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7143U -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7143U
CN212447143U CN202020263242.0U CN202020263242U CN212447143U CN 212447143 U CN212447143 U CN 212447143U CN 202020263242 U CN202020263242 U CN 202020263242U CN 212447143 U CN212447143 U CN 212447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witch
power supply
charging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32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雷
郭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anxing Smar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632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7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7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7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连接供电设备与车载充电机的交流电线、中线以及接地线;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充电连接确认线,充电连接确认线的另一端与车辆控制装置相连接;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控制确认线,其控制确认线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供电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供电设备内的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与供电设备内的接地线以及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相连接,第五开关的两端分别与供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插头上的控制确认线相连接。该电路无需断开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的连接即可完成暂停和充电唤醒工作,操作简单,且能有效避免重复插拔对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造成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市面上大部分的交流充电桩均采用GB/T 18487.1-2015的第3章中定义的充电模式3连接方式C的控制导引电路,例如有专利号为CN201420466981.4(授权公告号为CN20419041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交流充电桩的控制导引电路,包括交流电线(L)、中线(N)、接地线(PE)、充电连接确认线(CC),充电连接确认线(CC)上安装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开关(S2),电阻(R2)、电阻(R3)与电阻(R4)串接,电阻(R4)直接与接地线(PE)连接,开关(S2)与电阻(R4)并联,充电连接确认线(CC)分别安装在供电设备(10)和车辆插头(20)中,以及车载充电机(40)和车辆插座(30)中。充电连接确认线上设有检测点,充电连接确认线与检测用电源连接。供电控制装置或车辆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检测点处的电压来判断充电插头与充电插座是否完全连接。
当充电汽车使用这类交流充电桩充电时,系统无法在充电过程中进行暂停再唤醒,进而导致充电场站线路负荷无法进行有序调节控制,甚至可能导致台区变压器长期超负荷运行,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人员操作、具有充电唤醒功能以及能有效避免对车辆插头和插座的重复插拔而造成磨损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用于控制供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所述供电设备通过车辆插头与电动汽车的车辆插座相连接,所述车辆插座设于车辆接口内,所述供电设备内设有供电控制装置,所述电动汽车内包括车载充电机和车辆控制装置;其中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
连接供电设备与车载充电机的交流电线、中线以及接地线;
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充电连接确认线,用于检测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是否完全连接;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线的另一端与车辆控制装置相连接;
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控制确认线,其控制确认线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供电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供电设备内的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与供电设备内的接地线以及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相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两端分别与供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插头上的控制确认线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所述车辆插头内还包括设于第四开关与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连接线之间的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三开关,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三开关相并联后一端与第四开关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
所述供电设备内还包括设于第五开关与供电控制装置连接线之间的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相串联,且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供电控制装置上的PWM输出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开关相连接。
所述电动汽车内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开关,所述控制确认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依次串联,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串联后并与第三电阻相并联,且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车载充电机且与电动汽车内的接地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内的接地线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开关为常闭开关。
所述供电设备内还设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所述供电设备内还设有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分别设于外部交流电源与供电设备内的交流电线和中线的连接线之间
为了能判断车辆的连接状态,所述供电设备内设有第一检测点,所述第一检测点设于第一电阻和第五开关的连接线之间。
所述电动汽车内设有第二检测点,所述第二检测点设于第一二极管与第二电阻的连接线之间。
所述电动汽车内还设有第三检测点,所述第三检测点设于充电连接确认线与车辆控制装置的连接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内设置两个开关,其中一个与供电设备内的接地线和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相连接,另一个与供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插头上的控制确认线相连接,通过断开这两个开关后再闭合即可完成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唤醒,因此该充电控制导引电路无需断开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的连接即可完成暂停和充电唤醒工作,操作简单,且能有效避免重复插拔对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用于控制供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供电设备通过车辆插头与电动汽车的车辆插座相连接,车辆插座设于车辆接口内,供电设备内设有供电控制装置,电动汽车内包括车载充电机和车辆控制装置;其中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
连接供电设备与车载充电机的交流电线L、中线N以及接地线PE;
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用于检测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是否完全连接;充电连接确认线CC的另一端与车辆控制装置相连接;
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控制确认线CP,其控制确认线CP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供电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
设于供电设备内的第四开关S4,第四开关S4的两端分别与供电设备内的接地线PE以及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相连接;
以及设于供电设备内的第五开关S5,第五开关S5的两端分别与供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插头上的控制确认线CP相连接。
车辆插头内还包括设于第四开关S4与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连接线之间的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以及第三开关S3,第四电阻R4和第三开关S3相并联后一端与第四开关S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相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
供电设备内还包括设于第五开关S5与供电控制装置连接线之间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S1,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S1相串联,且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供电控制装置上的PWM输出接口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五开关S5相连接。
电动汽车内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二开关S2,控制确认线CP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S2依次串联,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S2串联后并与第三电阻R3相并联,且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与车载充电机且与电动汽车内的接地线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内的接地线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S2为常闭开关。
