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4437U -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4437U
CN212414437U CN202020443141.1U CN202020443141U CN212414437U CN 212414437 U CN212414437 U CN 212414437U CN 202020443141 U CN202020443141 U CN 202020443141U CN 212414437 U CN212414437 U CN 212414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plate
rain
worm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31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俊奇
韩松杰
赵惠惠
张治威
汪亚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Ou Ke Qi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Ou Ke Qi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Ou Ke Qi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Ou Ke Qi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31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4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4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4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包括安装框架、诱虫装置、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计数器、杀虫装置、拍照组件、接虫装置和控制装置,昆虫引诱至诱虫装置后排至雨虫通道转换装置,雨虫通道转换装置将接收的昆虫排至杀虫装置内,昆虫被杀死后排至拍照组件拍照,拍照完成后排入接虫装置,其中,接虫管路的入虫口安装计数器,可对昆虫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拍照组件中,通过振动电机运转带动振动板振动,带动输送带的皮带与振动板抵接的部位振动,使输送到输送带上的虫群随皮带的行进而震散,散开后的虫群能够更为清楚的展示出虫群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经过拍照反馈后能够更为准确分析虫情,即通过提升采集的虫群照片质量,从而提升虫情监测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背景技术
在农业领域,有效捕捉或杀灭有害昆虫可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农药杀灭有害昆虫,这种方法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
现有技术中,常用昆虫捕捉装置采用灯具诱捕或高压电诱捕,灯具诱捕是在灯具下设有水箱,使昆虫直接飞入水箱内溺死,其使用时需要经常换水,流程繁琐,效果不佳;高压电诱捕是利用高压电网使昆虫碰撞电击而死,其使用成本高,而且相对危险。
另外,在虫情监测过程中,通常采用拍照采集经过诱虫收集后的虫群种类、数量以及分布,但是诱虫收集后的虫群堆积在一起,导致采集的虫群图片质量较差,降低虫情监测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可将引诱的有害昆虫计数、加热杀死、振动分散后拍照、最后储存,以提高虫情监测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包括安装框架、诱虫装置、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计数器、杀虫装置、拍照组件、接虫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诱虫装置设于安装框架的上方,该诱虫装置底部具有将引诱的昆虫向下排出的落虫孔;
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设于诱虫装置的下方,且固设于在安装框架内,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具有雨虫接口、排水口和排虫孔,所述雨虫接口与诱虫装置的落虫孔连通,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路;
所述杀虫装置设于雨虫通道转换装置的下方,且固设于安装框架内,所述杀虫装置包括接虫管路和加热器,所述接虫管路内装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将接虫管路分隔形成杀虫腔,所述加热器设于杀虫腔的管壁;
所述计数器装设于接虫管路的入虫口并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拍照组件包括摄像头和振动散虫器,所述振动散虫器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顶部的输送带及设于输送带内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振动电机、振动板和安装架,所述振动电机安装于振动板的下表面,所述振动板的上表面与输送带的皮带内侧抵接,并作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架位于振动板的下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振动板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分别固定于输送带的两侧支架上;所述支撑架顶部以及输送带的皮带行进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卸虫口;
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安装框架上,该摄像头镜头对准输送带的中部;
