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5807U -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5807U
CN212455807U CN202020870580.0U CN202020870580U CN212455807U CN 212455807 U CN212455807 U CN 212455807U CN 202020870580 U CN202020870580 U CN 202020870580U CN 212455807 U CN212455807 U CN 212455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flange
metal pipeline
pipeline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05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
周文略
王金浩
付刚
张继超
高志勇
尹冠群
韩飞
赵亚妮
刘涛
王超
刘建树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steel Mining Co ltd
Sinosteel Shandong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steel Mining Co ltd
Sinosteel Shandong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steel Mining Co ltd, Sinosteel Shandong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stee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705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5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5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5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涉及矿业管道运输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金属管道,金属管道的内周面上铺设有耐磨陶瓷片,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和周向上均为均布设置,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第一凸缘设置在耐磨陶瓷片远离金属管道的一端,第二凸缘设置在耐磨陶瓷片靠近金属管道的一端,在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上,多个耐磨陶瓷片的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依次叠放。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金属管道的耐磨性,延长尾矿回流管道的修补周期,降低了维护频率,提高尾矿回填的连续性,进而提高尾矿回填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尾矿粘接在金属管道内壁上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业管道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背景技术
选矿中分选作业的产物中有用目标组分含量较低而无法用于生产的部分称为尾矿。目前,对尾矿的处理方法一般是作为矿山地下开采采空区的充填料,即水砂充填料或胶结充填的集料。
由于尾矿在回填时大多呈膏状,因此在回填时多用管道进行运输。由于尾矿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而回流管道大多由耐磨的金属(如锰钢或高铬铸铁)制成,因此在使用管道输送尾矿时会对管道造成严重的磨损,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回流管道破损漏浆。而尾矿回填时的流量和压力较大,又使得回流管道的直径较大(直径在两米左右),使得回流管道修补困难,降低了回填工作的连续性,进而降低了回填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研发一种能够耐磨的尾矿回流管道,以提高回流管道的寿命,提高尾矿回填的连续性,降低维护修补的频率,进而增加尾矿的回填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能够提高回流管道的耐磨性,降低维护修补的频率,提高尾矿回填的连续性,进而增加尾矿回填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包括金属管道,所述金属管道的内周面上铺设有耐磨陶瓷片,所述耐磨陶瓷片在所述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和周向上均为均布设置,所述耐磨陶瓷片在所述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远离所述金属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凸缘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靠近所述金属管道的一端,在所述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耐磨陶瓷片的所述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依次叠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渣在金属管道内流动时只会接触耐磨陶瓷片,金属管道不易被直接磨损,延长了金属管道的寿命,而耐磨陶瓷片的表面光滑,使得耐磨陶瓷片相对于金属管道耐磨性更强,延长了尾矿回流管道的修补周期,降低了维护频率,提高了尾矿回填的连续性,提高了尾矿回填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尾矿粘接在金属管道内壁上的概率;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的设置,使得在金属管道长度方向上的耐磨陶瓷片依次卡接,降低了尾矿在金属管道内流动时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尾矿磨损金属管道的概率,降低维护修补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凸缘设置在尾矿流动方向的前端,所述第二凸缘