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6350U -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 Google Patents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26350U
CN212426350U CN202020730544.4U CN202020730544U CN212426350U CN 212426350 U CN212426350 U CN 212426350U CN 202020730544 U CN202020730544 U CN 202020730544U CN 212426350 U CN212426350 U CN 212426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knitting
track
needle moving
kni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05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平范
徐卫东
李立军
罗成军
陈中平
胡跃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i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i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i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i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05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26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26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26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分开了一种横机中的中山导块,包括梯形本体,本体上包括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第一编织部下缘的走针面与第二编织部上缘的走针面之间形成第一走针轨道,第一走针轨道沿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编织部上还设有第三编织部,第三编织部的下缘为水平设置的第五走针面;以中心线为界,第一走针轨道和第五走针面都分为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第一走针轨道与另一侧的第五走针面组成第二走针轨道。本实用新型在原来的中山导块上增加了分层的第三编织部,将一条走针轨道变成了2条,2条走针轨道深度不同,通过压腿按压弹簧针,可使参与编织的织针分开运行,大大提高了编织镂空组织时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背景技术
中山导块是横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正常编织时顶针杆的下针脚提供走针路径。中山导块中走针轨道的设计会影响顶针杆运动的顺畅程度,从而影响编织情况。现有的中山导块如图1所示,中山导块整体呈左右对称的梯形结构,具有第一编织部11和第二编织部12,第一编织部12下缘的两侧为水平设置的第一走针面13,中间为内凹的倒V型第二走针面14,第二走针面14与两侧的第一走针面13通过圆弧过渡连接,第二编织部12的上缘走针面与第一编织部11的下缘相匹配,第二编织部12的上缘同样包括两侧水平的第三走针面15和中间凸出的倒V型第四走针面16,第一编织部11下缘的走针面与第二编织部12上缘的走针面之间形成一条走针轨道。横机在编织带镂空组织的花型时,织针一般勾拉主纱和辅纱一起编织,在编织镂空区时,织针只需要勾拉辅纱编织,而主纱并不参与编织。而现有的中山导块只有一条走针轨道,需要纱嘴退出,否则无法改变织针勾拉的线圈,使得整个编织过程复杂,影响最终花型的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机中的中山导块,能够使参与编织的织针分开运行,快速编织带镂空组织的花型。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横机中的中山导块,包括梯形本体,整体呈左右对称,本体上包括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第一编织部下缘的走针面与第二编织部上缘的走针面之间形成第一走针轨道,第一走针轨道沿中心线左右对称;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部上还设有第三编织部,第三编织部的下缘为水平设置的第五走针面;以中心线为界,第一走针轨道和第五走针面都分为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第一走针轨道与另一侧的第五走针面组成第二走针轨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下缘的两侧为水平设置的第一走针面,中间为倒V型的第二走针面,第二走针面与两侧的第一走针面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五走针面与第二走针面的最高点齐平,或低于第二走针面的最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走针轨道的深度大于第二走针轨道的深度。
带镂空组织的花型编织,两把自跑纱嘴同时供纱,一把供主纱,一把供辅纱,正常编织时,织针同时勾取主纱、辅纱,一起编织,当编织到镂空组织时,参与编织的针织下方顶针杆的下针脚到达退圈最高位置时,通过压腿将下方弹簧针往针床方向压,使该顶针杆的下针脚退出第一走针轨道,进入第二走针轨道。下针脚沿第二走针轨道移动时,顶针杆带动织针移动,使得辅纱在织针的针钩处,主纱在织针的针舌下面;下针脚沿第一走针轨道移动时,顶针杆带动织针移动,使得织针的针钩可以同时勾取主纱、辅纱,满足镂空组织编织时需要分段勾取纱线的要求;最后,第一、第二走针轨道上的顶针杆所带动的织针通过二段度目三角成圈,得到镂空组织。
本实用新型在原来的中山导块上增加了分层的第三编织部,将一条走针轨道变成了2条,2条走针轨道深度不同,通过压腿按压弹簧针,可使参与编织的织针分开运行,大大提高了编织镂空组织时的工作效率,再配合2段度目三角,可以实现不用机头来回运行,就能完成一行中多个局部的镂空编织,且编织过程中也不需要纱嘴退出,大大节省了编织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中山导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山导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织针在本实用新型的中山导块上的走针轨迹;
图4为顶针杆下针脚沿第二走针轨道移动时,纱线在针钩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中山导块1、第一编织部11、第二编织部12、第一走针面13、第二走针面14、第三走针面15、第四走针面16、第三编织部17、第五走针面18、三角母板2、二段度目三角3、压腿4、织针5、针钩51、针舌52、顶针杆6、下针脚61、弹簧针7、主纱81、辅纱82、第一走针轨迹S1、第二走针轨迹S2、A位弹簧针走针轨迹S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中山导块1,包括沿中心线左右对称的梯形本体,本体上包括第一编织部11和第二编织部12,第一编织部11下缘的两侧为水平设置的第一走针面13,中间为内凹的倒V型的第二走针面14,第二走针面包括两个倾斜走针面,倾斜走针面通过光滑平面过度连接,形成类似倒V型结构;第二走针面14与两侧的第一走针面13通过圆弧过渡连接,第二编织部12的上缘走针面与第一编织部11的下缘相匹配,第二编织部12的上缘同样包括两侧的第三走针面15和中间的第四走针面16,第三走针面15水平设置,第四走针面16为凸出的倒V型结构,第一编织部11下缘的走针面与第二编织部12上缘的走针面之间形成第一走针轨道。所述第一编织部11上还设有第三编织部17,第三编织部17的下缘为水平设置的第五走针面18;以中心线L为界,将第一走针轨道和第五走针面18均分为左右两侧,当第五走针面18与第二走针面14的最高点齐平时,左右两侧的第五走针面18为一个完成平面;当第五走针面18略微低于第二走针面14的最高点时,左右两侧的第五走针面18为两个分开的平面;左侧第一走针轨道与右侧第五走针面组成第二走针轨道,或者是右侧第一走针轨道与左侧第五走针面组成第二走针轨道;所述第一走针轨道的深度大于第二走针轨道的深度。
