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6291U - 康复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康复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6291U
CN212416291U CN202021208503.5U CN202021208503U CN212416291U CN 212416291 U CN212416291 U CN 212416291U CN 202021208503 U CN202021208503 U CN 202021208503U CN 212416291 U CN212416291 U CN 212416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robot
joint
robot system
contro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85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涛
高志军
李志青
田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t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t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t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t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085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6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6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6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其包括:两台连机配对的康复机器人;其中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主站设备,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从站设备;所述主站设备被配置为按照第一轨迹参数运动;所述从站设备被配置为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的运动而运动。如此配置,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可以协同配合地对患者的双侧肢体进行早期床边康复训练,可利用一侧肢体运动带动另一侧肢体运动,使患者的双侧肢体均主动参与到康复运动中来,以实现多轨迹、多功能的双侧康复运动;双侧肢体运动可刺激患者视觉和大脑神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Description

康复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辅助康复系统和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运动康复治疗是改善因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等原因造成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早期的床边康复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等疾病患者的受损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生存质量。研究发现,对于偏瘫患者,健康侧下肢同时参与病患侧下肢的康复运动,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协调肢体运动。现有应用于早期床边康复治疗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仅可进行单侧下肢的康复运动,或仅可进行单轨迹、单一功能的康复运动,但无法同时进行双侧下肢的多轨迹、多功能康复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床边早期康复治疗机器人仅能实现单侧或单轨迹、单一功能康复运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两台连机配对的康复机器人;其中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主站设备,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从站设备;
所述主站设备被配置为按照第一轨迹参数运动;
所述从站设备被配置为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的运动而运动。
可选的,所述两台康复机器人中的至少一台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关节和处理器,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关节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台康复机器人包括位置控制模式与力矩控制模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设置在所述位置控制模式与所述力矩控制模式中择一运行。
可选的,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被配置为:忽略所述康复机器人所受外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轨迹参数或所述第二轨迹参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驱动关节的关节运动信息,并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运动信息运动。
可选的,所述力矩控制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运动信息,并根据所述关节运动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轨迹参数或第二轨迹参数;或者,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反馈信息,并基于所述关节反馈信息计算得到每个所述驱动关节的关节驱动信息,所述处理器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驱动信息运动。
可选的,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被动训练状态,所述被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和所述从站设备均按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运行。
可选的,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主动训练状态,所述主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设置为所述力矩控制模式,所述从站设备设置为所述位置控制模式或所述力矩控制模式。