所述接虫装置设于振动散虫器的下方,且固设于在安装框架内,该接虫装置的接虫口用于接收卸虫口排出的昆虫;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控制单元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用于向诱虫装置诱虫装置、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计数器、杀虫装置、拍照组件、接虫装置及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计数器、杀虫装置、拍照组件、接虫装置运行。
基于上述方案,昆虫引诱至诱虫装置内经落虫孔排至雨虫通道转换装置,雨虫通道转换装置将接收的昆虫排至杀虫装置内加热杀死,昆虫被加热杀死后排至拍照组件进行拍照,拍照完成后排入接虫装置进行储存,其中,在接虫管路的入虫口安装计数器,可对昆虫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拍照组件中,通过振动电机运转带动振动板振动,从而带动输送带的皮带与振动板抵接的部位振动,进而使输送到输送带的皮带上的虫群随皮带的行进而震散,散开后的虫群能够更为清楚的展示出虫群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经过拍照反馈后能够更为准确分析虫情,即通过提升采集的虫群照片质量,从而提升虫情监测准确性。
为更好的实现上述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包括遮挡顶板、集虫漏板、立柱、侧挡板和诱虫灯管,所述立柱为多根且围绕安装框架竖向中心线固设于安装框架的上表面,所述诱虫灯管竖向设于多根立柱的中心,所述挡板与立柱一一对应设置,且沿立柱径向固设于立柱与诱虫灯管之间。
基于上述方案,采用诱虫灯管作为诱虫光源,引诱昆虫飞扑撞击侧挡板,昆虫撞击侧挡板后自然落到集虫漏板中,经落虫孔排至雨虫通道转换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包括固定板、转动板、排水槽、落虫短管和驱动组件;
所述固定板接近其外边缘处开设雨虫接口,所述转动板位于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排水槽和落虫短管固设于转动板的上表面,所述排水槽具有伸出转动板上表面的排水口,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与落虫短管共轴的排虫孔;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运行,驱动组件运行驱动转动板旋转,使落虫短管的上管口或排水槽的接水口与雨虫接口上下对齐连通。
基于上述方案,当无雨水时,落虫短管与雨虫接口连通,进入雨虫通道转换装置的昆虫经雨虫接口、落虫短管和排虫孔进入杀虫装置内;
下雨时,雨控传感器接到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处理并控制关闭诱虫灯管、落虫通道和加热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运行并带动转动盘转动一定角度后,使排水槽与雨虫接口连通,进入雨虫通道转换装置的雨水经排水槽进入排水管路,该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能有效将雨水和昆虫分离,避免大量的雨水进入接虫装置内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还包括滑槽组件,所述滑槽组件包括上扇形夹板、下扇形夹板、限位板和夹板连接件;所述上扇形夹板与下扇形夹板上下正对设置,且之间形成滑槽;所述限位板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上扇形夹板和下扇形夹板的两个端部;所述夹板连接件至少为一个,其用于将上扇形夹板与下扇形夹板固设于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转动板包括扇形承载板和水平设于扇形承载板外弧面的滑动块,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板使滑动块沿滑槽走向滑动。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槽组件,可使转动板按照预设方向转动,以实现落虫短管的上管口或排水槽的接水口与雨虫接口精准对齐。
进一步地,当滑动块抵靠在一限位板时,所述雨虫接口与落虫短管上下对齐连通,当滑动块抵靠在另一限位板时,所述雨虫接口与排水槽上下对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电动牵引器A、定位杆和旋转弹簧,所述电动牵引器A通过安装座固设于固定板的侧下方,所述电动牵引器A的牵引绳与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上端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与扇形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弹簧套设在定位杆上,且其两上下两端对应穿设固定板与转动板。
基于上述方案,设置旋转弹簧可使电动牵引器A关闭后,转动板自动回位,使落虫短管与雨虫接口上下对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为两个,且上下间隔设于接虫管路内,所述加热器与翻转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个翻转机构交替开启。
基于上述方案,诱虫灯管将昆虫引诱至杀虫管内,经上上杀虫腔一定时间的高温作用后,绝大部分昆虫被上上杀虫腔高温杀死,开启上翻转机构使昆虫从上杀虫腔转入下上杀虫腔,下上杀虫腔继续对昆虫高温加热,当加热一定时间后,开启下翻转机构将昆虫排入接虫袋中贮存。利用两个上杀虫腔高温处理,可使所有进入杀虫管的昆虫被高温杀死,其杀虫效果佳,成本低廉,上下翻转机构交替使用,可使每个昆虫至少经历一次高温加热处理,保证杀虫效率。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导向杆和减震弹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振动板的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导向杆外,其两端分别与振动板的下表面和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导向杆配合减震弹簧降低振动板的振动幅度,同时避免振动板与安装架直接接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振动板振动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提升安装架的安装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顶部以及输送带的皮带行进方向的始端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的刷毛与输送带的皮带表面抵接。