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1770U - 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61770U CN212461770U CN202021324843.4U CN202021324843U CN212461770U CN 212461770 U CN212461770 U CN 212461770U CN 202021324843 U CN202021324843 U CN 202021324843U CN 212461770 U CN212461770 U CN 2124617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curb plate
- power battery
- groove
- connect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导向杆和连接块,所述底座放置在平面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在底座的左右两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第一侧板的右端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上表面有第一凹槽,第二侧板的左端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上表面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块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在底座的上端,连接块的上表面有第三凹槽,所述导向杆水平贯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孔洞,导向杆和孔洞间隙配合,导向杆与底座平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入模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涉及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背景技术
电池入模组时,在电芯壳体内部依次堆叠电芯以及泡棉,因为设计中存在泡棉需要压缩量的要求,使得最后一到两个电芯无法入壳体内,遂使用外力借助电芯尼龙层间的光滑界面将电芯敲进去,因为底壳内部涂有一定厚度的胶层,采用这种方式会造成底部胶与电芯侧边粘贴存在粘贴面不足或不均匀现象,影响强度以及导热效果,也会使电芯在壳体内位置一致性无法保证,这就需要一种新型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入模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导向杆和连接块,所述底座放置在平面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在底座的左右两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第一侧板的右端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上表面有第一凹槽,第二侧板的左端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上表面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块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在底座的上端,连接块的上表面有第三凹槽,所述导向杆水平贯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孔洞,导向杆和孔洞间隙配合,导向杆与底座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形状是工字形,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槽和连接两个横槽的竖槽,竖槽和横槽互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导向杆使用螺栓连接,导向杆的最右端有螺栓帽,螺栓帽嵌设在第二侧板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连接块竖向垂直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正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连接块是光滑绝缘材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在两个横槽之间,中空区域是两个横槽之间合围出的区域,中空区域的下表面积大于两个横槽的下表面积之和的50%。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形状是山字形,壳体内涂有膏状胶体,壳体的下端嵌设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入模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连接块竖向垂直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正中间,连接块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壳体入模时更加贴合。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导向杆使用螺栓连接,导向杆的最右端有螺栓帽,螺栓帽嵌设在第二侧板的内部,安装拆卸方便,固定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连接块是光滑绝缘材质,壳体镶嵌套入时防止造成电芯表面的划伤,按压电芯时可以更顺畅的进入。
5.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区域的下表面积大于两个横槽的下表面积之和的50%,中空区域使壳体更方便的通过下压装置嵌设入模组工装,保证在按压到壳体时受力分布均匀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底座;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导向杆;5、连接块;6、中空区域;7、壳体;11、横槽;12、竖槽;21、第一凸起;22、第一凹槽;31、第二凸起;32、第二凹槽;51、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导向杆4和连接块5,底座1放置在平面上,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分别在底座1的左右两端,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第一侧板2的右端有第一凸起21,第一凸起21的上表面有第一凹槽22,第二侧板3的左端有第二凸起31,第二凸起31的上表面有第二凹槽32,连接块5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且在底座1的上端,连接块5的上表面有第三凹槽51,导向杆4水平贯穿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孔洞,导向杆4和孔洞间隙配合,导向杆4与底座1平行。
优选地,底座1的形状是工字形,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槽11和连接两个横槽11的竖槽12,竖槽12和横槽11互相垂直。
优选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导向杆4使用螺栓连接,导向杆4的最右端有螺栓帽,螺栓帽嵌设在第二侧板3的内部,安装拆卸方便,固定效果好。
优选地,连接块5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连接块5竖向垂直放置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正中间,连接块5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在同一水平面上,壳体7入模时更加贴合。
