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1419U -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1419U
CN212431419U CN202020543269.5U CN202020543269U CN212431419U CN 212431419 U CN212431419 U CN 212431419U CN 202020543269 U CN202020543269 U CN 202020543269U CN 212431419 U CN212431419 U CN 212431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refrigerant
throttling
inlet pip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32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卫兵
樊明敬
矫立涛
郝本华
冯景学
吴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32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1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1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1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包括:分液头,内部设有分液腔;进液管,伸入分液腔内,内部设有第一节流层。分液器的进液管伸入分液腔内且内部设置第一节流层,进液管顶端设有开口,冷媒在进入进液管后,经过第一节流层的节流,然后通过进液管顶端的开口进入分液腔,这样,能够使冷媒在分液腔内流动均匀,从而在进入各分流支管后流量能够均衡。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分液器设置在空调的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之间,其作用是将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进行均匀的分配,目前有的空调采用文丘里分液器。受限于加工精度,文丘里分液器多个出液斜孔的偏斜角度之间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导致进入每个出液斜孔的制冷剂流量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实现较好的均匀分流效果。还有的空调采用的分液器包括分液头和多个分流支管,分流支管一端连通分液头,另一端与蒸发器连通。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冷媒在分液头内流动不均匀,导致其在进入分流支管后,各分流支管内的流量不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以解决分液器的各分流支管内的冷媒流量不均衡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包括:分液头,内部设有分液腔;进液管,伸入分液腔内,内部设有第一节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的分液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进液管伸入分液腔内且内部设置第一节流层,进液管顶端设有开口,冷媒在进入进液管后,经过第一节流层的节流,然后通过进液管顶端的开口进入分液腔,这样,能够使冷媒在分液腔内流动均匀,从而在进入各分流支管后流量能够均衡。空调设有该分液器,对冷媒的分流更加均匀,并且冷媒经过节流后的温度降低,能够提升空调的制冷量效。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分液头;11、分液腔;12、第一侧壁;120、端面;13、第二侧壁;20、进液管;21、出口;22、第一节流层;23、第一直管段;24、第二直管段;25、膨胀段;26、第三节流层;30、分流支管;31、入口;40、第二节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的分液器,包括:分液头10,内部设有分液腔11;进液管20,伸入分液腔11内,内部设有第一节流层22。冷媒在节流装置内被节流,从节流装置流出后进入进液管20,通过进液管20流入分液腔11内,在经过分液腔11的第一节流层22时,被第一节流层22再次节流,第一节流层22的阻力使冷媒压力降低,冷媒形成过冷度,降低进入分液腔11内的气相冷媒。这样,不仅提高了系统性能,也避免了冷媒从进液管20进入分液腔11内的瞬间出现的压力偏差,使冷媒在分液腔11内流动均匀。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分液头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第一侧壁12围成圆柱状,第二侧壁13围成斜锥状,分液腔11由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围成。冷媒从进液管20进入由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围成的分液腔11内。可选地,进液管20从第二侧壁13穿过并伸入分液腔11内。可选地,第一侧壁12包括垂直于进液管20长度方向的端面120。当冷媒从进液管20进入分液腔11后,部分朝向端面120流动的冷媒在遇到端面120后,背向端面120流动。可选地,进液管20的伸入端与端面120的距离为L1,5mm≤L1≤10mm。在该范围内,能够使冷媒首先进入分液腔11靠近端面120的一侧,然后均匀填充分液腔11内,进而形成均压进入各分流支管30,若距离超过10mm,则因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距离过近,导致均压效果失效,出现偏流现象;若距离小于5mm,则会影响进液管20的冷媒的流动循环,增加负荷。可选地,进液管20的伸入端对应端面120的中心。