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6775U -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6775U
CN212416775U CN202020936277.6U CN202020936277U CN212416775U CN 212416775 U CN212416775 U CN 212416775U CN 202020936277 U CN202020936277 U CN 202020936277U CN 212416775 U CN212416775 U CN 212416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fire
perfluorohexanone
liquid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62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祺
张俊峰
李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362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6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6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6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容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有液体全氟己酮;喷射组件,安装于所述灭火容器,所述喷射组件具有喷口,所述喷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喷口和/或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喷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至少部分所述液体全氟己酮进行加热汽化。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通过加热模块可对液体全氟己酮至少部分汽化,使得气态或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从喷口喷出,提高了灭火效率且灭火效果。

Description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哈龙灭火剂被淘汰,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多种哈龙灭火剂的替代产品,如七氟丙烷、六氟丙烷、三氟甲烷等。目前市场上较成熟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被认为是替代卤代烷1301、1211最理想的产品之一,但其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比较高,且灭火设计浓度达到8%~10%,而美国环保署(EPA)将HFC-227ea的安全使用浓度定为9%,浓度为10.5%时只能使用1分钟。
随后一种更洁净、环保的ODS替代品“全氟已酮”,即国外名为Novec1230灭火剂被成功研制,这种革命性技术使用了一种新型化学剂,相对于七氟丙烷,全氟已酮灭火系统存在以下几个优点:灭火浓度更低,温室效应潜能值更低,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更短,常温下呈液态,易于运输与储存,对人体危害更小。
然而,现有的全氟己酮灭火装置仍然存在灭火效率低且灭火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全氟己酮灭火装置灭火效率低且灭火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灭火效率高且灭火效果好的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包括:
灭火容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有液体全氟己酮;
喷射组件,安装于所述灭火容器,所述喷射组件具有喷口,所述喷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喷口和/或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喷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至少部分所述液体全氟己酮进行加热汽化。
上述的灭火装置,通过将加热模块设置于喷口和/或容纳腔与喷口的连通路径上,驱动装置在驱动液体全氟己酮从容纳腔向喷口喷射的过程中,液体全氟己酮至少部分汽化,气态或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从喷口喷出,气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可扩大灭火面积,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中,较重的水雾适合扑灭灭火区域内的下层火焰,在火场的高温和热空气的扰动下,气态的全氟己酮更适合扑灭上层火焰,故灭火效率高且灭火效果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沿垂直于所述喷射路径的截面形状呈相间隔的多圈环状;或者
所述加热件沿垂直于所述喷射路径的截面形状呈螺旋环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线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驱动泵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泵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用于对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施压,以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泵包括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用于对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抽吸,以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产气剂及引燃件,所述产气剂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产气剂被构造为能够被所述引燃件引燃,并产生气体在所述容纳腔内聚集,以使所述容纳腔达到预设压力值时,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高压气体,所述高压气体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启动件,所述启动件设置于所述喷口,所述启动件包括使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喷口与所述灭火容器的外部连通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启动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高压气体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手提部,所述手提部设置于所述灭火容器的外部。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灭火系统,用于对至少一个灭火区域进行灭火,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的灭火装置,所述喷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灭火区域连通;
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启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加热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探测器,至少一个所述探测器设置于对应一所述灭火区域内,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对应的所述灭火区域的火情;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探测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探测器探测的所述灭火区域的火情以控制启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加热模块。
上述的灭火系统,当某一灭火区域发生火情时,可根据灭火区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可考虑火情大小,灭火区域大小等,使用控制器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和加热模块,使得对应的灭火容器内的液体全氟己酮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向喷口喷射,且喷射过程中,加热模块可对至少部分液体全氟己酮汽化,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从喷口喷出至对应的灭火区域,从而完成灭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灭火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灭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灭火装置100,包括灭火容器10、喷射组件20、驱动装置30及加热模块40。
灭火容器10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容纳有液体全氟己酮12,喷射组件20安装于灭火容器10,喷射组件20具有喷口21,喷口21与容纳腔11连通,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加热模块40设置于喷口21和/或容纳腔11与喷口21的连通路径上,加热模块40用于对液体全氟己酮12进行加热汽化。
应当理解的是,加热模块40可对至少部分液体全氟己酮12进行加热,使其从液体状态汽化成气体状态喷射。