优选地,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31和连接块5是光滑绝缘材质,壳体7镶嵌套入时防止造成电芯表面的划伤,按压电芯时可以更顺畅的进入。
优选地,中空区域6在两个横槽11之间,中空区域6是两个横槽11之间合围出的区域,中空区域6的下表面积大于两个横槽11的下表面积之和的50%,中空区域6使壳体7更方便的通过下压装置嵌设入模组工装,保证在按压到壳体7时受力分布均匀以及可靠性。
优选地,壳体7的形状是山字形,壳体7内涂有膏状胶体,壳体7的下端嵌设在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2和第三凹槽51中。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底座1放置在水平面上,横槽11内放置倒置的电池模块,竖槽12内放置连接块5,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分别放置在底座1的左右两端,导向杆4水平穿过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连接块5上的孔洞,导向杆4和孔洞间隙配合,将两个气缸分别作用在第一侧板2的左侧和第二侧板3的右侧,启动气缸,沿水平方向推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当第一凸起21的右侧接触横槽11的最左端且第二凸起31的左侧接触横槽11的最右端时,使用螺栓在导向杆4的左侧固定,将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连接块5和导向杆4固定为一体,关闭气缸,将连接后的整体侧向翻转,使用下压工装将壳体7嵌入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2和第三凹槽51,完成电池模块导入壳体7的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7)
1.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导向杆(4)和连接块(5),所述底座(1)放置在平面上,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分别在底座(1)的左右两端,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第一侧板(2)的右端有第一凸起(21),第一凸起(21)的上表面有第一凹槽(22),第二侧板(3)的左端有第二凸起(31),第二凸起(31)的上表面有第二凹槽(32),所述连接块(5)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且在底座(1)的上端,连接块(5)的上表面有第三凹槽(51),所述导向杆(4)水平贯穿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孔洞,导向杆(4)和孔洞间隙配合,导向杆(4)与底座(1)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形状是工字形,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槽(11)和连接两个横槽(11)的竖槽(12),竖槽(12)和横槽(11)互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导向杆(4)使用螺栓连接,导向杆(4)的最右端有螺栓帽,螺栓帽嵌设在第二侧板(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5)的四个角被孔洞贯穿,连接块(5)竖向垂直放置在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正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31)和连接块(5)是光滑绝缘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区域(6),所述中空区域(6)在两个横槽(11)之间,中空区域(6)是两个横槽(11)之间合围出的区域,中空区域(6)的下表面积大于两个横槽(11)的下表面积之和的50%。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7),所述壳体(7)的形状是山字形,壳体(7)内涂有膏状胶体,壳体(7)的下端嵌设在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32)和第三凹槽(51)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4843.4U CN212461770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4843.4U CN212461770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61770U true CN212461770U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4490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24843.4U Active CN212461770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61770U (zh) |
-
2020
- 2020-07-08 CN CN202021324843.4U patent/CN2124617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48346U (zh) | 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 | |
CN210349920U (zh) | 一种软包锂电池模组结构 | |
KR102088272B1 (ko) | 전지셀 가압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전지셀 충방전 가압 시스템, 및 전지셀 초기 충방전 방법 | |
CN209747614U (zh) | 电池模组 | |
CN212542554U (zh) | 电池模组、用于电池模组成组的工装及电动汽车 | |
CN110085787A (zh) | 一种软包模组结构 | |
CN108321335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源模块 | |
CN207909955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源模块 | |
CN113422140A (zh) | 一种锂离子圆柱电池 | |
CN212461770U (zh) | 动力电池入模组工装 | |
CN218586196U (zh) |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 | |
CN107394082B (zh) | 一种方形电芯通用模组结构 | |
CN106803557B (zh) | 一种电池模块及汽车 | |
CN105552315A (zh) | 一种水平电池极群压板及应用该极群压板的水平电池 | |
CN213053354U (zh) | 一种适用于软包电芯模组激光焊接的工装夹具 | |
CN212571195U (zh) | 电芯组固定结构 | |
CN205194802U (zh) | 一种水平电池极群压板及应用该极群压板的水平电池 | |
CN210723231U (zh) | 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 | |
CN215145702U (zh) | 一种应用于小型聚合物电池精密激光焊接的装置 | |
CN208797096U (zh) | 电池模组的注胶工装 | |
CN218731258U (zh) | 一种适用于圆柱电池的集成安装结构及其电池包 | |
CN206312984U (zh) | 电池模组 | |
CN206532817U (zh) | 一种新型钛酸锂电池组 | |
CN221861881U (zh) | 一种集成式铜排结构 | |
CN221727330U (zh) | 一种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