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7166U -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7166U
CN212407166U CN202020958713.XU CN202020958713U CN212407166U CN 212407166 U CN212407166 U CN 212407166U CN 202020958713 U CN202020958713 U CN 202020958713U CN 212407166 U CN212407166 U CN 212407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water tank
pipe
pneumatic eleme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87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东升
陈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uonish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uonish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uonish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uonish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87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7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7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7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动元件技术领域的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缸盖,所述缸体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缸盖,所述第二缸盖的底部活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安装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顶部连接在第二缸盖上,所述第二缸盖的底端中部连接有防震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底部与进水管连通,齿轮转动时,搅拌辊转动,使得搅拌叶片在水箱内转动,进而使得水箱内的水通过通孔,从而可以消耗掉搅拌叶片的动能,从而可以阻碍搅拌叶片的转动,从而可以再一次起到减振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缸体的防震效果,避免出现需要频繁更换气缸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背景技术
气动元件是通过气体的压强或膨胀产生的力来做功的元件,即将压缩空气的弹性能量转换为动能的机件,如气缸、气动马达、蒸汽机等,目前的气动元件如气缸在使用时,由于活塞与缸筒内壁反复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目前只通过在气缸的表面增设散热鳍片,并不能很好地将气缸的热量快速带走,而且气缸通常在极具振动的环境下工作,而气缸本身不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导致需要频繁更换气缸,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缸盖,所述缸体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缸盖,所述第二缸盖的底部活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安装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顶部连接在第二缸盖上,所述第二缸盖的底端中部连接有防震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底部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顶部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降温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降温管螺旋缠绕在导热筒上,所述导热筒套设在缸体上,所述降温管的前后两侧均贴合连接有散热组件,且散热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上,所述降温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冷排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冷排固定连接在水箱上,所述冷排的出液口与传输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防震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缸盖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底座延伸至水箱内,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底部均匀分布有齿条,且连接杆的两侧均通过齿条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套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水箱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于齿轮的前侧套接有搅拌组件。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套接在转轴上的搅拌辊,所述搅拌辊上均匀焊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贴合连接在降温管上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缸盖和第二缸盖上,所述散热板远离缸体的一侧均匀连接有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的中部均开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呈船桨结构,且搅拌叶片位于连接杆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缸盖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且底座内开设有与滑杆相匹配的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水泵工作,使得水箱内的冷却水进入降温管,导热筒将缸体的热量导出,通过降温管内的冷却水将导热筒的热量带走,且降温管螺旋缠绕在导热筒上,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带走更多的热量,同时降温管内带有温度的冷却水温度通过散热板传递到散热鳍片上,通过散热鳍片散出,使得冷却水可以带走导热筒上较多的热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缸体进行降温,通过在散热鳍片上设置有通风孔,使得散热鳍片上的通风孔之间形成风道,便于空气流动,将散热鳍片热量带走,而且通风孔也增大了散热鳍片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使得散热鳍片散热较快;
