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9169U -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9169U
CN212389169U CN202021265903.XU CN202021265903U CN212389169U CN 212389169 U CN212389169 U CN 212389169U CN 202021265903 U CN202021265903 U CN 202021265903U CN 212389169 U CN212389169 U CN 212389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arm
opening
unlocking
door lock
limi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59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
闫康康
朱兵强
种刚
田树清
李彦鹏
薛伟鹏
孙晓林
白杰
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59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9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9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9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内开把手和均设于车门锁的壳体上的第一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和第二解锁摇臂;内开把手通过内开拉线与第一开启摇臂连接,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一端抵接,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开启机构,开启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壳体上的第二开启摇臂和限位块,第二开启摇臂与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二端抵接,限位块与车门锁的锁舌抵接,锁舌转动设于壳体上;解锁止机构,解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杆,解锁杆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于第二解锁摇臂和第二开启摇臂;本申请具有应急开启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较,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GB 7258中11.5条内容要求,乘用车所有供乘员上下车的车门(安装儿童锁锁止时除外)均应能从车内开启。
但是目前商用车中多数车型通过在驾驶室内布置机械拨钮等结构,通过拉线结构联动锁体内的解锁结构实现解锁,但是此类结构布置复杂,机械拨钮与拉线结构成本高,不适合大范围应用,导致应用范围较差;其余商用车的驾驶室内没有机械解锁止功能,通常通过遥控钥匙或者中控解锁实现车内解锁功能,但是上述在遇到紧急危险时,如果遥控钥匙、中控解锁失效,则用户无法从驾驶室内解锁逃生,降低了用户的生还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较的车门锁结构。
为了达到上目的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开把手和均设于所述车门锁的壳体上的第一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和第二解锁摇臂;所述内开把手通过内开拉线与第一开启摇臂连接,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开启机构,所述开启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开启摇臂和限位块,所述第二开启摇臂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二端抵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车门锁的锁舌抵接,所述锁舌转动设于所述壳体上;解锁止机构,所述解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杆,所述解锁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滑轨滑移连接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二端、通过滑槽滑移连接于第二开启摇臂,所述解锁杆与限位块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第二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限位块和锁舌上均配置有使其复位的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开启摇臂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第二解锁摇臂与第二开启摇臂绕各自与壳体连接的转轴联动,所述第二解锁摇臂带动解锁杆沿滑槽移动至通过卡接机构与限位块构成联动关系。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于解锁杆上的凸起和固定于限位块上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凸起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并相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接块用于在开启所述车门锁的过程中对凸起进行限位,当第一开启摇臂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解锁摇臂带动解锁杆沿滑轨联动至凸起与卡接块抵接,所述限位块和第二开启摇臂通过凸起与卡接块绕各自与壳体之间的转轴联动。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滑槽的槽深。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通过挡板与第二开启摇臂抵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与第一开启摇臂抵接的一侧设有朝背离第一开启摇臂方向倾斜的延伸导向面。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二开启摇臂、第二解锁摇臂、限位块和锁舌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一开启摇臂与第二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彼此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专门布置解锁拨钮、解锁拉线等结构,成本低,更适于大范围应用;
