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6208U -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6208U
CN212406208U CN201922256280.3U CN201922256280U CN212406208U CN 212406208 U CN212406208 U CN 212406208U CN 201922256280 U CN201922256280 U CN 201922256280U CN 212406208 U CN212406208 U CN 212406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upport
semi
fasten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6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hengx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康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康玲 filed Critical 李康玲
Priority to CN201922256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6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6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6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由两个半环体组成,所述半环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半环体一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半环,所述限制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半环体套设在木梁上,通过紧固半环上的插入齿实现与木梁外侧壁的连接,通过转动连接半环,使木梁相互之间从断裂处进行紧固,从而实现对断裂木梁的稳定,通过连接轴、支撑杆、支撑圈和支撑环的作用使抵触板与支撑柱上的支撑槽进行抵触,从而实现对半环体连接的断裂木梁的支撑,从而对木梁断裂处进行支撑,使其能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加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文化丰富,尤其是古民居建筑,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但是这些房屋时代久远,其中大部分古民居建筑都是木构架承重体系,梁、柱形成的类框架起主要承载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梁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材料的原因会产生断裂点,在此时,需要对支撑梁进行支撑,再者,现有的支撑梁采用榫卯进行连接,时间过长时在连接处会出现断裂,造成梁与梁之间连接不紧密,影响建筑的支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古建筑支撑梁在进行出现断裂伤痕时缺乏专用装置对齐进行专门支撑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由两个半环体组成,所述半环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半环体一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半环,所述限制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所述半环体内侧壁设置有螺纹层,所述螺纹层螺纹连接有连接半环,所述连接半环与紧固装置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限制半环上的多个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连接有同一个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支撑环。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半环,所述紧固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插入齿,所述紧固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半环端部固定连接有呈环状的T型条,位于连接半环处的所述紧固半环侧壁开设有呈T型的环状槽,所述T型条位于环状槽内。
优选地,所述半环体相对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内底部开设有贯穿侧壁的连接口,所述螺栓位于连接口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环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通过弹簧与支撑圈底部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两个半环体套设在木梁上,通过紧固半环上的插入齿实现与木梁外侧壁的连接,通过转动连接半环,使木梁相互之间从断裂处进行紧固,从而实现对断裂木梁的稳定。
2、通过将连接轴套设在限制半环上的贯穿口内实现紧固,通过支撑杆、支撑圈和支撑环的作用使抵触板与支撑柱上的支撑槽进行抵触,从而实现对半环体连接的断裂木梁的支撑,从而对木梁断裂处进行支撑,使其能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中与支撑梁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
图中:1支撑柱、2支撑槽、3半环体、4限制半环、5连接半环、 6贯穿口、7连接轴、8支撑杆、9支撑圈、10支撑环、11紧固半环、 12插入齿、13固定块、14T型条、15连接口、16抵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可以是原有古建筑的支撑原柱,也可以是后来设置的支撑柱1,用来进行支撑,具体根据古建筑的承重梁断裂位置来定,支撑柱1上开设有支撑槽2,支撑槽2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环体,外环体由两个半环体3组成,通过两个半环体3进行螺栓连接,使得在不破坏建筑梁2本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组合连接,半环体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半环体3一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半环4,限制半环4端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半环体3内侧壁设置有螺纹层,螺纹层螺纹连接有连接半环5,连接半环5外侧壁设置有摩擦层,来方便进行转动连接半环5,连接半环5外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来实现螺纹连接,在通过螺纹连接在进行紧固后,能实现将两个断裂的梁进行横向紧固连接,连接半环5与紧固装置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限制半环4上的多个贯穿口6,贯穿口6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7,连接轴7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 8,支撑杆8端部开设有贯穿孔,其贯穿孔内侧壁设置有螺纹,通过螺纹实现将支撑杆8与连接轴7的端部进行螺纹连接,其支撑杆8通过贯穿孔套设在连接轴7上,多个支撑杆8连接有同一个支撑圈9,支撑圈9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支撑环10,通过转动支撑环10来实现抵触板16与支撑槽2内底部的抵触,实现支撑。
进一步地,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半环11,紧固半环11端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插入齿12,插入齿12其作用是在进行紧固半环11 连接时,通过紧固半环11的紧固力将插入齿11插入到待支撑梁的外侧壁上,从而实现对支撑梁的横向拉动,使其断裂处连接更加紧密,紧固半环11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设置有贯穿孔通过紧固半环11上的两个固定块13通过连接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实现将紧固半环11与待支撑梁的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连接半环5端部固定连接有呈环状的T型条14,位于连接半环5处的紧固半环11侧壁开设有呈T型的环状槽,环状槽贯穿两侧槽侧壁,在连接半环5进行转动时,会通过T型条14与环状槽的共同作用,实现将紧固半环11进行移动,其T型条14位于环状槽内。