这样,有利于冷媒从进液管20流出后机会均等地与端面120作用,即使冷媒改变流动方向,也能保持均匀流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第一节流层22设有节流孔道。冷媒在经过第一节流层22时,部分冷媒被第一节流层22阻挡,部分冷媒从节流孔道内通过,使冷媒整体压力降低,其中部分气态冷媒在经过节流后变为液态冷媒,有利于冷媒的均匀流动。可选地,节流孔道的孔径为d,1mm≤d≤1.5mm。在该孔径范围内,有利于冷媒的节流降压,形成具有过冷度的冷媒。可选地,节流孔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这样能够使冷媒压力均衡,有利于均匀分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孔道相对进液管20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倾斜孔道对冷媒的阻力更大,对冷媒的扰流降压效果更好,更易使冷媒形成过冷度,并且,其中气态的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更易于碰撞到节流孔道的侧壁上,从而变为液态冷媒,减少了进入分液腔11内的气态冷媒,提高了系统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层22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进液管2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冷媒在进液管20内流动经过多个第一节流层22,各第一节流层22分别对冷媒进行节流,能够使冷媒在进入分液腔11时压力更加均衡,流动更加均匀。可选地,第一节流层22之间的间距为L2,5mm≤L2≤10mm。在该范围内,对冷媒的节流效果较好。
可选地,第一节流层22的数量为三个。结合分液头10的合理体积大小以及进液管20伸入分液腔11内的长度,并考虑到维持冷媒一定的流动动力,在进液管20内设置三个第一节流层22,使冷媒流经三个第一节流层22后,流动状态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节流层22的节流孔道的倾斜方向不同。这样,冷媒在经过相邻的第一节流层22时,流动方向先后被相邻的第一节流层22以不同方向打乱,经过多次打乱后,相较于仅经过一个第一节流层22来说冷媒压力更低,有利于冷媒压力更加均衡。可选地,每个第一节流层22上的多个节流孔道倾斜方向各不相同。每个第一节流层22上的节流孔道倾斜方向各不相同,能够对冷媒流动方向进行更好地扰动。可选地,每个第一节流层22上多个节流孔道均随机分布。这样,也有利于对冷媒进行扰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20的伸入端设有出口21。进液管20的伸入端是指进液管20伸入分液腔11内的一端。在进液管20的伸入端设置出口21,冷媒在经过第一节流层22后从出口21流出,进入分液腔11内。进液管20为中空结构,伸入端设置成敞口作为出口21,也便于进液管20的加工制造。可选地,进液管20与分液头10的端面120垂直。这样,能确保进入分液腔11内的冷媒呈垂直均等分配状态,冷媒从出口21流出后朝向端面120流动,遇到端面120后受到端面120均匀的阻挡,继而保持均衡的压力背向端面120流动。可选地,出口21与端面12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这样,便于冷媒从出口21进入分液腔11并有利于冷媒遇到端面120后的背向流动。
可选地,分液器还包括多个分流支管30,伸入分液腔11内部,每一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均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相交错。这样,冷媒从出口21流出并与端面120作用,背向端面120流动,然后流动至多个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均匀进入各分流支管30。通过该实施例,扰乱了冷媒瞬间进入分液器出现的瞬向压力,从而均衡了每一分流支管30入口31处冷媒的压力,使得每一分流支管30内的冷媒量相等。可选地,多个分流支管30从分液器的端面120伸入分液腔11内。这样,可以使冷媒从进液管20的出口21流出后,经过两次折返才能进入分流支管30,有利于冷媒压力降低并消除各种不均匀的流动状态。可选地,分流支管30的长度方向与进液管20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使冷媒能够的流动方向在同一流动方向上继续流动至下一部件。
可选地,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与端面12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这样,一方面便于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错开,另一方面,能够使节流后均匀流动的冷媒及时进入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可选地,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在进液管20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8mm。这样,对冷媒的节流降压效果较好,冷媒在进入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时更加均匀。可选地,分流支管3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被配置为限制空调的管路在分流支管30内插入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进液管20包括:第一直管段23,部分伸入分液腔11内;其中,第一节流层22设于第一直管段23伸入分液腔11的部分。使冷媒在进液管20内流动至第一直管段23伸入分液腔11内的部分时,再经过第一节流层22进行节流降压,然后及时从进液管20的出口21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5所示,进液管20还包括:膨胀段25,设于第一直管段23伸出分液腔11的部分,被配置为对进液管20内的流体降压。