设置在尾矿流动方向的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矿在金属管道内流动时,降低了尾矿对耐磨陶瓷片的冲击力,进而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被冲击破损的概率,同时尾矿在金属管道内流动时会给予耐磨陶瓷片朝向金属管道的压力,进一步降低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耐磨陶瓷片在所述金属管道的周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凸缘与第四凸缘,所述第三凸缘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远离所述金属管道的一端,所述第四凸缘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靠近所述金属的一端,在所述金属管道的周向上,多个所述耐磨陶瓷片的所述第三凸缘与第四凸缘依次叠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凸缘压在第四凸缘上,如此在金属管道的周向上各个耐磨陶瓷片便互相卡死,相邻的耐磨陶瓷片之间更加不易脱开,进一步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凸缘上一体成型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长度方向与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凸缘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凸缘与第四凸缘通过卡块与第一卡槽连接,处于同一周向上的耐磨陶瓷片在周向上互相卡死,且无法沿金属管道的轴向上互相滑移,同时在金属管道的周向上的安装精度增加,减小了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周向上的缝隙,使得相邻的耐磨陶瓷片之间更加不易脱开,进一步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个周向上的所述耐磨陶瓷片与相邻周向上的所述耐磨陶瓷片呈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上看,耐磨陶瓷片呈波浪形设置,处于尾矿流动方向的后端的一块耐磨陶瓷片与处于尾矿流动方向前方的两块耐磨陶瓷片抵接,如此尾矿在金属管道内流动时,避免了耐磨陶瓷片沿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产生滑移,进而降低了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的长度方向上滑移脱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凸缘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块还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耐磨陶瓷片铺设在金属管道内后,所有的耐磨陶瓷片融为一体,进一步降低了单个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而且在安装耐磨陶瓷片时不再需要乳胶等粘接料,耐磨陶瓷片也可铺设并固定在金属管道的内壁上,降低了耐磨陶瓷片铺设时的难度和铺设成本,同时在维护和更换耐磨陶瓷片时,只需将耐磨陶瓷片拆除即可在金属管道内再次铺设新的耐磨陶瓷片,金属管道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金属管道靠近出料口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与最靠近出料口的所述耐磨陶瓷片的第一凸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环的限制下,拼接为一体的耐磨陶瓷片便无法在尾矿的摩擦力下整体滑移,降低了耐磨陶瓷片整体从金属管道内壁上脱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金属管道靠近进料口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卡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靠近所述金属管道出料口的一端与最靠近进料口一端的所述耐磨陶瓷片的所述第二凸缘抵接,所述导向环靠近所述金属管道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尾矿进入金属管道时,在导向环的导向作用下,尾矿被直接倒流至耐磨陶瓷片的内周面上,降低了最靠近金属管道进料口一端的耐磨陶瓷片承受尾矿的直接冲击力,进而降低了最靠近金属管道进料口一端的耐磨陶瓷片被尾矿掀起的概率;同时导向环与金属管道之间为卡接关系,导向环可以从金属管道内拆除和更换,以便于耐磨陶瓷片的铺设。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环为聚四氟乙烯导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聚四氟乙烯制作导向环,可以增加导向环的耐磨性,延长导向环的寿命,降低更换导向环的频率,提升了尾矿回填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金属管道的外周面上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保护层起到保护作用,既可以防止外界震动传导至金属管道中,降低了耐磨陶瓷片因外界震动而破碎脱落的概率;同时能够降低外界温度对金属管道伸缩的影响,提高了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内的紧密程度,进而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耐磨陶瓷片的设置,使得矿渣在金属管道内流动时只会接触耐磨陶瓷片,金属管道不易被直接磨损,延长了金属管道的寿命,而耐磨陶瓷片的表面光滑,使得耐磨陶瓷片相对于金属管道耐磨性更强,延长了尾矿回流管道的修补周期,降低了维护频率,提高了尾矿回填的连续性,提高了尾矿回填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尾矿粘接在金属管道内壁上的概率。
