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0600U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90600U CN212390600U CN202021477731.2U CN202021477731U CN212390600U CN 212390600 U CN212390600 U CN 212390600U CN 202021477731 U CN202021477731 U CN 202021477731U CN 212390600 U CN212390600 U CN 2123906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uct
- bracket
- outlet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限定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周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腔室的周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风道部件,风道部件设在第一壳体内,风道部件限定出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第一送风风道具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一风道出口,第二送风风道具有第二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出口,第一风道出口环绕第二风道出口设置,第一风道进口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风道进口与第二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应用壳体组件的空气处理设备(例如空调器),从出风口吹出的单一温度的风,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停的与四周的自然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导致被送到指定位置的能量损失较大,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壳体组件的结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体组件,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周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周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风道部件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具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一风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具有第二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出口,所述第一风道出口环绕所述第二风道出口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以共同限定出所述壳体组件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使第一风道出口和第二风道出口位于第一壳体外以共同限定出壳体组件的出风口,第二风道出口环绕第一风道出口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从第二风道出口流出的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能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应用壳体组件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部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以限定出所述第一送风风道,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以限定出所述第二送风风道,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风道进口,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二风道进口,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设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顺次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支架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风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的下游或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的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从第二风道出口流出的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能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调器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为冰蓄冷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冷凝器和放冷换热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放冷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冷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或所述第二风道进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水箱、蒸发器和取冷换热器,所述水箱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取冷换热器设在所述水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壳体、压缩机和水泵,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水箱之间,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路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取冷换热器和所述放冷换热器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风道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1、壳体组件;
1、第一壳体;
11、第一腔室;1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腔室;121、第二进风口;
2、风道部件;
21、第一送风风道;
211、第一风道进口;212、第一风道出口;213、第一子风道;214、第二子风道;
22、第二送风风道;
221、第二风道进口;222、第二风道出口;223、第三子风道;224、第四子风道;
23、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第三支架;26、第一风机;27、第二风机;
3、冷凝器;4、放冷换热器;5、接水盘;6、水箱;7、蒸发器;8、取冷换热器;
9、第二壳体;10、压缩机;20、水泵;3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1,其中壳体组件101可用于空气处理设备中,例如壳体组件101可用于空调器100、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1,包括:第一壳体1和风道部件2。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内限定出间隔开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的周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腔室12的周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21。由此可知,空调器100包括两个进风口,即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
风道部件2设在第一壳体1内。如图4所示,风道部件2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送风风道21和第二送风风道22,第一送风风道21具有第一风道进口211和第一风道出口212,第二送风风道22具有第二风道进口221和第二风道出口222,第一风道出口212环绕第二风道出口222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位于第一壳体1外以共同限定出空调器100的出风口30,第一风道进口211与第一腔室11连通,第二风道进口221与第二腔室12连通。
由此可知,气流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流经第一壳体1内部,具体为,其中一条路径为: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到第一腔室11内,然后经过第一风道进口211进入第一送风风道21,然后沿着第一送风风道21流动至第一风道出口212,最终流出第一壳体1。另一条路径为:气流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第二腔室12内,然后经过第二风道进口221进入到第二送风风道22,然后沿着第二送风风道22流动至第二风道出口222,最终流出第一壳体1。
由于第一风道出口212环绕第二风道出口222设置,从而在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出风时,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会环绕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进而形成风套风的出风形式,由此可知,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将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具有当前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清新度等的空气)隔离,有效地避免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能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222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应用壳体组件101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1,通过使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位于第一壳体1外以共同限定出空调器100的出风口30,第二风道出口222环绕第一风道出口212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能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222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应用壳体组件101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成本。
