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2779U -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2779U
CN212382779U CN202021890612.XU CN202021890612U CN212382779U CN 212382779 U CN212382779 U CN 212382779U CN 202021890612 U CN202021890612 U CN 202021890612U CN 212382779 U CN212382779 U CN 212382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ressure
puncture needle
intervertebral disc
controll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06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哲
郑建城
李纪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8906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2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2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27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属测试领域。包括固定组件、可控施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就地显示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环状的第一、第二固定片;在每一片固定片上设置一对侧耳式固定座和/或一对环耳式固定座;可控施压组件包括固定螺杆;固定螺杆一端与第一固定片固接,另一端贯穿第二固定片后,套装设置一个弹簧和一个调节螺母;压力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压力传感器;就地显示组件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其采用薄片化的固定组件结构和轻型化的可控施压组件,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施压过程持续、稳定和就地可视化,可满足多组同时进行和试验数据比对的需求。

Description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持续对鼠尾椎间盘施加压力并进行测量的环状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盘是脊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缓冲和传递人体所受的载荷,同时它的存在使得脊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为了进一步明确载荷和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者在实验动物鼠的尾椎上安装加载装置从而实现对椎间盘的加载实验研究。
在当时,此类实验动物用鼠通常选用大鼠(别称:大白鼠;Rat;Rattusnorvegicus)来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雄性大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性大鼠达180-270g,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厘米,尾椎间盘直径约为2.5-3.5mm,便于动物模型建立时的操作,所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对此,在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8月10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07708039 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对此给予明确的说明:“动物实验对于理解、改进以及测试生物干预对人类椎间盘退变方面的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研究各种阻断或逆转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方法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进行椎间盘退变研究时,多使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而大鼠的尾椎间盘的解剖位置较为理想,通过轻松的实验操作即可实现诱导退变,故成为椎间盘退变/再生研究的理想模型”(参见其说明书第[0002]段)。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降低实验成本和增加样本比对数量的考量,近年来开始尝试采用小鼠(Mouse;Musculus)来作为实验动物。
由于小鼠体小(成年雄性体重20~40g,雌性18~35g),饲养管理方便,易于控制;生产繁殖快,已拥有大量的具有不同特点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并已形成多种国际公认的标准品系,正在逐步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研究中。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椎间盘基因相关性疾病的研究,现阶段的基因工程改造鼠多以小鼠为背景开展目标基因的敲减或调整,因此建立小鼠椎间盘实验模型是研究基因相关性椎间盘疾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2月23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0489024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鼠尾椎加压装置,由固定装置、撑压外架构成,固定装置有头尾两个且结构相同,均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侧部分主体层上下横行区各有一空心槽,其内的牙槽与右侧部分卡舌片上的牙槽相搭扣,从而使位于主体层内表面的橡胶层与鼠尾紧密接触,通过下压卡舌片上的紧扣锁,使其进入紧扣孔,进一步增加牙槽间的搭扣,从而整个固定装置与鼠尾接触更加紧密。该技术方案的撑压外架可插入固定装置侧方的撑压槽内,通过调节头侧脚架上螺柱凹槽杆与窝状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可实现对单侧或整个椎间盘及软骨终板的施压。但是该技术方案为单侧的施力加压,无法实现均衡的环状加压,在加压过程中混杂有无法排除和测量的侧向或旋转轴向应力,无法实现可测量的精准加压,更无法用于不同治疗、不同处理的组间比较。
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8月10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0770803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鼠尾椎间盘动态加压装置,包括导杆、加压电机,及安装在导杆上的三个同心布设的固定环;加压电机用于驱动第一固定环与第三固定环左右向相对移动;第三固定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感应头抵住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各配置有两根克氏针,并且该两个固定环上都开设有可供两个克氏针以交叉方式径向贯穿该固定环的径向通孔。该技术方案够实现对鼠尾椎间盘进行精确、定时加压,诱导椎间盘退变。但是,由于整个装置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且采用电机驱动,存在故障率较高,加压失败等多种影响实验结果的风险。此外,由于该装置整体重量较大,仅适用于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当其用于小鼠时,由于试验装置的整个体积、重量较大,会导致小鼠的尾巴无法活动,会造成重力诱导性椎间盘退变,故该技术方案无法在小鼠身上实施、应用。
