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0625U -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0625U
CN212440625U CN202020765878.5U CN202020765878U CN212440625U CN 212440625 U CN212440625 U CN 212440625U CN 202020765878 U CN202020765878 U CN 202020765878U CN 212440625 U CN212440625 U CN 212440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mmunicated
absorption
tow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58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宗葳
何智博
侯波
马文明
吴迪
郭春辉
侯磊
杨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58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0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0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0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吸收装置和吸附塔;其中,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和设置在塔外的吸收剂储存罐、吸收液回收罐;沿塔底至塔顶的方向,所述吸收塔上依次开设有出液口、进气口、进液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吸收液回收罐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箱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和止回阀;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吸收剂储存罐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系统,经气体收集装置和缓冲箱预处理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质后,依次经吸收装置和吸附塔处理,可显著提高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土壤自身也需要进行修复,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的农药企业外迁,农药企业旧址由于农药化学品的泄漏、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固体废物随意倾倒和堆存,致使原场地土壤、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然而,对农药污染场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必须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以防土壤中的污染物对未来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例如进行土壤修复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因此,必须对这些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防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以及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造成伤害。
目前,对于废气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直燃式催化燃烧法和生物法。其中,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这一物理性质,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的方法,使处于蒸汽状态的污染物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该方法处理成本较高,适用较高浓度废气的处理;吸附法中失效吸附剂以及冷凝液均需进行二次处理,处理成本高;吸收法在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很难对污染物进行彻底去除,而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在吸收液中加入的添加剂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引入了二次污染物;直燃式催化燃烧法,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产物及催化剂往往需要二次处理,且燃烧法也不适于处理燃烧过程产生大量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的废气流。
此外,农药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分散、不集中,无法保证挥发性有机物集中、灵活、全部得到处置,因此,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极易对施工工人及周围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挥发有机物处置系统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对挥发性有机物处理不彻底、成本高的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现有挥发有机物处置系统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对挥发性有机物处理不彻底、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吸收装置和吸附塔;
其中,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和设置在塔外的吸收剂储存罐、吸收液回收罐;
沿塔底至塔顶的方向,所述吸收塔上依次开设有出液口、进气口、进液口和出气口;
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吸收液回收罐连通;
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箱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和止回阀;
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吸收剂储存罐连通;