2.通过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三凸缘与第四凸缘的设置,使得铺设在金属管道内的耐磨陶瓷片之间互相卡死,相邻的耐磨陶瓷片之间更加不易脱开,进一步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3.通过卡块与第一卡槽的设置,使得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的周向上无法相互滑移,同时在金属管道的周向上的安装精度增加,减小了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周向上的缝隙,使得相邻的耐磨陶瓷片之间更加不易脱开,进一步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4.通过混凝土保护层的设置,既可以防止外界震动传导至金属管道中,降低了耐磨陶瓷片因外界震动而破碎脱落的概率;同时能够降低外界温度对金属管道伸缩的影响,提高了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内的紧密程度,进而降低了耐磨陶瓷片脱落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耐磨陶瓷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耐磨陶瓷片在金属管道内铺设结构。
附图标记:1、金属管道;2、耐磨陶瓷片;21、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第三凸缘;24、第四凸缘;25、卡块;26、第一卡槽;27、第二卡槽;3、挡环;4、导向环;41、导向面;5、混凝土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包括金属管道1,金属管道1的内壁上铺设有耐磨陶瓷片2,金属管道1的外壁上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层5。
参照图2,耐磨陶瓷片2可由氧化铝或者碳化硅制成。耐磨陶瓷片2呈方形,耐磨陶瓷片2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分别设置在耐磨陶瓷片2厚度方向的两端。耐磨陶瓷片2另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凸缘23与第四凸缘24,第三凸缘23与第一凸缘21设置在耐磨陶瓷片2厚度方向同一侧,第四凸缘24与第二凸缘22设置在耐磨陶瓷片2厚度方向同一侧。
参照图1及图3,在铺设耐磨陶瓷片2时,使设置有第二凸缘22与第四凸缘24的一端面贴近金属管道1内壁,设置有第一凸缘21与第三凸缘23的一端面远离金属管道1内壁。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朝向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且第一凸缘21朝向金属管道1的出料端,第二凸缘22朝向金属管道1的进料端;第三凸缘23与第四凸缘24朝向金属管道1的周向。
继续参照图1及图3,耐磨陶瓷片2在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和周向上均为均布设置,在尾矿流动方向上,处于后侧的耐磨陶瓷片2的第一凸缘21叠放在处于前侧的耐磨陶瓷片2的第二凸缘22上。在金属管道1的周向上,第三凸缘23与第四凸缘24也为依次叠放。
继续参照图1及图3,一个周向上的耐磨陶瓷片2与相邻周向上的耐磨陶瓷片2呈交错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在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上,耐磨陶瓷片2呈波浪形排布。如此设置使得处于尾矿流动方向的后端的一块耐磨陶瓷片2均可与处于尾矿流动方向前方的两块耐磨陶瓷片2抵接。
参照图2及图3,第三凸缘23上一体成型有卡块25,卡块25的长度方向与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卡块25完全贯通第三凸缘23。第四凸缘24上开设有第一卡槽26,第一卡槽26的长度方向也与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一卡槽26完全贯通第四凸缘24。第一卡槽26与卡块25适配,卡块25与第一卡槽26卡接。
继续参照图2及图3,第二凸缘22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27,第二卡槽27的长度方向也与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二卡槽27设置在第二凸缘22的中部。第二卡槽27完全贯通第二凸缘22,卡块25还与第二卡槽27卡接。
参照图1及图3,金属管道1靠近出料口的一端的内周面上焊接有挡环3,挡环3在径向上的厚度与耐磨陶瓷片2的厚度相同,挡环3与最靠近出料口的耐磨陶瓷片2的第一凸缘21抵接。挡环3的形状可与第一凸缘21适配,使最靠近出料口的耐磨陶瓷片2的第一凸缘21叠放在挡环3上。
继续参照图1及图3,金属管道1靠近进料口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卡接有导向环4,导向环4可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导向环4靠近金属管道1出料口的一端与最靠近进料口一端的耐磨陶瓷片2的第二凸缘22抵接,导向环4靠近金属管道1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面41。导向环4靠近耐磨陶瓷片2的一端的形状可与第二凸缘22适配,使导向环4靠近耐磨陶瓷片2的一端叠放在最靠近进料口的耐磨陶瓷片2的第二凸缘22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安装尾矿回流填充管道时,先完成金属管道1的安装,之后浇筑混凝土保护层5;之后将挡环3焊接在金属管道1的出料端的内周面上,之后再铺设耐磨陶瓷片2;在铺设耐磨陶瓷片2时,先沿金属管道1的周向铺设,然后再沿金属管道1的轴向铺设,且在进行轴向铺设时,从金属管道1的出料端朝金属管道1的进料端依次铺设,最后将导向环4卡接在金属管道1的进料端。
由于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22、第三凸缘23、第四凸缘24、卡块25、第一卡槽26与第二卡槽27的设置,在耐磨陶瓷片2铺设完成后,所有的耐磨陶瓷片2融为一体,除非耐磨陶瓷片2破损,或者使耐磨陶瓷片2受到与尾矿流动方向相反的力才可以将耐磨陶瓷片2从金属管道1内拆除,尾矿金属管道1内流动时,只会在金属管道1轴向上逐渐压紧耐磨陶瓷片2,如此降低了耐磨陶瓷片2脱落的概率。