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8012U -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8012U
CN212448012U CN202022130987.2U CN202022130987U CN212448012U CN 212448012 U CN212448012 U CN 212448012U CN 202022130987 U CN202022130987 U CN 202022130987U CN 212448012 U CN212448012 U CN 212448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ssembly
blade
assembly structure
rotor bod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09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保伸
刘宥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309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8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8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8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至少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外围至少设有二叶片安置结构;至少有二叶片,所述叶片呈片状,且一端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相衔接;一信号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叶片在所述叶片安置结构内转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采用可调整方向的叶片,通过不断调整叶片的方向,使叶片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的迎阻面积,从而提高整个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工作效率。此外上述全部或部分结构也应用于船舶动力螺旋桨以及风扇。

Description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叶片结构是用以驱动流体的常见结构一般而言。通常的叶片结构可以由外力驱动进而作为动力源产生电能,也可以由一个动力源驱动而旋转。然后现有的叶片结构大体上都是包括固定的扇叶以及传动结构。通常,固定的叶片结构无论是作为动力源还是作为被驱动的结构都是无法达到较佳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该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叶片方向可调整,以使整个结构实现最佳的工作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至少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外围至少设有二叶片安置结构;至少有二叶片,所述叶片呈片状,且一端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相衔接;一信号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叶片在所述叶片安置结构内转动。
可选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一圆轴,具有一外圆径;所述转子本体还具有一转轴孔,所述转子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孔可在所述圆轴外旋转。可选的,所述信号装置包括一传动马达,所述传动马达可装设在所述叶片或者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叶片转动。可选的,所述信号装置还包括:多个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控制所述叶片转动的转动指令;多个译码器,用于接收所述转动指令,并根据所述转动指令控制所述传动马达,其中译码器与传动马达可采用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信号发射器环设于所述圆轴的外壁;所述译码器设置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或所述转轴孔内。
可选的,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一机座,所述机座呈具有二端呈几何中空状,其中一端与所述圆轴衔接。可选的,所述机座上设有传动齿轮和条形轴,通过所述条形轴将所述传动齿轮制约在所述机座的轴孔中;所述转子本体的边缘设置有传动齿,通过所述传动齿可带动所述机座的传动齿轮。可选的,所述机座的中空位置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齿轮可被所述转子本体带动。
可选的,所述圆轴为加长轴;当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时,多个转子本体可分层安置在所述圆轴上,且转子本体之间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带动。
可选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一碟状的载体,所述载体安装在所述圆轴的外缘处,且位于两个转子本体之间,用于承载所述信号发射器。
可选的,所述信号发射器位于所述载体一面或者两面的外缘处;所述译码器设置于所述安置结构的侧面,且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上。
可选的,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连接柱,用于多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机座的端部设置有一转槽;所述转子本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延伸部延伸至所述机座内,并与位于机座内的传动轴相契接以带动所述传动轴工作,本体部呈圆轴状可搭配所述转槽使所述转子本体在所述机座内转动,所述第二端用于设置有所述叶片安置结构。其中,所述转槽的外围内缘设置有所述信号发射器;所述延伸部的外围设有多个译码器,且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上。可选的,所述机座的开放端设置有所述信号发射器;所述叶片安置结构设有所述译码器,所述译码器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可选的,所述机座内装设的双向传动马达,所述双向传动马达可分别通过一所述转子本体衔接所述叶片。