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吸附塔连通。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和直燃式催化燃烧法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吸收装置和吸附塔,即农药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气体收集装置初步过滤掉气体中的尺寸较大的颗粒物质,进而被输送至缓冲箱中,进一步去掉挥发性有机物中的细小颗粒,经气体收集装置和缓冲箱处理后,挥发性有机物中的颗粒物质基本被去除,由此可提高吸收装置和吸附塔对气体的处理效果,此外,缓冲箱还具备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均质作用,为后续工艺稳定提高基础。经预处理后的挥发性有机物依次经吸收装置和吸附塔处理,可显著提高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并且,因进入吸附塔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低,吸附剂选用粉末状吸附介质即可吸附剩余的 VOC,确保气体达标排放。在吸收装置中,包括吸收塔、吸收剂储存罐和吸收液回收罐,并且沿塔底至塔顶的方向,吸收塔上依次开设有出液口、进气口、进液口和出气口,经缓冲箱处理后的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吸收塔,气体与由进液口进入的吸收剂充分接触,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充分去除,处理后的气体经出气口排至吸附塔中进一步处理,而吸收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吸收剂由出液口排出至吸收液回收罐。
进一步,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罩和阻火器;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集气罩依次由同轴设置的锥形集气导流罩、圆柱形导流筒和锥形集气分布罩组成;
所述圆柱形导流筒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导流罩的小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分布罩的大口端连通;
所述阻火器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分布罩的小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的气体入口端连通。
为实现对农药污染修复场地中气体的集中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罩和阻火器,其中,沿气体流动方向,集气罩依次由同心轴的锥形集气导流罩、圆柱形导流筒和锥形集气分布罩组成,并且,圆柱形导流筒的两端分别与锥形集气导流罩的小口端和锥形集气分布罩的大口端。该结构集气罩结构的设置目的是,由于挥发性有机物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浓度较高,气体在进入缓冲箱的时候,夹带固体小颗粒,小颗粒会阻碍各种监测仪、吸收塔和吸附塔的效果,因此,在挥发性有机物上升过程中,集气罩可起到对气体的过滤作用,依次变窄的路径,可去除气体中大部分颗粒。锥形集气分布罩的小口端连接有阻火器,这是因为,挥发性有机物燃点极低,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机械摩擦易出现星火点,而阻火器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有机物被点燃。
进一步,所述缓冲箱内,气体出口端固定设置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边缘与所述缓冲箱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所述挡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缓冲箱的气体出口端的面积。
缓冲箱可优选为圆筒形,其可延长气体在缓冲箱内部的停留时间,并进一步去除挥发性有机物中的细小颗粒,减少颗粒物质对后续设备的影响。缓冲箱的出口管道处设置有挡板,并且挡板的边缘与缓冲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挡板的设置可减缓气体流速,防止后续处理工艺反应不完全,并且,可进一步使气体形成层流,进而去除更细小的颗粒物质。
进一步,所述缓冲箱的底部设置有一倒锥台状收集槽,所述倒锥台状收集槽的锥角为50-80°。
缓冲箱的底部设置有一倒锥台状收集槽,该倒锥台状收集槽一方面可收集挥发性有机物中的细小颗粒物,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在缓冲箱中流动的挥发性有机物扰动沉积的细小颗粒物。
进一步,在所述吸收塔塔外,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路,且在所述第一回流通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
所述吸收液回收罐和所述吸收剂储存罐均与所述第一回流通路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其中,在所述吸收剂储存罐与所述第一回流通路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抽提泵。
在吸收塔塔外,出液口与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路,当第一回流通路上设置的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检测到吸收剂的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时,可通过第一回流通路上的循环泵将含有该吸收剂的吸收液再次经进液口输送至吸收塔回用,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而吸收液回收罐和吸收剂储存罐均与第一回流通路连通,当第一回流通路上设置的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检测到吸收剂的浓度不在有效浓度范围时,可将塔底的吸收液全部排至吸收液回收罐,并通过抽提泵将吸收剂储存罐中的吸收剂经进液口输送至吸收塔内部。第一回流通路的设置,即满足了吸收塔对特定浓度吸收剂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淋层,且所述喷淋层位于所述吸收塔的顶端;
所述喷淋层由一个主管和多个支管组成,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有所述支管均匀分布在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吸收塔的轴向相垂直;
所有所述支管均与所述主管连通,且所述支管上等距分布有多个出水孔。
为进一步提高吸收剂与挥发性有机物的接触面积,吸收塔的内部设置有喷淋层,并且喷淋层位于吸收塔的顶端。喷淋层由一个主管和多个支管组成,主管的一端与进液口连通,而主管的另一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支管,并且每个支管均与主管连通,每个支管上又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即吸收剂由吸收塔进液口进入后,依次通过主管、多个支管和支管上的出水孔以雾状形式喷出,并且所有的支管均与吸收塔的轴向相垂直,该设置结构可大大提高吸收剂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所述吸收塔的塔底设置有锥形集液槽,且所述锥形集液槽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锥形集液槽的小口端。
为便于吸收塔内吸收液的收集,吸收塔的塔底设置有锥形集液槽,而吸收塔的出液口设置在锥形集液槽的小口端,以防止吸收液在吸收塔内沉积。
进一步,所述吸附塔的气体出口端设置有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和第二引风机。
吸附塔的气体出口端设置有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和第二引风机,当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监测到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达标后,可直接通过第二引风机排放至大气环境中。