申请公布日为2019年2月22日,申请公布号为CN 109363790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包括拉杆座,及左右各一个尾椎套筒,左尾椎套筒的下部固定有导针筒,右尾椎套筒的下部固定有导针杆;左尾椎套筒的筒壁下部开设有插针孔,该插针孔与导针筒的上端筒口对接;右尾椎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插针导孔,该插针导孔是沿右尾椎套筒的周向由下向上延伸的线段形通孔;导针杆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直槽,该直槽的上端与插针导孔的下端对接;所述拉杆座上铰接有左右各一个拉杆,左拉杆的左端与导针筒铰接,右拉杆的右端与导针杆铰接。该技术方案属于鼠椎间盘弯曲加压,并不是四个方向的轴向加压,所以对于圆盘状的椎间盘,无法实现均匀受压;且由于每只老鼠的尾巴弹性模量不同,弯曲加压的可重复性较差,不利于各组试验对象之间(或不同老鼠间的)的数据比较。
申请公布日为2019年7月12日,申请公布号为CN 109998727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的实验装置。其包括四个固定螺栓和固定单元以及压紧单元。其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尾椎,压紧单元用于对固定住的大鼠的部分尾椎进行施加压力,可用于固定不同长度的大鼠的尾椎,适用范围较广,便于深入地探究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同样地,由于该装置的整体重量较大,仅适用于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无法应用于小鼠,限制了实验对象采用敲基因鼠的应用。
随着试验手段、数据统计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代动物试验项目的模式,正在朝着低成本、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再现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进行试验数据的差异化比对,在这种局面下,大统计样本、多组和试验条件的精细化,正在成为动物试验的发展潮流。同时,随着基因组学探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建立适用于基因改造技术培育生产出来的小鼠椎间盘模型,并保障模型的一致性、可对比性、可测量性和经济性,对于椎间盘相关疾病的认知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实践意义。
由于前述的各种现有技术方案,均未考虑小鼠的生理结构特点,故在把小鼠作为动物试验对象时,前述的各种试验装置均无法满足以小鼠为试验对象时的实际需要,获取符合自然状态下生存小鼠的各种试验数据有困难,无法满足现代试验模式下的测试要求。
如何才能在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的情况下,满足大统计样本、多组同时进行和精细化试验数据比对等现代动物试验的新要求,是实际实验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以小鼠为实验施压对象,采用薄片化的固定组件结构和轻型化的可控施压组件,在不影响小鼠正常活动的实验环境下,对小鼠尾部的椎间盘进行稳定、持续的环状压力加载,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就地显示,使得施压过程持续、稳定和可视化,有利于保证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便于进行多组比对的同时进行和实验数据的差异化比对,可满足多样本数据统计、多组同时进行和精细化试验数据比对等现代动物试验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由固定组件、可控施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就地显示组件构成。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环状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相互平行设置;在每片固定片上设置有两根穿刺针,所述的两根穿刺针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第一穿刺针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第二穿刺针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重合设置;在每一片固定片上设置一对侧耳式固定座和/或一对环耳式固定座;穿刺针贯穿所述的一对侧耳式固定座设置;第二穿刺针贯穿所述的一对环耳式固定座设置。
所述固定片本体的厚度,小于第一穿刺针或第二穿刺针的直径。
所述的可控施压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片固接;固定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固定片后,套装设置有一个弹簧,在弹簧末端侧的固定螺杆上,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母。
所述的压力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片外侧的垫片和设置在第二固定片与垫片之间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垫片套装设置在至少一根螺杆上;所述的垫片设置在第二固定片的外侧与弹簧之间。
所述的就地显示组件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经过信号传输线,与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就地显示。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对应一个鼠尾的尾椎骨套装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片或第二固定片与所对应尾椎骨的纵向轴线相交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对应地套装设置在鼠尾两个相邻的尾椎骨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对应地固定在两个相邻的鼠尾的尾椎骨上。
具体的,在每个侧耳式固定座上,贯穿设置有一个侧耳穿刺针固定孔,第一穿刺针贯穿侧耳穿刺针固定孔,设置在固定片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穿刺针贯穿所述的侧耳穿刺针固定孔,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平行地设置在固定片的一侧。
具体的,在每个环耳式固定座上,贯穿设置有一个环耳穿刺针固定孔,第二穿刺针贯穿环耳穿刺针固定孔,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重合地设置在固定片的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采用侧耳式或环耳式的穿刺针固定座结构以及穿刺针的固定方式,使得固定片本体的厚度小于穿刺针的直径,实现固定片的薄片化。
