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2079U -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2079U
CN212482079U CN202020911923.3U CN202020911923U CN212482079U CN 212482079 U CN212482079 U CN 212482079U CN 202020911923 U CN202020911923 U CN 202020911923U CN 212482079 U CN212482079 U CN 212482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furnace body
electric heating
roller
ceramic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19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
季国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119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82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2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2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60Produc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or ceramic elements, e.g. substitution of clay or shale by alternative raw materials, e.g. ash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所述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包括炉壁、辊道及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炉壁包括围设形成辊道炉加热腔的炉体顶板、炉体底板以及两侧的炉体侧壁;在辊道炉加热腔内设置覆盖炉体侧壁内侧面的绝缘隔热层;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贴设于炉体侧壁的外侧面,且覆盖炉体侧壁外侧面。所述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包括所述的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以及设置在辊道上方和/或下方的10kV电加热元件。能够保证高压电绝缘部分的绝缘性能;能够降低电能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背景技术
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是一种常见的连续式的窑炉,主要用于瓷砖、粉体材料等行业的生产。
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工作电压采用10kV高压电。较高的电压需要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壁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绝缘性能,但由于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内部温度较高,绝缘材料在高温下极易老化失效,绝缘性能难以保证。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安全,现在的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通常会使用10/0.4kV变压器,将高电压降压至0.4kV左右,再接入辊道炉内的电加热元件。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电压,但提高了电流强度,不仅带来了电能损耗,还降低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其能够有效的降低辊道炉炉体侧壁的温度,从而保证绝缘隔热层的性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包括炉壁、辊道及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所述炉壁包括用于围设形成辊道炉加热腔的炉体顶板、炉体底板以及炉体侧壁;所述辊道设置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且在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设置覆盖所述炉体侧壁内侧面的绝缘隔热层;
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贴设于所述炉体侧壁的外侧面,且覆盖所述炉体侧壁外侧面。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包括一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面设置至少一个冷却介质入口,另一侧端面设置至少一个冷却介质出口。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内附属设备设置有风冷系统,且所述风冷系统贴近所述炉壁外侧设置。
本申请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能够直接使用10kV的高压电加热元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电能损耗。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辊道炉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道上方和/或下方的10kV电加热元件。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10kV电加热元件为通电电压 10kV的高压电加热元件。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热层覆盖全部的所述炉体侧壁内侧面。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还包括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设置在所述炉体侧壁与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之间,且覆盖全部的所述炉体侧壁。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炉体侧壁上设置多组左右相对且贯通所述绝缘隔热层和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高压电线穿过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元件的两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位于所述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加热腔内的端部与所述绝缘隔热层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mm,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外的端部与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25m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炉壁外部的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可以快速的降低炉壁外侧10kV接线处的温度,使炉壁外侧10kV接线处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从而保证了高压电的绝缘部分的绝缘性能。
基于此原理,本申请提供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可以保证炉体内工作温度在550℃~1200℃时,高压电绝缘部分的绝缘性能不下降,从而实现了10kV电压等级下的加热运行,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电流,增强了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电能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炉体底板; 2-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
3-炉体顶板; 4-炉体侧壁;
5-辊道; 6-安装孔;
7-上加热元件; 8-下加热元件;
9-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 10-上隔离罩体;
11-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包括炉壁、辊道5及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
所述炉壁包括围设形成辊道炉加热腔的炉体顶板3、炉体底板1以及两侧的炉体侧壁4,所述辊道5设置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铺设于辊道炉加热腔的中部位置,用于传输物料。
在所述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加热腔内设置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炉体侧壁4内侧面的绝缘隔热层。当然,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绝缘隔热层需覆盖全部的炉体侧壁4,以实现全面的绝缘及隔热。
在所述炉体侧壁4的外侧面设置贴设于炉体侧壁4外表面的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覆盖所述炉体侧壁4的外侧表面。当然,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覆盖全部的炉体侧壁4的外侧表面,以实现对炉体侧壁4的全面降温。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包括一空腔,其一端面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冷却介质入口,另一侧端面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冷却介质出口。在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工作时,通过冷却介质入口向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的空腔内通入冷却介质,如冷空气,换热后的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出口流出,降温后再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对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的快速降温。
由于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为竖向设置,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易下沉,温度较高的冷却介质易上升,这样会导致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 靠上的部位温度较高,可能会影响冷却效果。所以,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 9可以沿高度方向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每个独立的部分分别通入冷却介质,这样可以实现分区域的温控调节,保证了所述炉体侧壁4各个高度上的冷却需求和效果。