可选的,所述两台康复机器人中的至少一台还包括脚轮、锁定踏板、机箱、基座、大臂、小臂和固定夹板,所述驱动关节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至少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上。
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反馈电流信号、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所述两台康复机器人均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以实现主从配对。
可选的,所述第二轨迹参数与所述第一轨迹参数相同,且运行的相位相同或相反;或者,所述第二轨迹参数为关于所述第一轨迹参数的函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两台连机配对的康复机器人;其中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主站设备,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从站设备;所述主站设备被配置为按照第一轨迹参数运动;所述从站设备被配置为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的运动而运动。如此配置,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可以协同配合地对患者的双侧肢体进行早期床边康复训练,可利用一侧肢体运动带动另一侧肢体运动,使患者的双侧肢体均主动参与到康复运动中来,以实现多轨迹、多功能的双侧康复运动;双侧肢体运动可刺激患者视觉和大脑神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
01-康复机器人;02-康复对象;03-病床;
1-脚轮;2-机箱;3-锁定踏板;4-基座;5-触摸屏;7-大臂;8-小臂;9-脚部夹板;10-小腿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靠近病灶的一端,“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康复机器人仅能实现单侧康复运动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其包括两台连机配对的康复机器人;其中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主站设备01a,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从站设备01b。所述主站设备01a被配置为按照第一轨迹参数运动;所述从站设备01b被配置为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01a的运动而运动,以通过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分别操作一个康复对象协调运动。
如图3所示,下面以对一患者的下肢作为康复对象02的康复机器人01为例,通过一示范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康复对象不局限于患者的下肢,也可包括如上肢或手指局部等各个部位。至少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01包括:脚轮1、机箱2、锁定踏板3、基座4、大臂7及小臂8等部件。机箱2内部安装有处理器等电子器件,实现整个设备的控制;锁定踏板3安装在机箱2上,可实现四个脚轮1的一脚锁定,保证设备运行时的稳定;基座4用于调节设备整体高度,以适应病床03的高度;大臂7一端安装在基座4上面;小臂8一端安装在大臂7另外一端;脚部夹板9和小腿夹板10均安装在小臂8的另外一端,用来固定患者的脚和小腿。使用中,患者可以平躺于病床03上或者坐在座椅上,将患侧下肢固定于康复机器人01上。基座4、大臂7与基座4连接处、大臂7与小臂8连接处、小臂8与脚部夹板9连接处、小臂8与小腿夹板10连接处,均为可转动关节,至少一个关节设置有伺服电机,形成至少一个驱动关节,所述伺服电机能够反馈电流信号、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这些驱动关节均具有主动旋转自由度,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上安装有绝对值编码器,可记录电机的旋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信息;伺服电机的伺服驱动器可实现力矩控制和位置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至少设置于所述基座4、大臂7和小臂8上,伺服电机的数量优选为5个。可选的,康复机器人还包括触摸屏5,操作者可通过触摸屏5输入运动轨迹参数,以及通过触摸屏5显示运动轨迹参数等内容。进一步的,所述康复机器人01包括通讯模块(未图示),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其它的康复机器人01进行实时数据通信。在一个示范例中,机箱2内部安装有通讯模块,以便于与其它的康复机器人01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从而便于进行主从设备配对;可选的,通讯模块如可为无线通讯模块或有线通讯模块,两台康复机器人01可通过无线连接或网线等有线通信连接的形式实现实时数据通信,从而实现主从配对。
可以理解的,基于单台的康复机器人01,可以实现对患者一侧的康复对象02(如下肢)进行单侧康复训练。而两台康复机器人01进行连机配对后,主站设备01a可根据第一轨迹参数主动地运动,而从站设备01b则参考主站设备01a的运动轨迹作跟随运动,由此,实现了对患者双侧下肢同步地进行康复训练的操作。需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康复机器人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患者的双侧上肢,或一侧上肢、一侧下肢、甚至多个手指等多种情况。
进一步的,主站设备01a获取的第一轨迹参数,可以是操作者(如医生、康复训练师等)输入设定的,或根据操作者拖动控制康复机器人01进行示教操作而得到;第一轨迹参数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一侧肢体的运动而得到。例如,操作者可以通过拖动控制主站设备01a,对主站设备01a(主要是其末端,如脚部夹板9或小腿夹板10等)施加第一外力,此时主站设备01a的伺服电机处于力矩模式,其可以反馈第一外力作用下的反馈信号。进而主站设备01a通过控制算法补偿了机械臂(包括大臂7、小臂8、脚部夹板9和小腿夹板10等)的自重、关节部分的摩擦力、以及康复对象的重量(如腿部重量等);当第一外力作用在主站设备01a的机械臂上时,各关节部位的伺服电机能够反馈信号变化。可选的,反馈信号包括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流信号、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这些反馈信号均可以由伺服电机自身提供,而无需增加外部传感采集器件。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反馈信号也可以全部或部分由外部的传感采集器件采集并提供。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反馈信号,基于机械臂传递函数解算出第一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并驱动机械臂按第一外力方向运动。由此,操作者能够轻松地拖动主站设备01a的末端(如脚部夹板9或小腿夹板10等),机械臂即按照操作者拖动的轨迹运动,处理器记录该轨迹运动的第一轨迹参数;拖动完成后,机械臂回到初始位置,并重复按第一轨迹参数运动。该拖动控制的方法可定制多种康复运动的轨迹参数,操作简便,灵活性高,且在定制运动轨迹时是可视化的,非常直观。又例如,患者可以通过健侧下肢对主站设备01a施加第二外力,驱动主站设备01a运动,处理器记录该轨迹运动的第一轨迹参数。
