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1631U -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1631U
CN212391631U CN202022167108.3U CN202022167108U CN212391631U CN 212391631 U CN212391631 U CN 212391631U CN 202022167108 U CN202022167108 U CN 202022167108U CN 212391631 U CN212391631 U CN 212391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olarizer
reflecting part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71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
仝广运
李卓隆
叶明哲
王伯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71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1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1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1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用以实现健康显示,以及避免显示色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出光侧的解偏层;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Description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优点而备受业界关注,目前在手机、车载、显示器、电视和公共显示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LCD包含背光源和显示屏,显示屏主要是由上偏光片、彩膜、液晶、薄膜晶体管、下偏光片组成。上下偏光片光轴分布成90°垂直分布。通过液晶开关控制光线的偏振度,实现显示功能。其中,背光源发出的光主要为自然光,经过下偏光片过滤为垂直方向的线偏振光,进入液晶,由液晶的双折射作用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再经过上偏光片出射的光线仍为线偏振光。显示屏出射光的线偏振度可达到99.8%。然而,线偏光更容易造成人眼疲劳。目前,显示行业有开发圆偏光片的液晶显示技术,其目的在于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该方案需要使用1/4波片(Quarter-Wave Plate,QWP),然而QWP对不同波段的光旋光效率不同,不同角度下透过QWP的亮度出现明显下降,容易出现色偏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用以实现健康显示,以及避免显示色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出光侧的解偏层;
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还包括:胶材;
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胶材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
所述胶材位于所述透光支撑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
所述偏光层复用为所述透光支撑层,所述胶材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材包括光学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粒子的材料包括:硅;
所述反射部的材料包括: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中的所述纳米粒子具有多种粒径,包覆不同种粒径的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分别与不同预设波长范围的光发生共振散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至少包括:第一纳米粒子、第二纳米粒子、以及第三纳米粒子;
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直径;
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红光发生共振散射;
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绿光发生共振散射;
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蓝光发生共振散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3纳米~35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0纳米~12纳米;
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1纳米~23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4纳米~17纳米;
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纳米~2纳米;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29~32纳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
所述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解偏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保护层位于所述解偏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中的所述解偏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眼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偏光片包括解偏层,并且解偏层包括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吸收光波,光子频率与反射部表秒电子自然震荡频率匹配时,反射部表面会发生等离子共振,产生共振效应发生共振散射,从而可以对偏振光的解偏,形成近自然光。从而从偏光片出射的光的线偏振度低。当偏光片应用于显示产品,作为显示产品的上偏光片时,从显示产品出射光的线偏振度低,不易造成眼疲劳,并且,由于对线偏振光进行解偏后形成自然光,当应用于太阳镜可视显示时,不会出现显示色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片的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太阳镜不同显示屏亮度变化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太阳镜不同显示屏色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太阳镜不同显示屏的单色光亮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申请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如图1所示,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3,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3出光侧的解偏层5;
如图2所示,所述解偏层5包括:纳米粒子6,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6的反射部7;
包覆所述纳米粒子6的所述反射部7,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包括解偏层,解偏层包括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吸收光波,光子频率与反射部表秒电子自然震荡频率匹配时,反射部表面会发生等离子共振,产生共振效应发生共振散射,从而可以对偏振光的解偏,形成近自然光。从而从偏光片出射的光的线偏振度低。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应用于显示产品,作为显示产品的上偏光片时,从显示产品出射光的线偏振度低,不易造成眼疲劳。并且,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由于对线偏振光进行解偏后形成自然光,当应用于太阳镜可视显示时,不会出现显示色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中,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可以是壳核结构的粒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解偏层5还包括:胶材8;
被所述反射部7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6分散于所述胶材8内。