进一步,所述缓冲箱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二VOC浓度在线监测仪和第三调节阀;
所述缓冲箱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缓冲箱的气体入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回流通路;
所述吸附塔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气体回流通路;
第二气体回流通路和第三气体回流通路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调节阀和第五调节阀。
缓冲箱的气体出口端与缓冲箱的气体入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回流通路,当缓冲箱的气体出口端与进气口连通的通路上设置的第二VOC浓度在线监测仪检测到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在设定范围之内时,将第三调节阀关闭,第二气体回流通路上的第四调节阀打开,使气体再次回流到缓冲箱,最终实现进入吸收塔的VOC浓度在设定范围之内。吸附塔的气体出口端与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气体回流通路,当吸附塔的气体出口端设置的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检测到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不在设定范围之内时,打开第三气体回流通路上设置的第五调节阀,使气体再次回流到吸收塔重复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系统,经气体收集装置和缓冲箱预处理去除气体中的颗粒物质后,依次经吸收装置和吸附塔处理,可显著提高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系统,具有针对性、专一性,对农药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处置效果极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系统,操作、运行和维护简单,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箱;2:吸附塔;3:吸收塔;4:吸收剂储存罐;5:吸收液回收罐;6:出液口;7:进气口;8:进液口;9:出气口;10:第一引风机; 11:止回阀;12:阻火器;13:锥形集气导流罩;14:圆柱形导流筒;15:锥形集气分布罩;16:挡板;17:倒锥台状收集;18:第一回流通路;19:循环泵;20: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21:第一调节阀;22:第二调节阀; 23:抽提泵;24:主管;25:支管;26:出水孔;27:锥形集液槽;28: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29;第二引风机;30:第二VOC浓度在线监测仪;31:第三调节阀;32:第二气体回流通路;33:第三气体回流通路; 34:第四调节阀;35:第五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 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1、吸收装置和吸附塔2;其中,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3和设置在塔外的吸收剂储存罐4、吸收液回收罐5;沿塔底至塔顶的方向,所述吸收塔3上依次开设有出液口6、进气口7、进液口8和出气口9;所述出液口6与所述吸收液回收罐5连通;所述进气口7与所述缓冲箱1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10和止回阀11;所述进液口8与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连通;所述出气口9与所述吸附塔2 连通。
农药污染属于有机污染,土壤中存在较多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的有机物,毒性较强,对人体伤害极大,而农药污染场地修复装置较为分散、不集中,存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不彻底、不灵活、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1、吸收装置和吸附塔2,在该系统中,气体依次经过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1、吸收装置盒吸附塔2,最终实现对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其中,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3、吸收剂储存罐4和吸收液回收罐5,吸收剂储存罐4用于为吸收塔3提供适宜浓度的吸收剂,并由吸收塔 3顶端的进液口8进入吸收塔3,在吸收塔3内吸收剂与由进气口7进入吸收塔3的气体充分接触,进而完成对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而吸收液回收罐5与吸收塔3上的出液口6连通,用于收集饱和的吸收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罩和阻火器12;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集气罩依次由同轴设置的锥形集气导流罩13、圆柱形导流筒14和锥形集气分布罩15组成;所述圆柱形导流筒14 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导流罩13的小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分布罩15的大口端连通;
所述阻火器12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分布罩15的小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入口端连通。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浓度较高,并夹带许多固体小颗粒,而小颗粒的存在会影响检测设备、吸收塔3和吸附塔2的效果,因此,在本系统中,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罩和阻火器12,其中,集气罩依次由同中心轴的锥形集气导流罩13、圆柱形导流筒14和锥形集气分布罩 15组成,集气罩的路径逐渐变窄,可去除大部分小颗粒;而锥形集气分布罩15的小口端设置的阻火器12可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因机械摩擦导致有机物燃烧的危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缓冲箱1内,气体出口端固定设置有一挡板16,所述挡板16的边缘与所述缓冲箱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所述挡板16的面积大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的面积。
为充分去除挥发性有机物中细小的颗粒,延长气体在缓冲箱1中的停留时间,缓冲箱1为圆筒形,且缓冲箱1的内部靠近气体出口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挡板16,挡板16的边缘与缓冲箱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并且挡板16的面积大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的面积,即气体仅能从挡板16的边缘流过。挡板16的设置一方面可减缓气体的流速,防止后续工艺反应不完全;另一方面可使气体形成层流,进一步去除更为细小的颗粒。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缓冲箱1的底部设置有一倒锥台状收集17槽,所述倒锥台状收集17槽的锥角为50-80°。