可选的,所述圆轴为长轴,两个转子本体的转轴孔可在所述圆轴外旋转,所述叶片安置结构呈弯折形;其中,两个转子本体的叶片安置结构的弯折端共同连接所述叶片。
可选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转向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转向。
可选的,所述叶片的侧面呈楔形,且由叶柄向叶片端逐渐变薄。
可选的,所述叶片采用导风凹槽结构,以稳定所述叶片的风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有一圆轴、一转子本体、一机座、风扇或螺旋桨叶片;一圆轴,具有一外圆径;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具有一转轴孔,且外围设有多个径向所述风扇或螺旋桨叶片,所述转子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孔在所述圆轴外旋转;一机座、所述机座呈具有二端的几何中空状,其一端与圆轴衔接,中空位置则起容纳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转子本体一端边缘设有传动齿;所述机座内设有至少一传动齿轮和条形轴,所述条形轴将所述传动齿轮制约契接在所述机座的轴孔中,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传动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子本体转动。可选的,所述机座的中空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发动机,该发动机轴心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的一碟形斜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有一圆轴、一讯号发射装置、一转子本体、至少有二旋桨组件;一圆轴,具有一外圆径;一旋桨转子本体,所述旋桨转子本体具有一转轴孔,且所述旋桨转子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孔在圆轴外旋转;至少有二旋桨组件,每个所述旋桨组件均包括一旋桨叶片,所述旋桨叶片安装至所述旋桨转子本体;一机座、所述机座呈具有二端的几何中空状,其一端与所述圆轴衔接,中空位置则起容纳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旋桨转子本体一端边缘设有传动齿;所述机座内设有至少一传动齿轮和条形轴,所述条形轴将所述传动齿轮制约契接在所述机座的轴孔中,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桨转子本体的传动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旋桨转子本体转动。可选的,所述旋桨转子本体外围设有多个径向的叶片安置结构,每个叶片安置结构设有一所述旋桨叶片。可选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信号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旋桨叶片的转动。可选的,所述信号装置包括:传动马达,所述传动马达可装设在所述旋桨叶片或者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旋桨叶片转动。可选的,所述信号装置包括:多个信号发射器,环设于所述圆轴的外壁;多个译码器,用于接收所述转动指令,并根据所述转动指令控制所述传动马达。可选的,所述译码器设置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或所述转轴孔内,且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上。可选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被所述旋桨转子本体带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采用可调整方向的叶片,通过不断调整叶片的方向,使叶片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的迎阻面积,从而提高整个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基础型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机座型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机座型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剖面图;
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电机机座型控制总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电机机座型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共轴复式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碟型复式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串连共轴复式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的带转向机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的带转向机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正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双向机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双向机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17a和图17b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中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随风向变位的示意图;