如图2-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道部件2包括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和第三支架25,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支架23和第二支架24位于第三支架25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架23与第三支架25相连以限定出第一送风风道21,第二支架24与第三支架25相连以限定出第二送风风道22,第一支架23上设有第一风道进口211,第二支架24上设有第二风道进口221,第三支架25上设有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由此可知,第一送风风道21和第二送风风道22的设置方式简单、可靠,便于拆装。同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支架25的设置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的部分伸出第一壳体1以限定出空调器100的出风口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是相对风道部件2而言的,例如如图1-图4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第一支架23位于第三支架25的前侧,第二支架24位于第三支架25的后侧,第三支架25上的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朝前出风。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送风风道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风道213和第二子风道214,第二送风风道22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子风道223和第四子风道224,其中第二子风道214的一端形成第一风道出口212,第四子风道224的一端形成第二风道出口222,第二子风道214环绕第四子风道224设置,且第二子风道21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风道出口212的中心轴线重合,第四子风道224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风道出口222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三支架25上限定出第二子风道214和第四子风道224。第一支架23形成为盖板,第二支架24形成为蜗壳,第三支架25形成为蜗壳,第一支架23与第三支架25配合连接以形成第一子风道213,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支架23与第三支架25限定出第一送风风道21。第二支架24与第三支架25配合连接以形成第三子风道223,进而可以通过第二支架24与第三支架25限定出第二送风风道22。
由于第二子风道214环绕第四子风道224设置,且第二子风道21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风道出口212的中心轴线重合,第四子风道224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风道出口222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在气流从第二子风道214流动至第一风道出口212,和从第四子风道224流动至第二风道出口222时,气流在第二子风道214和第四子风道224内分布的可以更加均匀一些,这样有利于使气流在从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后,在与出风口30距离相同的位置处,在周向上气流的分布更加均匀,气流的流速大体相同。由此,有利于增强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隔离自然气流与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的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件2还包括第一风机26和第二风机27,第一风机26位于第一送风风道21内,第二风机27位于第二送风风道22内。从而可以理解的是,每个送风风道内均设有风机,从而可以保证风道部件2的送风效率和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第一风机26与第一风道进口211正对设置,第二风机27与第二风道进口221正对设置,从而能够提高第一送风风道21和第二送风风道22内的气流速度,进而提高风道部件2的送风效率和可靠性。进而保证应用壳体组件101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可选地,第一风机26和第二风机27均为离心风机。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6和第二风机27均设在第三支架25上且沿第一方向(例如图4中的前后方向)顺次排布。由此便于第一风机26和第二风机27的安装,有利于减小风道部件2的占用空间。具体地,第一风机26的转动轴线与第二风机27的转动轴线重合。由此使得风道部件2的结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1还包括接水盘5,接水盘5与第二支架24为一体件。由此可知,接水盘5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承接第二腔室12内放置的换热器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进而提高壳体组件101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接水盘5与第二支架24为一体件,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壳体组件101的装配工序,提高应用壳体组件101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二支架24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接水盘5也可以形成为独立的结构,从而便于对接水盘5的维修、更换和清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风道出口212位于第二风道出口222的下游或与第二风道出口222平齐。从而可以保证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能够有效地隔离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与四周的自然气流,有效地避免由于第二风道出口222的气流先行流出而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能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222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应用壳体组件101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道出口21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风道出口222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有利于使第一风道出口212能够可靠均匀地环绕第二风道出口222,使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可以更加均匀地套在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外,由此有利于保证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能够有效地隔离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与四周的自然气流,更加有效地避免由于第二风道出口222的气流先行流出而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热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222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应用壳体组件101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使用成本。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1。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能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能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222送出的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空气调节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调器100的使用成本。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为冰蓄冷空调器100,空调器100还包括冷凝器3和放冷换热器4,冷凝器3设在第一腔室11内,放冷换热器4设在第二腔室12内。
由此可知,气流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流经第一壳体1内部,具体为,其中一条路径为: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到第一腔室11内,流经冷凝器3后,经过第一风道进口211进入第一送风风道21,然后沿着第一送风风道21流动至第一风道出口212,最终流出第一壳体1。另一条路径为:气流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第二腔室12内,流经放冷换热器4后,经过第二风道进口221进入到第二送风风道22,然后沿着第二送风风道22流动至第二风道出口222,最终流出第一壳体1。