具体的,所述的可控施压组件包括四根固定螺杆、套装在每根固定螺杆上的弹簧以及设置在每根固定螺杆上的调节螺母;所述的四根固定螺杆沿第一、第二固定片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
具体的,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或压敏电阻。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侧耳式和环耳式的穿刺针固定座结构,使得固定片本体的厚度可以小于穿刺针的直径,实现了固定片的薄片化和轻质化,减轻了整个施压装置中最大部件的重量和体积,不会妨碍导致小鼠尾巴正常活动,使得整个实验装置可以适用于体重只有几十克的小鼠,且不会造成重力性椎间盘退变,有利于获得更加真实的实验数据;同时薄片化装置的应用,能够建立小鼠单节段椎间盘加压,解决了既往文献中只能采用多节段小鼠椎间盘加压的困局;
2.采用本技术方案,所施加的压力恒定、可调节,所施加的压力可实时测量,操作方便,并且固定环承压均匀,可实现对小鼠尾椎的持续施压,并且不会产生偏压现象,垂直双针穿刺能避免加压过程中的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能模拟正常椎间盘实际的承压情况;
3.采用本技术方案,可对鼠尾部两节尾椎之间的椎间盘实现恒定、可控的施加压力,从而诱导压力引起的椎间盘退变,建立动物椎间盘退变模型,从而为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4.本技术方案采用薄片化的固定组件结构和轻型化的可控施压组件,在不影响小鼠正常活动的实验环境下,对小鼠尾部的椎间盘进行稳定、持续的环状压力加载,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就地显示,特别适用于采用小鼠为试验对象的脊椎实验项目;
5.由于本技术方案整个施压装置的重量轻,对试验对象的影响小,可实现梯度性损伤实验的数据采集;
6.由于整个实验装置定位精准,制备成本低廉,可实时显示压力数据,特别适用于大样本式的多个、多组试验的同时进行,有助于实现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和比较试验数据的差异性;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可调节和可视化的方案,可以建立不同压缩程度的椎间盘退变模型,可用于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研究。
8.由于小鼠的解剖结构相比于大鼠更为细小,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无法达到加压装置所需要的精度和批量化要求,且加工成本较高;本技术方案采用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制作高强度树脂的固定片本体,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整体装置的重量,避免重力诱导性的椎间盘退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装置精度,且可以低廉的、大批量的生产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片插入穿刺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个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1为第一固定片,1-2为第二固定片,1-3为固定螺杆通孔,1-4为侧耳式固定座,1-5为侧耳穿刺针固定孔,1-6为第二穿刺针固定孔,1-6a为环耳穿刺针固定孔,1-7为环耳式固定座,2-1为第一穿刺针,2-2为第二穿刺针,3为固定螺杆,4为弹簧,5为调节螺母,6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7为信号传输线,8为检测显示模组,9-1为第一尾椎骨,9-2为第二尾椎骨,10为椎间盘,11为垫片,11-1为垫片固定螺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发明点在于:
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由固定组件、可控施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就地显示组件构成。
其中,固定组件包括环状的第一固定片1-1和第二固定片1-2;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相互平行设置;在每片固定片上设置有两根穿刺针(亦称克氏针)。
两根穿刺针之间交叉设置。
由图5所述可知,两根穿刺针与所对应固定片的径向轴线所在的平面(简称所在固定片所在的平面,下同)平行或重合设置。
其中,两根穿刺针中的第一穿刺针2-1与所在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两根穿刺针中的第二穿刺针2-2与所在固定片所在的平面重合设置。
如图1中所示,可控施压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固定螺杆3;固定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片固接(图1中给出的是采用两个螺母相对锁紧的方式进行固定螺杆固定的结构形式),固定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固定片后,套装设置有一个弹簧4,在弹簧末端侧的固定螺杆上,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母5。
由于固定螺杆的一端已经与第一固定片固接成一体,则调节位于弹簧末端侧的固定螺杆上的调节螺母,即可调节弹簧对第二固定片的压力,亦即调节了第一、第二固定片之间的向内压力。
由于第一、第二定位片是分别与试验用小鼠的尾椎骨固定在一起的,所以,第一、第二定位片的相向施压,即可实现对两节相邻尾椎骨(图1中用第一尾椎骨9-1,和第二尾椎骨9-2来表示)的施压,最终导致位于两个相邻尾椎骨之间的椎间盘10收到挤压,实现对圆盘状的椎间盘的均匀施压。
由图1和图5所示可知,在本技术方案中,基于受力均布的考虑,由固定螺杆、套装在固定螺杆上的弹簧以及设置在弹簧末端外侧的调节螺母组合构成的可控施压组件,通常以设置两组或四组为宜,各个可控施压组件以固定片的轴向圆心为中心,沿着同一个同心圆的圆周,均布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环状片上。通过改变对应调节螺母在固定螺杆上的位置,所述的至少两组固定螺杆,能够可调节地改变对第一、第二固定片的施压力度的大小。
如图1所示,实际实施时,可控施压组件采用四组;四根固定螺杆沿第一、第二固定片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通过调节每根固定螺杆上的调节螺母,能够实现对第一、第二固定片持续、稳定的环状压力加载。
压力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片外侧的垫片和设置在第二固定片与垫片之间的压力传感器6。
垫片套装设置在至少一根固定螺杆上,如图3中所示,在垫片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垫片固定螺杆孔11-1,垫片设置在第二固定片的外侧与弹簧之间,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固定片的外侧与垫片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垫片的目的是使压力传感器能均匀地感受到第二固定片的外侧与弹簧之间所受到的压力。换句话说,是均衡弹簧的末端对第二固定片所施加的压力。
如图1中所示,就地显示组件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8;压力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经过信号传输线7,与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