供电设备内还设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以及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分别设于外部交流电源与供电设备内的交流电线L和中线N的连接线之间。在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完全连接时,则供电设备内的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闭合,从而控制该供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供电设备内设有第一检测点,第一检测点设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五开关S5的连接线之间,供电控制装置通过测量第一检测点的电压值判断车辆的连接状态;电动汽车内设有第二检测点,第二检测点设于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线之间,通过第二检测点的PWM脉冲的占空比确定当前供电设备的最大供电电流;另外,电动汽车内还设有第三检测点,第三检测点设于充电连接确认线CC与车辆控制装置的连接线之间。车辆控制装置通过检测接地线PE与第三检测点之间的电阻值来判断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的连接状态。
通过上述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和第三检测点的检测结果从而判断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是否已完成连接,因此供电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能根据实际情况使供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由于现有技术中当充电汽车使用GB/T 18487.1-2015的第3章中定义的充电模式3进行充电时,如果需要充电桩出现暂停充电的情况,则只能通过将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断开连接,之后如果需要对充电进行唤醒时,则需要重新将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连接,从而对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进行唤醒;但现有技术中通过重复插拔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易对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造成严重的磨损,且不方便工作人员对供电设备进行暂停充电并重新唤醒充电;因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引导电路时,将充电插头与车辆插座进行完全连接,此时关闭第四开关S4以及第五开关S5,此时充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桩出现暂停充电的情况,则只需先断开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即可完成供电设备暂停对电动汽车充电,之后再关闭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则此时充电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可以直接恢复充电。因此通过该控制导引电路无需重复插拔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即可有效的对供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进行唤醒,能有效避免重复插拔插头,且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仅仅列举出上述通过在供电设备内设置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进行唤醒充电具体电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具有相同充电唤醒功能的替代电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用于控制供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所述供电设备通过车辆插头与电动汽车的车辆插座相连接,所述车辆插座设于车辆接口内,所述供电设备内设有供电控制装置,所述电动汽车内包括车载充电机和车辆控制装置;其中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
连接供电设备与车载充电机的交流电线(L)、中线(N)以及接地线(PE);
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用于检测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之间是否完全连接;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线(CC)的另一端与车辆控制装置相连接;
设于车辆接口内部的控制确认线(CP),其控制确认线(CP)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供电控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供电设备内的第四开关(S4)和第五开关(S5),所述第四开关(S4)的两端分别与供电设备内的接地线(PE)以及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相连接,所述第五开关(S5)的两端分别与供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插头上的控制确认线(CP)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插头内还包括设于第四开关(S4)与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连接线之间的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以及第三开关(S3),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三开关(S3)相并联后一端与第四开关(S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车辆插头上的充电连接确认线(C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内还包括设于第五开关(S5)与供电控制装置连接线之间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S1),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S1)相串联,且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供电控制装置上的PWM输出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五开关(S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内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二开关(S2),所述控制确认线(CP)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S2)依次串联,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S2)串联后并与第三电阻(R3)相并联,且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与车载充电机且与电动汽车内的接地线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动汽车内的接地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S2)为常闭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内还设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内还设有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所述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分别设于外部交流电源与供电设备内的交流电线(L)和中线(N)的连接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内设有第一检测点,所述第一检测点设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五开关(S5)的连接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内设有第二检测点,所述第二检测点设于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内还设有第三检测点,所述第三检测点设于充电连接确认线(CC)与车辆控制装置的连接线之间。
CN202020263242.0U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Active CN212447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3242.0U CN212447143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3242.0U CN212447143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7143U true CN212447143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3242.0U Active CN212447143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7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8073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有序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8073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有序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761B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06476650A (zh) 移动式充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13744U (zh) 双向充电机及车对车充电系统
CN103208661A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进行大电流充电的方法
CN108045232B (zh) 一种设有充电高压互锁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11959307A (zh) 充电模组与电动汽车
CN203617746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控制引导电路
CN212447143U (zh) 一种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CN106994907B (zh) 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直流充电设备及其输入功率限制方法
CN208923412U (zh) 一种转接插座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系统
CN203205947U (zh) 一种usb充电器
CN1109491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小功率直流充电器
CN110014927A (zh) 充电控制导引方法和系统、供电控制装置和充电控制装置
CN105656088A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系统
CN204376487U (zh) 直充式电动车安全充电站/桩
CN206416866U (zh) 移动式充电储能系统
CN206323155U (zh) 一种智能电池充电器
CN213167764U (zh) 一种具有唤醒功能的交流充电桩
CN211698755U (zh) 具有电池特性模拟功能的程控电源
CN201207574Y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01041945Y (zh) 具有电量指示及充电保护功能的电动工具
CN110011542B (zh) 直流变换器
CN209409823U (zh) 高压配电电路
CN207868832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型充电器
CN207368693U (zh) 一种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