图19a~图19c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叶片的各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中的回旋式的叶片控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回旋式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转动时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双向机座回旋式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24至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用于风扇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26a和图26b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动力螺旋桨的叶片变化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用于动力螺旋桨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机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可以用于风力发电中,也可以用于风扇中,同样也可以用于螺旋桨等通过扇叶叶片工作的设备或者装置中。本实用新型中对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应用范围不做具体的限定,以下仅通过应用的具体实施例做示例性说明。以下结合图1至图24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础型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该叶片控制总成结构为基础型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有一圆轴10、一信号装置20、一转子本体30、至少二叶片组件40。其中,该圆轴10,具有一外圆径101并具有二端102、103;该信号装置20,根据转动指令控制叶片的转动,包括多个能发送转动指令的信号发射器201,接收转动指令的译码器50以及控制叶片转动的传动马达60,其中译码器与传动马达可采用一体成型或分离设计;该信号发射器201装置在圆轴10适当周缘位置104,而且其作用面是径向朝外;该转子本体30具有一转轴孔301并具有二端302、303,在转子本体30外围设有多个径向叶片安置结构304,该叶片安置结构304呈中空槽状305,槽内可设有译码器50及传动马达60,传动马达60通过轴心601契接在叶片401一端衔接构造404的转动柱子405上,该转动柱子405配合润滑轴承Y1后能将在中空槽状305内顺利被调整旋转角度,使得叶片401可以被信号装置20顺滑控制到所需位置,而其中的叶片安置结构304及转动柱子405和轴承Y1均可采用各种活动契合方式或构造相互顺滑结合。而转子本体30通过转轴孔301在圆轴10外旋转,令叶片安置结构304槽内译码器50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经过信号发射器201对应信息,让叶片401接受指令在特定方位被转至特定角度,其中译码器50及传动马达60所需的能源是通过圆轴上的电源环PW接触或非接触传输;至少有二叶片中每个叶片401呈片状并具有二端402、403,其中一端402设有衔接构造404及转动柱子405,其中叶片组件40均通过转动柱子405与叶片安置结构304的一开放端306相衔接,并利用轴承Y1产生顺滑并被定位。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该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机座70,该机座70呈具有二端701、702的几何中空状703,其一端701与圆轴10一端103衔接,而与圆轴10一端衔接的适当位置,至少设有一传动齿轮T1在圆轴10外圆与机座70为其所设的凹槽704内,而几何中空状703则是容纳传动机构及作为契接传动组件用途。其中在转子本体30一端303边缘增加一传动齿307,而且在机座70相应处也至少设有第一传动齿轮T1,该第一传动齿轮T1通过配套所设一条形轴S1穿过机座70的侧轴孔705及圆轴10的侧轴槽104,将第一传动齿轮T1制约在圆轴10与机座70之间,使第一传动齿轮T1能被转子本体30的传动齿307带动;除第一传动齿轮T1外,也可以采用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请参考图5a所示),及采用多个条形轴S1配合,而机座70也配套多个凹槽704后择优采用。
图5a及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所提供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基于上述的实施例,在该机座70中空状的内部703设有一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采用单轴发电机MD1,此外该单轴发电机MD1的传动轴MD11衔接一碟型齿轮T2,碟型齿轮T2并与第一传动齿轮T1契合而被转子本体30传动,其中单轴发电机MD1与碟型齿轮T2之间,可以增加或不增加减速器PT,该减速器PT是可以让单轴发电机M1增加扭力所用;另外,为了转子本体30能被定位在圆轴10外圆径101上,特别加设一定位构造ST,该定位构造ST可以通过各种习知构造或其它定位组件将转子本体30限位在圆轴上转动;此外,为了转子本体30顺滑转动,特别在活动与不动的结构之间都可以设有润滑轴承Y1。其中,装有译码器50及传动马达60的转子本体30装在圆轴10的周缘101上。在整个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工作时,用户直接设置的转动指令或通过检测外界的环境信息自动生成相应的转动指令给信号装置20,再通过信号装置20上的信号发射器201将转动指令供应给转子本体30上的译码器50,指示叶片组件40的叶片401在特定方位以最大或最小或最恰当面积迎风或逆风,使得每个叶片组件40都取得最佳风压,让衔接在转子本体30一端303边缘的齿轮构造307带动齿轮T1及碟型齿轮T2转动发电机。在具体应用时,参见图6,将机座70通过固定支架K1将本实用新型叶片组件40以水平方式定位在位置P上,让叶片组件40接受风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叶片工作方式,参见图7和图8。其中,这里,以采用三组叶片组件40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当风W1从图的右往左的方向吹时,其中叶片401在a位置时可以被控制以最佳面积开始接受风压,当叶片401转到b位置时,也受指令被控制在以最大面积接受风压,叶片401一直从a至f位置都是以最大或较佳角度接受风压;另,当叶片401转向至逆风面时叶片401也受指令将叶片401转至以最小面积的位置迎向风压,而以上三组叶片组件40的每个叶片在顺风的方向均是被控制以最佳面积迎风,而逆风时则反之。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以水平方式接受风压,所以可以全方位接受风压无需变位,因此很适合以家庭单位产生最佳效能的再生能源。对于叶片组件40的数量可以采用多组,这里仅以三组为例进行说明。而叶片401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大小,图8的叶片的长宽相对于图7均是有所不同的。