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8476U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88476U CN212388476U CN202020903885.7U CN202020903885U CN212388476U CN 212388476 U CN212388476 U CN 212388476U CN 202020903885 U CN202020903885 U CN 202020903885U CN 212388476 U CN212388476 U CN 2123884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ft
- algae
- enclosure
- intercepting
- soft enclo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通过第二软质围隔和第一软质围隔减缓围隔两侧水体的交换,使得水流从水下矮堰上的沉水植物处通过,进行氮磷的吸收和水质净化,最后通过附着性藻类膜进行氮磷的二次吸收,大大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背景技术
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这些废污水不加处理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起藻类的快速繁殖形成“水华”,造成灾害性的后果。
目前,我国水域环境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水华防控形势严峻,拦藻截污、对入河湖等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是重要防控措施。目前物理拦藻截污技术、入河湖污水净化技术已有部分应用,然而,如何在物理拦藻截污过程中同时实现对入湖污水的净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探索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进行污水的拦截和净化,避免水华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而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桩体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上的连接件,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体包括但不限于浮球和浮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或者环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顶部间隔设置有与连接件对应的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体包括钢环和塑料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体包括碎石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桩体顶部径向设置有档杆。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下矮堰包括堆叠的土工布袋,所述土工布袋中装有土和/或碎石。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体底部设置有位于配重体一侧或者两侧的阻挡物,所述阻挡物包括但不限于石块和土袋。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附着性藻类膜由附着性藻类生长在第一软质围隔/或第二软质围隔内侧面而形成吸收氮磷的膜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通过第二软质围隔和第一软质围隔减缓围隔两侧水体的交换,使得水流从水下矮堰上的沉水植物处通过,进行氮磷的吸收和水质净化,最后通过附着性藻类膜进行氮磷的二次吸收,大大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而且第二软质围隔可以进行污水中藻类的拦截,限制了藻类的活动范围,可控性好,拦截的藻类还有利于氮磷的集中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水深约3m的湖泊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如图1所示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包括:水下矮堰6、桩体1、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间隔排布在水体中,进行水流的拦截降速,而且第二软质围隔3可以进行污水中藻类的拦截,限制了藻类的活动范围,方便进行打捞,可控性好。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分别采用规格为20m×3.2m的土工布,每20m一节,通过绳子进行连接成整体。
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8,漂浮体8包括但不限于浮球和浮筒,在本实施例中,漂浮体8采用了浮球,成本低,可以使得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顶部不低于水面,避免水流及藻类直接流入湖泊。
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11而固定在水体底部,配重体11可以采用碎石袋,自重大,提升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底部稳定性,而且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水体底部还设置有位于配重体11一侧或者两侧的阻挡物10,阻挡物10采用石块或者土袋,可以挤开水体底部的淤泥2,并阻挡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的移动,进一步提升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稳定性,避免水流从底部流出的问题。
将桩体1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桩体1采用混凝土桩,规格为0.35m×0.35m×7.5m,结构强度高,桩体1可以插入湖泊底部土壤4.5m深的位置,确保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稳固作用。
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1上的连接件9,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顶部间隔设置有与连接件9对应的固定孔,方便进行连接件9的安装,连接件9套设在桩体1上,上下移动灵活,适应水面高度的变化,桩体1顶部径向设置有档杆12,避免连接件9的滑脱,泄洪时,可以人工进行连接件9从桩体1上的快速脱离,方便泄洪。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9采用为钢丝绳或者环体,环体包括钢环和塑料环,钢环强度高,但耐腐蚀性差,塑料环的耐腐蚀性好,但是强度一般,因此,连接件9采用钢丝绳更为稳妥,施工也比较方便。
水下矮堰6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之间的水体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水下矮堰6通过土工布袋堆叠而成,土工布袋中装有土和/或碎石,确保结构的稳定性。水下矮堰6上种植有沉水植物7,使得水流从沉水植物7流过,进行第一次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第一软质围隔4和/或第二软质围隔3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5,进行第二次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减少了水流中的氮磷含量。
以水深约3m的湖泊为例,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水下矮堰6的堆叠,在水体的入水口沿宽度方向布置土工布袋,土工布袋装土后堆叠在水体中形成水下矮堰6,如图1所示,水下矮堰6的截面大体呈梯形,结构稳定,并使得水下矮堰顶部距离水面约为1m,有利于后续沉水植物的生长;
沉水植物7的种植,将沉水植物的根部用泥土及包裹物包裹后,丢入水体,下沉至水下矮堰6上,自动生长,在种植完成后三个月,检测存活率,对存活率低的部分区域进行补种,实现沉水植物7在水下矮堰6上的均匀分布,进行氮磷的吸收和水质净化;
打桩,在水下矮堰6两侧的水体中间隔进行桩体1的布置,使得桩体1底部插入水体下方的土壤中固定,且桩体顶部突出在水面之上,方便后续的施工,在本实施例中红,两排桩体1的间隔5m,每排桩体中相邻两个桩体的间隔为4m;
