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6102U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66102U CN212466102U CN202020625797.5U CN202020625797U CN212466102U CN 212466102 U CN212466102 U CN 212466102U CN 202020625797 U CN202020625797 U CN 202020625797U CN 212466102 U CN212466102 U CN 2124661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er
- cruciate ligament
- tibia
- depth
- posterior cruci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包括定位器手持部、胫骨固定部、导向套筒、限深套筒和限深钻头,定位器手持部整体呈弧形手柄状,其上部内有一中空导线通道,该中空导线通道的出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的顶点处,后端开设有3个内径为2.00mm的固定孔,用于将定位器固定于胫骨皮质上,定位器胫骨固定部为一直径为11cm的圆弧,其上端滑入定位器手持部的滑轨中,同时被滑轨上螺丝锁死、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建立内后侧入路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而安全的建立后交叉韧带的胫骨骨道,并轻松将后交叉韧带移植物牵拉进股骨及胫骨骨道中,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可重复度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背景技术
后交叉韧带损伤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3%~20%,常由膝前受到撞击或屈膝位跌倒所致。单独损伤较少见,易并发其它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对胫骨向正后方移位提供95%的阻滞力,限制内外翻及外旋,缓解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之间的压力。后交叉韧带断裂不经治疗将导致髌股关节炎和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后交叉韧带断裂损伤时需积极采用关节镜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的难点在于后交叉韧带的下止点位置深在,位于胫骨近端后侧、胫骨平台下,此部位关节镜下视野欠佳。另外,后交叉韧带重建时,胫骨骨道内口距离腘窝处血管神经束距离较近,膝关节伸直位,骨道内口距离血管神经束平均剧烈约6mm,术中建立胫骨骨道时存在损伤血管神经束的可能性。为解决目前的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骨道的制备,目前采用术中建立内后侧入路,清理膝关节后纵膈处组织,显露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监视下打入导针及钻头。同时,术中采用膝关节屈曲90°位,研究发现。膝关节屈曲90°,腘窝血管神经束将向后方移动,距离胫骨骨道内口距离平均可超过24mm。术中建立膝关节内后入路,会增加手术时间,文献报道,对于同一术者来说,这些操作,平均耗时约20分钟。虽然这些操作可进一步减少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但是目前文献报道中,血管神经损伤依然是此类手术的一大重要并发症。一旦术中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术中切开修补血管神经束,术后长时间膝关节固定。这不仅仅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对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将超声非常严重的影响,丧失膝关节活动度几乎成为必然。
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器械原理大多类似,常见的厂商为施乐辉、强生、Arthrex等,均为通过定位器定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打入导针后,使用对应粗细的胫骨骨道钻头建立骨道。目前已有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定位精确的骨道时手术成功的最重要保证。目前后交叉韧带定位器术中均需要术者手持定位器,维持位置不变,同时助手钻取导针。此操作对于医生手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一旦助手在钻取的导针时发生移动,可能导致导针位置偏差,手术失败的可能。临床上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来说,往往为青中年病患,骨质强度较好,且胫骨皮质较厚,钻取难度较大,钻取不顺利时,术者常常难以保持长时间位置不动,助手也难以保持角度一直不变,这些变量均可能够导致导针方向以及出点发生改变,影响手术效果。
同时,目前已有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不具备良好的限制深度的功能。当术中使用定位器打入导针后,需要手持胫骨骨道钻头建立胫骨骨道,此时需要完全打穿胫骨后方皮质后,才能将同等粗细的移植物拉入骨道。但是受限于目前胫骨骨道建立时无法限制深度,术中更多的是依靠医生的经验以及手感,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降低了手术的可复制、可重复性,增加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就是血管神经损伤。一旦术中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术中切开修补血管神经束,术后长时间膝关节固定。这不仅仅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对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丧失膝关节活动度几乎成为必然。
在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制备好骨道后,需要将一根引线,穿过股骨及胫骨骨道,然后使用牵引线将移植物牵拉进骨道当中去。目前的后叉下止点定位器,打完胫骨骨道后,需要利用后内侧入路监视下寻找牵引线,再将引线导入骨道内,或者使用腰穿针或其他自制引线器,或者使用细钢丝,将牵引线引入骨道内,此过程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解决了目前已有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在打入导针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在钻取胫骨骨道时不具备限制深度的问题,以及过牵引线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包括定位器手持部、胫骨固定部、导向套筒、限深套筒和限深钻头,所述定位器手持部整体呈弧形手柄状,其前端设有2.5cm长的刻度线,采用5mm进制,用于定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处,上部内有一中空导线通道,该中空导线通道的入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的顶点处,出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的前端内侧,后端开设有3个内径为2.00mm的固定孔,用于将定位器固定于胫骨皮质上,末端开设有一用于安装胫骨固定部的滑轨,且所述滑轨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胫骨固定部的螺丝;
