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9367U -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9367U
CN212459367U CN202021183100.XU CN202021183100U CN212459367U CN 212459367 U CN212459367 U CN 212459367U CN 202021183100 U CN202021183100 U CN 202021183100U CN 212459367 U CN212459367 U CN 212459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outer shell
sensor
combustible gas
opera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31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斌
卢明刚
刘志华
董浩
王磊恒
周林
李小平
黄聿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ffshore Oil Extraction Plan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ffshore Oil Extraction Pla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ffshore Oil Extraction Plant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1831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9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9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9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声光报警器、传感器、外壳体和操作面板,传感器中设有红外发射室和红外检测室,传感器和反射镜片均安装在外壳体中,操作面板安装在接线盒中并通过防护罩固定,风机固定在导流罩上面;外接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通过电缆与操作面板的集成电路板连接,操作面板中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电缆从密封端盖中穿过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声光报警器与接线盒、密封端盖、外壳体、导流罩顺次连接,风机通过电缆与外接直流电源连接;声光报警器的电缆与操作面板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可安装在油气开采、加油站等重点防爆、防火的危险区域,实现对可燃气体的泄漏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的持续监测装置,尤其是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背景技术
油气开采行业中生产的石油与天然气均属于易燃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油气泄漏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在油气开采与集输等重点防爆危险区域安装防爆可燃气体探测器,可检测天然气、煤气、石油液化气、轻烃、醚类等在空气中的含量,起到低浓度提前预警、及时采取应急保护措施的作用,可避免人员伤亡、保障设施完好。尤其胆海上油气开采和集输属于高危行业,油气产量高、外输排量大、平台空间狭小,设备及管线之间的连接存在大量密封点,由于设备安装不当、老化、腐蚀等原因极易发生有害气体泄漏。当这些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对人员、平台、海底管道、集输站库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严密监控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保障平台的安全生产,通常采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来检测海上生产设备的泄漏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油气生产和人身安全。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作为海洋平台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气体探测器和报警两部分构成。通常将探测器安装在可燃气体产生、使用、储存的危险场所来监测气体泄漏情况。当被测场所空气中存在可燃气体时,探测器可立即发出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成比值关系的电信号。该信号输入到指示显示器或中控系统后即可显示空气中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浓度。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报警值时,控制系统自动采取连锁应急措施或直接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值班人员采取安全措施以避免燃爆事故发生。
