角度等不作限定,只要斜面能够使导流板4上的液体朝向导流孔41流动即可。
此外,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为使从导流结构的出液端流出的液体最终能够流出壳体5,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还包括壳体5,电源容置仓1、电子器件3以及导流结构均位于壳体5内,壳体5上形成有通孔53,通孔53构造为能够使得从出液端流出的液体从该通孔53流出壳体5,从而避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内部形成积液,降低液体对电子器件3造成的威胁。
可选地,对于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槽或导流管的实施例而言,上述通孔53可以形成在根据导流槽或导流管的位置形成在壳体5上任意适当的位置,只要通孔53的位置能够便于导流槽或导流管的出液端能够与通孔53连接即可,这样,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能够在经由导流槽或导流管导流后,从导流槽或导流管的出液端经过通孔53流出壳体5。
可选地,对于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4且导流板4上形成有导流孔41的实施例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通孔53可以形成在壳体5的底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提到的通孔53形成在壳体5的底部并不是限定通孔53形成在壳体5的底壁上,而是指通孔53可以形成在壳体5的下侧区域内。例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通孔53可以形成在壳体5的底壁上,从而便于经由导流孔41导流并流到壳体5底部的液体通过底壁上的通孔53流出壳体,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通孔53也可以形成在壳体5的侧壁靠近壳体5的底壁的下部区域内,只要通孔53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得经由导流孔41导流并流到壳体5底部的液体能够通过通孔53流出壳体5即可,例如,通孔53的高度可以低于导流孔41的高度,且通孔53的高度可以低于电子器件3的高度,这样,即能使经由导流孔41导流并流到壳体5底部的液体能够通过通孔53流出壳体5,又能避免壳体5底部的液体与电子器件3的底部接触;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壳体5的底壁以及壳体5的侧壁靠近壳体5的底壁的下部区域内可以均形成有通孔53。
上述通孔5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公开对通孔53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对于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槽或导流管的实施例而言,通孔53可以为一个;对于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4且导流板4上形成有导流孔41的实施例而言,通孔53可以为多个,如图6和图7所示,多个通孔53中的至少部分通孔53的高度低于导流孔41的高度,以便于经由导流孔41导流并流到壳体5底部的液体能够从该部分通孔53流出壳体5。
此外,上述通孔53除了能够使从导流结构的出液端流出的液体从通孔53流出壳体5,避免壳体5内部产生积液外,还能够对壳体5内部进行散热,相当于散热孔,降低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在使用时的温度,避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内部元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另外,电子器件3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实施方式安装在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内部。例如,电子器件3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卡接等固定方式安装在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的壳体5上。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电子器件3可以安装在导流板4上,具体地,导流板4远离电源容置仓1的一面上可以设置有开口背离电源容置仓1的安装槽43,电子器件3可以安装在该安装槽43内。这样,导流板4除了能够起到对从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进行导流,使液体避开电子器件3流动的作用外,还能够为电子器件3提供安装区域和安装点。安装槽43的侧壁和底壁不仅能对电子器件3进行限位,还能够对电子器件3起到加强、保护作用,提高电子器件3的机械强度。
可选地,电子器件3可以包括电源适配器31(用于对充电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后提供给共享移动电源2),以及PCB板32,安装槽43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槽431和第二安装槽432,电源适配器31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431内,PCB板32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槽432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PCB板32也可以安装在电源适配器31上,也就是说,PCB板32和电源适配器31可以安装在同一个安装槽43内。
作为第一安装槽431和第二安装槽432的一种可选地形成方式,如图2至图5所示,导流板4可以包括顶板461、安装在顶板461远离电源容置仓1一侧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462和第二侧板463,第一侧板462和第二侧板463之间设置有第三侧板464,第一侧板462与第三侧板464之间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四侧板465,第二侧板463和第三侧板464之间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五侧板466,其中,第一侧板462、第三侧板464、两个第四侧板465以及顶板461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电源适配器31的第一安装槽431;第二侧板463、第三侧板464、两个第五侧板466以及顶板461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PCB板32的第二安装槽432。第一侧板462和/或第三侧板464上可以形成有用于避让线束的避让槽,以便于线束与电源适配器31连接。第一安装槽431内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台467,第一连接凸台467内部形成有螺纹孔,以使第一紧固件能够与第一连接凸台467螺纹连接,第二安装槽432内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凸台468,第二连接凸台468内部形成有螺纹孔,以使第二紧固件能够与第二连接凸台468螺纹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431和第二安装槽432也可以由导流板4远离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朝向靠近电源容置仓1的方向凹陷而形成,本公开在此不对第一安装槽431和第二安装槽432的具体形成方式作限定。