所述定位器胫骨固定部为一直径为11cm的圆弧,其上端可滑入定位器手持部的滑轨中,同时可被滑轨上螺丝锁死、固定,远端开设有一内径为11mm,且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套筒固定孔;
所述导向套筒的头端设有与胫骨固定部相匹配的螺纹,尾端带有2个开设有内径为2.0mm的固定孔的连接耳,用于配合2.0mm克氏针将导向套筒固定于胫骨皮质上;
所述限深套筒的长为5.0cm,内径为11mm,其卡设于导向套筒3的外侧,用于限制胫骨钻打入胫骨的深度;
所述限深钻头的长为18cm,前端为长16cm钻头,尾端为长2.0cm的外六方,结合部为一突出的圆形限深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导线通道的内径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筒的外径为11mm,内径有6、6.5、7、7.5、8、8.5、9、9.5、10mm等多种规格,用于通过相应规格的胫骨钻。
进一步地,所述限深钻头具有多种规格,外径有6、6.5、7、7.5、8、8.5、9、9.5、10mm,用于钻取对应直径的胫骨骨道。
进一步地,通过调节定位器胫骨固定部进入定位器手持部1滑轨内的深度可调节套筒中心处与定位器手持部1的顶点所成的夹角,该夹角最小为40度,最大为60度。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呈弧形,直径为11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在不建立内后侧入路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而安全的建立后交叉韧带的胫骨骨道,并轻松将后交叉韧带移植物牵拉进股骨及胫骨骨道中。这样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同时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的可重复度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中定位器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中胫骨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中导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中限深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中限深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包括定位器手持部1、胫骨固定部2、导向套筒3、限深套筒4和限深钻头5,所述定位器手持部1整体呈弧形手柄状,其前端设有2.5cm长的刻度线6,采用5mm进制,用于定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处(位于胫骨平台后下方),上部内有一内径为2.0mm的中空导线通道7,该中空导线通道7的入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1的顶点处,出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1的前端内侧,后端开设有3个内径为2.00mm的固定孔8,用于将定位器固定于胫骨皮质上,末端开设有一用于安装胫骨固定部2的滑轨,所述滑轨呈弧形,直径为11cm,且所述滑轨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胫骨固定部2的螺丝;
所述定位器胫骨固定部2为一直径为11cm的圆弧,其上端可滑入定位器手持部1的滑轨中,同时可被滑轨上螺丝锁死、固定,通过调节定位器胫骨固定部2进入定位器手持部1滑轨内的深度可调节套筒中心处与定位器手持部1的顶点所成的夹角,该夹角最小为40度,最大为60度;远端开设有一内径为11mm,且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套筒固定孔9;
所述导向套筒3的头端设有与胫骨固定部2相匹配的螺纹,尾端带有2个开设有内径为2.0mm的固定孔的连接耳,用于配合2.0mm克氏针将导向套筒固定于胫骨皮质上;所述导向套筒3的外径为11mm,内径有6、6.5、7、7.5、8、8.5、9、9.5、10mm等多种规格,用于通过相应规格的胫骨钻;
所述限深套筒4的长为5.0cm,内径为11mm,其卡设于导向套筒3的外侧,用于限制胫骨钻打入胫骨的深度;导向套筒3的头端设有与胫骨固定部2相匹配的螺纹,可以旋转安装于胫骨固定部上,同时,胫骨固定部两侧各有一个2mm内径的固定孔,每个限深套筒两侧同样两侧各有一个2mm内径的固定孔,两个部件的孔距一样,对合后可以使用2mm克氏针将其固定于胫骨骨质上面;
所述限深钻头的长为18cm,前端为长16cm钻头,尾端为长2.0cm的外六方,结合部为一突出的圆形限深挡板。所述限深钻头具有多种规格,外径有6、6.5、7、7.5、8、8.5、9、9.5、10mm,用于钻取对应直径的胫骨骨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使用刨刀清理原韧带残束,并使用剥离器械松解膝关节后方关节囊,显露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根据患者后叉韧带下止点选择合适的胫骨固定部角度,完成定位器手持部以及胫骨固定部的对接组合,并使用2.0mm克氏针将定位器固定于胫骨前方皮质。
S2.根据自体腘绳肌肌腱粗细选择合适的导向筒规格,并将导向套筒连接于胫骨固定部上,同时将限深套筒一同安装于导向筒外侧。
S3.选择对应的限深钻头,沿导向套筒方向钻取胫骨骨道,直到被限深挡板卡住为止。
S4.使用刨刀清理骨道内碎屑,使用PDS线沿定位器手持部上的导线孔穿入定位器,直到PDS线沿骨道外口伸出,将其牵拉出来。如此过程受阻,PDS线无法顺利穿出,可将关节镜沿骨道伸入探查,如存在软组织遮挡,可使用刨刀再次清理后,重复此过程,或者使用抓线钳或持物钳将其拉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6)
1.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器手持部(1)、胫骨固定部(2)、导向套筒(3)、限深套筒(4)和限深钻头(5),所述定位器手持部(1)整体呈弧形手柄状,其前端设有2.5cm长的刻度线(6),采用5mm进制,用于定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处,上部内有一中空导线通道(7),该中空导线通道(7)的入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1)的顶点处,出口处位于定位器手持部(1)的前端内侧,后端开设有3个内径为2.00mm的固定孔(8),用于将定位器固定于胫骨皮质上,末端开设有一用于安装胫骨固定部(2)的滑轨,且所述滑轨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胫骨固定部(2)的螺丝;
所述定位器胫骨固定部(2)为一直径为11cm的圆弧,其上端可滑入定位器手持部(1)的滑轨中,同时可被滑轨上螺丝锁死、固定,远端开设有一内径为11mm,且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套筒固定孔(9);