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就地显示。
如图1中所示,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对应一个鼠尾的尾椎骨,套装设置;第一固定片或第二固定片与所对应尾椎骨的纵向轴线相交设置。
具体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对应地套装设置在鼠尾两个相邻的尾椎骨上。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对应地固定在两个相邻的鼠尾的尾椎骨上。
如图2和图5中所示,在每一片固定片(图中以第一固定片1-1为例)上,设置有与所设固定螺杆数量相对应的固定螺杆通孔1-3。
同时,在每一片固定片上(准确地讲应该是在每一片固定片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一对(即两个)侧耳式固定座1-4,在每个侧耳式固定座上,贯穿设置有一个侧耳穿刺针固定孔(亦称第一穿刺针固定孔)1-5,第一穿刺针贯穿侧耳穿刺针固定孔,设置在固定片的一侧。
进一步的,第一穿刺针贯穿侧耳穿刺针固定孔1-5,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平行地设置在固定片的一侧(参见图5在所示)。
在图2中,在固定的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穿刺针固定孔1-6,第二穿刺针贯穿第二穿刺针固定孔,与固定片的径向轴线所在平面重合地设置在固定片的本体上。
或者,如图4中所示,在每一片固定片的本体上,设置有一对(即两个)环耳式固定座1-7,在每个环耳式固定座上,贯穿设置有一个环耳穿刺针固定孔1-6a,第二穿刺针2-2贯穿环耳穿刺针固定孔,与固定片的所在平面重合地设置在固定片的本体上。
由图2、图4或图5中所示可知,本技术方案中的侧耳式固定座1-4、第二穿刺针固定孔1-6或环耳式固定座1-7,均沿所在固定片的径向设置,自然地,侧耳穿刺针固定孔1-5或环耳穿刺针固定孔1-6a亦为径向通孔。
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的固定片时,固定片本体的厚度,可以小于穿刺针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侧耳式或环耳式的穿刺针固定座结构以及和穿刺针的固定方式,使得固定片本体的厚度能够小于穿刺针的直径,实现了固定片的薄化,进而从根本上减轻了整个实验装置中最大固定部件(指固定片)的重量和体积,使得整个实验装置可以适用于体重只有几十克的小鼠,且不会妨碍导致小鼠的尾巴正常活动,不会造成重力性椎间盘退变,有利于获得更加真实的实验数据。
图6中,给出了本技术方案所述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由图片背景中纱布的经、纬线粗细、所示试验对象小鼠与本装置的整体体积大小比例可知,本技术方案的实施,能够将加压装置对小鼠尾巴的正常活动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可调节和可视化的方案,可以建立不同压缩程度的椎间盘退变模型,可用于不同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研究。
由于小鼠的解剖结构相比于大鼠更为细小,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是无法达到本技术方案中加压装置所需要的精度和批量化要求,且加工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制作高强度树脂的加压装置(其主要涉及到固定片的制作方式及制造过程),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整体装置的重量,可以避免重力诱导性的椎间盘退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装置精度,且可以低廉的、大批量的生产及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压力传感器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可选用市售的各种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或压敏电阻,只要其量程范围符合产品试验压力的许可范围即可。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可以选用市售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检测模组MY2801,其可以显示压阻AD值数显曲线,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寿命长,价格低廉,完全可以满足多组实验同时进行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薄片化的固定组件结构和轻型化的可控施压组件,在尽可能减少对小鼠正常活动影响的实验环境下,对小鼠尾部的椎间盘进行稳定、持续的环状压力加载,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就地显示,使得施压过程持续、稳定和可视化,有利于保证实验数据的一致性,特别适用于大样本式的多个、多组试验的同时进行,有助于实现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和比较试验数据的差异性,可满足多样本数据统计、多组同时进行和精细化试验数据比对等现代动物试验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种以小鼠为试验对象的鼠尾椎间盘试验领域。

Claims (10)

1.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由固定组件、可控施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就地显示组件构成;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环状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
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相互平行设置;
在每片固定片上设置有两根穿刺针,所述的两根穿刺针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第一穿刺针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平行设置;第二穿刺针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重合设置;
在每一片固定片上设置一对侧耳式固定座和/或一对环耳式固定座;
穿刺针贯穿所述的一对侧耳式固定座设置;
第二穿刺针贯穿所述的一对环耳式固定座设置;
所述固定片本体的厚度,小于第一穿刺针或第二穿刺针的直径;
所述的可控施压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片固接;固定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固定片后,套装设置有一个弹簧,在弹簧末端侧的固定螺杆上,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母;
所述的压力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片外侧的垫片和设置在第二固定片与垫片之间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垫片套装设置在至少一根螺杆上;
所述的垫片设置在第二固定片的外侧与弹簧之间;