2、本实用新型仅需操作两次内开把手即可完成车门的解锁止及开启,操作简单、舒适;
3、在车门落锁后即车门呈锁止状态时,内开把手处于预设位置并无行程体现,提升了车辆室内的外观品质;
4、本实用新型的内开把手在完成车门锁的解锁止及开启后,可自动复位,提高了车辆内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呈锁止状态时壳体内部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解锁过程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解锁过程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状态轴侧示意图,此时第一开启摇臂及第二开启摇臂未复位,所以凸起与卡接块尚未抵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开启过程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状态轴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锁止时锁舌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门锁开启时锁舌的状态示意图。
1、第一解锁摇臂;2、壳体;3、第一开启摇臂;4、内开拉线;5、内开把手;6、第二解锁摇臂;7、解锁杆;8、第二开启摇臂;9、限位块;10、凸起;11、锁舌;12、卡接块;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包括传动机构、开启机构和解锁止机构。
具体的,传动机构包括内开把手5和均设于车门锁的壳体2上的第一开启摇臂3、第一解锁摇臂1和第二解锁摇臂6;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内开把手5转动连接于车体或车门锁的壳体2上,也可插接于车体或车门锁的壳体2上,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一开启摇臂3通过内开拉线4与内开把手5固定连接,操作内开把手5时,内开把手5将联动内开拉线4带动第一开启摇臂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内开拉线4远离内开把手5端与第一开启摇臂3的第一端连接,这样在操作内开把手5以带动第一开启摇臂3时更加省力;第一开启摇臂3的第一端还与第一解锁摇臂1的第一端抵接,第一解锁摇臂1与第一开启摇臂3抵接的一侧设有朝背离第一开启摇臂3方向倾斜的延伸导向面,这样更便于第一开启摇臂3联动第一解锁摇臂1同步转动,第一解锁摇臂1的第二端与第二解锁摇臂6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随着第一解锁摇臂1的转动,第二解锁摇臂6将同步转动。
开启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壳体2上的第二开启摇臂8和限位块9,第二开启摇臂8与第一开启摇臂3的第二端通过挡板13彼此抵接,具体的,挡板13设于第二开启摇臂8 靠近第一开启摇臂3一侧,第一开启摇臂3随着内开拉线4的联动而转动时,将与挡板 13抵紧,通过推动挡板13带动第二开启摇臂8转动,限位块9与车门锁的锁舌11抵接,锁舌11转动设于壳体2上。
解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杆7,解锁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滑轨滑移连接于第二解锁摇臂6 的第二端、通过滑槽滑移连接于第二开启摇臂8,这样随着第一解锁摇臂1和第二开启摇臂8的转动,解锁杆7将沿滑轨和滑槽进行移动。
第一开启摇臂3、第二开启摇臂8、第一解锁摇臂1、限位块9和锁舌11上均配置有使其复位的弹性件,具体的,第一开启摇臂3与第一解锁摇臂1的初始位置为彼此保持抵接,第二开启摇臂8的初始位置为与第一开启摇臂3保持抵接,锁舌11的初始位置为在车门锁呈开启状态时锁舌11处于的预设位置,限位块9的初始位置为车门锁呈锁止状态时,锁舌11所处位置的下方并与锁舌11保持抵紧状态;具体的,弹性件均为一端与壳体2固定连接的扭簧。
解锁杆7与限位块9之间设有卡接机构,具体的,卡接机构包括固定于解锁杆7上的凸起10和固定于限位块9上的卡接块12,卡接块12与凸起10均垂直于第二开启摇臂8的转动平面并相向延伸设置,其中,卡接块12用于在开启车门锁的过程中对凸起10 进行限位,而凸起10的高度大于滑槽的槽深,一方面,凸起10能够阻止解锁杆7从滑槽内脱出,另一方面当第一开启摇臂3转动预设角度时,第一解锁摇臂1带动解锁杆7 沿滑轨联动至凸起10与卡接块12抵接,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解锁摇臂1联动第二解锁摇臂6复位,而卡接块12在限位块9与配置于限位块9上的扭簧的作用力下,将会与凸起10抵紧,从而使得解锁杆7与滑槽远离第一开启摇臂3侧的内壁抵紧,这样解锁杆7及凸起10将会夹紧于卡接块12与滑槽远离第一开启摇臂3侧的内壁之间,卡接块12与第二开启摇臂8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凸起10的宽度,使得凸起10不能从卡接块 12与第二开启摇臂8侧壁之间经过,此时第一解锁摇臂1与第一开启摇臂3呈非抵接状态,车门锁完成解锁止,再次操作内开把手5,通过内开拉线4联动第一开启摇臂3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开启摇臂8转动时,限位块9和第二开启摇臂8将通过凸起10与卡接块12绕各自与壳体2之间的转轴联动,即第二开启摇臂8带动解锁杆7及凸起10移动,凸起10推动卡接块12,从而带动限位块9朝向远离锁舌11的方向移动,随着限位块9的转动,锁舌11失去的来自限位块9的阻力,将复位,此时车门锁开启,这样仅需操作两次内开把手5即可将车门锁开启,操作简单,且该车门锁结构简单,无需专门布置解锁拨钮、解锁拉线等结构,成本低,更适于大范围应用;将车门锁开启后,松开内开把手5,第一开启摇臂3、第二开启摇臂8、限位块9及锁舌11复位,车门锁恢复锁止状态,然后拨动解锁杆7,使得解锁杆7沿滑轨移动至凸起10与卡接块12分离,此时第一解锁摇臂1将带动第二解锁摇臂6复位,这样内开把手5在完成车门锁的解锁止及开启后,可自动复位,提高了车辆内的外观品质。
凸起10的周壁上设有倒角,这样更便于凸起10移动至与卡接块12抵接。
第一解锁摇臂1与第一开启摇臂3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第二开启摇臂8、第二解锁摇臂6、限位块9和锁舌11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第一开启摇臂3与第二开启摇臂8的转动平面彼此垂直,这样使得给车门锁结构的体积更小。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开把手和均设于所述车门锁的壳体上的第一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和第二解锁摇臂;所述内开把手通过内开拉线与第一开启摇臂连接,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开启机构,所述开启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开启摇臂和限位块,所述第二开启摇臂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第二端抵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车门锁的锁舌抵接,所述锁舌转动设于所述壳体上;