中山导块1安装在三角母板2上,中山导块1两侧为二段度目三角3,编织带镂空组织的花型时,两把纱嘴同时供纱,一把供主纱81,一把供辅纱82,正常编织时,织针5下方顶针杆6的下针脚61,从P点开始,沿第一走针轨道移动,形成第一走针轨迹S1。顶针杆6带动织针5移动,使得织针5的针钩51可以同时勾取主纱81、辅纱82进行编织,然后,顶针杆6所带动织针5通过二段度目三角3成圈。
当编织到镂空组织时,参与编织的针织5下方顶针杆6的下针脚61,沿第一走针轨道左侧部分到达退圈最高位置Q点,通过压腿4将A位的弹簧针7往针床方向压,使该顶针杆6的下针脚61退出第一走针轨道,进入第二走针轨道,顶针杆6的下针脚61沿第五轨迹面18移动,形成第二走针轨迹S2。当顶针杆的下针脚61沿第二走针轨迹S2移动时,顶针杆6带动织针5移动,使得辅纱82在织针5的针钩51处,主纱81在织针5的针舌52下面。织针5勾拉辅纱82编织;然后,顶针杆6带动的织针5通过二段度目三角3成圈,得到镂空组织。

Claims (3)

1.横机中的中山导块,包括梯形本体,整体呈左右对称,本体上包括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第一编织部下缘的走针面与第二编织部上缘的走针面之间形成第一走针轨道,第一走针轨道沿中心线左右对称;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部上还设有第三编织部,第三编织部的下缘为水平设置的第五走针面;以中心线为界,第一走针轨道和第五走针面都分为左右两侧,其中一侧的第一走针轨道与另一侧的第五走针面组成第二走针轨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中的中山导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部下缘的两侧为水平设置的第一走针面,中间为倒V型的第二走针面,第二走针面与两侧的第一走针面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五走针面与第二走针面的最高点齐平,或低于第二走针面的最高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中的中山导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针轨道的深度大于第二走针轨道的深度。
CN202020730544.4U 2020-05-07 2020-05-07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Active CN212426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0544.4U CN212426350U (zh) 2020-05-07 2020-05-07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0544.4U CN212426350U (zh) 2020-05-07 2020-05-07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26350U true CN212426350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8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0544.4U Active CN212426350U (zh) 2020-05-07 2020-05-07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263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1903A (zh) * 2021-02-04 2021-05-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纱线在翻针阶段磨损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1903A (zh) * 2021-02-04 2021-05-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纱线在翻针阶段磨损的方法
CN112831903B (zh) * 2021-02-04 2021-11-1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纱线在翻针阶段磨损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4871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rchanged plating on a technical face of a fabric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CN111501183A (zh)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CN212426350U (zh) 横机中的中山导块
JPH0125045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ジャカード編地の製造方法
TW202223188A (zh) 圓編機中之提花針織物編織機構、使用該編織機構的編織方法及在該編織機構使用的沈降片
TWI730121B (zh) 經編針織機及用於製造經編針織織物的方法
CN113638119A (zh) 一种三贾卡双针床经编织物的工艺
CN111719225B (zh) 一种横编三维成形复合材料头盔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8011B (zh) 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CN215628557U (zh) 一种高支高密罗纹机用三角
CN214458635U (zh) 横织机
CN115029850A (zh) 一种灯笼袖袖口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
JPS6252063B2 (zh)
CN112831903B (zh) 一种避免纱线在翻针阶段磨损的方法
CN112760790B (zh) 一种新型脱圈成圈工艺
CN106032604B (zh)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CN206916375U (zh) 一种不使用沉降片的拉舍尔经编机
CN207121689U (zh) 一种针织机提花机构
CN217757846U (zh) 一种单面衬垫提花用三角机构
CN217757847U (zh) 一种高针高密面料用三角
CN215713757U (zh) 电脑针织横机织针
JP2023064006A (ja) パイル編成用横編機およびシンカー、ならびに横編機でのパイル編成方法
KR101698078B1 (ko) 평판 편물기용 테크니컬 면의 일면에 교대 플레이팅을 편물하는 방법
CN217418924U (zh) 一种提花机用织针和提花机
CN113417061B (zh) 一种双面一体割绒面料的织造装置及织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