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7587U -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7587U
CN212477587U CN202021073057.1U CN202021073057U CN212477587U CN 212477587 U CN212477587 U CN 212477587U CN 202021073057 U CN202021073057 U CN 202021073057U CN 212477587 U CN212477587 U CN 212477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mbankment
foundation pit
impermeable
retain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30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彬
刘红喜
汪登峰
杨海林
樊宇姣
侯攀
陈宇清
袁子有
刘硕
王迎峰
黄粤鑫
田文高
王明明
佟敬鲁
魏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Original Assignee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filed Critical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Priority to CN2020210730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7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7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7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堤防防渗结构,涉及堤防工程技术领域。该堤防防渗结构,施工简单,造价成本低,通过在河道在靠近挡墙本体的底部开挖有基坑,防渗层沿基坑底部延伸至挡墙本体的迎水面上,同时在防渗层的外表面上铺设有保护层进行保护,再在基坑内填设回填体,本申请在实现防渗透的前提下,避免了河道水体与地下水体的隔离,有利于生态的交换,保护了生态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堤防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山区河道众多,山区河道的特点是具有季节性,只有在夏季时河道内河水丰沛或洪水泛滥,其它季节只为涓涓细流或断流。在治理山区河道时,由于河道附近天然石料较多,在选择堤防型式时常常使用浆砌石挡墙做为河道堤防,浆砌石挡墙牢靠,满足抗冲刷要求。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和振兴,不少山区河道内修筑景观坝蓄水营造“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色来吸引城市内的游客。由于山区河道的特点,在河道治理修筑浆砌石挡墙时很少考虑基础防渗,因此在河道内修筑景观坝拦蓄河水需要对两岸堤防基础或河道底面进行防渗处理。然而对已有堤防的基础进行防渗处理时既不能破坏原有浆砌石挡墙,又要达到防渗效果。
传统的河道堤防基础防渗主要有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其中,垂直防渗处理措施有防渗墙、帷幕灌浆等,但是由于山区河道基础内含卵石、漂石较多,垂直防渗墙、帷幕灌浆等措施不仅施工困难,而且造价高。河道底面水平防渗措施有铺设(钢筋)混凝土板、沥青混凝土板、粘土防渗层、膨润土防水毯等,这些水平防渗措施最大的缺点是使河道水体与地下水体完全隔离、不利于生态的交换,对生态环境是一种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防防渗结构,施工简单,造价成本低,同时不破坏生态交换。
本申请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防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旨意是以筑建第一目的中的堤防防渗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第一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包括:
挡墙本体,位于河道一侧,所述河道的河底开挖有基坑,所述基坑靠近所述挡墙本体的迎水面;
防渗层,沿所述基坑底部延伸至所述迎水面上;
保护层,铺设于所述防渗层的外表面上;及
回填体,填设于所述基坑内及位于所述保护层面向所述基坑的一面。
可选的,所述堤防防渗结构还包括垫层,所述垫层位于所述基坑内及平整的铺设于所述防渗层的内表面下。
可选的,所述基坑的底部设有锚固沟,所述防渗层延伸并埋置于所述锚固沟内。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锚固沟设于基岩层内,所述锚固沟为倒梯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基坑距离所述挡墙本体墙趾的距离大于等于0.5m。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基坑深至基岩层,所述基坑两侧边坡坡比依据河底的土层密实程度及开挖深度确定为1:0.5~1:1.5。
可选的,延伸在所述迎水面上的所述防渗层固定在所述挡墙本体上,且高出洪水水位0.5m及以上。
可选的,所述防渗层为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的结构包括一布一膜、两布一膜或三布两膜中的一种。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高出位于所述迎水面上的所述防渗层。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基坑内的所述保护层包括压实土料、砂砾料、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板、浆砌石或干砌石中的一种;