2、通过设置有连接杆,在缸体振动时,第二缸盖向下移动,使得阻尼器可以对缸体的振动进行初步减小,同时连接杆通过齿条,使得齿轮转动,通过齿条与齿轮之间啮合产生的阻力,可以阻碍连接杆的竖向移动,进一步地起到减振效果,齿轮转动时,搅拌辊转动,使得搅拌叶片在水箱内转动,进而使得水箱内的水通过通孔,从而可以消耗掉搅拌叶片的动能,从而可以阻碍搅拌叶片的转动,从而可以再一次起到减振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缸体的防震效果,避免出现需要频繁更换气缸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组件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缸体;2、第一缸盖;3、第二缸盖;4、底座;5、阻尼器;6、防震组件;61、连接杆;62、齿条;63、齿轮;64、转轴;65、搅拌组件;651、搅拌辊;652、搅拌叶片;653、通孔;7、水箱;8、进水管;9、水泵;10、出水管;11、降温管;12、导热筒;13、散热组件;131、散热板;132、散热鳍片;133、通风孔;14、连接管;15、冷排;16、传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请参阅图1,包括缸体1,缸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缸盖2,缸体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缸盖3,第二缸盖3的底部活动连接在底座4上,底座4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安装有阻尼器5,阻尼器5是一种利用阻尼特性来减缓机械振动及消耗动能的装置,可以对缸体1的振动进行减小,阻尼器5的顶部连接在第二缸盖3上,第二缸盖3的底端中部连接有防震组件6;
请参阅图1,底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7,水箱7的右侧底部与进水管8连通,进水管8的顶部与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9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水泵9通过外部电源开关控制,并且水泵9通过外部电源导线连接外部电源,水泵9的出水口与出水管10的一端连通,出水管10的另一端与降温管11的一端连通,降温管11螺旋缠绕在导热筒12上,降温管11螺旋缠绕在导热筒12上,可以增大与导热筒12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带走更多的热量,导热筒12套设在缸体1上,降温管11和导热筒12均通过铝材料制成,可以将缸体1工作时的热量导出,降温管11的前后两侧均贴合连接有散热组件13,且散热组件1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缸盖2和第二缸盖3上,降温管11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4连通,连接管14的底端与冷排15的进液口连通,冷排15固定连接在水箱7上,冷排15的出液口与传输管16的一端连通,传输管16的另一端与水箱7连通、进水管8、出水管10、连接管14和传输管16均为波纹软管制成,冷排15用于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水冷却后通过传输管16送入水箱7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泵9工作,使得水箱7内的冷却水先后进入进水管8和出水管10,最后进入降温管11,导热筒12将缸体1的热量导出,通过降温管11内的冷却水将导热筒12的热量带走,带有热量的冷却水通过连接管14进入冷排15冷却后,通过传输管16进入水箱7,方便下次使用。
请参阅图2,防震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缸盖3上的连接杆61,连接杆61的底端贯穿底座4延伸至水箱7内,连接杆61的两侧底部均匀分布有齿条62,且连接杆61的两侧均通过齿条62啮合连接有齿轮63,齿轮63套接在转轴64上,转轴64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水箱7转动连接,转轴64于齿轮63的前侧套接有搅拌组件65,在第二缸盖3向下移动时,连接杆6通过齿条62,使得齿轮63转动,通过齿条62与齿轮63之间啮合产生的阻力,可以阻碍连接杆61的竖向移动,进一步地起到减振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4,散热组件13包括贴合连接在降温管11上的散热板131,散热板13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缸盖2和第二缸盖3上,散热板131远离缸体1的一侧均匀连接有散热鳍片132,散热板131和散热鳍片132均通过铜铝合金制成,散热板131可以将降温管11内带有温度的冷却水温度对导出,通过散热鳍片132散出,使得降温管11内的冷却水可以带走导热筒12上较多的热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缸体1进行降温,且散热鳍片13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风孔133,散热鳍片132上的通风孔133之间形成风道,便于空气流动,将散热鳍片132热量带走,而且通风孔133也增大了散热鳍片132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使得散热鳍片132散热较快。
请参阅图1,第二缸盖3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且底座4内开设有与滑杆相匹配的滑槽,使得第二缸盖3在移动时较稳定。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和图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搅拌组件65包括套接在转轴64上的搅拌辊651,搅拌辊651上均匀焊接有搅拌叶片652,搅拌叶片652上均匀开设有通孔653,在齿轮63转动时,搅拌辊651转动,使得搅拌叶片652在水箱7内转动,进而使得水箱7内的水通过通孔653,从而可以消耗掉搅拌叶片652的动能,从而可以阻碍搅拌叶片652的转动,从而可以再一次起到减振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缸体1的防震效果,避免出现需要频繁更换气缸的情况。
请参阅图3,搅拌叶片652呈船桨结构,且搅拌叶片652位于连接杆61的前侧,避免搅拌叶片652转动时碰到连接杆61。