已知,空调器100需要制冷时,可以控制放冷换热器4所在的管路流通,进而气流经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到第二腔室12内后可以与放冷换热器4进行换热而形成低温的冷风,然后换热后的气流经过的第二风道进口221进入到第二送风风道22,最后通过第二风道出口222排出至第一壳体1外,由此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同时可知,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气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将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冷风与四周的自然气流隔离,有效地避免从第二风道出口222流出的冷风在前进的过程中与四周的自然气流发生热量交换而损失较大的冷量,由此有利于使从第二风道出口222送出的低温气流在达到指定位置时,仍然具有较大的冷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空调器100的使用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时,冷凝器3所在的管路可以不流通、对应的压缩机10可以不运行,此时,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到第一腔室11内的气流则不会与冷凝器3换热,则通过第一风道进口211进入到第一送风风道21内的气流仍然为自然气流,自然风气流会沿着第一送风风道21流动至第一风道出口212,最终流出第一壳体1。当然,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过程中,若放冷换热器4所在的流路中冷量不足、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则说明需要冷凝器3所在的管路流通、对应的压缩机10运行以实现蓄冰功能,进而可以保证放冷换热器4所在管路中的冷量,进而保证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当然在蓄冰的同时也要保证从第一风道出口212流出的热风对空调器100的制冷功能不会有较大影响才好。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放冷换热器4设在第二进风口121处或第二风道进口221处。从而可知,在放冷换热器4设在第一进风口111处或第二风道进口221处时,可以有效地保证进入到第二腔室12内的气流都会流经放冷换热器4,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空气调节效率。可选地,冷凝器3设在第一进风口111处或第一风道进口211处,从而便于冷凝器3的安装,同时可以使空调器100的结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还包括水箱6、蒸发器7和取冷换热器8,水箱6位于第一壳体1的下方,蒸发器7和取冷换热器8设在水箱6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出口212和第二风道出口222也位于水箱6的上方,已知空调器100用于制冷,从第二风道出口222吹出的冷风会逐渐向下降,进而,水箱6位于第一壳体1下方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增大冷风下降的流动路径,进而增强空调器100冷却室内空气的效果,而且水箱6位于第一壳体1下方的结构设置还有利于提高空调器100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壳体9、压缩机10和水泵20,第二壳体9设在第一壳体1和水箱6之间,压缩机10设在第二壳体9内,压缩机10通过制冷剂管路与蒸发器7和冷凝器3相连,水泵20连接在取冷换热器8和放冷换热器4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由此可知,第二壳体9起到了中间支撑连接的作用,压缩机10设在第二壳体9内,能够有效避免空调器100在使用或移动过程中压缩机10与外部的物体相互刮划撞击,避免压缩机10受外部的干扰,提高空调器100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空调器100的占用空间,提高空调器100的外观美观性。
具体地,蒸发器7和取冷换热器8形成为一体结构,整体结构形成管翅式换热器。由此便于蒸发器7和取冷换热器8的装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可选地,相邻两片翅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由此有利于减小整体结构的占用空间,同时有利于空调器100的蓄冰和化冰。可选地,蒸发器7和取冷换热器8的换热管为蛇形盘管,换热管均沿横向(即垂直于上下方向)排布。蒸发器7内的制冷剂是从上向下流动的,取冷换热器8内的载冷剂是从下向上流动的,已知,温度较高的水会向上流动,温度低的水会向下流动,从而蒸发器7和取冷换热器8的换热管的横向排布,有利于空调器100内结冰和化冰过程中水箱6内上下温差的建立,由此有利于增强水箱内水流的自然换热,提高结冰和化冰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周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周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风道部件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具有第一风道进口和第一风道出口,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具有第二风道进口和第二风道出口,所述第一风道出口环绕所述第二风道出口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以共同限定出所述壳体组件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风道进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以限定出所述第一送风风道,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以限定出所述第二送风风道,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风道进口,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二风道进口,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风道出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设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顺次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支架为一体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一风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的下游或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风道出口的中心轴线重合。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冰蓄冷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冷凝器和放冷换热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放冷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冷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或所述第二风道进口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蒸发器和取冷换热器,所述水箱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取冷换热器设在所述水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压缩机和水泵,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水箱之间,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路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水泵连接在所述取冷换热器和所述放冷换热器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77731.2U CN212390600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77731.2U CN212390600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90600U true CN212390600U (zh) | 2021-01-22 |
Family
ID=742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77731.2U Active CN212390600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90600U (zh) |
-
2020
- 2020-07-23 CN CN202021477731.2U patent/CN2123906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976964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390600U (zh)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793177A (zh) | 一种空调器的出风结构及柜式空调器 | |
CN210861409U (zh) |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9744563U (zh) | 一种移动式空调机组 | |
CN216114889U (zh) | 一种单系统对开门冰箱 | |
CN216793846U (zh) | 电池柜 | |
CN111735192A (zh)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00191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0191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570832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384111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217903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720449U (zh) | 压缩机仓及制冷设备 | |
CN212619203U (zh)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17902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7902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025660U (zh) | 空调器 | |
CN216346703U (zh) | 空调器 | |
CN212618813U (zh) | 空调器 | |
CN111735193A (zh) | 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4623504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272978U (zh) | 换热器、蓄能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217902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84132U (zh) | 窗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