所述迎水面上的所述保护层为现浇混凝土板。
为达上述第二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在河底靠近挡墙本体的一侧开挖施工用的基坑;
铺设防渗层;其中,所述防渗层一端延伸至所述挡墙本体的迎水面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坑底部;
在防渗层外表面上铺设保护层;
对所述基坑进行回填处理。
可选的,在铺设防渗层之前还包括步骤:
沿所述基坑靠近挡墙本体的一侧铺设垫层,并保证垫层密实平整。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防渗层选择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固定在所述挡墙本体上,所述复合土工膜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挡墙本体砂浆缝处打盲孔;
在所述挡墙本体的迎水面及所述复合土工膜的表面涂粘合胶;
将所述复合土工膜折叠三层对应所述盲孔打眼孔;
再用钢压条通过膨胀螺栓穿过所述眼孔至所述盲孔内将所述复合土工膜进行固定。
在膨胀螺栓及所述钢压条上刷三层防锈漆。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施工简单,造价成本低,通过在河道在靠近挡墙本体的底部开挖有基坑,防渗层沿基坑底部延伸至挡墙本体的迎水面上,同时在防渗层的外表面上铺设有保护层进行保护,再在基坑内填设回填体,本申请在实现防渗透的前提下,避免了河道水体与地下水体的隔离,有利于生态的交换,保护了生态环境。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堤防防渗结构,施工简单,使用该施工方法筑建的堤防防渗结构,造价成本低,在实现防渗透的前提下,避免了河道水体与地下水体的隔离,有利于生态的交换,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堤防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堤防防渗结构施工方法中复合土工膜在挡墙本体上的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地面线;2-挡墙本体;20-迎水面;3-垫层;4-防渗层;40-膨胀螺栓;5-保护层;6-回填体;7-河道;70-洪水水位;71-基坑;72-河底;720-覆盖层;8-基岩层;9-锚固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堤防防渗结构,包括挡墙本体2、防渗层4、保护层5及回填体6。其中,挡墙本体2位于河道7的一侧,用以阻挡河道7中的水流,挡墙本体2朝向河道7的一侧为迎水面20,挡墙本体2背向河道7的一侧与地面线1相接。
具体的,在河道7的河底72开挖有基坑71,基坑71靠近挡墙本体2的迎水面20。防渗层4沿基坑71底部延伸至迎水面20上,保护层5铺设于防渗层4的外表面上。其中,防渗层4用于防止水流渗透过挡墙本体2和河道覆盖层720,保护层5用于对防渗层4进行保护,防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保护层5可以对防渗层4进行固定,使其更好的依附在基坑71和迎水面20上,避免被水流冲开失效,以保证其防渗透的效果,进而避免河道7内的水流渗透过挡墙本体2和河道覆盖层720,进一步的提高挡墙本体2的稳定性。
其中,基坑71距离挡墙本体2墙趾的距离大于等于0.5m,避免施工时破坏挡墙本体2的墙趾基础,进而保护挡墙本体2的稳定性。进一步,为了保证防渗效果,基坑71深至基岩层8,彻底截断河底72上的覆盖层720,基坑71两侧边坡坡比为1:0.5~1:1.5。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坑71两侧边坡坡比可以选择为1:0.5、1:0.75、1:1.0、1:1.25或1:1.5中的一种。具体的,基坑71两侧边坡坡比依据河底72的覆盖层720密实程度及开挖深度确定。本实施例中在图1中示出了基坑71两侧边坡坡比为1:1.0,以便更好铺设防渗层4和保护层5。
可以理解的,防渗层4沿基坑71底部延伸至迎水面20上,也就是说,防渗层4一段位于基坑71靠近挡墙本体2的一侧且延伸在基坑71底部,另一段延伸在挡墙本体2的迎水面20上。进一步,考虑到河底72土层结构不稳定,在位于基坑71内的该段防渗层4下方铺设垫层3,换而言之,该垫层3位于防渗层4的下表面,垫层3的设置可以避免因基坑71内土层不稳定对防渗层4的防渗效果造成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垫层3选用为天然细砂层,天然细砂层的铺设厚度为100mm~200mm,且天然细砂层的铺设时保证密实平整,用以提高防渗层4铺设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天然细砂层的铺设厚度为120mm~190mm。
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天然细砂层的优选铺设厚度还可以是130mm、135mm、140mm、145mm、150mm、155mm、160mm、165mm、170mm、180mm等等。以上只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对基坑71内填设回填体6,其中,回填体6位于保护层5面向基坑71的一面,换而言之,回填体6填设于基坑71与保护层5之间以填平基坑71,进一步是为压住和固定位于基坑71段的防渗层4和保护层5,并对防渗层4和保护层5进行保护,避免水流直接对防渗层4和保护层5进行冲刷和冲蚀,提高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该回填体6选用河道7开挖的砂卵石料,就地取材,进而节省施工成本。