在金属管道1内存在耐磨陶瓷片2时,尾矿只会磨损耐磨陶瓷片2,而耐磨陶瓷片2的表面光滑,使得尾矿不易卡在金属管道1的内壁上,并且耐磨陶瓷片2的耐磨性相当于锰钢的266倍,高铬铸铁的171.5倍,极大的延长了金属管道1的寿命,降低维护修补金属管道1的频率,提高尾矿回填的连续性,进而增加尾矿回填的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包括金属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道(1)的内周面上铺设有耐磨陶瓷片(2),所述耐磨陶瓷片(2)在所述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和周向上均为均布设置,所述耐磨陶瓷片(2)在所述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所述第一凸缘(21)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2)远离所述金属管道(1)的一端,所述第二凸缘(22)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2)靠近所述金属管道(1)的一端,在所述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耐磨陶瓷片(2)的所述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依次叠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21)设置在尾矿流动方向的前端,所述第二凸缘(22)设置在尾矿流动方向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陶瓷片(2)在所述金属管道(1)的周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凸缘(23)与第四凸缘(24),所述第三凸缘(23)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2)远离所述金属管道(1)的一端,所述第四凸缘(24)设置在所述耐磨陶瓷片(2)靠近所述金属的一端,在所述金属管道(1)的周向上,多个所述耐磨陶瓷片(2)的所述第三凸缘(23)与第四凸缘(24)依次叠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缘(23)上一体成型有卡块(25),所述卡块(25)的长度方向与金属管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凸缘(24)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25)适配的第一卡槽(26),所述卡块(25)与所述第一卡槽(26)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一个周向上的所述耐磨陶瓷片(2)与相邻周向上的所述耐磨陶瓷片(2)呈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22)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27),所述卡块(25)还与所述第二卡槽(27)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道(1)靠近出料口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固定连接有挡环(3),所述挡环(3)与最靠近出料口的所述耐磨陶瓷片(2)的第一凸缘(2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道(1)靠近进料口的一端的内周面上卡接有导向环(4),所述导向环(4)靠近所述金属管道(1)出料口的一端与最靠近进料口一端的所述耐磨陶瓷片(2)的所述第二凸缘(22)抵接,所述导向环(4)靠近所述金属管道(1)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面(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4)为聚四氟乙烯导向环(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道(1)的外周面上浇筑有混凝土保护层(5)。
CN202020870580.0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Active CN212455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0580.0U CN212455807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0580.0U CN212455807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5807U true CN212455807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500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0580.0U Active CN212455807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5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4431B (zh) 一种陶瓷高分子内衬复合管道加工方法及其复合管道
CN202452011U (zh) 直管及混凝土输送设备
CN106885061A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异质分段式高耐磨双层直管
CN109441420B (zh) 一种轻型高低压压裂管汇
CN212455807U (zh) 一种耐磨型尾矿回流填充管道
CN204922339U (zh) 一种弯头
CN206929448U (zh) 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异质分段式高耐磨双层直管
CN201925669U (zh) 高耐磨复合输送管道
CN102418830A (zh) 尾矿渣管线耐磨快速修复方法
CN209856594U (zh) 一种整体陶瓷复合耐磨管
CN202629334U (zh) 三维双曲线钢顶管施工系统
CN114017107B (zh) 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增阻卸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633320B (zh) 一种铠装排泥管的设计方法及其排泥管
CN105736444B (zh) 一种采用耐磨铸铁镶嵌件的大型泥泵泵壳及焊接固定方法
CN104693683A (zh) 陶瓷防腐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1792305B (zh) 超强耐磨刚玉-碳化硼内衬复合材料
CN205298854U (zh) 一种套接式高耐磨输送直管
CN202992418U (zh) 一种复合管
CN204611348U (zh) 一种液压支架乳化液远距离特高压钢管输送系统
CN113914904A (zh) 具有抗磨及快速疏通结构的超深竖井混凝土垂直输送设备
CN221237308U (zh) 一种渣浆泵给料管道
CN205639042U (zh) 一种采用耐磨铸铁镶嵌件的大型泥泵泵壳
CN215928673U (zh) 一种腐蚀性浆液专用ppr耐磨内衬陶瓷管
CN206406541U (zh) 一种耐磨耐腐蚀复合材料
CN213420265U (zh) 气力输灰管线弯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