冷媒在进液管20中先流经膨胀段25然后再进入第一直管段23,膨胀段25相比第一直管段23管径更大,冷媒在膨胀段25内流体压力较低,有利于消除各种不稳定的流动状态,使流动状态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膨胀段25内设有第三节流层26,第三节流层26被配置为对流经膨胀段25的流体节流。第三节流层26对膨胀段25内的流体进行节流,消除制冷剂中存在的间歇流、分层流、弹状流、环状流、泡状流、混状流等,并消除冷媒音和气流音,使冷媒尽可能地呈液态,进行过冷均匀分配。可选地,第三节流层26设有节流孔道,节流孔道倾斜设置。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倾斜的节流孔道对冷媒的阻力更大,对冷媒的扰流降压效果更好,使冷媒具有过冷度,并且,其中气态的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更易于碰撞到节流孔道的侧壁上,从而变为液态冷媒,降低了进入分液腔11内的气态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节流层26设于膨胀段25的管径最大处。在膨胀段25的管径最大处,流体的压力最小,在流经第三节流层26时受到第三节流层26的节流作用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节流层26设有节流孔道。冷媒在经过节流孔道时,部分冷媒被第三节流层26阻挡,部分冷媒从节流孔道内通过,使冷媒整体压力降低,其中部分气态冷媒在经过节流后变为液态冷媒,有利于冷媒的均匀流动。可选地,节流孔道的孔径为d1,1mm≤d1≤2mm。第三节流层26的节流孔道的孔径在该范围内,有利于刚从节流装置出来的冷媒进行二次降压节流。
可选地,第三节流层26的节流孔道倾斜设置。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倾斜的节流孔道对冷媒的阻力更大,对冷媒的扰流降压效果更好,使冷媒具有过冷度,并且,其中气态的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更易于碰撞到节流孔道的侧壁上,从而变为液态冷媒,降低了进入分液腔11内的气态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进液管20还包括:第二直管段24,与膨胀段25的入口31连通,被配置为连通空调的节流装置。第二直管段24用于将膨胀段25与节流装置连通,使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先进入第二直管段24,然后进入膨胀段25进行降压。可选地,膨胀段25的管径与第二直管段24的管径之比为1.5~3.5。在该比例范围内,冷媒从第二直管段24进入膨胀段25后,能够实现降压效果,有利于冷媒均匀流动。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包括:分液头10、进液管20、多个分流支管30和第二节流层40。分液头10,内部设有分液腔11;进液管20,由分液腔11的外部延伸至分液腔11的内部;多个分流支管30,伸入分液腔11内部,每一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均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相交错;第二节流层40,设置于进液管20的出口21与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之间的液体流路上。
进液管20由分液腔11的外部延伸至分液腔11的内部,冷媒通过进液管20流动至分液腔11内,多个分流支管30伸入分液腔11内部,每一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均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相交错,延长冷媒从进液管20到分流支管30之间的流路长度,在液体流路上设置第二节流层40,使冷媒在从进液管20的出口21流出后,通过第二节流层40的节流作用,消除由于瞬间流道增大而出现的不良流动状态,使冷媒压力均衡,进而使进入各分流支管30内的冷媒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20的出口21设置于进液管20伸入分液腔11内的一端。冷媒从进液管20伸入分液腔11内的一端的出口21流出后,在分液头10的内壁的限制作用下,折返并向进液管20的外侧壁与分液头10的内侧壁所围成的空间流动。进液管20为中空结构,伸入端设置成敞口作为出口21,也便于进液管20的加工制造。可选地,进液管20与分液头10的端面120垂直。这样,能确保进入分液腔11内的冷媒呈垂直均等分配状态,冷媒从出口21流出后朝向端面120流动,遇到端面120后受到端面120均匀的阻挡,继而保持均衡的压力背向端面120流动。可选地,出口21与端面120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这样,便于冷媒从出口21进入分液腔11并有利于冷媒遇到端面120后的背向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支管30延伸至进液管20的外侧壁对应的空间内。这样,冷媒从进液管20的出口21流出后,需要折返向进液管20的外侧壁与分液头10的内侧壁所围成的空间流动,才能流动至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也便于在冷媒的液体流路上设置第二节流层40,使冷媒在进液管20的出口21和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之间的流路上能够经过第二节流层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层40与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节流层40与进液管20的出口21的距离为L2,L1=L2。当L1=L2时,表明第二节流层40到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距离,与第二节流层40到进液管20的出口21距离相等,冷媒从进液管20流出后,先流动一定的距离再进入第二节流层40,经过节流降压后,再流动调整一段距离然后进入分流支管30的入口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层40设有节流孔道。