即将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溶于胶材中与胶材均匀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层3背离所述解偏层5一侧的第一保护层1,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背离所述偏光层3一侧的压敏胶4,位于所述解偏层5背离所述偏光层3一侧的第二保护层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解偏层5还包括:透光支撑层9。
需要说明的是,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为固态,未涂覆的胶材为液态,将纳米粒子溶于胶材后,获得的材料仍为液态,因此液态材料需要涂覆在透光支撑层,形成具有解偏功能的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胶材8位于所述透光支撑层9背离所述偏光层3的一侧。即胶材8位于透光支撑层9和第二保护层2之间。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偏光层3复用为所述透光支撑层9,所述胶材8位于所述偏光层3的出光侧。即胶材8位于偏光层3和第二保护层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偏光层复用为透光支撑层,从而可以简化偏光片的结构,简化偏光片制备工艺流程,从而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减薄偏光片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下列之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亚克力、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下列之一:PET、亚克力、COP、TAC。
具体实施时,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时,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可以是PET、亚克力、COP、TAC中任一种。当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时,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可以是PET、亚克力、COP、TAC中任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支撑层可以选择与第二保护层相同的材料,即透光支撑层包括下列之一:PET、亚克力、COP、TAC。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偏光片包括第二保护层和透光支撑层时,透光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施时,当透光支撑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相同时,透光支撑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可以是PET、亚克力、COP、TAC中任一种。当透光支撑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不相同时,透光支撑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可以是PET、亚克力、COP、TAC中任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层的材料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偏光层复用为透光支撑层时,即透光支撑层的材料包括PV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材包括光学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部的材料例如包括金属。从而入射光在金属表面可以发生共振散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粒子的材料包括:硅;
所述反射部的材料包括: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解偏层5中的所述纳米粒子6具有多种粒径,包覆不同种粒径的所述纳米粒子6的所述反射部7,分别与不同预设波长范围的光发生共振散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偏层至少包括:第一纳米粒子、第二纳米粒子、以及第三纳米粒子;
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直径;
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红光发生共振散射;
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绿光发生共振散射;
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蓝光发生共振散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解偏层中的包括可以分别与红光、蓝光、以及绿光发生共振散射的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从而解偏层可以实现可见光范围内的共振散射效应,实现对可见光进行解偏,获得近自然光。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纳米粒子、第二纳米粒子以及第三纳米粒子可以包括相同的材料,包覆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可以包括相同的材料,对纳米粒子的直径以及反射部的厚度进行调节便可以实现被反射部包覆的不同纳米粒子与不同波段的光发生共振散射,以实现可见光范围内的线偏振光解偏。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的密度,以实现可见光范围内的共振散射效应。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纳米粒子的粒径以及反射部的厚度进行调节,以实现不同尺寸的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分别与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发生共振散射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反射部包覆的第一纳米粒子散射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20纳米(nm)~700nm;被反射部包覆的第二纳米粒子散射绿光的波长范围为520nm~560nm;被反射部包覆的第三纳米粒子散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45nm~5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3纳米~35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0纳米~12纳米;
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1纳米~23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4纳米~17纳米;
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纳米~2纳米;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29~32纳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4.3nm,包覆第一纳米粒子的反射部的厚度为11.0nm。第二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2.3nm,包覆第二纳米粒子的反射部的厚度为15.8nm。第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3nm,包覆第三纳米粒子的反射部的厚度为30.8nm。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的密度例如可以是6×109/cm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还包括:位于压敏胶4背离第一保护层1一侧的离型膜10,以及位于第二保护层2背离偏光层3一侧的保护膜11。在具体实施时,保护膜11和离型膜10可对偏光片进行保护,可以防水防尘。使用时,可以将保护膜和离型膜撕除。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制备方法包括:
S101、提供偏光层;
S102、所述偏光层的一侧形成解偏层;其中,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不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制备方法,在偏光层之上制作解偏层,并且解偏层包括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吸收光波,光子频率与反射部表秒电子自然震荡频率匹配时,反射部表面会发生等离子共振,产生共振效应发生共振散射,从而可以对偏振光的解偏,形成近自然光。从而从偏光片出射的光的线偏振度低。当偏光片应用于显示产品,作为显示产品的上偏光片时,从显示产品出射光的线偏振度低,不易造成眼疲劳,并且,由于对线偏振光进行解偏后形成自然光,当应用于太阳镜可视显示时,不会出现显示色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形成解偏层,具体包括:
提供透光支撑层;