现有可燃气体探测器从检测原理上分为:电化学式、光学式和电气方式。其中红外线吸收型与催化燃烧式探测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类型。光学式红外线吸收型探测器所发射的红外射线的主要传输介质就是大气,大气是由对称的双原子分子气体N2、02、H2和Ar所构成,它们在红外线的传输过程中不会引起电偶极矩的变化。而由异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如CO2、CO、CH4、SO2、H20等,由于组成气体分子各元素的电负性不同,分子内部处在不停地运动中,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周期性变化。这些分子具有固有的振动频率并吸收外场的能量,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这一气体分子时,该气体分子就吸收一部分与其振动或转动频率相同的光能,并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从而在光谱图上形成吸收峰。由吸收频谱可以判别分子的种类,由吸收的强弱可测得气体浓度。电气方式的催化燃烧式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其结构包括检测元件,补偿元件和固定电阻所组成。当空气中有可燃气体或蒸汽扩散到检测元件表面后产生催化燃烧,温度升高使热阻值增加,电桥失去平衡,输出与可燃性气体或蒸汽浓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数量和位置由海上平台设施的特性和位置决定。因为可燃气体探测器要监测一个较大三维空间内的空气可燃气含量,往往不是少数几个监测点就能确保其工作效果,其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将可燃气体探测器布置在所有可燃气体泄漏和潜在可燃气体聚集的设备和场所;同时由区域评估所确定的探测器覆盖类型来决定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布置。具体布置应考虑以下几点:
1、了解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工艺的具体特征及潜在危险,充分考虑对人员、设备、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重点查清所要监测生产装置的可能泄漏点。在容易发生泄漏的流程、设备、储罐的密封压盖和法兰处,将探测器置于并靠近潜在的可燃气体释放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探测器的及时报警率。注意探测器对风速和气流的适应能力,保障周围空气在探测器内部的合理循环速度。
2、根据监测场所的主导风方向、空气流可能的环流现象和上升趋势,以及舱室的空气自然流动的习惯通道,推断发生大量泄漏时可燃气体的流动方向,将探测器安装在下风方向。
3、检测对比泄漏气体的密度是否大于空气,结合空气流动趋势来综合完成探测器布置。对于泄漏时可燃气体或气态混合物重于空气的场所,探测器应布置在泄漏面的下方。对于释放时可燃气体或气态混合物轻于空气的处所,探测器安装在有可能泄漏点的上方平面,并且布置高于会改变空气流动方式的钢结构、管线和设备的地方。
4、研究泄漏点的泄漏状态有可能是微漏还是喷射状。如果是微漏,则设置位置就要靠近泄漏点。如果是喷射状泄漏,则要稍远离泄漏点。
5、对于要求覆盖的室内装置区域,应根据加热和制冷通风系统以及潜在的可燃气释放特性,相对于地板和泄漏面来布置探测器,最大间距为10m。
6、对于通风不流畅部位、沟槽容易积聚可燃气体的部位以及现场通往控制室的电缆桥架等场所,应将探测器固定在可能存在气体泄漏的死角。
目前,海洋石油平台和集输站库在可能有可燃气体泄漏和聚集的场所均安装了可燃气体探测器,是海上油气开采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海洋石油平台可燃气气体监测系统中,国外产品占主流,存在价格高、到货期长、后期维护无保障等不利因素。因海上工作环境恶劣,可燃气体探测器存在误报警、配件损坏不易更换、缺少现场远距离声光报警等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有以下几种可燃气体探测器:
可燃气体探测器,申请号:CN201920237937.9。一种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底座以及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转盘;所述底座上设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转盘的外侧面上设有传感器;所述转盘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报警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装有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报警指示灯。通过微型电机带动转盘,从而带动传感器转动,保证了传感器在360°范围内探测气体,避免了由于传感器只对其所处方位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敏感度,解决了在其所处方位之外的位置的气体灵敏度较低而导致检测结果准确度降低、安装不便的问题。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可燃气体探测器底座上的微型电机需要与其它手动或自动控制设备配合才能实现传感器在360°范围内转动。在不能自动判定可燃气泄漏位置和方位的情况下,需要遥控转动一周才能确定浓度最高方位,不能实现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的目的。转盘传动结构连接困难,不适宜空间狭小部位,电机防爆要求等级高。对于传感器探测可燃气体的核心技术没有涉及,只能实现本地光线报警,没有声音提示且不能远程监控报警和复位。传感器不能设置参数及量程标定、复位等功能,可燃气体监测类型较单一、不能切换。
一种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申请号:CN201920036551.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形腔,所述形腔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外壁均滑动套接有同一个升降板,所述形腔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形腔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升降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提高探测器本体的测量准确性,并且还可以保护升降板受到破坏。