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毛刷清刷输送带的皮带表面附着的顽固昆虫或者杂物,降低对拍照采集虫群信息的干涉,进一步提升虫情监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虫装置包括转动组件和储存筒,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支撑架上的转动电机以及转动设于支撑架上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中心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紧固连接,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安装有一个储存筒,所述储存筒与转动盘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转动电机能够驱动转动盘转动,使得转动盘上的储存筒能够交替置于昆虫落下的位置,使得多个储存筒能够储存不同时间段的昆虫,也能够用于将昆虫分开放置,避免昆虫堆放的过于集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诱虫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雨虫通道转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图2中杀虫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拍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拍照组件的后视图;
图10为图8中振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振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图2中的接虫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的接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的接虫装置去掉两个储存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2中的接虫装置去掉储存筒后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2中的接虫装置去掉储存筒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框架;
2、诱虫装置;201、遮挡顶板;202、集虫漏板;203、立柱;204、侧挡板; 205、诱虫灯管;206、横撑;207、支座;
3、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01、固定板;301a、雨虫接口;302、转动板;303、扇形承载板;303a、排虫孔;304、滑动块;305、排水槽;306、落虫短管;307、上扇形夹板;308、下扇形夹板;309、限位板;310、夹板连接件;311、安装座;312、电动牵引器A;313、定位杆;314、旋转弹簧;
4、计数器;
5、杀虫装置;501、竖管;502、倾斜管;503、杀虫管;504、加热器;504a、发热圈;504b、电连接部;504c、热感应器;505、电动牵引器B;506、拉紧轮;507、翻转轴;508、翻转板;509、扭簧;510、限位杆;511、温度传感器;
6、拍照组件;601、支撑架;602、输送带;602a、皮带;602b、支架;603、支臂;604、毛刷;605、卸虫口;606、振动板;607、安装架;608、振动电机; 609、导向杆;610、减震弹簧;
7、接虫装置;701、转动盘;702、安装孔;703、安装环;704、固定块; 705、内螺纹;706、连接轴;707、支撑柱;708、承载板;709、支撑板;710、转动电机;711、输出轴;712、储存筒;713、排出孔;
8、控制装置;
9、排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至图16,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包括安装框架1、诱虫装置2、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计数器4、杀虫装置5、拍照组件6、接虫装置7、雨控传感器和控制装置8;
如图1所示,诱虫装置2设于安装框架1的上方,该诱虫装置2底部具有将引诱的昆虫向下排出的落虫孔;
如图2和图5所示,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设于诱虫装置2的下方,且固设于在安装框架1内,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具有雨虫接口301a、排水口和排虫孔303a,雨虫接口301a与诱虫装置2的落虫孔连通,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路9;
如图2和图6所示,杀虫装置5设于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的下方,且固设于安装框架1内,所述杀虫装置5包括接虫管路和加热器504,所述接虫管路内装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将接虫管路分隔形成杀虫腔,所述加热器504 设于杀虫腔的管壁;
如图2所示,计数器4装设于接虫管路的入虫口并与控制装置8电性连接;
如图2和图8所示,拍照组件6包括摄像头图中未示出和振动散虫器,所述振动散虫器包括支撑架601、安装于支撑架601顶部的输送带602及设于输送带602内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振动电机608、振动板606和安装架607,所述振动电机608安装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所述振动板606的上表面与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内侧抵接,并作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架607位于振动板606的下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振动板606连接,所述安装架607的两侧分别固定于输送带602的两侧支架602b上;所述支撑架601顶部以及输送带 602的皮带602a行进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卸虫口605;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安装框架1上,该摄像头镜头对准输送带602的中部;
