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9675U - 一种微结构刀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结构刀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9675U
CN212419675U CN202020574721.4U CN202020574721U CN212419675U CN 212419675 U CN212419675 U CN 212419675U CN 202020574721 U CN202020574721 U CN 202020574721U CN 212419675 U CN212419675 U CN 212419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tool bit
knife
rake face
grind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47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艳军
陈福民
伍晓宇
周超兰
李伟秋
颜炳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Conprof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Conprof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Conprof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5747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9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9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9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结构刀头,该微结构刀头由PCD材质制成,所述刀头具有前刀面、后刀面及刀尖,所述前刀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从靠近所述刀尖的一端至背离所述刀尖的一端延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刀头由PCD材质制成,能够保证切削性能,且在刀头上开设微结构,从而提高断屑散热性能,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微结构刀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结构刀头。
背景技术
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diamond,PCD)刀头主要用于铝合金、铜、硬质合金以及高硬度高耐磨材料的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表面光洁度高等特点。
研究表明,通常在刀头的前刀面上可加工出微结构可以使刀头具有断屑散热性能,减小工件与刀头摩擦的作用,从而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然而,由于聚晶金刚石具有较高硬度的特点,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在聚晶金刚石刀头的表面设计微结构的先例,从而使得现有的PCD刀头相对于普通刀头来说,虽然切削精度有所增加,但使用寿命较短,切削过程中的断屑排热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结构刀头及其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复合加工方法,能够满足刀头的切削性能,且提高在切削过程中断屑排热的性能,并保证刀头微结构的加工精度,提高刀头的刃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结构刀头,所述微结构刀头由PCD材质制成,所述微结构刀头具有前刀面、后刀面及刀尖,所述前刀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从靠近所述刀尖的一端至背离所述刀尖的一端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沟槽的槽深为50~800μm,相邻两所述微沟槽之间的间距为60~800μ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沟槽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从其底部至上逐渐变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沟槽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30°~120°。
作为优选方案,沿所述微沟槽的横截面观察,所述微沟槽呈V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微结构刀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结构刀头采用PCD制成,从而能够保证切削硬度、保证切削性能,并在前刀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沟槽,可使刀头具有断屑散热性能,减小工件与刀头摩擦的作用,从而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微结构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微结构刀头的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复合加工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一种微结构刀头的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复合加工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微结构刀头的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复合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步骤S3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刀头;11、前刀面;12、后刀面;13、刀尖;14、微沟槽;H、微沟槽的槽深;D、相邻两微沟槽之间的间距;θ、微沟槽两侧边之间的夹角;2、金刚石砂轮;21、出刃型面;3、脉冲电源;4、电刷;5、工作台;6、机床主轴;7、工作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微结构刀头,刀头1由PCD材质制成,刀头1上具有前刀面11、后刀面12及刀尖13,前刀面11上设置有微结构,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微沟槽14,微沟槽14沿靠近刀尖13的一端至背离刀尖13的一端的方向延伸。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刀头1的前刀面11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微沟槽14,且微沟槽14从靠近刀尖13的一端向背离刀尖13的一端延伸,能增大散热面积,具有更佳的刃磨效果,提升了切削过程中的断屑排热能力;另外,刀头1为PCD材料制成,能够保证刀头的切削性能,提高切削精度,并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微结构刀头的刃磨效果,微沟槽14的槽深为H,H=50~800μm;具体地,H可为50μm、100μm、200μm、300μm、500μm,600μm、800μm,且经过实验结果验证,当H为200μm时,加工后的刀头的刃磨效果达到最佳。
与之相对应的是,相邻两微沟槽14之间的间距为D,D=60~800μm,进一步提高刀头的刃磨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成型,所述微沟槽14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从其底部至上逐渐变大;示例性地,沿所述微沟槽14的横截面观察,所述微沟槽14呈V形。
同样地,作为可替换方案,也可将微沟槽14的横截面形状设置成半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等其它形状。
继续参阅附图1所示,微沟槽14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θ,θ=30°~120°,此轮廓形状的微沟槽14能够进一步保证刀头的刃磨效果。
本实施例中,各微沟槽14之间呈均匀间隔排布;同样地,也可将各微沟槽14设置成非均匀排布的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刀头的切削性能,刀头1由单晶PCD材质制成,能够有效提高硬度,从而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微结构刀头的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复合加工方法,具体如图4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好电火花成型的试验装置,将金刚石砂轮2安装于机床主轴6上,刀头1安装于工作台5上,且金刚石砂轮2及刀头1均浸入工作液7中,参阅附图2及图3所示;
S2、金刚石砂轮2及刀头1分别连接于连接脉冲电源3的两极;
S3、打开脉冲电源3,在两极间加上无负荷电压,脉冲电源3通过电柱释放能量,利用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在前刀面11上进行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加工,形成若干平行的微沟槽14,其中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根据所需成型的微沟槽14的轮廓形状而设置成与之相匹配的形状,若所需成型的微沟槽14为V形,则相对应地将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加工成V形。
