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6268U -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6268U
CN212386268U CN202020849616.7U CN202020849616U CN212386268U CN 212386268 U CN212386268 U CN 212386268U CN 202020849616 U CN202020849616 U CN 202020849616U CN 212386268 U CN212386268 U CN 212386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line
water
pipeline
new energy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496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央
刘平
曹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496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6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6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6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包括用于对驱动系统进行冷却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和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的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的出水口连接的分流结构、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供暖管路和散热器,分流结构分别连接供暖管路和散热器,供暖管路与散热器连接,且散热器与水箱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避免冬天直接采用温度调节系统供暖,解决了冬天开暖气会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问题,实现了将无用功转换成汽车内部需要的热能,通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来间接降低整车运行的能耗,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热能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降低能耗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现今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是通过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总成部件的输出效率等方法来降低能效。
传统的燃油车辆可以通过发动机的余热冬天供暖,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但是新能源驱动系统对温度控制很严格,一般需要配备专门的冷却系统来冷却电机和控制器,以保证电机和控制器不会由于自身温度过高,影响正常工作。在冬天,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处在极端的工况下,车主想通过正常的温度调节系统供暖往往会导致汽车动力系统负荷不足,电动汽车无法正常使用,可考虑收集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总成产生的多余的热量,在冬天来提供暖气。将无用功转换成汽车内部需要的热能,通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来间接降低整车运行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避免冬天直接采用温度调节系统供暖,解决了冬天开暖气会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问题,实现了将无用功转换成汽车内部需要的热能,通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来间接降低整车运行的能耗,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包括用于对驱动系统进行冷却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和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的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的出水口连接的分流结构、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供暖管路和散热器,分流结构分别连接供暖管路和散热器,供暖管路与散热器连接,且散热器与水箱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包括控制器水冷却管路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水箱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控制器水冷却管路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的进水口,控制器水冷却管路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与分流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包括控制器水冷却管路、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和用于与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在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上,水箱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控制器水冷却却管路和热交换器的进水口,控制器水冷却管路和热交换器的出水口分别与分流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共用的水冷却管路。
优选的,所述的水箱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之间连接有用于加大水压动力的压力泵,所述的分流结构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出水口连接的分流主管、与供暖管路连接的分流管一、与散热器连接的分流管二和用于调节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中水流量的节流阀,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分别与分流主管对接,节流阀安装在分流主管上。
优选的,所述的供暖管路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开关阀。
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水箱中的常温水进入至驱动系统冷却管路中吸收驱动系统的热量而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热水进过分流结构一部分流入供暖管路中给车内供暖系统供热,另一部流入散热器中,供暖管路中的热水被吸热后也流至散热器中,在散热器中散热至常温后流回至水箱中形成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利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做功产生的热能用于冬天供暖,避免冬天直接采用温度调节系统供暖,解决了冬天开暖气会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问题,实现了将无用功转换成汽车内部需要的热能,通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来间接降低整车运行的能耗,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2.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系统冷却管路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自带结构,水箱也会汽车内部已有设备,在水箱、驱动动系统冷却管路和车内供暖系统之间形成管路连接,在不改变汽车内部冷却管路和供暖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收集驱动系统产生的热量,并传递到指定供暖位置中,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热能回收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热能回收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实施例三中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热能回收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分流结构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包括用于对驱动系统进行冷却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和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的进水口连接的水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的出水口连接的分流结构5、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供暖管路3和散热器4,分流结构5分别连接供暖管路3和散热器4,供暖管路3与散热器4连接,且散热器4与水箱4进水口连接。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共用的水冷却管路。
如图1所示,水箱2中的常温水进入至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中吸收驱动系统的热量而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热水进过分流结构5一部分流入供暖管路3中给车内供暖系统供热,另一部流入散热器4中,供暖管路3中的热水被吸热后也流至散热器中,在散热器中散热至常温后流回至水箱中形成水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做功产生的热能用于冬天供暖,避免冬天直接采用温度调节系统供暖,解决了冬天开暖气会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问题,实现了将无用功转换成汽车内部需要的热能,通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来间接降低整车运行的能耗,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其中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自带结构,水箱2也会汽车内部已有设备,在水箱2、驱动动系统冷却管路1和车内供暖系统之间形成管路连接,在不改变汽车内部冷却管路和供暖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收集驱动系统产生的热量,并传递到指定供暖位置中,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所述的水箱2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之间连接有用于加大水压动力的压力泵6,所述的分流结构5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出水口连接的分流主管51、与供暖管路3连接的分流管一52、与散热器4连接的分流管二53和用于调节分流管一52和分流管二53中水流量的节流阀54,分流管一52和分流管二53分别与分流主管51对接,节流阀54安装在分流主管51上。在冬季时可以调节节流阀54,使分流管一52中的流量增大,以满足供暖需求,在夏季无需供暖时可以调节节流阀54,使分流管一52中的流量为零,水流都从分流管二53直接流入散热器4中。