如图12所示,接虫装置7设于振动散虫器的下方,且固设于在安装框架1 内,该接虫装置7的接虫口用于接收卸虫口605排出的昆虫;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8包括控制面板、控制单元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用于向诱虫装置2诱虫装置2、雨控传感器、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计数器4、杀虫装置5、拍照组件6、接虫装置7及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雨控传感器、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计数器4、杀虫装置5、拍照组件6、接虫装置7运行。
如图3所示,诱虫装置2包括遮挡顶板201、集虫漏板202、立柱203、侧挡板204和诱虫灯管205,所述立柱203为多根且围绕安装框架1竖向中心线固设于安装框架1的上表面,所述诱虫灯管205竖向设于多根立柱203的中心,所述挡板与立柱203一一对应设置,且沿立柱203径向固设于立柱203与诱虫灯管20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203为三根,相邻两个立柱203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三根立柱203的中心设置有支座207,所述支座207分别与三根立柱203通过横撑206连接,所述侧挡板204为钢化玻璃板,其固设在横撑206上,所述诱虫灯管205下端固定在支座207上,上端与遮挡顶板201相接。
优选地,遮挡顶板201、集虫漏板202呈漏斗形,遮挡顶板201的中心为封闭端,所述雨控传感器可安装在遮挡顶板201外表面的中心。
优选地,诱虫灯管205为紫外线灯,紫外线灯作为诱虫光源引诱昆虫飞扑撞击钢化玻璃板,昆虫撞击钢化玻璃板后自然落到集虫漏板202中,经落虫孔排至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
如图4和图5所示,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包括固定板301、转动板302、排水槽305、落虫短管306和驱动组件。
如图5所示,固定板301接近其外边缘处开设雨虫接口301a,雨虫接口301a 用于接收集虫漏板202收集的水或昆虫,转动板302位于固定板301的下方,排水槽305和落虫短管306固设于转动板302的上表面,排水槽305具有伸出转动板302上表面的排水口,转动板302上开设有与落虫短管306共轴的排虫孔303a,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运行,驱动组件运行驱动转动板302旋转,使落虫短管306的上管口或排水槽305的接水口与雨虫接口301a上下对齐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滑槽组件,滑槽组件包括上扇形夹板307、下扇形夹板308、限位板309和夹板连接件310;上扇形夹板307与下扇形夹板308 上下正对设置,且之间形成滑槽;限位板309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上扇形夹板307 和下扇形夹板308的两个端部;夹板连接件310至少为一个,其用于将上扇形夹板307与下扇形夹板308固设于在固定板301的下方;转动板302包括扇形承载板303和水平设于扇形承载板303外弧面的滑动块304,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板302使滑动块304沿滑槽走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01呈扇形结构,该固定板301的侧边缘、外弧面边缘与上扇形夹板307、下扇形夹板308的侧边缘、外弧面边缘上下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夹板连接件310为多个,且均匀连接在固定板301的外边缘上。优选地,夹板连接件310呈U型结构,其两个侧部开设有同轴的安装孔 702,固定板301外边缘部、上扇形夹板307的外边缘部、下扇形夹板308的外边缘部开设有对应的连接孔,固定板301、上扇形夹板307、下扇形夹板308 通过穿设安装孔702、连接孔的螺丝组合连接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雨虫接口301a开设在固定板301的径向中心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雨虫接口301a与落虫短管306的上管口或排水槽 305上下对齐,可使滑动块304抵靠在一限位板309时,雨虫接口301a与落虫短管306上下对齐连通,滑动块304抵靠在另一限位板309时,雨虫接口301a 与排水槽305上下对齐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305呈口哨型结构,落虫短管306和排水槽305无缝接触,这样可使经过雨虫接口301a的水或昆虫直接进入落虫短管306或排水槽305内。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311、电动牵引器A312、定位杆313 和旋转弹簧314,电动牵引器A312通过安装座311固设于固定板301的侧下方,电动牵引器A312的牵引绳与转动板302固定连接,定位杆313的上端与固定板 301可转动连接,定位杆313的下端与扇形承载板303固定连接,旋转弹簧314 套设在定位杆313上,且其两上下两端对应穿设固定板301与转动板302。
在本实施例中,雨控传感器可反馈下雨信息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牵引器运行,使转动板302转动。
上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初始时,落虫短管306与雨虫接口301a上下对齐连通,当遇到下雨天气时,雨控传感器反馈下雨信息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收到反馈信息后,控制驱动转件运行使转动板302转动至滑动块304与另一个限位板309相抵触时,排水槽305与雨虫接口301a上下对齐连通,落虫短管 306转换为排水管路9,实现雨虫分离。