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共轴复式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础形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中,每个基础形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转子本体30共享一圆轴L10。其中,圆轴L10加长并具有二端L102、L103,至少二个或二个以上基础形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转子本体30分上下二层安置在圆轴L10上。具体地,两个转子本体30之间装有传动齿轮T3,相应的转子本体30的接触面上设有传动齿T4,这样转子本体30之间可以通过传动齿轮T3而相互带动,从而带动机座中的发动机MD1。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碟型复式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础形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基于图9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增加了一载体S20,用于承载信号发射装置20。该载体呈碟状S201并装在圆轴10外缘101适当处,并用连接柱S202将载体S20固定在圆轴10外缘101。载体S20的一面或二面均可设置多个信号发射器S203,位于载体的圆周边缘处。与之相对的译码器50则位于调整至转子本体30周缘的叶片安置结构304上的侧面,且与信号发射器S201相对,位于信号发射器S201的径向发射方向。本实施例的优点是有助于本实用新型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可以做不同场合的应用以及产生不同的维修便利性。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串连共轴复式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组。在该实施例中,基于第四实施例和/或第五实施例,包括多个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图中,包括两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Q1、Q2,通过连接柱Z将二组独立的组别Q1、Q2串连起来。其中可以视叶片401叶面大小做为叠加数目的依据并做数量调整,如图左侧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叶片401数量较多,图右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叶片401则少。串连目的是让整个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组能耐受强风用来风力发电,其中在二独立的组别Q1、Q2的顶部均可以加设一风向传感器T,用以检测外界的环境信息,自动生成相应的转动指令给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发射装置201,使叶片401接受最佳的风压产生较强的风能发电。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叶片401控制总成结构应用水平方向,例如,如图6至图8所示,该叶片401控制总成应用于水平方向,在呈水平方向时,无需转向机构就能让叶片401接收全方位的风向。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水平方向,同样还可以应用于竖直方向,采用竖直方向主要可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所用,因为较高的高空其气流较大,使用本实施例更能使本实用新型获得更大风力发电的效能。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带转向机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该叶片401控制总成应用于竖直方向。但竖直方向的叶片401无法全方位的接收风向。因此,优选的,叶片控制总成应用于竖直方向时,在机座70位置安装转向机构80,通过转向机构80调整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方向,使叶片401能够以最大面积迎风。对于根据风向调整叶片的过程具体参见图7和图8的介绍,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双向机座型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该实施例基于图12和图13中的带转向机座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在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的叶片组件40。也就是说,两侧的叶片组件40共享一机座70,在机座70内装设的传动马达,该传动马达是由具有双轴传动马达MD2构成,并在双轴传动马达MD2两轴都各设有一基础型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P1和P2,其中双轴发电机MD2与碟型齿轮T2之间,可以增加或不增加减速器PT,该减速器PT可以让双轴传动马达MD2增加扭力所用。通过共享机座70的方式,双侧叶片401可以实现同步转动。相对于具有单侧叶片组件40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双侧叶片组件40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能够利用风力产生更多的电能。图18示出了,双向机座型叶片控制总成结构随方向的转动的示意图。通过转向机构80调整叶片401控制总成结构的方向,使叶片401能够以最大面积迎风。
进一步地,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在该实施例中,该叶片控制总成结构是将原来的转子本体30延伸成一加长转子本体X30,该加长转子本体X30具有二端X302及X303其中一端X303延伸至机座70一端702内;加长转子本体X30一端X303包括延伸部X304,延伸部X304连接传动轴,以带动传动轴转动,这里主要是提供发电机MD2转轴MD21契接,而此时的加长转子本体X30一端X303的本体部外围则成圆轴状X305,该圆轴状X305除作为与机座70一端702与其搭配设置的转槽702A,使加长转子本体X30能在机座70一端702内转动,该圆轴状X305与转槽702A之间也设有一润滑轴承Y1,使得加长转子本体X30能带动契接在延伸部X304的转轴MD21带发电机MD2;此外,特别在机座70一端702内的转槽702A内缘设置信号装置X20,其中信号装置X20设有多个信号发射器X201,在加长转子本体X30一端X303的延伸部X304外围设有多个译码器X50,且与信号发射器X201相对应。如此,便可以如以上各实施例目的相同的,将装在加长转子本体X30的叶片组件40的叶片401带动;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发射器X201与译码器X50的设置有别于上述各个实施例,让加长转子本体X30不必通过齿轮传动直接带动发电机,从而可以避免机械动能耗损进而增加发电效益。