如此,通过将加热模块40设置于喷口21和/或容纳腔11与喷口21的连通路径上,驱动装置30在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的过程中,液体全氟己酮12至少部分汽化,气态或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从喷口21喷出,气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可扩大灭火面积,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中,较重的水雾适合扑灭灭火区域内的下层火焰,在火场的高温和热空气的扰动下,气态的全氟己酮更适合扑灭上层火焰,故灭火效率高且灭火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容器10呈圆柱体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灭火容器10也可呈其他形状,例如圆锥体型、长方体型等,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射组件20还包括喷射管22,喷射管22用于连通喷口21与容纳腔11。进一步地,加热模块40设置于喷射管22内,也就是说,喷射管22具有容纳腔11与喷口21的连通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包括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填充于容纳腔11内,驱动装置30还包括启动件,启动件设置于喷口21,启动件包括使容纳腔11通过喷口21与灭火容器10的外部连通的打开状态,当启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高压气体用于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具体地,启动件包括连通阀,高压气体包括氮气。通过将高压气体直接填充至容纳腔11内,可在喷口21被打开时,快速地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液体全氟己酮12,提高了灭火装置100的灭火效率。更具体地,喷射装置20还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伸入液体全氟己酮12内,另一端与喷射装置20的喷口21连通,当启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液体全氟己酮12在虹吸作用下通过第一输送管向喷口21喷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全氟己酮12与喷口21直接接触,以当启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液体全氟己酮12直接通过喷射喷口21喷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泵,驱动泵与容纳腔11连通,驱动泵用于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12喷射。
进一步地,驱动泵包括加压泵31,加压泵31用于对液体全氟己酮12施压,以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
具体地,加压泵31具有加压端,加压端连通于液体全氟己酮12的表面与容纳腔1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以对液体全氟己酮12的表面施压,从而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12喷射。更具体地,喷射装置20还包括第二输送管221,第二输送管221的一端伸入液体全氟己酮12内,另一端与喷射装置20的喷口21连通,当加压泵31施压于液体全氟己酮12时,液体全氟己酮12在虹吸作用下通过第二输送管221向喷口21喷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液体全氟己酮12与喷口21直接接触,以当加压泵31施压于液体全氟己酮12时,液体全氟己酮12直接通过喷射喷口21喷射。
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泵包括抽吸泵32,抽吸泵32用于对液体全氟己酮12抽吸,以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12喷射。具体地,喷射装置20包括第三输送管222,抽吸泵32具有抽吸端,第三输送管222的一端伸入液体全氟己酮12内,另一端与抽吸泵32的抽吸端连通,抽吸泵32还具有与抽吸端连通的出口端,出口端与喷口21连通。更具体地,喷射装置20还包括第四输送管223,出口端通过第四输送管223与喷口21连通。
如此,通过驱动泵的方式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的方式简单且直接,如此,可加快液体全氟己酮12的喷射,提高灭火装置100的灭火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包括产气剂及引燃件,产气剂设置于容纳腔11内,产气剂被构造为能够被引燃件引燃,并产生气体在容纳腔11内聚集,以使容纳腔11达到预设压力值时,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具体地,产气剂可位于容纳腔11的内壁与液体全氟己酮12的表面之间的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产气剂可为气溶胶产气剂。
使用产气剂和驱动泵的方式,均可实现在灭火装置100灭火之前,容纳腔11及驱动装置20内保持无压状态,因此,可避免灭火装置100因存储高压驱动气体而使制作工艺繁琐,且保证了灭火装置100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手提部50,手提部50设置于灭火容器10的外部。进一步地,手提部50上设有启动件或者引燃件。
请在此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40包括加热件,加热件沿垂直于喷射路径的截面形状呈相间隔的多圈环状。如此,当液体全氟己酮12经过加热模块40时,可通过相间隔的多圈环状的加热件,如此,可使液体全氟己酮12受热更加均匀,保证液体全氟己酮12均匀地呈气液混合状态从喷口21喷出,保证灭火效率高且灭火效果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件沿垂直于喷射路径的截面形状呈螺旋环状。同样的,螺旋环状的加热件与相间隔的多圈环状的加热件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40包括电加热线圈。通过电加热线圈加热液体全氟己酮12的结构简单且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加热方式显示液体全氟己酮12的加热汽化,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5和图6所示,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灭火系统200,用于对至少一个灭火区域300进行灭火,灭火系统200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灭火装置100,喷口21与至少一个灭火区域300连通。
灭火系统200还包括控制器210,控制器210用于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30和加热模块40。具体地,控制器可以是工控机、PLC控制器或MCU控制器等,在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当喷口21与多个灭火区域300连通时,可在喷口21处连通多个连通管,每一连通管对应连通至一灭火区域300。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喷口21也可仅与对应的一灭火区域300连通。
如此,当某一灭火区域300发生火情时,可根据灭火区域300的实际情况,例如可考虑火情大小,灭火区域大小等,使用控制器210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30和加热模块40,使得对应的灭火容器10内的液体全氟己酮12沿喷射路径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且喷射过程中,加热模块40可对至少部分液体全氟己酮12汽化,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从喷口21喷出至对应的灭火区域300,从而完成灭火。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探测器220,至少一个探测器220设置于对应一灭火区域300内,探测器220用于探测对应的灭火区域300的火情。
控制器210与至少一个探测器220连接,控制器210用于响应探测器220探测的灭火区域300的火情以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30和加热模块40。
设置探测器220可实时监控多个灭火区域300的火情,以快速反馈至控制器210以控制对应的驱动装置20驱动灭火装置10进行灭火。
进一步地,探测器220包括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及可燃气体探测器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具体地,探测器220为感温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可以通过感知灭火区域300的温度而检测火情的发生。火情信号为温度异常信号。当感温探测器感知到温度异常时,具体可为温度值达到预设温度值时,将温度异常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10,控制器210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30和加热模块40,从而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向喷口21喷射,并在喷射过程中加热汽化至少部分液体全氟己酮12。
探测器220为感烟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可以通过感知灭火区域300内的烟雾浓度而检测火情的发生。火情信号为烟雾浓度异常信号。当感烟探测器感知到烟雾浓度异常时,具体可为当烟雾浓度值达到预设烟雾浓度值时,将烟雾浓度异常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10,控制器210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30和加热模块40,从而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向喷口21喷射,并在喷射过程中加热汽化至少部分液体全氟己酮12。
探测器还可以可燃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可以通过感知灭火区域300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而检测火情的发生。火情信号为可燃气体浓度异常信号。当可燃气体探测器感知到可燃气体浓度异常时,具体为可燃气体浓度值达到预设可燃气体浓度值时,将可燃气体浓度异常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10,控制器210控制启动对应的驱动装置30和加热模块40,从而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向喷口21喷射,并在喷射过程中加热汽化至少部分液体全氟己酮12。