还可以在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内设置按高度分布的空气流道,从而对冷却介质进行引流,也可以实现所述炉体侧壁4各个高度上的冷却需求和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包括一空腔,并在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内附属设备设置有风冷系统,且所述风冷系统贴近所述炉体侧壁4设置。在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工作时,通过向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内通入冷却介质,如冷空气,换热后的冷却介质降温后再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对炉体侧壁4的快速降温。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可以将冷却介质更精确的送到某个具体的位置,提高冷却介质的利用率,并且可以防止冷却介质的泄漏。
综上所述,炉壁外部的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可以快速的降低炉壁的温度,使炉壁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从而保证了绝缘隔热层的绝缘性能。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包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10kV电加热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道5上方的上加热元件7和所述辊道5下方的下加热元件8。
在某些应用场合,上加热元件7和下加热元件8可以根据情况只设置其中的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辊道5为微晶发泡陶瓷辊道,所述上加热元件7和所述下加热元件8均为通电电压为10kV的高压电加热元件。
所述炉体侧壁4的内侧表面由绝缘隔热层完全覆盖,在所述炉体侧壁 4的外侧表面还设置有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2,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2 主要用于对高压电进行隔离,设置在所述炉体侧壁4与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之间,且覆盖全部的所述炉体侧壁4。还可以在所述炉体顶板 3的外侧表面设置上隔离罩体10,其作用与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2相同。
在所述炉体侧壁4上设置多组左右相对且贯通所述绝缘隔热层和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2的安装孔6,在所述安装孔6内分别设置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11,高压电线穿过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 11分别与所述上加热元件7或所述下加热元件8的两端电连接。
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11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的端部与所述绝缘隔热层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mm,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11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外的端部与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2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mm。
优选的,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11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的端部与所述绝缘隔热层之间的距离可以选取为150mm,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11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外的端部与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2之间的距离可以选取为150mm。
合适的间距可以保证高压电线与所述炉体侧壁4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工作时,可以通过设置于绝缘隔热层处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的监测所述绝缘隔热层的温度,尤其是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11附近的温度,通过检测得到的温度值来调整通入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9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流量和流速,使所述炉体侧壁4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室温左右,从而保证了绝缘隔热层的绝缘效果,使该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可以在使用10kV的高压电加热元件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可以保证炉体内工作温度在550℃~1200℃时,高压电绝缘部分的绝缘性能不下降,从而实现了10kV电压等级下的加热运行,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电流,增强了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电能损耗。
同时,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不需要设置10/0.4kV变压器,还可以减少项目的初期设备投资费用;由于增强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还可以减少项目的后期运行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壁、辊道及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所述炉壁包括用于围设形成辊道炉加热腔的炉体顶板、炉体底板以及炉体侧壁;所述辊道设置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且在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设置覆盖所述炉体侧壁内侧面的绝缘隔热层;
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贴设于所述炉体侧壁的外侧面,且覆盖炉体侧壁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包含一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面设置至少一个冷却介质入口,另一侧端面设置至少一个冷却介质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内附属设备设置有风冷系统,且所述风冷系统贴近所述炉壁外侧设置。
4.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道上方和/或下方的10kV电加热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为通电电压等于10kV的高压电加热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热层覆盖全部的所述炉体侧壁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设置在所述炉体侧壁与所述10kV接线处降温通道之间,且覆盖全部的所述炉体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侧壁上设置多组左右相对且贯通所述绝缘隔热层和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高压电线穿过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元件的两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内的端部与所述绝缘隔热层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mm,所述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绝缘套管位于所述辊道炉加热腔外的端部与所述10kV高压电隔离罩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5mm。
CN202020911923.3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Active CN212482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1923.3U CN212482079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1923.3U CN212482079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2079U true CN212482079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1923.3U Active CN212482079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82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82079U (zh) 一种10kV电加热微晶发泡陶瓷辊道炉
CN205335790U (zh) 一种液体散热密集型耐火母线槽
CN109307431B (zh) 一种混合加热的工业窑炉
CN212834143U (zh) 一种石墨电极装置及硅铸锭炉
CN212463561U (zh) 一种微波高温设备
CN216378292U (zh)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热成型设备
CN214172940U (zh) 一种地坑式工业电炉
CN203871119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的散热装置
CN215440200U (zh) 一种低应力高世代基板玻璃在线退火设备
CN216273743U (zh) 一种柔性玻璃的应力消除装置及退火装置
CN213304618U (zh) 一种锅炉房保温保护箱电源分配柜
CN112939431A (zh) 一种低应力高世代基板玻璃在线退火设备及退火方法
CN104810233B (zh) 立体等离子源系统
CN108811198A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圈
CN105937855B (zh) 高压电保温加热炉
CN206208035U (zh) 高压电保温加热炉
CN218957806U (zh) 一种一体式电池化成设备
CN218645637U (zh) 一种新型电暖器
CN220206353U (zh) 一种烧结炉绝缘结构
CN219839478U (zh) 多晶硅生产启动装置
CN213504071U (zh) 一种成品油保温油罐
CN218202528U (zh) 马弗炉及玻璃生产系统
CN211790332U (zh) 一种配电柜
CN211373230U (zh) 一种炉底结构以及炉体
CN210721164U (zh) 一种可控制温度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