所述导向套筒(3)的头端设有与胫骨固定部(2)相匹配的螺纹,尾端带有2个开设有内径为2.0mm的固定孔的连接耳,用于配合2.0mm克氏针将导向套筒固定于胫骨皮质上;
所述限深套筒(4)的长为5.0cm,内径为11mm,其卡设于导向套筒(3)的外侧,用于限制胫骨钻打入胫骨的深度;
所述限深钻头的长为18cm,前端为长16cm钻头,尾端为长2.0cm的外六方,结合部为一突出的圆形限深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导线通道的内径为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筒(3)的外径为11mm,内径有6、6.5、7、7.5、8、8.5、9、9.5、10mm,用于通过相应规格的胫骨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钻头具有多种规格,外径有6、6.5、7、7.5、8、8.5、9、9.5、10mm,用于钻取对应直径的胫骨骨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定位器胫骨固定部(2)进入定位器手持部(1)滑轨内的深度可调节套筒中心处与定位器手持部(1)的顶点所成的夹角,该夹角最小为40度,最大为6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呈弧形,直径为11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25797.5U CN212466102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25797.5U CN212466102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66102U true CN212466102U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45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25797.5U Active CN212466102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6610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5276A (zh) * | 2020-04-23 | 2020-06-12 | 西安市红会医院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CN113397650A (zh) * | 2021-06-25 | 2021-09-17 |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 一种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定位器 |
-
2020
- 2020-04-23 CN CN202020625797.5U patent/CN2124661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5276A (zh) * | 2020-04-23 | 2020-06-12 | 西安市红会医院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CN113397650A (zh) * | 2021-06-25 | 2021-09-17 |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 一种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定位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686457B2 (en) | Femoral and tibial res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AU2007231608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igament repair | |
CN111265276A (zh)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
US5575801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 |
US5152764A (en) | Femoral tunnel entry drill guide | |
US6190390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dome tibial osteotomy | |
US20090143784A1 (en) | Tibial Aiming Device For The Double Channel Technique | |
CN212466102U (zh) | 一种后交叉韧带下止点定位器 | |
US20100049202A1 (en) | Femoral guide for acl repair having reduced profile for left/right knee configurations | |
EP3796851B1 (en) | Systems for anchor placement | |
US20100049203A1 (en) | Femoral guide for acl repair having selectively deployable femoral surface engagement member | |
CN217793221U (zh) | 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 | |
CN113633362B (zh) | 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微创手术工具 | |
CN210843402U (zh) |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 | |
CN212973023U (zh) | 一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骨道定位器 | |
CA2660117C (en) | Insertion system for implanting a medical device and surgical methods | |
CN211022936U (zh)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韧带骨道重建装置 | |
CN209770551U (zh) | 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 | |
CN216394180U (zh) | 一种明确出针位置的髌骨定位器 | |
CN218922659U (zh) | 一种插管式组织扩张骨科微创手术工具 | |
CN113081158B (zh) |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 |
CN219126624U (zh) | 一种便于定位胫骨的通道克氏针 | |
CN218528871U (zh) | 膝关节镜辅助治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定位导向装置 | |
CN215839417U (zh) | 后踝骨折复位钳 | |
CN216257299U (zh) | 一种可调节股骨定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