从站设备01b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的第二轨迹参数,可以与所述第一轨迹参数相同,且运行的相位相同或相反;或者,所述第二轨迹参数为关于所述第一轨迹参数的函数。第二轨迹参数可以与第一轨迹参数完全相同,形成如下蹲的动作;第二轨迹参数也可以与第一轨迹参数的轨迹相同但运行的相位相反,形成如踏步运动的动作;当然第二轨迹参数也可以与第一轨迹参数不同,但形成相关联的函数关系,例如第一轨迹参数为大幅度运动,而第二轨迹参数相对为小幅度运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两侧肢体的轨迹参数关系进行灵活定义,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康复运动。
进一步的,至少一台康复机器人01包括位置控制模式与力矩控制模式,并在所述位置控制模式与所述力矩控制模式中择一运行。
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被配置为:忽略所述康复机器人01所受外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轨迹参数或所述第二轨迹参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驱动关节的关节运动信息,并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运动信息运动。康复机器人01处于位置控制模式时,康复机器人01的机械臂主要根据第一轨迹参数或第二轨迹参数进行主动的运动。具体的,以主站设备01a为例,首先根据如上所述的方式获取第一轨迹参数,进而主站设备01a的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轨迹参数计算得到每个驱动关节的关节运动信息,并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运动信息运动,实现对第一轨迹参数所表达的轨迹的重现。在驱动关节运动的过程中,可忽略主站设备01a所受到的来自患者下肢的外力或其它的外力。从站设备01b按位置控制模式运行的过程与主站设备01a相似,此处不再赘述。位置控制模式主要应用于被动康复运动,无需患者用力,主要适用于早期治疗阶段。
所述力矩控制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处理器获取多个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运动信息,并根据所述关节运动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轨迹参数;或者,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反馈信息,并基于所述关节反馈信息计算得到每个所述驱动关节的关节驱动信息,所述处理器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驱动信息运动。当康复机器人01处于力矩控制模式,在受到来自患者下肢的外力时,其驱动关节的伺服电机能够反馈在该外力下的关节反馈力矩。进而,康复机器人01可在外力单独的驱动下,或者在外力与康复机器人01的共同驱动下运动。关节运动信息是指,驱动关节在患者肢体外力的作用下,驱动关节的一些运动参数,例如该驱动关节的方向、速度或加速度等信息。第一轨迹参数是指,主站设备01a的机械臂的运动轨迹于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解析方程式。关节反馈信息是指,驱动关节在操作者的拖动下,驱动关节所反馈的参数信息,例如伺服电机所反馈的电流信号、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关节驱动信息是指,处理器计算得到每个驱动关节的所需要的驱动强度,如伺服电机所需要输出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矩等信息。关节反馈力矩是指,患者肢体外力作用于驱动关节上,该驱动关节所反馈得到的力矩信息。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可以计算并补偿康复机器人01于不同位置和姿态下的机器人本体的重量和关节的摩擦力等,以使得康复机器人0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中,主站设备01a设置为所述力矩控制模式,其完全由患者的下肢驱动进行运动。具体的,患者的下肢驱动主站设备01a的机械臂运动,处理器实时地获取多个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运动信息,并根据所述关节运动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实际中,该主站设备01a可以由患者的主动运动进行驱动。较佳的,这种情形可应用于患者的健侧肢体。
在另一个示例中,主站设备01a设置为所述力矩控制模式,并在患者的下肢和主站设备01a的共同作用下运动。实际中,主站设备01a与患者所施加的外力共同作用可包括多种情形,一种是助力,即患者的下肢如力量不够(如主站设备01a对应于患侧肢体,或双侧肢体均为患肢等情况),则主站设备01a的处理器通过获取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反馈信息(如反馈力矩等信息),并基于该关节反馈信息计算每个驱动关节所需要的关节驱动信息(如所需助力的力矩等信息),进而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驱动信息运动,以实现对患者所施加的外力的助力。另一种情况下,主站设备01a或从站设备01b还可以为患者所施加的外力提供阻力。当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了一定肌力后,可通过自身发力完成康复运动,此时可通过设置一定的阻力来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并可以随着训练的进程逐步增加阻力,患者通过在康复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具体也可以通过将关节驱动信息配置为阻力的力矩信息来实现。
在其它的一些示例中,如在患者恢复的后期,当患侧肢体也恢复至具有足够力量的时候,也可以将从站设备01b设置为力矩控制模式并对应于患侧肢体,此时,从站设备01b可根据如上所述的方式跟随主站设备01a获取第二轨迹参数,进而患侧肢体对从站设备01b施加外力,从站设备01b的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二轨迹参数所限定的运动轨迹,引导(或提供助力、阻力、限位等)患侧肢体运动,从而从站设备01b实现与患者的外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当然从站设备01b也可以对应于患者的健侧肢体,而在患侧的带动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被动训练状态与主动训练状态,并在这两种状态中择一运行。
所述被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01a和所述从站设备01b均按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运行。被动训练状态主要应用于康复训练的早期的床边治疗,在被动训练状态中,两台康复机器人01均处于位置控制模式下。该被动训练状态可以使患者双侧肢体同时进行训练,更好的协调双侧肢体运动。