本实施例中,在成型微结构时,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对刀头1的前刀面11进行磨削加工,与此同时,分别将金刚石砂轮2与刀头1连接脉冲电源3的正、负极,在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与刀头1的前刀面11间进行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加工能够有效提高微结构的加工效率,降低成型时间,而机械磨削则能提高微结构的加工精度,保证形状可控;另外,由于在刀头1的前刀面11上成型若干相互平行的微沟槽14,能够提高刀头在切削过程中断屑排热的性能,减小加工工件与刀头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刀头的刃磨性能,从而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本实施例中,加工极性为负极性加工,即金刚石砂轮2连接脉冲电源3的正极,刀头1连接脉冲电源3的负极,能够使微结构的精度达到最佳效果。
具体地,脉冲电源3的放电间隙可以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脉冲宽度可以为几微秒到几十微秒,脉冲放电电流可随刀头的厚度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金刚石砂轮2的直径为50~100㎜,厚度优选为4㎜,磨料粒度为60~1500目。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电源脉冲3的正极通过一电刷4与金刚石砂轮2实现电导通。
优选地,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机床主轴6带动金刚石砂轮2转动并相对于前刀面11发生进给,利用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在前刀面11上进行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加工,形成一微沟槽14;
S32、调整金刚石砂轮2相对于刀头1的位置;
S33、重复步骤S31和S32,直至在前刀面11上形成预设个数的相互平行的微沟槽14。
金刚石砂轮2的进给路径整体呈弓字形,通过来回移动完成对各微沟槽14的成型,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微沟槽14均需要通过金刚石砂轮2多次循环切割形成,且金刚石砂轮2的单次法向进给深度为1~20μm,以保证微结构的加工精度。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金刚石砂轮2先相对于前刀面11法向进给a=1~20μm,并沿前刀面11移动以在前刀面11上成型一浅沟槽;然后,金刚石砂轮2进一步相对于前刀面11法向进给a=1~20μm,并沿浅沟槽移动以进一步加工该浅沟槽;如此循环,直至完成预设槽深的微沟槽14的加工。
本实施例中,在微结构成型过程中,继续参阅附图2所示,金刚石砂轮2的转速为Vw=1000~6000r/min,金刚石砂轮2的进给速度Vf为10~1000㎜/min,不仅能够实现加工效率最大化,且可确保加工精度。
进一步参考附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待加工的微沟槽14的形状,将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修整成与微沟槽14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具体地,步骤A具体为:金刚石砂轮2安装于另一机床主轴上,且金刚石砂轮2旋转并沿着预设的磨削路径与修整器进行对磨修正,从而将金刚石砂轮2的出刃型面21修整成特定形状。
本实施例中,微沟槽14的槽深为50~800μm,相邻两个微沟槽14之间的间距为60~800μm,能够使得刀头的刃磨效果达到最佳。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刀头及刀头微结构的加工方法,刀头采用PCD制成,从而能够保证切削硬度、保证切削性能,并在前刀面上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微沟槽,可使刀头具有断屑散热性能,减小工件与刀头摩擦的作用,从而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再者,实用新型采用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加工微结构,在前刀面上成型若干平行的微沟槽,利用电火花能够高效地去除PCD材料,而机械磨削加工可保证刀头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和精度,从而在PCD前刀面高效且高精度地制造出微结构,提高刀头的耐用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微结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由PCD材质制成,所述刀头具有前刀面、后刀面及刀尖,所述前刀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从靠近所述刀尖的一端至背离所述刀尖的一端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的槽深为50~800μm,相邻两所述微沟槽之间的间距为60~8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从其底部至上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结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沟槽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30°~12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结构刀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微沟槽的横截面观察,所述微沟槽呈V形。
CN202020574721.4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微结构刀头 Active CN212419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4721.4U CN212419675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微结构刀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4721.4U CN212419675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微结构刀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9675U true CN212419675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4721.4U Active CN212419675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微结构刀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9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8998B (zh) 一种钛合金切削用刀具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05026B (zh) 电解铣削-电解机械复合铣削一体化加工方法
CN109909567B (zh) 高效精密电解机械组合式铣削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5269284A (zh) 一种内凹形复杂轮廓pcd刀具的超精密高效制备工艺方法
CN111496279A (zh) 一种微结构刀头及其电火花辅助机械磨削复合加工方法
CN111590096A (zh) 微纳织构超硬刀具刀头及其激光辅助磨削复合加工方法
CN108177030A (zh) 一种粗金刚石砂轮的镜面磨削方法
WO2022089158A1 (zh) 一种微刃切削刀具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190529A1 (zh) 一种实现以铣代磨加工的pcd刀具、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5743431B2 (ja) 回転式円形ブレードを用いる放電加工デバイス
CN103769960A (zh) 一种具有微切削刃阵列结构的球形铣刀的制造方法
CN212419675U (zh) 一种微结构刀头
Srivastava Review of dressing and truing operations for grinding wheels
CN202212589U (zh) 一种用于钛合金切削的刀具
CN107745146B (zh) 一种铸铝薄壁零件的铣削方法
CN108145265B (zh) 一种用于微阵列结构加工的微型磨头的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3551609A (zh) 用于精加工的带有抗月牙洼磨损槽的车削超硬刀片
CN111570944B (zh) 一种连体式pcd铣刀刀头的制造方法
CN203578940U (zh) 一种用于加工新型复合材料的pcd铰刀
CN102990146A (zh) 一种圆角cbn铣刀
CN113695653A (zh) 一种球头铣刀
CN109290854B (zh) 氧化锆陶瓷整体刀具及其制备方法与刀具在石墨中的应用
US8455783B2 (en) Electro-erosion edge honing of cutting tools
CN212443287U (zh) 一种微凹槽刀头
CN203197333U (zh) 用于加工涡旋盘上推力轴承面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