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700U -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700U
CN212386700U CN202020905652.0U CN202020905652U CN212386700U CN 212386700 U CN212386700 U CN 212386700U CN 202020905652 U CN202020905652 U CN 202020905652U CN 212386700 U CN212386700 U CN 212386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gasbag
slide
buffering box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56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威
屈纯
毛龙
张文龙
王梦蕾
余维维
宋壬申
潘世云
姚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Institute of Aerospace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Institute of Aerospace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Institute of Aerospace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bei Institute of Aerospace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9056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气囊的底面设有自主充气口,气囊的侧面设有薄膜式排气口,自主充气口的周围设有多个缓冲盒,缓冲盒的内部设有滑道,滑道内设有活塞板,滑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缓冲盒的底面设有开口,缓冲盒底面的开口处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上端连接活塞板,缓冲盒底面的开口两侧设有铰链,铰链的铰链臂挡在支撑板的外侧,缓冲盒的顶部设有呼吸孔,缓冲盒的内部通过呼吸孔与气囊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精密电子元器件等的空投,增加缓冲效果,可重复使用,也可以在现有气囊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简单易行。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空投物品着陆冲击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装备物资的空投主要依赖于降落伞或者降落伞加缓冲气囊的方式。如中国专利CN201420319201.3公开的一种空投防护系统,其包括降落伞、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撞击开关,安全气囊的一端与降落伞的承载器直接或间接连接,安全气囊的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输出端连接,气体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撞击开关直接或间接连接,不但能使正常空投时空投物落地更稳、更安全,而且当降落伞在设定高度内不能正常打开时也能对空投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空降时受风力的影响也较小。只要能够满足装备物资着陆时的过载低于规定值即认为空投效果良好。但是,一些对过载要求很低的物资,如精密电子元器件等,使用上述方式缓冲效果很难达到要求,可能会造成物资的空投失败。针对这种情况,精密电子元器件等物资的空投方式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气囊底部设置多个缓冲盒,缓冲盒内部缓冲弹簧以及活塞板可以增大缓冲效果,使空投的精密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面设有自主充气口,所述气囊的侧面设有薄膜式排气口,所述自主充气口的周围设有多个缓冲盒,所述缓冲盒的内部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活塞板,所述滑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所述缓冲盒的底面设有开口,所述缓冲盒底面的开口处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活塞板,所述缓冲盒底面的开口两侧设有铰链,所述铰链的铰链臂挡在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缓冲盒的顶部设有呼吸孔,所述缓冲盒的内部通过所述呼吸孔与所述气囊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滑道上设有两条导轨,所述活塞板上设有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分别与所述两条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为截锥涡卷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盒有四个,分别固定在所述气囊底面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有两个,对称固定在缓冲盒底面开口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囊底部安装缓冲盒,缓冲盒内部缓冲弹簧以及活塞板可以增大缓冲效果,使空投的精密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
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精密电子元器件等的空投,增加缓冲效果,可重复使用,也可以在现有气囊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缓冲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活塞板与导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降过程中缓冲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着陆时缓冲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1的底面设有自主充气口3,所述气囊1的侧面设有薄膜式排气口4,所述自主充气口3的周围设有多个缓冲盒2,所述缓冲盒2的内部设有滑道12,所述滑道12内设有活塞板15,所述滑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13和下限位结构14,所述缓冲盒2的底面设有开口,所述缓冲盒底面的开口处设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上固定缓冲弹簧5,所述缓冲弹簧5的上端连接所述活塞板15,所述缓冲盒底面的开口两侧设有铰链17,所述铰链的铰链臂挡在所述支撑板16的外侧,所述缓冲盒2的顶部设有呼吸孔18,所述缓冲盒的内部通过所述呼吸孔18与所述气囊1的内部连通。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气囊1外形为长方体形,气囊的底面设有自主充气口3,气囊1在下降过程中,自主充气口3设计在底面可以实现从周围大气中向气囊内自主充气。气囊的侧面设有薄膜式排气口4,薄膜式排气口通过薄膜的强度来控制气囊排气开启压力。为了控制气囊排气开启压力,需要在排气口处覆盖压力膜,可以采用橡胶带将压力膜套紧在排气口上,与粘贴压力膜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气囊缓冲过程中,当气囊内外压差大于压力膜的强度时,压力膜被冲破。薄膜式排气口属于现有技术范畴,此处不作更为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13和下限位结构14,上限位结构和下限位结构为台阶,限制活塞板在滑道内的行程。所述滑道12上设有两条导轨19,所述活塞板15上设有两个滑槽20,所述两个滑槽20分别与所述两条导轨19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弹簧5为截锥涡卷弹簧。截锥涡卷弹簧又名笋形弹簧或宝塔弹簧,截锥涡卷弹簧具有体积小、荷载大及变刚度。广泛应用于小空间、大载荷的场合及减震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盒2有四个,分别固定在所述气囊1底面的四个角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7有两个,对称固定在缓冲盒底面开口的两侧。