进一步地,半环体3相对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设置隐藏槽,对螺栓的两端进行限位,隐藏槽内底部开设有贯穿侧壁的连接口15,螺栓位于连接口15内,通过螺栓将半环体3进行紧固连接,实现对待支撑梁的夹持。
进一步地,支撑环10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抵触板16,抵触板16通过弹簧与支撑圈9底部连接,在进行支撑时,通过抵触板16 实现将加工装置与支撑柱1上的支撑槽2进行抵触,通过支撑柱1对设备与待支撑梁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
当需要对古建筑木梁断裂处进行加固支撑时,将两个相对设置的半环体3套设在木梁断裂处,使位于半环体3两侧的两个紧固半环 11分别位于断裂木梁的两端处,使木梁断裂点处在半环体3内,用连接螺栓通过连接口将两个紧固半环11进行紧固,使位于紧固半环 11上的插入齿12与木梁外侧壁进行接触,通过螺栓将两个紧固半环 11上的固定块13进行固定,实现紧固连接,在此过程中,插入齿12 会受到紧固半环11的紧固力,从而插入到木梁的侧壁上,实现与木梁的固定,通过转动与紧固半环11通过T型条14连接的连接半环5,使与半环体3螺纹连接的连接半环5产生移动,在连接半环5产生移动时,会对紧固半环11产生一定的拉力,使两个紧固半环11直接变近,在此过程中,会使与紧固半环11通过插入插入齿12连接的木梁之间的距离变近,从而实现紧固;
在对半环体3进行支撑时,通过将连接轴7套设在贯穿口内,将支撑杆1与连接轴7进行连接,转动位于与支撑杆8固定连接的支撑圈9上的支撑环10,使与之转动连接的抵触板16进行下移,从而使抵触板16与支撑柱1上的支撑槽2进行抵触,从而实现对半环体3 的支撑,即实现对木梁断裂处的支撑,保证木梁能继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上开设有支撑槽(2),所述支撑槽(2)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由两个半环体(3)组成,所述半环体(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半环体(3)一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半环(4),所述限制半环(4)端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所述半环体(3)内侧壁设置有螺纹层,所述螺纹层螺纹连接有连接半环(5),所述连接半环(5)与紧固装置侧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限制半环(4)上的多个贯穿口(6),所述贯穿口(6)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杆(8),多个所述支撑杆(8)连接有同一个支撑圈(9),所述支撑圈(9)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支撑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半环(11),所述紧固半环(11)端部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插入齿(12),所述紧固半环(11)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上设置有贯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半环(5)端部固定连接有呈环状的T型条(14),位于连接半环(5)处的所述紧固半环(11)侧壁开设有呈T型的环状槽,所述T型条(14)位于环状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体(3)相对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内底部开设有贯穿侧壁的连接口(15),所述螺栓位于连接口(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0)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抵触板(16),所述抵触板(16)通过弹簧与支撑圈(9)底部连接。
CN201922256280.3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Active CN212406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6280.3U CN21240620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6280.3U CN21240620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6208U true CN212406208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6280.3U Active CN21240620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6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6331A (zh) * 2021-03-15 2021-06-22 中玮装配式建筑科技(铜陵)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复合墙体与梁柱的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6331A (zh) * 2021-03-15 2021-06-22 中玮装配式建筑科技(铜陵)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复合墙体与梁柱的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vyashree et al. Use of flat slabs in multi-storey commercial building situated in high seismic zone
CN212406208U (zh)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
CN202899391U (zh) 纯木结构的吊顶系统
CN209754566U (zh) 一种带有轴向夹紧功能的箱型钢紧固装置
CN213741714U (zh) 一种钢结构抗风装置
CN203626232U (zh) 小钢模拼接多层板施工装置
CN207079941U (zh) 一种预制坡屋面板支撑体系
CN21505483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量化外挂墙板
CN111734051A (zh) 一种房建剪力墙施工轻质钢筋卡具
CN209163462U (zh) 一种建筑物结构加固组件
CN205314291U (zh) 加强结构的保温型钢结构厂房
CN111877537A (zh) 一种提拔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
CN220978938U (zh) 一种基于加固技术的房屋加固结构
CN220814220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加固连接架
CN205804358U (zh) 一种用于单边支模的斜向支撑底座
CN210500222U (zh) 一种用于存放预制墙板的支架
CN219491679U (zh) 一种支撑稳定的顶托
CN218091603U (zh) 一种轻型钢结构组合梁
CN104404968B (zh)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装置及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方法
CN219280936U (zh) 一种多层钢结构部件
CN219527757U (zh) 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装置
CN109138181B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预制梁柱建筑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616958U (zh) 一种高层建筑抽柱施工加固结构
CN21442357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新型连接结构
CN220150878U (zh) 混凝土梁模板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242000 6th floor, talent apartment, Kechuang building, Dechang West Road, Guangd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Chengx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802, building 2, poly central mansion,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Ka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