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仍存在下述缺陷:一种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只注重于调节安装位置来提高探测器的测量准确性,未涉及提高可燃气探测传感方面的技术领域。安装固定繁琐复杂,但相对于可燃气泄漏情况突发不确定位置而言,并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缺少对灰尘、雨雪等污染物的必要防护,没有现场声光报警和状态指示灯等视觉、听觉指示装置。不能实现远程监控和报警复位等功能,可循环监控空间过小。
一种可燃气体探测器,申请号:CN201822255177.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所述探测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壁的顶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轮,所述竖杆的底部贯穿至底座的底部,所述竖杆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三放置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探测器本体、固定块、第一放置槽、竖杆、第三放置槽、支杆、活动块、圆盘、第一弹簧、收集轮、挂绳、挂环、第二放置槽、第二弹簧和卡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大多是手持式不方便使用者携带的问题,该可燃气体探测器,具备便携的优点,提高了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实用性。
存在的不足如下述:一种可燃气体探测器只注重于便于携带移动可燃气体探测器,不能实时监测可燃气体的泄漏情况并远程报警和复位。可燃气体检测技术并未得到提高,不能循环监控大范围内的空间气体流动情况,不适合海上平台恶劣的气候环境,对灰尘、水汽、盐碱、污染物等没有有效的防护。缺少现场声音和视觉显示系统的报警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佩戴繁琐。
为了保障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海洋石油平台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证具有可燃气体的危险工作场所的安全需求,仍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使可燃气体的探测更加及时高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优化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结构,使得可燃气体的探测更加高效和及时,防止由可燃气体引发的爆炸起火事故,保障生产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声光报警器、传感器、外壳体和操作面板,传感器中设有红外发射室和红外检测室,传感器和反射镜片均安装在外壳体中,操作面板安装在接线盒中并通过防护罩固定,风机固定在导流罩上面;外接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通过电缆与操作面板的集成电路板连接,操作面板中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电缆从密封端盖中穿过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声光报警器与接线盒、密封端盖、外壳体、导流罩顺次连接,风机通过电缆与外接直流电源连接;声光报警器的电缆与操作面板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所述传感器的一端装有支架,红外发射室和红外检测室设置在该支架中,红外发射室中装有红外线发射灯,红外检测室中装有光学滤镜和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固定在光学滤镜的下方,在所述的支架中还装有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以及红外线发射灯和红外探测器均通过电缆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外壳体一端设有传感器安装室,传感器通过螺丝固定在该传感器安装室内;外壳体的另一端通过两根加热柱固定着反射镜片,反射镜片与外壳体的中心孔相对应,外壳体的中心孔内装有耐磨玻璃。
所述两根加热柱呈V形设置,两根加热柱的V形宽端与外壳体的一端本体连通,两根加热柱的V形窄端内侧设有卡台,该卡台能够卡持反射镜片并在两根加热柱的窄端端部装有镜片固定端盖,所述反射镜片是圆形镜片并且圆形镜片的外径大于外壳体中心孔的孔径。
所述两根加热柱中还装有加热棒,外壳体的本体中还设有运行指示视窗和故障指示视窗,运行指示视窗和故障指示视窗中分别装有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加热棒、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均通过电缆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运行指示视窗和故障指示视窗均与外壳体的外壁贯通。
所述导流罩包括导流本体和罩体,罩体安装在导流本体的外面;导流本体的内腔是反射镜片插孔,导流本体内腔的一端能够插入外壳体的反射镜片、另一端封闭;导流本体中还设有气体流道、进气口、泄水口和出气口,进气口、泄水口和出气口均与反射镜片插孔贯通;进气口和泄水口设在导流本体的下部,出气口设在导流本体的上部,所述进气口中装有滤网。
所述导流罩的外形呈锥形体,出气孔设置在导流罩锥形体顶端的小径端;所述导流罩中的气体流道为S型,S型的气体流道设在导流本体的外壁并且在导流本体的尾端具有向上的斜度。
所述风机的固定支架和固定螺栓安装在导流罩中气体流道的出气口上方,风机中装有温度传感器,风机是感应风机。
所述风机的上方还装有遮雨罩,该遮雨罩是弧形罩且弧形罩的直径大于导流罩的后部直径。
所述接线盒是防爆接线盒,外壳体是防爆外壳体,操作面板背面的触点是磁感触点并且操作面板本体的下部设有卡爪,该卡爪能够卡入接线盒内,操作面板还能够与远程中控室内的可编程控制器有线或无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使用效果如下述:
本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油气开采、油气集输、油库、加油站等重点防爆、防火的危险区域,利用泄漏气体中烃类气体吸收特定红外光线的特性来实现对可燃气体的泄漏检测。而本探测器的导流罩不仅能让进入探测器上部的水引流至下部排出并且安装在进气口中的滤网还能过滤和阻挡飞虫、灰尘等物质,防止其侵入探测器内部,确保红外光线不受阻挡,避免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传感器中红外发射室内的红外线发射灯放射的红外光线通过被测空气介质后,传输到红外检测室内的光学滤镜被滤除橙色以外的光线,传感器中的红外探测器监测被烃类气体吸收后的橙色光强弱并转换成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成比值关系的电信号并输送至操作面板。操作面板显示现场空气中烃类可燃气体或蒸汽浓度值的同时,还能实现远程监控、报警和复位。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声光报警器与操作面板中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可在本地远距离报警,防止人员误闯入造成危险。导流罩中S型的气体流道设计和感应风机,使气流循环不受外界干扰,还能防止湿气在反射镜片处凝结。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片拆装方便、损坏后可随时更换。由于使用材质等级高,本探测器不容易受光源驱动而造成的电路不稳、红外光源发光率衰减、探测器灵敏度漂移、水汽和灰尘干扰、光路污染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尤其适于在海上石油平台中应用,针对海洋平台特有的高温、高湿度、高盐度的环境特性,进行了防护改进和参数匹配,运行稳定、重复使用性好、反应速率快、不易出现故障,亦可用于其它具有气体外泄的高危工作场所,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流罩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1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操作面板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7,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声光报警器1、传感器4、外壳体5和操作面板8,传感器4中设有红外发射室4-3和红外检测室4-4,传感器4和反射镜片5-2均安装在外壳体5中,操作面板8安装在接线盒2中并通过防护罩9固定,风机7固定在导流罩6上面;外接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通过电缆与操作面板8的集成电路板连接,操作面板8中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电缆从密封端盖3中穿过与传感器4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声光报警器1与接线盒2、密封端盖3、外壳体5、导流罩6顺次连接,风机7通过电缆与外接直流电源连接;声光报警器1的电缆与操作面板8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有以下各个实施例:
所述传感器4的一端装有支架,红外发射室4-3和红外检测室4-4设置在该支架中,红外发射室4-3中装有红外线发射灯,红外检测室4-4中装有光学滤镜和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固定在光学滤镜的下方,在所述的支架中还装有运行指示灯4-1和故障指示灯4-2,运行指示灯4-1和故障指示灯4-2以及红外线发射灯和红外探测器均通过电缆与传感器4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外壳体5一端设有传感器安装室,传感器4通过螺丝固定在该传感器安装室内;外壳体5的另一端通过两根加热柱5-1固定着反射镜片5-2,反射镜片5-2与外壳体5的中心孔相对应,外壳体5的中心孔内装有耐磨玻璃,用作透光孔。
所述两根加热柱5-1呈V形设置,两根加热柱5-1的V形宽端与外壳体5的一端本体连通,两根加热柱5-1的V形窄端内侧设有卡台,该卡台能够卡持反射镜片5-2并在两根加热柱5-1的窄端端部装有镜片固定端盖加以固定,所述反射镜片5-2是圆形镜片并且圆形镜片的外径大于外壳体5中心孔的孔径。
所述两根加热柱5-1中还装有加热棒,外壳体5的本体中还设有运行指示视窗5-3和故障指示视窗5-4,运行指示视窗5-3和故障指示视窗5-4中分别装有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加热棒、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均通过电缆与传感器4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运行指示视窗5-3和故障指示视窗5-4均与外壳体5的外壁贯通,以透出运行指示灯4-1和故障指示灯4-2的光线。传感器4市场有售,能够使用IRXD-3051、LCDS-9423、PARB-6731等型号的产品。
所述导流罩6包括导流本体和罩体,罩体安装在导流本体的外面;导流本体的内腔是反射镜片插孔,导流本体内腔的一端能够插入外壳体5的反射镜片5-2、另一端封闭;导流本体中还设有气体流道、进气口6-1、泄水口6-2和出气口6-3,进气口6-1、泄水口6-2和出气口6-3均与反射镜片插孔贯通;进气口6-1和泄水口6-2设在导流本体的下部,出气口6-3设在导流本体的上部,所述进气口6-1中装有滤网。
所述导流罩6的外形呈锥形体,出气孔6-3设置在导流罩6锥形体顶端的小径端;所述导流罩6中的气体流道为S型,S型的气体流道设在导流本体的外壁并且在导流本体的尾端具有向上的斜度,可使雨水或露水无法进入气体流道,能够沿导流本体外壁从泄水口6-2流出。气体则通过进气口6-1中的滤网进入S型的气体流道后、缓慢经过反射镜片5-2与外壳体5中心孔中的耐磨玻璃之间的空间完成气体检测。
所述风机7的固定支架和固定螺栓安装在导流罩6中气体流道的出气口6-3上方,风机7中装有温度传感器,风机是感应风机。