进一步地,图17a和图17b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本实施例基本上与第九实施例减少机械动能耗损目的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转子本体30的一端302设置有叶片安置结构304,另一端303在机座70一端702内通过一润滑轴承Y1转动,并固定于转轴MD21带发电机MD2。只是该信号发射器X201改安置在机座70一端702边缘上,而译码器X50则安置在转子本体30与其对应的适当位置,将信号传给叶片安置结构304内的传动马达60,而转动叶片组件40的叶片401。
本实用新型对于叶片组件中的叶片401的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有助于强化叶片401结构。具体如图19a~19c所示,叶片401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剖面图。其中,从侧视图中可知,该叶片401的侧面的叶柄向叶片端部逐渐有厚变薄,呈楔形。从主视图和剖视图中可知,叶片401的叶面采用导风凹槽结构30,让叶面的风阻更加的稳定。
图20和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旋式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基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转子本体30做了进一步地改进。在该实施例中包括2个转子本体,其中,第一转子本体30A与机座70传动连接,第二转子本体30B远离机座70且与第一转子本体30A共享一圆轴10,且第二转子本体30B端设有风向检测装置OP。每个转子本体的叶片安置结构304呈弯折形,两个转子本体叶片安置结构304的弯折端共同连接一叶片401,这样叶片401与叶片安置结构304构成一回旋状结构。其中,对于信号发射器201和译码器50的设置,本实施例也是有所改变的。具体地,信号发射器201同样位于圆轴10的外缘处,而译码器50则位于叶片安置结构304近圆轴10端,且位于信号发射器201的径向发射方向上。由于该实施例叶片是同样两个叶片安置结构304共同连接,因此传动马达60以及译码器50的设置,可以选择在两个叶片安置结构304中分别安装传动马达以及译码器50,叶片由两组传动马达60以及译码器50共同控制。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其中一叶片安置结构304安装传动马达60以及译码器50。叶片401由一组传动马达60和译码器50控制即可。对于叶片的数量可以按需设定至少二片或二片以上,例如图21中,叶片数量为2片。在旋转至顺风方向时,叶片401方向调整为竖直状态,可以最大迎风面积推动叶片转动。在逆风方向时,叶片401调整为水平状态,可以最小迎风面积避免动能的损失。如图23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该叶片控制总成结构采用双侧叶片结构。机座70设置有转向机构80,可实现整个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转向。
上述几个实施例中,叶片控制总成结构是应用于风力发电中,通过不断调整叶片401的角度来减小叶片401迎风时产生的阻力,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下面的实施例主要介绍该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在船舶动力螺旋桨以及风扇中的应用。
图24和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用于风扇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示意图。包括有一圆轴B10、一转子本体B 30、风扇或(螺旋桨)叶片B 40、一机座B70;一圆轴B10,具有一外圆径B101并具有二端B102、B103以及中空位置B105;一转子本体B30,该转子本体B30具有一转轴孔B301并具有二端B302、B303,在转子本体B30外围设有多个径向风扇叶片B40,转子本体B30通过转轴孔B301可在圆轴B101外旋转;该风扇的叶片B40具有二个以上的叶片B401本实施例采用3片叶片B401,并设置在转子本体B30外周围B304;一机座B70呈具有二端B701、B702的几何中空状B703,其一端B701与圆轴B10一端B103衔接,而与圆轴B10一端衔接的适当位置,至少设有一传动齿轮T1在圆轴B10外圆与机座B70为其所设的凹槽B704内,而几何中空状B703则是起到容纳的用途,例如可容纳传动机构及作为契接传动组件用途。其中在转子本体B30一端B303边缘增设有传动齿B307,而且在机座B70相应处也至少设有第一传动齿轮T1,该第一传动齿轮T1通过配套所设一条形轴S1穿过机座70的侧轴孔B705及圆轴B10的侧轴槽B104,将第一传动齿轮T1制约在圆轴B10与机座B70之间,使第一传动齿轮T1能被转子本体B30的传动齿B307带动;除第一传动齿轮T1外,也可以采用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请参考图5所示),及采用多个条形轴S1配合,而机座B70也配套多个凹槽B704后择优采用。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用于风扇中,与传统的风扇采用转轴以及风扇叶片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风扇是让转子本体B30在固定式圆轴B10上转动。由于该风扇的中心采用的圆轴B10的中空位置B105完全中空,因此该中空位置B105的一中空的扩展空间,其可以用来衔接各种设备,为风扇提供了可扩展的功能;例如,可在中空位置B105设置开关等控制器件,无需再另外设置控制面板,使整个风扇装置更加简约简洁;或者,可在中空位置B105设置灯光或者加湿装置等,扩展了风扇的功能,更加方便用户的日常生活的使用。
图26a至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用于动力螺旋桨。而本实施例比照第十三实施例。该用于动力螺旋桨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一圆轴B10,具有一外圆径;一旋桨转子本体B30,该旋桨转子本体B30具有一转轴孔B301,旋桨转子本体B30通过转轴孔B301在圆轴B10外旋转;至少有二旋桨组件,每个旋桨组件均包括一螺旋桨叶C40,螺旋桨叶C40安装至旋桨转子本体B30;一机座B70、该机座B70呈具有二端的几何中空状,其一端与圆轴B10衔接,中空位置则起容纳的作用,而本实施例是通过机座B70被装置在其它结构上;其中,机座B70的及中空位置设置有一传动轴S2,传动轴S2可被旋桨转子本体B30带动。具体地,旋桨转子本体B30设有多个径向的叶片安置结构,每个叶片安置结构设有一螺旋桨叶C40。旋桨转子本体B30一端边缘设有传动齿,机座B70内设有至少一传动齿轮T1和条形轴S1,条形轴S1将传动齿轮T1制约契接在机座的轴孔中,传动齿轮T1与旋桨转子本体B30的传动齿传动连接,以带动旋桨转子本体转动。圆轴B10为不动圆轴,其中部完全中空B105,可穿过转子本体B30转轴孔B301后为其他目的用途的设备提供安置功能,圆轴B10的外壁设置有润滑轴承Y3。该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旋桨叶片的转动的信号装置。信号装置包括:可装设在旋桨叶片或者叶片安置结构的传动马达,用于带动旋桨叶片转动;发射转动信令的多个信号发射器B20,以及多个译码器,用于接收转动指令,并根据转动指令控制传动马达。其中,信号发射器B20设于圆轴B10的外壁;译码器和传动马达(图中未示出)则设置于转子本体B30内或者螺旋桨叶片C401内,且译码器在信号发射器B201的径向发射方向上,其中旋桨叶片C401的叶片数可随需要增加。本实施例中的螺旋桨通过利用信号发射器B20、译码器以及传动马达可以操控螺旋桨叶C40进而改变水流方向以及水流的压力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外围至少设有二叶片安置结构;