冷媒在经过节流孔道时,部分冷媒被第二节流层40阻挡,部分冷媒从节流孔道内通过,使冷媒整体压力降低,其中部分气态冷媒在经过节流后变为液态冷媒,有利于冷媒的均匀流动。可选地,第二节流层40的节流孔道的孔径为d2,1mm≤d2≤1.5mm。第二节流层40的节流孔道的孔径在该范围内,有利于刚从进液管20出来的冷媒进行降压节流,且有利于消除冷媒中存在的不良流动状态。在该孔径范围内,冷媒能够进行有效的节流,同时大大的降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分层流、弹状流、泡状流、混状流以及环状流,使得冷媒尽可能地减少气相,成均匀分配,若孔径超过1.5mm,则节流孔道的孔径过大,起不到节流效果;若孔径小于1mm,则节流孔道的孔径过小,导致系统阻力增大,整机负荷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层40的节流孔道倾斜设置。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倾斜的节流孔道对冷媒的阻力更大,对冷媒的扰流降压效果更好,使冷媒具有过冷度,并且,其中气态的冷媒在经过倾斜的节流孔道时更易于碰撞到节流孔道的侧壁上,从而变为液态冷媒,减少了进入分液腔11内的气态冷媒。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的分液器。空调通过该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对进液管内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使冷媒在通过分液器后流动更加均匀,还能够使冷媒形成过冷度,减少进入分液腔内的气相冷媒,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提高冷媒的换热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液头,内部设有分液腔;
进液管,伸入所述分液腔内,内部设有第一节流层,其中,所述第一节流层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进液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层设有节流孔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道相对所述进液管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节流层的节流孔道的倾斜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伸入端设有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
第一直管段,部分伸入所述分液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节流层设于所述第一直管段伸入所述分液腔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还包括:
膨胀段,设于所述第一直管段伸出所述分液腔的部分,被配置为对所述进液管内的流体降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段内设有第三节流层,所述第三节流层被配置为对流经所述膨胀段的流体节流。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的分液器。
CN202020543269.5U 2020-04-13 2020-04-13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Active CN212431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3269.5U CN212431419U (zh) 2020-04-13 2020-04-13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3269.5U CN212431419U (zh) 2020-04-13 2020-04-13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1419U true CN212431419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8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3269.5U Active CN212431419U (zh) 2020-04-13 2020-04-13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1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9122A (zh)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102564204B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16745035U (zh)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216745040U (zh) 分液器、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212431419U (zh)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CN212253250U (zh)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CN212431418U (zh) 用于空调的分液器及空调
CN209877422U (zh) 空调器的分液器
CN219346856U (zh) 分液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组件
CN216481289U (zh) 一种空调
JPH02115668A (ja) 蒸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