如图6所示,接虫管路包括竖管501、倾斜管502和杀虫管503,竖管501 的下端面为倾斜面,倾斜管502的上端面为与竖管501的下端面相配合连接的倾斜面;杀虫管503为双斜面通管,所述倾斜管502的下端面为与杀虫管503 的上端面相配合连接的倾斜面。优选地,倾斜管502与竖管501的夹角介于45° -60°之间。设置倾斜管502可避免昆虫高速撞击翻转机构后,造成翻转机构开启落虫。
如图6所示,翻转机构为两个,分别为上翻转机构和下翻板机构,上翻转机构和下翻板机构间隔接虫管路内,加热器504与翻转机构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翻转机构交替开启。
其中,上翻转机构和下翻板机构将杀虫管503上下分隔成上杀虫腔和下杀虫腔,加热器504为两组且分别向上杀虫腔和下杀虫腔供热,上翻转机构和下翻板机构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竖管501上管口接收的昆虫进入杀虫管503内,经上杀虫腔和下杀虫腔热处理后从杀虫管503的下管口排出。
基于上述,落入杀虫管503内的昆虫,经上杀虫腔高温处理后,绝大部分昆虫被高温杀死少量后进入上杀虫腔的昆虫可能未被杀死,开启上翻转机构,昆虫从上杀虫腔转入下杀虫腔,下杀虫腔继续对昆虫高温加热,当加热一定时间后,昆虫全部被高温杀死,此时开启下翻转机构将昆虫排入接虫袋中贮存。
如图3所示,加热器504包括发热圈504a、电连接部504b和热感应器504c,所发热圈504a固定在杀虫管503的外壁,电连接部504b与发热圈504a外壁相连,热感应器504c固定在杀虫管503的外壁,并与电连接部504b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翻转机构包括电动牵引器B505、拉紧轮506、翻转轴 507、翻转板508、扭簧509和限位杆510;
翻转板508设于杀虫管503内,该翻转板508的横截面面积与杀虫管503 的内截面面积相适配,便于翻转板508旋转。翻转轴507径向贯穿杀虫管503,且与翻转板508通过螺丝组合固定连接,拉紧轮506设于杀虫管503外侧且与翻转轴507一端固定连接;电动牵引器B505设于安装架607上,该电动牵引器 B505的牵引绳局部缠绕在拉紧轮506上;扭簧509套设于翻转轴507上,且一端与拉紧轮5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杀虫管503固定连接;限位杆510沿杀虫管503径向垂直于翻转轴507穿入杀虫管503内,所述限位杆510伸入杀虫管 503的长度小于杀虫管503的半径。
当需要翻转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动牵引器B505拉动拉紧轮506转动,使翻转板508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扭簧509处于扭转状态,上杀虫腔内的昆虫即可排出,当上杀虫腔内的昆虫排净后,控制单元控制电动牵引器B505关闭,此时,在扭簧509复位的作用下,翻转板508反向翻转至接触至限位杆510停止,即翻转板508呈水平状态,上杀虫腔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11,温度传感器511固设于杀虫管503 的外壁,该温度传感器511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温度传感器511可用于监测杀虫管503内的温度,以便于快速了解杀虫装置的运行状态。
如图2和图6所示,计数器4包括安装在竖管501端口一直径上的两个红外光栅传感器,当有害虫掉落到经过竖管501端口时,红外光栅传感器会收到一个信号,然后送到控制单元处理并计数加一。
控制单元收到远程拍照信息后,下杀虫腔的翻板打开,昆虫落到输送带表面,输送带开始运动至拍照镜头下方,开始震动散虫,散虫结束后打开补光,开始拍照。拍照完成后关闭补光灯,输送带将虫运送至储存筒中。
如图8至图11所示,振动散虫装置中连接件包括导向杆609和减震弹簧 610,导向杆609的一端固定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减震弹簧610套设于导向杆609外,其两端分别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和安装架607 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导向杆609配合减震弹簧610降低振动板606的振动幅度,同时避免振动板606与安装架607直接接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振动板 606振动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提升安装架607的安装结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609设置有四根,并在振动板606的下方呈矩形分布。提升连接件连接振动板606与安装架607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607为倒U型板状结构,其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输送带602的两侧支架602b固定连接。提升安装架607与输送带602的两侧支架 602b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电机608通过螺栓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提升振动电机608与振动板606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卸虫口605为截面呈矩形的漏斗状结构。一方面便于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快速卸虫,另一方面降低卸虫口605占据支撑架601的空间,从而缩小设备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601顶部以及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行进方向的始端设置有毛刷604,毛刷604的刷毛与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表面抵接。通过毛刷604清刷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表面附着的顽固昆虫或者杂物,降低对拍照采集虫群信息的干涉,进一步提升虫情监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毛刷604通过横跨支撑架601的支臂603安装在支撑架601 顶部。确保毛刷604稳定可靠的安装于支撑架601顶部。