参见图4、图5,气囊1通常安装于空投物资的正下方,空投物资的上方通常会带有降落伞。降落伞的存在可以调整空投物资的下落姿态,有利于气囊底面以和地面平行的姿态接触。气囊1的底面的四个角位置安装有四个缓冲盒2。缓冲盒2和气囊1之间通过包胶接头热合而成。缓冲盒2内壁11上沿对称位置开设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滑道12,缓冲弹簧5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板15,下端设置有支撑板16。活塞板15的两端滑槽20可以在滑道12上的导轨上19自由上下移动,滑道12的顶部设置有上限位结构13,底部设置有下限位结构14,上限位结构13和下限位结构14的位置也是缓冲弹簧5所能运动到的极限位置。当缓冲盒2未开启时,缓冲盒2内的活塞板15被缓冲弹簧5压抵于滑道12的上限位结构13位置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空投物资一旦进入大气中,在降落伞的作用下物资会出现减速,由于四个缓冲盒具有一定重量,这时布置于空投物资下方的气囊1可在下降过程中保持立方体形状,不需要额外气源充气,通过在气囊1底部设置的自主充气口3就可以实现从周围大气中自主充气。当气囊1内的气压达到一定压力后,气流会通过设置在缓冲盒2顶部的呼吸孔18进入缓冲盒2中。这时作用于活塞板15上的力等于进入缓冲盒的气体压强与活塞板15面积的乘积。此作用力大于铰链17作用力与缓冲弹簧5压缩储能力之和,铰链17将会从水平位置移动至竖直位置,继而释放支撑板16。得到释放的支撑板16会带动处于压缩状态的缓冲弹簧5伸出缓冲盒,在重力以及弹簧压缩能的作用下,活塞板15也会随之在滑道12内的上限位结构13和下限位结构14之间滑动,直到缓冲弹簧5下端的支撑板16与地面接触发生碰撞过程。在碰撞过程中,由于缓冲弹簧5具有可伸缩性,并且缓冲弹簧5上方的活塞板15可以在滑道12内部自由上下运动,这样可以极大的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再加上气囊1本身在压缩过程中通过薄膜式排气口4的作用下也可以释放部分能量,最终使精密电子元器件的过载降低到极低的水平,达到安全空投的目的。此外,缓冲盒2在缓冲结束以后还可重复循环使用,经济效益较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囊底部安装缓冲盒,结构简单、并可重复使用,适用不同结构的气囊,尤其适用于精密元器件的空投,增加缓冲效果,具有通用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包括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底面设有自主充气口(3),所述气囊(1)的侧面设有薄膜式排气口(4),所述自主充气口(3)的周围设有多个缓冲盒(2),所述缓冲盒(2)的内部设有滑道(12),所述滑道(12)内设有活塞板(15),所述滑道(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结构(13)和下限位结构(14),所述缓冲盒(2)的底面设有开口,所述缓冲盒底面的开口处设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上固定缓冲弹簧(5),所述缓冲弹簧(5)的上端连接所述活塞板(15),所述缓冲盒底面的开口两侧设有铰链(17),所述铰链的铰链臂挡在所述支撑板(16)的外侧,所述缓冲盒(2)的顶部设有呼吸孔(18),所述缓冲盒的内部通过所述呼吸孔(18)与所述气囊(1)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2)上设有两条导轨(19),所述活塞板(15)上设有两个滑槽(20),所述两个滑槽(20)分别与所述两条导轨(19)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5)为截锥涡卷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盒(2)有四个,分别固定在所述气囊(1)底面的四个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缓冲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17)有两个,对称固定在缓冲盒底面开口的两侧。
CN202020905652.0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Active CN212386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5652.0U CN212386700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5652.0U CN212386700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700U true CN212386700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1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5652.0U Active CN212386700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315475A1 (en) Device for emergency lowering of a person from a high-rise building
KR20140045326A (ko) 고층 시설로부터 구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1483596A (zh)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CN212386700U (zh) 一种缓冲气囊装置
CN110001978A (zh) 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气囊
CN211568276U (zh) 一种用于飞艇的缓冲装置
CN207433805U (zh) 一种具有缓冲效能的空投型自落式气囊
CN108284960B (zh) 降低无人机因意外坠落造成损失的方法
CN111470043B (zh) 一种组合式缓冲吸能结构和空投防护装置
CN211766341U (zh) 一种无人机降落用缓冲减震机构
CN110001932A (zh) 一种基于气动减速防止坠落损毁的航拍无人机
CN2513601Y (zh) 高层建筑救生装置
RU2443604C1 (ru)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ая система амортизации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приземлени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13264192A (zh) 一种无人机气囊装置
CN208732546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空作业平台底板
CN208208819U (zh) 一种电动汽车防撞箱
WO2008127143A1 (fr) Dispositif permettant d'évacuer d'urgence un individu d'un objet situé en hauteur, mécanisme amortisseur de ce dispositif, structure d'appui d'un sac de ce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remplissage d'une chambre gonflable de ce dispositif
CN208218136U (zh)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装置
CN214167034U (zh) 一种具有坠落保护功能的高速智能乘客电梯
CN115649449A (zh) 空投着陆防翻的缓冲气囊
CN209143439U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电梯轿厢
CN212583201U (zh) 一种基于摩擦曝气与气压缓冲的安全电力施工设备
CN209795843U (zh) 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气囊
CN209888810U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结构
CN212387524U (zh) 一种电梯分阶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