至少有二叶片,所述叶片呈片状,且一端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相衔接;
一信号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叶片在所述叶片安置结构内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包括:
一圆轴,具有一外圆径;
所述转子本体还具有一转轴孔,所述转子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孔可在所述圆轴外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装置包括一传动马达,所述传动马达可装设在所述叶片或者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叶片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装置还包括:
多个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控制所述叶片转动的转动指令;
多个译码器,用于接收所述转动指令,并根据所述转动指令控制所述传动马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射器环设于所述圆轴的外壁;
所述译码器设置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或所述转轴孔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机座,所述机座呈具有二端呈几何中空状,其中一端与所述圆轴衔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上设有传动齿轮和条形轴,通过所述条形轴将所述传动齿轮制约在所述机座的轴孔中;
所述转子本体的边缘设置有传动齿,通过所述传动齿可带动所述机座的传动齿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中空位置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齿轮可被所述转子本体带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轴为加长轴;当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时,多个转子本体可分层安置在所述圆轴上,且转子本体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相互带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一碟状的载体,所述载体安装在所述圆轴的外缘处,且位于两个转子本体之间,用于承载所述信号发射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位于所述载体一面或者两面的外缘处;所述译码器设置于所述安置结构的侧面,且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上。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柱,用于多组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连接。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端部设置有一转槽;
所述转子本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延伸部延伸至所述机座内,并与位于机座内的传动轴相契接以带动所述传动轴工作,本体部呈圆轴状可搭配所述转槽使所述转子本体在所述机座内转动,所述第二端用于设置有所述叶片安置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槽的外围内缘设置有所述信号发射器;
所述延伸部的外围设有多个译码器,且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的开放端设置有所述信号发射器;
所述叶片安置结构设有所述译码器,所述译码器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内装设的双向传动马达,所述双向传动马达可分别通过一所述转子本体衔接所述叶片。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轴为长轴,两个转子本体的转轴孔可在所述圆轴外旋转,所述叶片安置结构呈弯折形;其中,两个转子本体的叶片安置结构的弯折端共同连接所述叶片。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转向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的转向。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侧面呈楔形,且由叶柄向叶片端逐渐变薄。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采用导风凹槽结构,以稳定所述叶片的风阻。
21.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圆轴、一转子本体、一机座、风扇或螺旋桨叶片;
一圆轴,具有一外圆径;
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具有一转轴孔,且外围设有多个径向的所述风扇或螺旋桨叶片,所述转子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孔在所述圆轴外旋转;
一机座、所述机座呈具有二端的几何中空状,其一端与圆轴衔接,中空位置则起容纳的作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一端边缘设有传动齿;