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布置,将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分别设置在水下矮堰6两侧的桩体1侧面,且第二软质围隔3位于水体的近入水口侧,进行污水中藻类的拦截,第一软质围隔4位于临湖侧,且第一软质围隔4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进行氮磷的吸收和水质净化,在本实施例中,附着性藻类膜5是由附着性藻类生长在第一软质围隔4内侧面而形成的吸收氮磷的膜体,附着性藻类可以采用刚毛藻,对氮磷的消耗量大;
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固定,如图1所示,水流从右向左流入湖泊时,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可以设置在对应桩体1的右侧,充分利用桩体1的限位,使得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局部在水流的作用下突出在桩体1的左侧,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上安装连接件9,将连接件9套设在对应的桩体1上,安装便利;
通过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顶部安装漂浮体8而保持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顶部不低于水面,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湖泊,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底部安装配重体11,使得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沉入水底,稳定性高,并在配重体11一侧或者两侧投入阻挡物,挤开水体底部的淤泥2,并阻挡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的移动,避免水流从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流出,定期进行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检查和更换,避免因破损而导致污水的失控。
综上,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实现了污水中藻类的拦截及水质的净化,通过减缓水体交换,并利用沉水植物和附着性藻类膜对氮磷的吸收,降低湖泊等水体的氮磷含量,施工和维护比较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用于水体的拦藻截污及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而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桩体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上的连接件,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体包括但不限于浮球和浮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或者环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顶部间隔设置有与连接件对应的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包括钢环和塑料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包括碎石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顶部径向设置有档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矮堰包括堆叠的土工布袋,所述土工布袋中装有土和/或碎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底部设置有位于配重体一侧或者两侧的阻挡物,所述阻挡物包括但不限于石块和土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03885.7U CN212388476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03885.7U CN212388476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88476U true CN212388476U (zh) | 2021-01-22 |
Family
ID=7425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03885.7U Active CN212388476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884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0923A (zh) * | 2020-05-26 | 2020-08-21 |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045134A (zh) * | 2021-03-24 | 2021-06-29 | 河海大学 | 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5-26 CN CN202020903885.7U patent/CN2123884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0923A (zh) * | 2020-05-26 | 2020-08-21 |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045134A (zh) * | 2021-03-24 | 2021-06-29 | 河海大学 | 一种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预处理的双层围隔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60923A (zh)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086570B (zh) | 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 |
CN100398753C (zh) |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 |
CN212388476U (zh) |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 | |
CN207512028U (zh) | 一种河流水质原位净化系统 | |
CN104926032A (zh) | 一种沿海城市感潮河道多级复合强化净化方法 | |
CN101219834A (zh) | 生态净污型复式河床湿地系统成型方法 | |
CN102086643A (zh) | 一种用于阻截河道岸带污染物入河与修复植被群落的生态工程技术 | |
CN203021406U (zh) |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 |
CN104803557B (zh) |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 |
CN108824351B (zh) | 增强河道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生态丁坝 | |
CN105753164A (zh) |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下沉式河道湿地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111636373A (zh) | 牡蛎礁排、海堤堤脚防护装置及堤脚防护方法 | |
CN112359775A (zh) | 一种消减波浪和减少沙滩泥化的生态带构建方法 | |
CN107010787B (zh) | 一种适用于丘陵区塘坝的拦土沉砂降污系统 | |
CN109252487B (zh) | 一种用于生态恢复和防护的工字坝及其生态工法 | |
CN212426977U (zh) | 一种护坡生态砂袋结构及防波堤 | |
CN211898143U (zh) | 一种用于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装置 | |
CN211090825U (zh) | 一种挺水植物去污种植及固定装置 | |
CN102587319A (zh) | 一种用于河流污染治理的生态丁型潜坝 | |
CN113321313A (zh) | 一种用于提升高流速高含沙河道水质的复合生境系统 | |
CN111925052A (zh) | 一种复合型城市河道市政排口预处理装置 | |
CN218880749U (zh) | 一种小流域水土保持护坡系统 | |
CN111945664A (zh) | 一种护坡生态砂袋结构及防波堤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573662A (zh) | 一种导流式透水生态滤坝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