所述风机7的上方还装有遮雨罩,该遮雨罩是弧形罩且弧形罩的直径大于导流罩6的后部直径,可为导流罩6挡雨。
所述接线盒2是防爆接线盒,外壳体5是防爆外壳体,操作面板8背面的触点是磁感触点并且操作面板8本体的下部设有卡爪,该卡爪能够卡入接线盒2内,操作面板8还能够与远程中控室内的可编程控制器有线或无线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报警和复位。操作面板8背面的触点是磁感触点,能够利用磁棒点击设置各种参数和实现各种操作功能。
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运行时,先为接线盒2内的操作面板8通过外接直流电源提供24V的直流电,操作面板8的输出电缆或者称输出线排穿过密封端盖3的中心孔为传感器4供电。传感器4的红外线发射灯发射红外光线、透过外壳体5中心孔的耐磨玻璃并穿过被检测气体照射到反射镜片5-2上,通过反射再次穿过被测气体后返回到传感器4的红外检测室4-4内,光线被红外检测室4-4中的光学滤镜滤除橙色以外光线后照射在红外探测器上。如果被测气体中含有烃类可燃气体、则橙色光线被吸收减弱,红外检测室4-4的红外探测器将橙色光的强弱信号发送到传感器4,传感器4将信号转化为4-20mA直流电流,通过电缆传输给操作面板8,操作面板8通过其集成电路板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浓度值并显示在其显示屏上。当烃类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值时,操作面板8的集成电路板控制开启声光报警器1在本地报警,同时还能与远程中控室内的可编程控制器有线或无线连接,使得远程中控室内的可编程控制器能够配合本实用新型实现远程监控、报警和复位。声光报警器1可以使用STJD-101、YASG-24、GBS-101等型号的产品,红外探测器可以使用LHI807、TC-G20、PYD158等型号的产品。
操作面板8背面装有磁感触点,可用磁棒点击设置参数及标定、复位等功能。运行指示灯4-1、故障指示灯4-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状态,可透过外壳体5中的运行指示视窗5-3和故障指示视窗5-4来观测。反射镜片5-2与外壳休5-2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涂层老化后可随时更换。
加热柱5-1利用温差原理使气流从导流罩6的出气口6-3流出、从进气口6-1流入,形成气流循环,同时加热柱5-1产生的热量还能防止湿气在反射镜片5-2处凝结。当外界温度超过30℃、导流罩6内外温差变小时,风机7中的温度传感器测温后,风机7自动开启,定量为导流罩6输送外界空气。
上面叙述的实施例仅仅为典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启示下做出修改。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和创造理念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文的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声光报警器、传感器、外壳体和操作面板,其特征是,传感器中设有红外发射室和红外检测室,传感器和反射镜片均安装在外壳体中,操作面板安装在接线盒中并通过防护罩固定,风机固定在导流罩上面;外接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通过电缆与操作面板的集成电路板连接,操作面板中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电缆从密封端盖中穿过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声光报警器与接线盒、密封端盖、外壳体、导流罩顺次连接,风机通过电缆与外接直流电源连接;声光报警器的电缆与操作面板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的一端装有支架,红外发射室和红外检测室设置在该支架中,红外发射室中装有红外线发射灯,红外检测室中装有光学滤镜和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固定在光学滤镜的下方,在所述的支架中还装有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以及红外线发射灯和红外探测器均通过电缆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体一端设有传感器安装室,传感器通过螺丝固定在该传感器安装室内;外壳体的另一端通过两根加热柱固定着反射镜片,反射镜片与外壳体的中心孔相对应,外壳体的中心孔内装有耐磨玻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两根加热柱呈V形设置,两根加热柱的V形宽端与外壳体的一端本体连通,两根加热柱的V形窄端内侧设有卡台,该卡台能够卡持反射镜片并在两根加热柱的窄端端部装有镜片固定端盖,所述反射镜片是圆形镜片并且圆形镜片的外径大于外壳体中心孔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两根加热柱中还装有加热棒,外壳体的本体中还设有运行指示视窗和故障指示视窗,运行指示视窗和故障指示视窗中分别装有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加热棒、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均通过电缆与传感器的集成电路板电连接;运行指示视窗和故障指示视窗均与外壳体的外壁贯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罩包括导流本体和罩体,罩体安装在导流本体的外面;导流本体的内腔是反射镜片插孔,导流本体内腔的一端能够插入外壳体的反射镜片、另一端封闭;导流本体中还设有气体流道、进气口、泄水口和出气口,进气口、泄水口和出气口均与反射镜片插孔贯通;进气口和泄水口设在导流本体的下部,出气口设在导流本体的上部,所述进气口中装有滤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罩的外形呈锥形体,出气孔设置在导流罩锥形体顶端的小径端;所述导流罩中的气体流道为S型,S型的气体流道设在导流本体的外壁并且在导流本体的尾端具有向上的斜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风机的固定支架和固定螺栓安装在导流罩中气体流道的出气口上方,风机中装有温度传感器,风机是感应风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风机的上方还装有遮雨罩,该遮雨罩是弧形罩且弧形罩的直径大于导流罩的后部直径。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其特征是,所述接线盒是防爆接线盒,外壳体是防爆外壳体,操作面板背面的触点是磁感触点并且操作面板本体的下部设有卡爪,该卡爪能够卡入接线盒内,操作面板还能够与远程中控室内的可编程控制器有线或无线连接。