同时,砂卵石料可有效的阻挡水流对防渗层4和保护层5进行冲刷,进而达到了上述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迎水面20上的另一段防渗层4固定在挡墙本体2上,且要高出河道7洪水水位70 0.5m及以上,也就是说,防渗层4在迎水面20上高出洪水水位70 0.5m,还可以是位于洪水水位70 0.5m以上,进而避免汛期时洪水漫过防渗层4直接与挡墙本体2未做防渗处理的迎水面20接触,进一步,避免洪水时水流从挡墙本体2渗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防渗层4选用复合土工膜,其中,复合土工膜的厚度确定为0.2mm~2.0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该复合土工膜的厚度还可以是0.5m、0.8m、1.0m、1.2m、1.5m、1.8m等,以上只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复合土工膜的厚度具体的选用应根据承受水头压力大小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优的防渗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该复合土工膜的结构包括一布一膜、两布一膜或三布两膜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土工膜为两布一膜一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5的厚度为100mm~300mm,且为了进一步的对迎水面20的防渗层4进行全面保护,该保护层5高出固定在迎水面20上的防渗层4 0.2m及以上。可以理解的,该保护层5可以是高出防渗层40.2m还可以是0.2m以上,以实现对防渗层4进行全面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防渗层4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而防止防渗层4的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保护层5的厚度可以选择为150mm~250mm。
进一步,在本申请的一又些具体实施例中,保护层5的厚度还可以优选为160mm、180mm、200mm、220mm等等,以上仅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对基坑71内的保护层5与挡墙本体2迎水面20上的保护层5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建造,如基坑71内的保护层5由压实土料、砂砾料、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板、浆砌石或干砌石中的一种建造,迎水面20上的保护层5为现浇混凝土板。
传统的河道底面水平防渗措施中,(钢筋)混凝土板施工速度慢,成本高,受温度影响容易产生裂缝;沥青混凝土板施工工艺较复杂,对水质存在一定影响;粘土防渗层不仅需土方工程量大,难于找到优质粘土,成本高,且动水状态下易流失;膨润土防水毯施工较复杂、易老化、易刺破、寿命短,这些水平防渗措施最大的缺点是使河道7水体与地下水体完全隔离、不利于生态的交换,对生态环境是一种破坏。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施例提供的堤防防渗结构,与传统的垂直防渗处理方法相比,适应山区河道7复杂环境,不破坏原有的挡墙本体2。
2、本实施例提供的堤防防渗结构,在实现防渗透的前提下,避免了河道7水体与地下水体的隔离,有利于生态的交换,保护了生态环境。
3、本实施例提供的堤防防渗结构,选用的施工材料成本低,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且防渗效果好,还不污染水质。
4、本实施例提供的堤防防渗结构,在保护层5的保护下,防渗层4不易老化,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防防渗结构,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进行的优化,相比实施例一,主要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为了固定防渗层4,在基坑71的底部开设有锚固沟9。防渗层4延伸并埋置于锚固沟9内,即,把防渗层4位于基坑71内的端部埋设于锚固沟9内。还可以理解的,保护层5也随防渗层4延伸在锚固沟9内,进而压住防渗层4,避免防渗层4从锚固沟9内脱出,因此,锚固沟9具有固定防渗层4的作用。
进一步的,锚固沟9内部回填有混凝土,回填的混凝土主要是压住防渗层4,并保护防渗层4。
在本实施例中,锚固沟9靠近基坑71的底部中心的位置,当然还可以设于基坑71底部的其它位置。其中,锚固沟9设于基岩层8内,为倒梯形结构。
实施例三
参阅图3和图4,同时可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堤防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堤防防渗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河底72靠近挡墙本体2的一侧开挖施工用的基坑71。
其中,当然上述是施工前应切断河道7中的水流,且开挖的基坑71距离挡墙本体2的墙趾的距离大于等于0.5m,开挖的基坑71深度深至基岩层8,彻底截断河底72上的覆盖层720。根据覆盖层720的密实程度及基坑71开挖深度确定基坑71两侧边坡坡比为1:1.0。
S20:在基坑71的底部开设锚固沟9。
其中,锚固沟9设于基岩层8内,为倒梯形结构。
S30:沿基坑71靠近挡墙本体2的一侧铺设垫层3。
其中,垫层3为天然细砂层,并保证垫层3铺设的密实平整。
S40:铺设防渗层4;其中,防渗层4一端延伸在挡墙本体2的迎水面20上,另一端延伸至锚固沟9内,位于迎水面20上的防渗层4固定在挡墙本体2上,且铺设高出洪水水位700.5m及以上。
S50:在防渗层4外表面上铺设保护层5。
其中,保护层5高出固定在迎水面20上的防渗层4 0.2m及以上,保护层5的厚度为100mm~300mm。
S60:锚固沟9内回填混凝土。
S70:对基坑71进行回填处理;其中,回填的回填体6选用河道7开挖的砂卵石料。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0中防渗层4选用复合土工膜,该复合土工膜在挡墙本体2上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0:在挡墙本体2砂浆缝处打盲孔。
S401:在挡墙本体2的迎水面20及复合土工膜的表面涂粘合胶;
S402:将复合土工膜折叠三层对应盲孔打眼孔。
S403:再用钢压条通过膨胀螺栓40穿过眼孔至盲孔内将复合土工膜进行固定。