上述的振动散虫器启动后,虫群收集输送到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上,输送带602运转带动收集的虫群在皮带602a上行进,振动电机608运转带动振动板606振动,从而带动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与振动板606抵接的部位振动,进而使输送到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上的虫群随皮带602a的行进而震散,散开后的虫群能够更为清楚的展示出虫群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经过拍照反馈后能够更为准确分析虫情,经过拍照后的虫群继续随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 行进至卸虫口605而脱离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由于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随其长期运转,表面难免粘附顽固昆虫或者杂物,通过毛刷604则能够有效的对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进行清刷,保持工作表面洁净,从而降低对拍照采集虫群信息的干涉,进一步提升虫情监测的准确性。
如图12至图16所示,接虫装置7包括转动组件以及储存筒712;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支撑架601上的转动电机710以及转动设于支撑架601上的转动盘701,所述转动盘701的中心与转动电机710的输出轴711紧固连接,所述转动盘701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安装孔702,多个安装孔702的圆心位于同一圆上,进而使得每个安装孔702的圆心到转动盘701的中心的距离一致;每个安装孔702内安装有一个储存筒712,上述储存筒712的上部开口,所述储存筒712与转动盘701可拆卸连接。
为了使昆虫能够落入储存筒712内,将安装孔702的中心对准虫情测报灯中的卸虫口605。
电机能够驱动转动盘701转动,使得转动盘701上的储存筒712能够交替置于昆虫落下的位置,使得多个储存筒712能够储存不同时间段的昆虫,也能够用于将昆虫分开放置,避免昆虫堆放的过于集中。
所述转动电机710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架601内设置有固定板301,所述转动电机710的端部固定于固定板301上,所述转动电机710的输出轴711伸出固定板301。所述电机向上设置能够于转动盘701垂直,使得转动盘701能够水平转动以改变储存筒712的位置。
所述转动盘701中心的底部紧固设置有连接轴706,所述连接轴70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与转动盘701的中心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架 601上设置有与连接轴706相匹配的轴承,所述连接轴706的底端设置有与输出轴711相连的固定孔,所述输出轴711插入固定孔后采用螺栓紧固。所述轴承能够限制连接轴706的转动,避免连接轴706发生位移或者震动。
所述安装孔702内处紧固设置有安装环703,所述安装环70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块704,所述固定块704上设置有螺孔,通过螺栓穿设在螺孔中将安装环703固定在转动盘701上,使得安装环703位于安装孔702内,所述安装环 703内设置有内螺纹705,所述储存筒712上部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705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储存筒712能够通过安装环703螺接到转动盘701上,使得储存筒712能够十分方便的拆卸和安装,进而方便取出储存筒712中的样本昆虫。
所述支撑架601包括四根支撑柱707,所述承载板708位于四根支撑柱707 内,四根支撑柱707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709,所述轴承固定于支撑板709的中部,所述四根支撑柱707位于多个安装孔702的内切圆的投影范围内。将四根支撑柱707限定在安装孔702的内侧以避免储存筒712在转动时与支撑柱707 发生干涉。所述储存筒712具有八个,所述储存筒712的长度小于支撑柱707 的高度。避免储存筒712在转动时与支撑架601的底部发生干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诱虫装置(2)、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计数器(4)、杀虫装置(5)、拍照组件(6)、接虫装置(7)、雨控传感器和控制装置(8);
所述诱虫装置(2)设于安装框架(1)的上方,该诱虫装置(2)底部具有将引诱的昆虫向下排出的落虫孔;
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设于诱虫装置(2)的下方,且固设于在安装框架(1)内,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具有雨虫接口(301a)、排水口和排虫孔(303a),所述雨虫接口(301a)与诱虫装置(2)的落虫孔连通,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路(9);
所述杀虫装置(5)设于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的下方,且固设于安装框架(1)内,所述杀虫装置(5)包括接虫管路和加热器(504),所述接虫管路内装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将接虫管路分隔形成杀虫腔,所述加热器(504)设于杀虫腔的管壁;
所述计数器(4)装设于接虫管路的入虫口并与控制装置(8)电性连接;