CN202021183100.X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Active CN212459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3100.XU CN212459367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3100.XU CN212459367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9367U true CN212459367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3100.XU Active CN212459367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93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549A (zh) * 2021-06-16 2021-09-21 二工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探测器
CN113450547A (zh) * 2021-03-23 2021-09-28 深圳市泰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方式检测的物联网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0547A (zh) * 2021-03-23 2021-09-28 深圳市泰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方式检测的物联网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CN113418549A (zh) * 2021-06-16 2021-09-21 二工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探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59367U (zh) 一种红外智能可燃气体探测器
CN101920083B (zh) 一种自动灭火消防炮及火灾探测定位的方法
US6061141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gases or vapors in a monitored area
CN102496236B (zh) 一种自检光源直射式火焰探测方法
CN111199626A (zh) 一种管廊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US5429496A (en) Portable flare boom capable of being easily raised and lowered to change the flaring assembly
CA244775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ire sources or gas impurities
BRPI1010448A2 (pt) monitoramento de queimadores pilotos de torre do queimador
CN202454031U (zh) 自检光源直射式火焰探测器
CA313618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mote opening and monitoring of an access hatch
CN201060091Y (zh)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激光成像仪
CN110533869A (zh) 一种适用于车位的火情预警装置
Standard Atmosphere
CN209540526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天然气舱泄漏监控系统
CN205939848U (zh) 灌注设备
CN215011058U (zh) 一种环境监控报警装置
CN104089349A (zh) 电缆井及其控制方法
CN217008360U (zh) 一种消防工程用无线火灾报警装置
CN114324254A (zh) 一种对射式一体化激光气体传感器
CN212817775U (zh) 一种用于电石炉生产车间的自动抑爆装置
CN210044751U (zh) 一种低空间微型火焰光谱自动扫描灭火系统及灭火装置
CN217385207U (zh) 一种气体探测器检修装置
Naranjo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combustible gas leaks using open path infrared (IR) gas detectors
ES2383598T3 (es) Dispositivo de rotor de una instalación de energía eólica con una unidad de aviso y valoración para la vigilancia de incendios, humos y funcionamiento de las palas de rotor y de la instalación de energía eólica
CN215117702U (zh) 一种探头防尘民用气体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