其中,所述的供暖管路3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开关阀31。也可以通过开关阀31的调节,在夏季时关闭供暖管路3与车内供暖系统的联通。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包括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水箱1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的进水口,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的出水口分别与分流结构5连接。
此实施例中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分别具有单独的冷却管路,因此水箱2分别与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连接,从而实现同步带走控制器和驱动电机做功产生的热量。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包括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和用于与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14连接在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上,水箱1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控制器水冷却却管路11和热交换器14的进水口,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热交换器14的出水口分别与分流结构5连接。
此实施例中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分别具有单独的冷却管路,而且控制器为水冷却,驱动电机为油冷却,因此将水箱2与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上的热交换器14连接,电机油冷却管路13吸收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热交换器14上,水经过热交换器14吸收其中的热量,温度升高变成热水,再流向分流结构5,从而实现同步带走控制器和驱动电机做功产生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一保护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以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可避免冬天直接采用温度调节系统供暖,解决了冬天开暖气会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问题,实现了将无用功转换成汽车内部需要的热能,通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来间接降低整车运行的能耗,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更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包括用于对驱动系统进行冷却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和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的进水口连接的水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的出水口连接的分流结构(5)、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供暖管路(3)和散热器(4),分流结构(5)分别连接供暖管路(3)和散热器(4),供暖管路(3)与散热器(4)连接,且散热器(4)与水箱(2)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包括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水箱(2)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的进水口,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驱动电机水冷却管路(12)的出水口分别与分流结构(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包括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和用于与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14)连接在驱动电机油冷却管路(13)上,水箱(2)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热交换器(14)的进水口,控制器水冷却管路(11)和热交换器(14)的出水口分别与分流结构(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共用的水冷却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2)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之间连接有用于加大水压动力的压力泵(6),所述的分流结构(5)包括与驱动系统冷却管路(1)出水口连接的分流主管(51)、与供暖管路(3)连接的分流管一(52)、与散热器(4)连接的分流管二(53)和用于调节分流管一(52)和分流管二(53)中水流量的节流阀(54),分流管一(52)和分流管二(53)分别与分流主管(51)对接,节流阀(54)安装在分流主管(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暖管路(3)与车内供暖系统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开关阀(31)。
7.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
CN202020849616.7U 2020-05-20 2020-05-20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212386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9616.7U CN212386268U (zh) 2020-05-20 2020-05-20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9616.7U CN212386268U (zh) 2020-05-20 2020-05-20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6268U true CN212386268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49616.7U Active CN212386268U (zh) 2020-05-20 2020-05-20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6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0283Y (zh) 双循环水路双风扇起重机散热装置
CN11145259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159657A (zh) 燃料电池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10821903U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余热利用采暖系统
CN208827529U (zh)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2563533A (zh)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余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EP3984798B1 (en) Combined cooling system of an electric motor and a motor controller
CN1111863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量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1202522Y (zh) 一种大巴车的电控液力驱动风扇热系统
WO2022057378A1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车用冷却系统
CN215153801U (zh) 一种lng汽车冷能综合利用装置
CN212386268U (zh)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热能回收供暖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211942889U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新型管路系统
CN212499782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CN21161748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量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9938261U (zh) 一种新型客车辅助供暖装置
CN212289436U (zh) 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
CN114992359A (zh) 一种应用八通水阀的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4475151A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吸收式制冷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
CN210026954U (zh) 一种集成电机冷却和空调暖风的热管理系统
CN213501930U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04749844U (zh) 一种适用于静态作业专用车的冷却系统
CN218953420U (zh) 机动车防冻液热量转换系统
CN211082036U (zh) 一种商用车用先导控制的液力缓速器冷却系统
CN218519494U (zh) 一种高安全性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