解锁止机构,所述解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杆,所述解锁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滑轨滑移连接于第二解锁摇臂的第二端、通过滑槽滑移连接于第二开启摇臂,所述解锁杆与限位块之间设有卡接机构;
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第二开启摇臂、第一解锁摇臂、限位块和锁舌上均配置有使其复位的弹性件;
在所述第一开启摇臂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摇臂、第二解锁摇臂与第二开启摇臂绕各自与壳体连接的转轴联动,所述第二解锁摇臂带动解锁杆沿滑槽移动至通过卡接机构与限位块构成联动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于解锁杆上的凸起和固定于限位块上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凸起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并相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接块用于在开启所述车门锁的过程中对凸起进行限位,当第一开启摇臂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解锁摇臂带动解锁杆沿滑轨联动至凸起与卡接块抵接,所述限位块和第二开启摇臂通过凸起与卡接块绕各自与壳体之间的转轴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滑槽的槽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通过挡板与第二开启摇臂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与第一开启摇臂抵接的一侧设有朝背离第一开启摇臂方向倾斜的延伸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摇臂与所述第一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二开启摇臂、第二解锁摇臂、限位块和锁舌的转动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一开启摇臂与第二开启摇臂的转动平面彼此垂直。
CN202021265903.X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Active CN212389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903.XU CN21238916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5903.XU CN21238916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9169U true CN212389169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6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5903.XU Active CN21238916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9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96906A (en) Vehicle door lock system
US8684425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US3331624A (en) Vehicle door fastening devices
JPH1024736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扉の中継機構
CN111852214A (zh)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GB2318611A (en) Latch device for a tailgate of a vehicle
JP3835606B2 (ja) 電気錠
JP3268837B2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装置
CN212389169U (zh)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
US6050620A (en) Vehicle door latch
US5971449A (en) Vehicle door latch
US10794095B2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N110670987B (zh) 双向开合装置、扶手箱及车辆
KR10030336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 어셈블리
JPH01247677A (ja) 車輌用ドアのロツク装置
WO2017009336A1 (en) Lock for a vehicle seat back
JP3183627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扉の中継機構
US20010013201A1 (en) Rotational tilt-armature
CN220667262U (zh) 一种汽车侧开扶手锁结构
KR20010112543A (ko) 자동차용 도어의 이중 잠금 장치
JP2001020579A (ja) 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付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CN219509438U (zh) 一种汽车车门儿童锁
CN220319344U (zh) 一种具有双锁勾的房车用机械式副锁
JPH10311173A (ja) プッシュ・プル錠
CN214659503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式推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200 Jingwei Industrial Park,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200 Jingwei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