所述机座内设有至少一传动齿轮和条形轴,所述条形轴将所述传动齿轮制约契接在所述机座的轴孔中,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传动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子本体转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中空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发动机,该发动机轴心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的一碟形斜齿轮。
24.一种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圆轴、一讯号发射装置、一转子本体、至少有二旋桨组件;
一圆轴,具有一外圆径;
一旋桨转子本体,所述旋桨转子本体具有一转轴孔,且所述旋桨转子本体通过所述转轴孔在圆轴外旋转;
至少有二旋桨组件,每个所述旋桨组件均包括一旋桨叶片,所述旋桨叶片安装至所述旋桨转子本体;
一机座、所述机座呈具有二端的几何中空状,其一端与所述圆轴衔接,中空位置则起容纳的作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桨转子本体一端边缘设有传动齿;
所述机座内设有至少一传动齿轮和条形轴,所述条形轴将所述传动齿轮制约契接在所述机座的轴孔中,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桨转子本体的传动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旋桨转子本体转动。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桨转子本体外围设有多个径向的叶片安置结构,每个叶片安置结构设有一所述旋桨叶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信号装置,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旋桨叶片的转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装置包括:传动马达,所述传动马达可装设在所述旋桨叶片或者所述叶片安置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旋桨叶片转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装置包括:
多个信号发射器,环设于所述圆轴的外壁,用于发射控制所述旋桨叶片转动的转动指令;
多个译码器,用于接收所述转动指令,并根据所述转动指令控制所述传动马达。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器设置于所述叶片安置结构或所述转轴孔内,且位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径向发射方向上。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叶片控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控制总成结构还包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被所述旋桨转子本体带动。
CN202022130987.2U 2020-09-25 2020-09-25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Active CN212448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0987.2U CN212448012U (zh) 2020-09-25 2020-09-25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0987.2U CN212448012U (zh) 2020-09-25 2020-09-25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8012U true CN212448012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0987.2U Active CN212448012U (zh) 2020-09-25 2020-09-25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80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8895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刘保伸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8895A (zh) * 2020-09-25 2022-03-29 刘保伸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505525A (ja) 可変ピッチプロペラの駆動装置及びピッチ角制御方法、これを有する船舶
JP2001289149A (ja) 風力発電装置のヨー旋回駆動装置および風力発電装置のヨー旋回駆動制御方法
CN10103798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变桨距装置
CN212448012U (zh)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CN207660789U (zh) 新型风力发电机组盘车装置
JP2009500562A (ja) ブレードピッチ制御機構
JP2006152922A (ja) 風車
CN109278964A (zh) 一种高效平变桨
JP4550459B2 (ja) 回転増速機能付き発電機
CN114248895A (zh)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WO2022061691A1 (zh) 叶片控制总成结构
EP1419921A3 (en) Hybrid transmission
JP2005061320A (ja) 風力発電装置における風車構造
TW202314125A (zh) 葉片控制總成結構
CN205445885U (zh) 双转子潮流发电机
KR20150033762A (ko) 풍력발전기용 블레이드 피치 조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풍력발전기
JPWO2006087779A1 (ja) マグナス型風力発電装置
CN101013835A (zh) 双转子发电机
CN209053809U (zh) 对旋风扇
CN208010353U (zh) 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直驱的盾构机刀盘机构
CN213521557U (zh) 一种双轴旋转运动步进电机
CN205980219U (zh) 驱动机构、出风面板翻转机构和风管机式室内机
CN201045329Y (zh) 垂直翼风力发电机用桨叶变距器
CN221169819U (zh) 一种双转子海流能发电装置
KR101154035B1 (ko) 복수의 동심 출력축을 갖는 서보모터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