所述主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01a设置为所述力矩控制模式,所述从站设备01b设置为所述位置控制模式或所述力矩控制模式。主动训练状态主要应用于康复训练的后期,待患者的患肢具有一定的力量后,可进行主动训练,由健侧下肢主动带动患侧下肢进行被动康复运动训练,相似的也可以由患侧下肢带动健侧下肢进行康复运动。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对于患者位置没有过高要求,移动灵活,适用于各个时期的床边治疗;主动训练状态与被动训练状态,对患者患侧来说都可以是被动的运动,对患侧恢复要求不高,患者可较早的进行双侧下肢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治疗。此外两台康复机器人在机械上都是独立的,因此两侧的康复运动轨迹个性化更强,康复机器人的使用更灵活,既可以进行单侧肢体的康复训练,又可以进行组合实现双侧肢体同时的康复训练,医院不需要另外购买双侧肢体康复训练设备。
基于上述康复机器人系统,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包括:
步骤S1:所述主站设备获取第一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一轨迹参数运动;
步骤S2:所述从站设备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的运动而运动。由此可以通过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分别操作同一患者两侧的康复对象协调运动。
优选的,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将所述康复机器人设置为位置控制模式或力矩控制模式;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被配置为:使所述康复机器人忽略所受外力,驱动所述康复对象运动;所述力矩控制模式被配置为:使所述康复机器人参考所受外力,并在所述外力驱动下运动;或在所述外力与所述康复机器人的共同作用下运动。
可选的,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将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置为被动训练状态;所述被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和所述从站设备均按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运行。
可选的,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将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置为主动训练状态;所述主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设置为所述力矩控制模式,所述从站设备设置为所述位置控制模式或所述力矩控制模式。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实际中,可将上述程序整合入一硬件装置,如将该程序整合入康复机器人中,或另设单独的硬件,分别与两台康复机器人连接,以实现如上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两台连机配对的康复机器人;其中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主站设备,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从站设备;所述主站设备被配置为按照第一轨迹参数运动;所述从站设备被配置为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的运动而运动。如此配置,两台所述康复机器人可以协同配合地对患者的双侧肢体进行早期床边康复训练,可利用一侧肢体运动带动另一侧肢体运动,使患者的双侧肢体均主动参与到康复运动中来,以实现多轨迹、多功能的双侧康复运动;双侧肢体运动可刺激患者视觉和大脑神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连机配对的康复机器人;其中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主站设备,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设定为从站设备;
所述主站设备被配置为按照第一轨迹参数运动;
所述从站设备被配置为参考所述第一轨迹参数得到第二轨迹参数,并按照所述第二轨迹参数响应于所述主站设备的运动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康复机器人中的至少一台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关节和处理器,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关节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台康复机器人包括位置控制模式与力矩控制模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设置在所述位置控制模式与所述力矩控制模式中择一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被配置为:忽略所述康复机器人所受外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轨迹参数或所述第二轨迹参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驱动关节的关节运动信息,并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运动信息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控制模式被配置为: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运动信息,并根据所述关节运动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轨迹参数或第二轨迹参数;或者,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驱动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关节反馈信息,并基于所述关节反馈信息计算得到每个所述驱动关节的关节驱动信息,所述处理器驱动所述驱动关节按各自的关节驱动信息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被动训练状态,所述被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和所述从站设备均按所述位置控制模式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机器人系统包括主动训练状态,所述主动训练状态被配置为,所述主站设备设置为所述力矩控制模式,所述从站设备设置为所述位置控制模式或所述力矩控制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康复机器人中的至少一台还包括脚轮、锁定踏板、机箱、基座、大臂、小臂和固定夹板,所述驱动关节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至少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反馈电流信号、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康复机器人均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另一台所述康复机器人进行实时数据通信,以实现主从配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迹参数与所述第一轨迹参数相同,且运行的相位相同或相反;或者,所述第二轨迹参数为关于所述第一轨迹参数的函数。