S404:在膨胀螺栓40及钢压条上刷三层防锈漆,用以防止膨胀螺栓40及钢压条锈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墙本体,位于河道一侧,所述河道的河底开挖有基坑,所述基坑靠近所述挡墙本体的迎水面;
防渗层,沿所述基坑底部延伸至所述迎水面上;
保护层,铺设于所述防渗层的外表面上;及
回填体,填设于所述基坑内及位于所述保护层面向所述基坑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层,所述垫层位于所述基坑内及平整的铺设于所述防渗层的内表面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底部设有锚固沟,所述防渗层延伸并埋置于所述锚固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设于基岩层内,所述锚固沟为倒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距离所述挡墙本体墙趾的距离大于等于0.5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深至基岩层,所述基坑两侧边坡坡比依据河底的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开挖深度确定为1:0.5~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延伸在所述迎水面上的所述防渗层固定在所述挡墙本体上,且高出洪水水位0.5m及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为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的结构包括一布一膜、两布一膜或三布两膜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高出位于所述迎水面上的所述防渗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堤防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内的所述保护层包括压实土料、砂砾料、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板、浆砌石或干砌石中的一种;
所述迎水面上的所述保护层为现浇混凝土板。
CN202021073057.1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Active CN212477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3057.1U CN212477587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3057.1U CN212477587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7587U true CN212477587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1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3057.1U Active CN212477587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7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5488B (zh) 一种高水位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方法
CN104514216B (zh) 一种填方渠道抗冻胀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804007A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CN113006144B (zh) 一种透水构筑物隧道结构
HU226433B1 (en) Foundation slab of underground passage for road
CN108570997B (zh) 海底隧道分仓施工的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
CN112854144A (zh) 一种深厚淤泥层上土石坝的构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19580A (zh)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695799A (zh) 高原地区浆砌片石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195965A (zh) 膨胀土路堑挡土墙
CN209854656U (zh) 一种堤防
CN212477587U (zh) 一种堤防防渗结构
CN209412838U (zh) 一种膨胀土路堑边坡结构
CN108914959B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727514U (zh) 一种库盆防渗抗抬动结构
CN115450236A (zh) 一种围堰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275788U (zh) 用于深基坑截水帷幕失效后的排水装置
CN214363925U (zh) 一种截水渗沟系统
CN214497785U (zh) 一种空心砌块雨水渗透检查井
CN211547830U (zh) 一种防止地面泛潮的结构
CN107687155A (zh) 一种库盆防渗抗抬动结构及布置方法
CN212052626U (zh) 一种具有多重防渗结构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CN113737831A (zh) 用于沿海的钢板桩、围堰及旋喷墙的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846609A (zh) 用于覆盖层接基岩基础的挡水重力坝接头结构
CN108611941B (zh) 一种用于饱和高填方路基处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