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100及灭火系统200,通过将加热模块40设置于喷口21和/或容纳腔11与喷口21的连通路径上,驱动装置30在驱动液体全氟己酮12从容纳腔11向喷口21喷射的过程中,液体全氟己酮12至少部分汽化,气态或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从喷口21喷出,气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可扩大灭火面积,气液混合状态的全氟己酮灭火剂中,较重的水雾适合扑灭灭火区域内的下层火焰,在火场的高温和热空气的扰动下,气态的全氟己酮更适合扑灭上层火焰,故灭火效率高且灭火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灭火容器,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纳有液体全氟己酮;
喷射组件,安装于所述灭火容器,所述喷射组件具有喷口,所述喷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喷口和/或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喷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至少部分所述液体全氟己酮进行加热汽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沿垂直于所述喷射路径的截面形状呈相间隔的多圈环状;或者
所述加热件沿垂直于所述喷射路径的截面形状呈螺旋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驱动泵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泵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用于对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施压,以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泵包括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用于对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抽吸,以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产气剂及引燃件,所述产气剂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产气剂被构造为能够被所述引燃件引燃,并产生气体在所述容纳腔内聚集,以使所述容纳腔达到预设压力值时,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所述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高压气体,所述高压气体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启动件,所述启动件设置于所述喷口,所述启动件包括使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喷口与所述灭火容器的外部连通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启动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高压气体用于驱动所述液体全氟己酮沿喷射路径从所述容纳腔向所述喷口喷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手提部,所述手提部设置于所述灭火容器的外部。
10.一种灭火系统,用于对至少一个灭火区域进行灭火,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灭火装置,所述喷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灭火区域连通;
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及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启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加热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探测器,至少一个所述探测器设置于对应一所述灭火区域内,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对应的所述灭火区域的火情;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探测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探测器探测的所述灭火区域的火情以控制启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加热模块。
CN202020936277.6U 2020-05-28 2020-05-28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Active CN212416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6277.6U CN212416775U (zh) 2020-05-28 2020-05-28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6277.6U CN212416775U (zh) 2020-05-28 2020-05-28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6775U true CN212416775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69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6277.6U Active CN212416775U (zh) 2020-05-28 2020-05-28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67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7424A (zh) * 2020-05-28 2020-09-04 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CN113521618A (zh) * 2021-06-17 2021-10-22 苏州步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场合的高压细水喷雾灭火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7424A (zh) * 2020-05-28 2020-09-04 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CN113521618A (zh) * 2021-06-17 2021-10-22 苏州步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场合的高压细水喷雾灭火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6775U (zh)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CA2389003C (en) Fire protection system using water mist
CN103301591B (zh) 燃料喷射器
RU2118551C1 (ru) Способ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его вариан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его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KR100315855B1 (ko) 소화장치및방법
CN111617424A (zh) 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
US200301682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fires
BG64375B1 (bg) Пожарогасител и метод за гасене на пожар
JP2008537906A (ja) 圧縮空気泡および高圧液体散布システム
US8281870B2 (en) Atomized fire apparatus that is moved and operated easily and quickly
US6510901B2 (en) Portable fire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water mist
US11058907B2 (en) Method of delivering a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US20120024548A1 (en) Atomized Fire Apparatus that is Driven by a Single Power
RU2421259C2 (ru) Способ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TWI488667B (zh) 具有多劑排放能力之雙模用劑排放系統
JP2010502409A (ja) 液体湿潤薬品消火スプレー
JPH08107943A (ja) レンジフード及び排煙ダクト内火災の消火装置
CN213941939U (zh) 背负式灭火装置
CN201791291U (zh) 简易型细水雾灭火器
KR200375733Y1 (ko) 이동식 소화장치
EP12592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fires
FI91039C (sv) Eldsläckningsanordning
CN213220681U (zh) 灭火系统
CN213220679U (zh) 灭火系统
CN213031729U (zh) 灭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s and system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Pledgee: Bank of Hankou Limited by Share Ltd. Yichang branch

Pledgor: Hubei and Andun Fire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