缓冲箱1的底部设置有一倒锥台状收集17槽,其可收集气体中的细小颗粒物质,并且可有效防止气体绕动颗粒层。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更为优选地,在所述吸收塔3塔外,所述出液口6与所述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路18,且在所述第一回流通路18上设置有循环泵19和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20;所述吸收液回收罐5和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均与所述第一回流通路18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阀21和第二调节阀22,其中,在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与所述第一回流通路18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抽提泵23。
为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在吸收塔3塔外,出液口6与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路18,且第一回流通路18上设置有循环泵19和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20,当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20检测到吸收剂的浓度在设定范围内时,循环泵19可将吸收塔3底部的吸收液泵送入进液口8,以重复利用。而吸收液回收罐5和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均与第一回流通路18连通,即当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20检测到吸收剂的浓度在失效范围内时,出液口6的吸收液被直接排放至吸收液回收罐5,而吸收剂储存罐4中的吸收剂通过抽提泵23被输送吸收塔3的进液口8,进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进一步提高吸收剂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所述吸收塔3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淋层,且所述喷淋层位于所述吸收塔3的顶端;所述喷淋层由一个主管24和多个支管25组成,所述主管24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8连通,所有所述支管25均匀分布在所述主管24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吸收塔3的轴向相垂直;所有所述支管25均与所述主管24连通,且所述支管25上等距分布有多个出水孔26。
为提高吸收剂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吸收塔3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淋层,喷淋层由一个主管24和多个支管25组成,主管24的一端与进水口连通,主管24的另一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支管25,并且每个支管25均与主管24连通,每个支管25上又等距分布有多个出水孔26,这样由进液口8进入吸收塔3的吸收剂依次经主管24、支管25和出水口,以雾状形式进入吸收塔3内的填料中,在填料中吸收剂与气体充分接触,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收去除。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吸收塔3的塔底设置有锥形集液槽27,且所述锥形集液槽27位于所述进气口7的下方;所述出液口6设置在所述锥形集液槽27的小口端。
为防止吸收液在吸收塔3塔底淤积,吸收塔3的塔底设置有锥形集液槽27,锥形集液槽27位于进气口7的下方,以便于由进气口7进入的气体与喷淋层喷淋的吸收剂充分接触,而吸收塔3的出液口6设置在锥形集液槽27的小口端,以便于锥形集液槽27中的吸收液完全排出。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更为优选地,所述吸附塔2的气体出口端设置有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28和第二引风机29。
吸附塔2的气体出口端设置有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28,当吸附塔 2处理后的气体经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28监测合格后,可直接由第二引风机29排至大气环境中。
为提高系统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7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二VOC浓度在线监测仪30和第三调节阀31;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入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回流通路32;所述吸附塔2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第三气体回流通路33;第二气体回流通路和第三气体回流通路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调节阀34和第五调节阀35。
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与进气口7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二VOC 浓度在线监测仪30和第三调节阀31,并且在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与缓冲箱1的气体入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回流通路32。当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排出的气体经第二VOC浓度在线监测仪30检测不在设定范围内时,关闭第三调节阀31,打开第二气体回流通路上的第四调节阀34,将缓冲箱1出口的气体再次排回至缓冲箱1重新处理。在吸附塔2的气体出口端与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第三气体回流通路33,即当吸附塔2处理后的气体经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28监测不合格后,打开第五调节阀35,将气体再次排回至吸收塔3的入口,由吸收塔3再次处理,直至吸附塔2 排出的气体达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气体收集装置、缓冲箱(1)、吸收装置和吸附塔(2);
其中,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3)和设置在塔外的吸收剂储存罐(4)、吸收液回收罐(5);
沿塔底至塔顶的方向,所述吸收塔(3)上依次开设有出液口(6)、进气口(7)、进液口(8)和出气口(9);
所述出液口(6)与所述吸收液回收罐(5)连通;
所述进气口(7)与所述缓冲箱(1)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10)和止回阀(11);