提供添加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的光学胶,并在所述透光支撑层背离所述解偏层的一侧涂覆所述光学胶;
将所述透光支撑层未涂覆所述光学胶的一侧贴付于所述偏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解偏层具体包括:
提供添加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的光学胶;
将所述偏光层作为透光支撑层,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涂覆所述光学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制备方法,利用偏光层作为胶材的支撑层,从而可以简化偏光片制备流程,简化偏光片的结构,以及可以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偏光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一保护层,在第一保护层的一侧涂覆压敏胶;
在第一保护层背离压敏胶的一侧贴付偏光层。
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贴合透光支撑层,具体包括:
在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贴合透光支撑层。
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涂覆所述光学胶,具体包括:
在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涂覆所述光学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偏光层的一侧形成解偏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解偏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贴合第二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背离所述压敏胶的一侧贴合偏光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压敏胶表面贴合离型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第二保护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保护层背离偏光层一侧贴付保护膜。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2,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2出光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13;
所述偏光片13中的所述解偏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2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解偏功能的偏光片,并且该具有解偏功能的偏光片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即作为上偏光片,从而可以对液晶显示面板出射的线偏振光进行解偏,获得近自然光,不易造成人眼疲劳,可以实现健康显示,并且当使用偏光型太阳镜观看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时,不易出现色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2背离偏光片13一侧的下偏光片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下偏光片14背离液晶显示面板12一侧的背光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眼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位于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接下来以偏光层复用为透光支撑层为例,对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的显示装置以及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应用于太阳镜显示的测试结果进行介绍。
1、测试架构如下:
(1)、测试对象:显示屏A、显示屏B、显示屏C以及显示屏D。
其中,各显示屏的尺寸均为55英寸(inch),显示屏A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层复用为透光支撑层的偏光片。显示屏B包括相关技术中的常规偏光片,常规偏光片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位于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之间的偏光层,位于第一保护层背离偏光层一侧的压敏胶。显示屏C以及显示屏D包括相关技术中的圆偏光片,圆偏光片中的QWP位于第二保护层和偏光层之间。显示屏C包括圆偏光片a,其表面基材做2%防眩光处理(Anti-Glare,AG)。显示屏D包括圆偏光片b,其表面基材做硬化处理(Hard Coat,HC)。
(2)、测试光源选择:白光背光源。
(3)、偏光型太阳镜镜片参数:透光轴90°,透过率约14%。
(4)、测试设备:光色度测试仪CA310。
2、测试方法如下:
将显示屏A、显示屏B、显示屏C以及显示屏D分别与白光背光源作为整体,光色度测试仪CA310的测试镜头前固定偏光型太阳镜镜片,逆时针旋转偏光型太阳镜镜片,测试不同旋转角度下个显示屏的亮度和色坐标。其中,初始状态偏光型太阳镜的透光轴和QWP的透光轴90°方向平行。
3、测试结果如下:
(1)偏振度:显示屏A的偏振度为17.26%,显示屏B的偏振度为98.3%,显示屏C的偏振度为14.4%,显示屏D的偏振度为38.5%,即显示屏C的偏振度<显示屏A的偏振度<显示屏D的偏振度<显示屏B的偏振度。
其中,偏振度代表线偏光的转化率。例如一束光入射透过常规线偏光片后有98.3%的光转化为了线偏光,偏振度即为98.3%。偏振度越小,透过偏光片的光越接近自然光;偏振度越大,越接近线偏光。
(2)、亮度变化:旋转太阳镜镜片,不同显示屏亮度变化如图9所示,显示屏A的亮度变化为29.4%,显示屏B的亮度变化为99.1%,显示屏C的亮度变化为23.5%,显示屏D的亮度变化为55.6%,即显示屏C的亮度变化<显示屏A的亮度变化<显示屏D的亮度变化<显示屏B的亮度变化。
其中,在测试亮度变化时,旋转偏光型太阳镜镜片,旋转角度为0°~180°,旋转角度为0°时,各显示屏亮度处于最大值;旋转角度为90°时,各显示屏亮度处于最小值。显示屏B在旋转角度为90°时亮度几乎为0,出现了关黑状态,此时偏光型太阳镜的透光轴与常规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此时几乎无光通过。显示屏D在旋转角度为90°时亮度下降55.6%,人眼透过太阳镜观看时可明显感觉到亮度的变化。显示屏C和显示屏A在旋转角度为90°时亮度变化趋势较小,人眼透过太阳镜观看几乎不可察觉亮度的变化。
(3)、显示屏A、显示屏C以及显示屏D的色度变化:旋转偏光太阳镜镜片,不同显示屏色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0所示,显示屏A的白点坐标变换为:△Wx=0.004,△Wy=0.013;显示屏A的白点坐标变换为:△Wx=0.085,△Wy=0.115;显示屏D的白点坐标变换为:△Wx=0.05,△Wy=0.065;即显示屏A的白点坐标变换<显示屏D的白点坐标变换<显示屏C的白点坐标变换。其中,Wx为白点坐标x值,Wy为白点坐标y值。
按照色偏判定标准:△Wx<±0.03,△Wy<±0.03,显示屏C和显示屏D色偏规格严重超出标准,显示屏A色偏规格在标准范围内。
当偏光太阳镜镜片旋转角度从0°~90°时,显示屏C和显示屏D的白点坐标出现明显的飘移现象,偏光太阳镜镜片旋转角度为90°时的白点坐标与偏光太阳镜镜片旋转角度为0°时的白点坐标相比,出现坐标值减小即坐标蓝移的现象。偏光太阳镜镜片不同旋转角度下,显示屏C和显示屏D人眼可明显观察到色偏的现象;显示屏A各个视下无颜色变化。
(4)、显示屏A、显示屏C以及显示屏D的单色光亮度变化:旋转太阳镜,不同显示屏的单色光亮度变化趋势如图11所示,对于显示屏C以及显示屏D,单色光经过显示屏中的QWP后的透过比例发生变化,透过比例蓝光(B)>绿光(G)>红光(R)。R、G、B单色光透过显示屏A光强比例一致。
4、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显示屏B:显示屏B中的上偏光片为常规偏光片,该偏光片与偏光太阳镜均属于线偏光片,二者透光轴平行时亮度最高,透光轴垂直时亮度为零,处于黑态状态,画面不可见。
(2)、显示屏C和显示屏D:背光源的作为入射光在经过不同透过轴的偏光太阳镜镜片后,白点坐标发生严重的漂移。主要原因在于受QWP影响,QWP对入射光的旋光波段有选择性,只能够将特定的波长的光转换为圆偏光,其他波段的光转换为椭圆偏振光。单色光经过QWP后的透过比例发生变化,透过比例蓝光>绿光>红光,也就是说QWP对短驳蓝光旋光效率高近似于圆偏光,随波长越长旋光效率下降,椭圆偏振性增强。