所述拍照组件(6)包括摄像头和振动散虫器,所述振动散虫器包括支撑架(601)、安装于支撑架(601)顶部的输送带(602)及设于输送带(602)内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振动电机(608)、振动板(606)和安装架(607),所述振动电机(608)安装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所述振动板(606)的上表面与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内侧抵接,并作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架(607)位于振动板(606)的下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振动板(606)连接,所述安装架(607)的两侧分别固定于输送带(602)的两侧支架(602b)上;所述支撑架(601)顶部以及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行进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卸虫口(605);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安装框架(1)上,该摄像头镜头对准输送带(602)的中部;
所述接虫装置(7)设于振动散虫器的下方,且固设于在安装框架(1)内,该接虫装置(7)的接虫口用于接收卸虫口(605)排出的昆虫;
所述控制装置(8)包括控制面板、控制单元和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用于向诱虫装置(2)诱虫装置(2)、雨控传感器、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计数器(4)、杀虫装置(5)、拍照组件(6)、接虫装置(7)及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雨控传感器、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计数器(4)、杀虫装置(5)、拍照组件(6)、接虫装置(7)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装置(2)包括遮挡顶板(201)、集虫漏板(202)、立柱(203)、侧挡板(204)和诱虫灯管(205),所述立柱(203)为多根且围绕安装框架(1)竖向中心线固设于安装框架(1)的上表面,所述诱虫灯管(205)竖向设于多根立柱(203)的中心,所述挡板与立柱(203)一一对应设置,且沿立柱(203)径向固设于立柱(203)与诱虫灯管(20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包括固定板(301)、转动板(302)、排水槽(305)、落虫短管(306)和驱动组件;
所述固定板(301)接近其外边缘处开设雨虫接口(301a),所述转动板(302)位于固定板(301)的下方,所述排水槽(305)和落虫短管(306)固设于转动板(302)的上表面,所述排水槽(305)具有伸出转动板(302)上表面的排水口,所述转动板(302)上开设有与落虫短管(306)共轴的排虫孔(303a);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运行,驱动组件运行驱动转动板(302)旋转,使落虫短管(306)的上管口或排水槽(305)的接水口与雨虫接口(301a)上下对齐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雨虫通道转换装置(3)还包括滑槽组件,所述滑槽组件包括上扇形夹板(307)、下扇形夹板(308)、限位板(309)和夹板连接件(310);所述上扇形夹板(307)与下扇形夹板(308)上下正对设置,且之间形成滑槽;所述限位板(309)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上扇形夹板(307)和下扇形夹板(308)的两个端部;所述夹板连接件(310)至少为一个,其用于将上扇形夹板(307)与下扇形夹板(308)固设于在固定板(301)的下方;所述转动板(302)包括扇形承载板(303)和水平设于扇形承载板(303)外弧面的滑动块(304),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板(302)使滑动块(304)沿滑槽走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当滑动块(304)抵靠在一限位板(309)时,所述雨虫接口(301a)与落虫短管(306)上下对齐连通,当滑动块(304)抵靠在另一限位板(309)时,所述雨虫接口(301a)与排水槽(305)上下对齐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311)、电动牵引器A(312)、定位杆(313)和旋转弹簧(314),所述电动牵引器A(312)通过安装座(311)固设于固定板(301)的侧下方,所述电动牵引器A(312)的牵引绳与转动板(30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313)的上端与固定板(301)可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杆(313)的下端与扇形承载板(30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弹簧(314)套设在定位杆(313)上,且其两上下两端对应穿设固定板(301)与转动板(3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为两个,且上下间隔设于接虫管路内,所述加热器(504)与翻转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个翻转机构交替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导向杆(609)和减震弹簧(610),所述导向杆(609)的一端固定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减震弹簧(610)套设于导向杆(609)外,其两端分别与振动板(606)的下表面和安装架(607)的顶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01)顶部以及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行进方向的始端设置有毛刷(604),所述毛刷(604)的刷毛与输送带(602)的皮带(602a)表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虫装置(7)包括转动组件和储存筒(712),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支撑架(601)上的转动电机(710)以及转动设于支撑架(601)上的转动盘(701),所述转动盘(701)的中心与转动电机(710)的输出轴(711)紧固连接,所述转动盘(701)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安装孔(702);每个安装孔(702)内安装有一个储存筒(712),所述储存筒(712)与转动盘(701)可拆卸连接。