所述进液口(8)与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连通;
所述出气口(9)与所述吸附塔(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罩和阻火器(12);
沿气体流动方向,所述集气罩依次由同轴设置的锥形集气导流罩(13)、圆柱形导流筒(14)和锥形集气分布罩(15)组成;
所述圆柱形导流筒(14)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导流罩(13)的小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分布罩(15)的大口端连通;
所述阻火器(12)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集气分布罩(15)的小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入口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箱(1)内,气体出口端固定设置有一挡板(16),所述挡板(16)的边缘与所述缓冲箱(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且所述挡板(16)的面积大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箱(1) 的底部设置有一倒锥台状收集(17)槽,所述倒锥台状收集(17)槽的锥角为5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塔(3)塔外,所述出液口(6)与所述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路(18),且在所述第一回流通路(18)上设置有循环泵(19)和吸收剂浓度在线监测仪(20);
所述吸收液回收罐(5)和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均与所述第一回流通路(18)连通,且连通的通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阀(21)和第二调节阀(22),其中,在所述吸收剂储存罐(4)与所述第一回流通路(18)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抽提泵(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3)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淋层,且所述喷淋层位于所述吸收塔(3)的顶端;
所述喷淋层由一个主管(24)和多个支管(25)组成,所述主管(24)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8)连通,所有所述支管(25)均匀分布在所述主管(24)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吸收塔(3)的轴向相垂直;
所有所述支管(25)均与所述主管(24)连通,且所述支管(25)上等距分布有多个出水孔(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3)的塔底设置有锥形集液槽(27),且所述锥形集液槽(27)位于所述进气口(7)的下方;
所述出液口(6)设置在所述锥形集液槽(27)的小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2)的气体出口端设置有第一VOC浓度在线监测仪(28)和第二引风机(2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7)连通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二VOC浓度在线监测仪(30)和第三调节阀(31);
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缓冲箱(1)的气体入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气体回流通路(32);
所述吸附塔(2)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进气口(7)之间设置有第三气体回流通路(33);
第二气体回流通路和第三气体回流通路上分别设置有第四调节阀(34)和第五调节阀(35)。
CN202020765878.5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440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5878.5U CN212440625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5878.5U CN212440625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0625U true CN212440625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4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5878.5U Active CN212440625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0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9695B (zh) 一种有机废气的集成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4447751U (zh) 一种迷宫式生物净化装置
CN107042055B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105080956A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异位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装置
CN208212807U (zh) 热脱附尾气多级净化系统
CN111495179A (zh) 一种危险废物焚烧料坑的除臭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12440625U (zh) 一种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系统
CN107899388B (zh) 一种含氟废气处理工艺
CN210303053U (zh) 一种锌烟处理设备
CN102350195A (zh) 废气集控水幕洗涤塔处理系统
CN211159179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13877359A (zh) 一种实验室用废气处理系统
CN210215237U (zh) 一种焦化厂VOCs治理装置
CN211864507U (zh) 化工生产用具有过滤功能的废气净化设备
CN212293215U (zh) 地下水抽出处理回灌系统
CN210302994U (zh) 场地修复中有机废气移动式模块化处理装置
CN209612598U (zh) 废气处理系统
CN208975433U (zh) 一种废矿物油净化工厂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09093046U (zh) 一种实验室废气复合吸收吸附净化装置
CN106089383A (zh) 一种尾气净化器
CN214233412U (zh) 沥青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3555868U (zh) 一种工业废气回收利用装置
CN215138401U (zh) 一种煤气站废气回收装置
CN218653656U (zh) 玻璃钢烟气管道系统
CN105268266A (zh) 一种锅炉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