所述的就地显示组件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经过信号传输线,与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显示模块就地显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对应一个鼠尾的尾椎骨套装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片或第二固定片与所对应尾椎骨的纵向轴线相交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对应地套装设置在鼠尾两个相邻的尾椎骨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分别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对应地固定在两个相邻的鼠尾的尾椎骨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侧耳式固定座上,贯穿设置有一个侧耳穿刺针固定孔,第一穿刺针贯穿侧耳穿刺针固定孔,设置在固定片的一侧。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穿刺针贯穿所述的侧耳穿刺针固定孔,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平行地设置在固定片的一侧。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环耳式固定座上,贯穿设置有一个环耳穿刺针固定孔,第二穿刺针贯穿环耳穿刺针固定孔,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重合地设置在固定片的本体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采用侧耳式或环耳式的穿刺针固定座结构以及穿刺针的固定方式,使得固定片本体的厚度小于穿刺针的直径,实现固定片的薄片化。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控施压组件包括四根固定螺杆、套装在每根固定螺杆上的弹簧以及设置在每根固定螺杆上的调节螺母;所述的四根固定螺杆沿第一、第二固定片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或压敏电阻。
CN202021890612.XU 2020-09-02 2020-09-02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82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0612.XU CN212382779U (zh) 2020-09-02 2020-09-02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0612.XU CN212382779U (zh) 2020-09-02 2020-09-02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2779U true CN212382779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4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061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82779U (zh) 2020-09-02 2020-09-02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2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2412A (zh) * 2020-09-02 2020-12-04 陈哲 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2412A (zh) * 2020-09-02 2020-12-04 陈哲 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82779U (zh) 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DE69528859T2 (de) Zellpotentialmessvorrichtung mit mehreren Mikroelektroden
Hamid et al.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dynamic posturograph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US6057150A (en) Biaxial strain system for cultured cells
US20140295538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mechanical measurement of biomaterial
CN112022412A (zh) 一种压力可控的鼠尾椎间盘环状加压装置
US10761001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ension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Vahabzadeh-Hagh et al. Translational neuromodulation: approximating huma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protocols in rats
CN103105353A (zh) 基于纳米光纤探针的单细胞检测仪及其探针制作方法
CN209311230U (zh) 一种岩石破坏过程主、被动实时声波测试封样装置
CN110551854A (zh) 采用力刺激方式进行心肌细胞体外功能测试与调控的方法
CN109929805A (zh) 鼠源gpr35高通量筛选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203388852U (zh) 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装置
Vernon et al. New technologies in vitro for analysis of cell movement on or within collagen gels
CN208109585U (zh)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自动采集装置及系统
CN113171121A (zh)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装置和方法
CN209980610U (zh) 一种实验室用脑部穿刺精度检测装置
AU9397998A (en) Biaxial strain system for cultured cells
CN203619577U (zh) 一种spect针孔准直器性能测试装置
CN109765164A (zh) 一种单细胞中金纳米棒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
Buccino et al. A Multimodal Fitting Approach to Construct Single-Neuron Models With Patch Clamp and High-Density Microelectrode Arrays
CN211875538U (zh) 一种乳腺癌磁共振表现记录用视频监控支架
Connelly Microdialysis update: optimizing the advantages
Makarova et al. Variations in tissue resistivity and in the extension of activated neuron domains shape the voltage signal during spreading depression in the CA1 in vivo
CN205924062U (zh) 一种手持压力超声探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