此外,为了便于固定和安装导流板4,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还可以包括壳体5,电源容置仓1、电子器件3以及导流板4均位于壳体5内,导流板4连接于壳体5。这里,导流板4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与壳体5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焊接、卡接、粘接等方式安装在壳体5内部,本公开对导流板4与壳体5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壳体5包括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上壳体51构造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下壳体52构造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能够相互拼接并围成立方体结构,即,上壳体51的顶板位于上壳体51的侧板以及下壳体52的侧板之间,上壳体51的侧板以及下壳体52的侧板围绕在上壳体51顶板461的四周;下壳体52的底板位于上壳体51的侧板以及下壳体52的侧板之间,上壳体51的侧板以及下壳体52的侧板围绕在下壳体52的底板的四周。其中,导流板4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凸台44和第二安装凸台45,上壳体51与第一安装凸台44连接,下壳体52与第二安装凸台45连接。这样,导流板4上的第一安装凸台44和第二安装凸台45能够为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提供了安装点,当上壳体51与下壳体52相互拼接并围成立方体结构后,通过使上壳体51与第一安装凸台44连接,下壳体52与第二安装凸台45连接,既能够实现上壳体51与下壳体52的装配,又能够实现导流板4的固定安装,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并且,由于第一安装凸台44和第二安装凸台45均位于壳体5内部,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与导流板4的安装点外露在壳体5外部,影响壳体5的美观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容置仓(1),用于容纳共享电源(2);
电子器件(3),位于所述电源容置仓(1)下方;
导流结构,包括入液端和出液端,所述入液端用于供从所述电源容置仓(1)流出的液体流入,所述出液端避让所述电子器件(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电子器件(3)与所述电源容置仓(1)之间的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上形成有导流孔(41),所述电子器件(3)在所述导流板(4)上的投影与所述导流孔(41)不重合,所述入液端为所述导流孔(41)靠近所述电源容置仓(1)的一端,所述出液端为所述导流孔(41)远离所述电源容置仓(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电源容置仓(1)的集水槽(42),所述导流孔(41)形成在所述集水槽(42)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朝向所述电源容置仓(1)的表面形成为斜面,所述斜面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导流板(4)上的液体朝向所述导流孔(41)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4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孔(41)围绕所述电子器件(3)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还包括壳体(5),所述电源容置仓(1)、所述电子器件(3)以及所述导流结构均位于所述壳体(5)内,所述壳体(5)上形成有通孔(53),所述通孔(53)构造为能够使得从所述出液端流出的液体从所述通孔(53)流出所述壳体(5)。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远离所述电源容置仓(1)的一面上设置有开口背离所述电源容置仓(1)的安装槽(43),所述电子器件(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4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3)包括电源适配器(31)和PCB板(32),所述安装槽(43)包括第一安装槽(431)和第二安装槽(432),所述电源适配器(31)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431)内,所述PCB板(32)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4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还包括壳体(5),所述电源容置仓(1)、所述电子器件(3)以及所述导流板(4)均位于所述壳体(5)内,所述导流板(4)连接于所述壳体(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包括上壳体(51)和下壳体(52),所述上壳体(51)构造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所述下壳体(52)构造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所述上壳体(51)和所述下壳体(52)能够相互拼接并围成立方体结构,所述导流板(4)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凸台(44)和第二安装凸台(45),所述上壳体(51)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44)连接,所述下壳体(52)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45)连接。
CN202021358272.6U 2020-07-10 2020-07-10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Active CN212486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8272.6U CN212486167U (zh) 2020-07-10 2020-07-10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8272.6U CN212486167U (zh) 2020-07-10 2020-07-10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6167U true CN212486167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6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58272.6U Active CN212486167U (zh) 2020-07-10 2020-07-10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861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6152A (zh) * 2021-08-23 2021-12-10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主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6152A (zh) * 2021-08-23 2021-12-10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设备及其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6048B (zh) 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电池组的车辆
KR101179307B1 (ko) 에너지 저장장치 모듈
RU2563341C2 (ru) Блок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US20090085514A1 (en) Battery charger
JP2012009311A (ja) 蓄電システム
CN212486167U (zh) 共享电源的终端装置
CN110462877A (zh) 具有防止泄漏的冷却剂流入的功能的电池组
CN109888136A (zh) 电池模块及包含其的冲浪设备
JP2014108051A (ja) 電力供給装置
CN204613365U (zh) 一种便携式蓄电池寿命检测仪
JP2012138267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CN209860671U (zh) 快速散热式无线充电器
JP7064998B2 (ja) 設置型電力変換装置
CN209767167U (zh) 主动降温式无线充电器
JP4250785B2 (ja) 充電装置
CN212935541U (zh) 移动储能设备
CN109515223A (zh) 高防护多功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KR102083330B1 (ko) 충전기에 배치된 내장 온도 센서를 통한 냉각수 온도의 센싱 구조
CN211184428U (zh) 安装结构及智能终端设备
CN210269949U (zh) 具有电池盒的表计
JP2006139982A (ja) 電子機器用台座
CN217984634U (zh) 一种散热充电装置
CN216794694U (zh) 一种移动电源租借设备
CN210537105U (zh) 信号集中器
CN21566300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交流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