(3)、显示屏A:其上偏光片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解偏功能的偏光片,可以通过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的共振散射实现线偏振光解偏,入射光透过显示屏A并经过偏光太阳镜镜片后,亮度变化微小,并且无色偏问题。并且R、G、B单色光透过显示屏A光强比例一致。在经过不同透光轴的偏光太阳镜精品后,R、G、B比例变化微小,白点坐标几乎无变化,即无色偏不良。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知,采用常规线偏光片作为上偏光片的显示屏B由于存在关黑状态,不适用于太阳镜可视(sunglasses free)显示。采用园偏光片作为上偏光片的显示屏C和显示屏D存在严重的色偏,不适用于sunglasses free显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作为上偏光片的显示屏A,可以搭配任意透光轴的偏光型太阳镜,亮度变化微小,无色偏,适用于sunglasses free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片及显示装置,偏光片包括解偏层,并且解偏层包括被反射部包覆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吸收光波,光子频率与反射部表秒电子自然震荡频率匹配时,反射部表面会发生等离子共振,产生共振效应发生共振散射,从而可以对偏振光的解偏,形成近自然光。从而从偏光片出射的光的线偏振度低。当偏光片应用于显示产品,作为显示产品的上偏光片时,从显示产品出射光的线偏振度低,不易造成眼疲劳,并且,由于对线偏振光进行解偏后形成自然光,当应用于太阳镜可视显示时,不会出现显示色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偏光层出光侧的解偏层;
所述解偏层包括:纳米粒子,以及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反射部;包覆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入射光发生共振散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还包括:胶材;
被所述反射部包覆的所述纳米粒子分散于所述胶材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
所述胶材位于所述透光支撑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还包括:透光支撑层;
所述偏光层复用为所述透光支撑层,所述胶材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材包括光学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的材料包括:硅;
所述反射部的材料包括: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中的所述纳米粒子具有多种粒径,包覆不同种粒径的所述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分别与不同预设波长范围的光发生共振散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偏层至少包括:第一纳米粒子、第二纳米粒子、以及第三纳米粒子;
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直径;
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大于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包覆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红光发生共振散射;
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绿光发生共振散射;
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与蓝光发生共振散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3纳米~35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0纳米~12纳米;
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1纳米~23纳米;包覆所述第二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14纳米~17纳米;
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纳米~2纳米;包覆所述第三纳米粒子的所述反射部的厚度为:29~32纳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
所述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解偏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保护层位于所述解偏层背离所述偏光层的一侧。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所述偏光片中的所述解偏层位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眼镜。
CN202022167108.3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391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7108.3U CN21239163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7108.3U CN21239163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1631U true CN212391631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4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7108.3U Active CN212391631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16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5681A (zh) * 2022-12-29 2023-05-16 广州邦士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护眼型偏光眼镜
WO2023155242A1 (zh) * 2022-02-16 2023-08-24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9660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眩减反射膜、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242A1 (zh) * 2022-02-16 2023-08-24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9660A1 (zh) * 2022-02-24 2023-08-3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眩减反射膜、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CN116125681A (zh) * 2022-12-29 2023-05-16 广州邦士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护眼型偏光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91631U (zh)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JP412280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191322B2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TW482921B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411250A (en) Optical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9018109A1 (en) A wire grid polarizer with combined functionalit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O2007138951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20821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3072151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816434A (zh) 光學構件
CN110879494A (zh) 一种镜面显示装置
JP2002318311A (ja) 制御された散乱・透過特性を有する光学フィルム
US10983384B2 (en)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4354818A (ja) 表示装置
JP200300518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287423B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屏
KR102315475B1 (ko) 광학 부재
CN114280714A (zh) 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1123553U (zh) 一种镜面显示装置
CN113589583A (zh) 显示装置
TWI676842B (zh) 廣視角顯示裝置
JP2002116435A (ja) 表示装置
CN216210335U (zh) 显示装置
JP20032799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8137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