相比较实施例1,通过在转轴64上设置有搅拌辊651,通过搅拌辊651转动,使得搅拌叶片652转动,从而使得水箱7内的水通过通孔653,从而可以消耗掉搅拌叶片652的动能,可以阻碍搅拌叶片652的转动,有效地提高了缸体1的防震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缸盖(2),所述缸体(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缸盖(3),所述第二缸盖(3)的底部活动连接在底座(4)上,所述底座(4)的底部内壁两侧均安装有阻尼器(5),所述阻尼器(5)的顶部连接在第二缸盖(3)上,所述第二缸盖(3)的底端中部连接有防震组件(6),所述底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右侧底部与进水管(8)连通,所述进水管(8)的顶部与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且水泵(9)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所述水泵(9)的出水口与出水管(10)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10)的另一端与降温管(11)的一端连通,所述降温管(11)螺旋缠绕在导热筒(12)上,所述导热筒(12)套设在缸体(1)上,所述降温管(11)的前后两侧均贴合连接有散热组件(13),且散热组件(1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缸盖(2)和第二缸盖(3)上,所述降温管(11)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4)连通,所述连接管(14)的底端与冷排(15)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冷排(15)固定连接在水箱(7)上,所述冷排(15)的出液口与传输管(16)的一端连通,所述传输管(16)的另一端与水箱(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缸盖(3)上的连接杆(61),所述连接杆(61)的底端贯穿底座(4)延伸至水箱(7)内,所述连接杆(61)的两侧底部均匀分布有齿条(62),且连接杆(61)的两侧均通过齿条(62)啮合连接有齿轮(63),所述齿轮(63)套接在转轴(64)上,所述转轴(64)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水箱(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4)于齿轮(63)的前侧套接有搅拌组件(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65)包括套接在转轴(64)上的搅拌辊(651),所述搅拌辊(651)上均匀焊接有搅拌叶片(652),所述搅拌叶片(652)上均匀开设有通孔(6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3)包括贴合连接在降温管(11)上的散热板(131),所述散热板(13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缸盖(2)和第二缸盖(3)上,所述散热板(131)远离缸体(1)的一侧均匀连接有散热鳍片(132),且散热鳍片(13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风孔(13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652)呈船桨结构,且搅拌叶片(652)位于连接杆(61)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盖(3)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且底座(4)内开设有与滑杆相匹配的滑槽。
CN202020958713.X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Active CN212407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8713.XU CN2124071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8713.XU CN2124071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7166U true CN212407166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8713.XU Active CN212407166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7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700A (zh) * 2021-04-27 2021-08-10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6700A (zh) * 2021-04-27 2021-08-10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28153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水冷装置
CN212407166U (zh) 一种耐热防震效果好的气动元件
CN116093493B (zh) 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
CN218526172U (zh) 具有双重散热的直线电机
CN215766597U (zh) 一种辅助内循环蓄能水热交换器
CN214170735U (zh) —种散热效果好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
CN212063944U (zh) 一种采用热管散热的光伏光热组件
CN210627119U (zh) 用于单片机封闭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1251861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外壳
CN210321327U (zh) 一种抗腐蚀性热交换器
CN114183521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工业机器人用减速机
CN220606342U (zh) 一种水泵控制设备散热系统
CN220646135U (zh) 一种高散热效率空气压缩机
CN215447096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水冷装置
CN214926413U (zh) 一种用于eps成型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20456539U (zh) 一种具有硅胶导热片的电池组
CN216522134U (zh) 热交换装置
CN220020810U (zh) 一种高频电压器的散热结构
CN215370277U (zh) 一种耐高温的轴流风机
CN220850042U (zh) 一种水环真空泵降温机构
CN221096734U (zh) 一种风机发电机组装置
CN216930397U (zh) 一种具有耐高温功能的智能印制电路板
CN220204232U (zh) 一种带热油转换组件的液压马达
CN220481088U (zh) 一种型材加工装置的冷却设备
CN216382519U (zh) 一种有利于散热的减速机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