CN202021208503.5U 2020-06-24 2020-06-24 康复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212416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8503.5U CN212416291U (zh) 2020-06-24 2020-06-24 康复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8503.5U CN212416291U (zh) 2020-06-24 2020-06-24 康复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6291U true CN212416291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8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8503.5U Active CN212416291U (zh) 2020-06-24 2020-06-24 康复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62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568A (zh) * 2021-09-01 2021-11-23 南京医科大学 机器人辅助脑卒中患者上肢多模态镜像康复训练评分系统
WO2021259045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上海神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可读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9045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上海神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可读介质
CN113679568A (zh) * 2021-09-01 2021-11-23 南京医科大学 机器人辅助脑卒中患者上肢多模态镜像康复训练评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82415B2 (ja) 上肢機能評価装置と方法及び上肢リハビリトレーニングシステムと方法
Veneman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OPES exoskeleton robot for interactive gait rehabilitation
CN111419644B (zh) 康复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康复机器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21207B (zh) 康复机器人的训练方法及康复机器人
CN110151496A (zh) 一种多位姿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212416291U (zh) 康复机器人系统
CN110742775B (zh) 基于力反馈技术的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
US2004009733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omation of body weight support training (BWST) of biped locomotion over a treadmill using a programmable stepper device (PSD) operating like an exoskeleton drive system from a fixed base
CN204033704U (zh)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4921903A (zh) 多功能上肢肌力康复运动装置
CN103892989A (zh)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及其训练方法
WO2007128225A1 (fr) Système robotique et procédé de formation pour rehabilitation utilisant des signaux emg afin d'assurer une assistance mécanique
JP7156710B2 (ja) 寝たきり患者の下肢の長さ条件、位置および/または動作半径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測定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KR20170139035A (ko) 수직 위치에서의 보행의 구동과 함께 정와위 또는 부분 와위 자세에서 사람의 하지를 구동하기 위한 장치
Kamnik et al. Standing-up robot: an assistive rehabilitative device for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Homma et al. Study of a wire-driven leg rehabilitation system
CN113827438A (zh) 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可读介质
Kagawa et al. Gait pattern generation for a power-assist device of paraplegic gait
CN103301006B (zh) 一种康复步态轨迹发生器
CN212416290U (zh) 康复机器人
Lapresa et al. A smart solution for proprioceptive rehabilitation through M-IMU sensors
Rashedi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hand robotic rehabilitation device for post stroke patients
CN208693653U (zh) 一种电动起立床振动康复仪
Kaczmarski et al. Rehabilitation robot rrh1
Wang et al. Rehabilit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gait robot via EMG evalu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