CN202020443141.1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Active CN212414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3141.1U CN212414437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3141.1U CN212414437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4437U true CN212414437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2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3141.1U Active CN212414437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443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3802A (zh) * 2021-01-30 2021-06-08 宁夏金苹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诱杀虫害的自动虫情监控设备
CN113016741A (zh) * 2021-02-03 2021-06-25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设备
CN113349180A (zh) * 2021-06-08 2021-09-07 济南桃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报灯
CN115299420A (zh) * 2022-08-18 2022-11-08 山东中天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灯
CN115812683A (zh) * 2023-01-06 2023-03-21 常州金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3802A (zh) * 2021-01-30 2021-06-08 宁夏金苹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诱杀虫害的自动虫情监控设备
CN113016741A (zh) * 2021-02-03 2021-06-25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设备
CN113349180A (zh) * 2021-06-08 2021-09-07 济南桃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报灯
CN115299420A (zh) * 2022-08-18 2022-11-08 山东中天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灯
CN115299420B (zh) * 2022-08-18 2023-10-13 山东中天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灯
CN115812683A (zh) * 2023-01-06 2023-03-21 常州金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5812683B (zh) * 2023-01-06 2023-04-14 常州金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情测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4437U (zh) 一种智能虫情预报灯
CN214546728U (zh) 一种自清洁植保虫情测报灯
CN212573943U (zh) 一种在鱼塘上方的昆虫诱杀装置
CN115299420A (zh) 一种虫情测报灯
CN207461256U (zh) 一种灭虫装置
CN114246166A (zh) 一种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CN111820150A (zh) 一种室外的调查型鸟类自动饲喂装置
CN113207834B (zh) 一种昆虫自动诱捕装置及操作方法
CN210519876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触电式灭虫装置
CN115176580A (zh) 一种茶园用具有控虫及杂草处理功能的治理装置及方法
CN113749074A (zh) 一种带测报功能的昆虫收集及排出装置
CN209268447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太阳能杀虫灯
CN113785804A (zh) 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
CN21124138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led式杀虫设备
CN113678806A (zh) 一种具有施肥作用的自清理现代农业灭虫装置
CN107771760A (zh) 一种灭虫装置
CN115104584B (zh) 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设备
CN112129754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农业虫害监管方法及虫害检测装置
CN211861570U (zh) 一种排水通道与下虫通道转换装置
CN219205641U (zh) 一种有机茶叶物理除虫设备
CN218184835U (zh) 一种农业病虫害预防用杀虫灯
CN210113979U (zh) 一种黑光灯诱捕装置
CN216601378U (zh) 一种玉米种植用杀虫装置
CN219894376U (zh) 一种生态茶园用灭虫装置
CN220674897U (zh) 一种杀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