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8218U - 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78218U CN212378218U CN202020665875.4U CN202020665875U CN212378218U CN 212378218 U CN212378218 U CN 212378218U CN 202020665875 U CN202020665875 U CN 202020665875U CN 212378218 U CN212378218 U CN 2123782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evaporator
- water pan
- pan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包括蒸发器组件和设于所述蒸发器组件下方的U型接水盘,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所述U型接水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第三接水盘,第一接水盘和第三接水盘分别从第二接水盘的左右两端向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U型接水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U型蒸发器组件的下方设置相应面积大小的U型接水盘,不仅能确保蒸发器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能完全落到U型接水盘内;且当具有多个出风口时,蒸发器与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蒸发器下方设置相应面积的接水盘,还能尽可能大的有效利用U型接水盘,从而提高U型接水盘的面积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因此一般会在空调器内部设置接水盘,这些冷凝水最终会落入该接水盘中。但现有的接水盘一般都是单一的长方形结构,占有空间大,只适用于单个出风口的空调器,当空调器具有多个出风口时,如果采用该接水盘,则会导致接水盘的面积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接水盘的面积利用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包括蒸发器组件和设于所述蒸发器组件下方的U型接水盘,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所述U型接水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第三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分别从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左右两端向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U型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分别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三蒸发器所产生的冷凝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通过在U型蒸发器组件的下方设置相应面积大小的U型接水盘,不仅能确保蒸发器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能完全落到U型接水盘内;且当具有多个出风口时,蒸发器与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蒸发器下方设置相应面积的接水盘,还能尽可能大的有效利用U型接水盘,从而提高U型接水盘的面积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相互一体成型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将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第三接水盘设计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加工简单,且节省各接水盘相互连接的安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还使得各接水盘之间的连接没有连接缝隙,更可靠的将冷凝水收集在U型接水盘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相互分体设置,所述U型接水盘还包括引水管,所述引水管在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同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引水管与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将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第三接水盘进行相互独立设置,并通过引水管相互连接,能更加提高U型接水盘的面积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U型接水盘上设置有一个出水孔,一个所述出水孔设于所述第一接水盘或所述第三接水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在U型接水盘设置出水孔,以便及时将U型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排出,防止冷凝水从U型接水盘溢出,从而确保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U型接水盘上设置有两个出水孔,两个所述出水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设置两个出水孔,能提高U型接水盘内冷凝水的排水效率,使得冷凝水能尽快排出空调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三蒸发器依次相互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将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进行相互连接的设计,能增强蒸发器组件的整体强度,有助于空调器的运输、安装及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三蒸发器相互独立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采用相互独立设置的方式,使得空调器能控制其中一个蒸发器进行单独进行工作,节约耗电量,且在后期维修时能降低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U型接水盘的底面设有导流斜面,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导流斜面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在U型接水盘的底面设置导流斜面,能有效快速的将U型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及时从出水孔排出,确保空调器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三风机呈一字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三风机的前侧,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左侧,所述第三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三风机的右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与上述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U型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U型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导流斜面的U型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导流斜面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发器组件,11-第一蒸发器,12-第二蒸发器,13-第三蒸发器,2-U型接水盘,21-第一接水盘,22-第二接水盘,23-第三接水盘,24-引水管,25-出水孔,26-导流斜面,3-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第三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文中X正向代表右方,X反向代表左方,Y正向代表后方,Y反向代表前方,X和Y位于水平方向上,Z正向代表下方,Z反向代表上方。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结合图1至图4所示,包括蒸发器组件1和设于蒸发器组件1下方的U型接水盘2,蒸发器组件1包括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U型接水盘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分别从第二接水盘22的左右两端向同一侧延伸形成U型接水盘2,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分别用于承接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所产生的冷凝水。
其中,第二蒸发器12位于空调器内部的前侧,第一蒸发器11和第三蒸发器13分别位于空调器内部的左右两侧;第一蒸发器11和第三蒸发器13均垂直于第二蒸发器12,相应的,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也均垂直于第二接水盘22,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组合形成U型接水盘2。空调器具有三个出风口,三个出风口分别位于空调器壳体的前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每个蒸发器分别对应一个空调器的出风口位置进行设置。
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第三接水盘23均为长条形结构,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一接水盘21的宽度及长度与第一蒸发器11的宽度及长度相适应,第二接水盘22的宽度及长度与第二蒸发器12的宽度及长度相适应,第三接水盘23的宽度及长度与第三蒸发器13的宽度及长度相适应,不仅使得蒸发器组件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能完全落入U型接水盘2内,确保蒸发器组件1产生的冷凝水能完全落到U型接水盘2内,还能尽可能大的有效利用U型接水盘2,从而提高U型接水盘2的面积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U型蒸发器组件1的下方设置相应面积大小的U型接水盘2,不仅能确保蒸发器组件1产生的冷凝水能完全落到U型接水盘2内,还能尽可能大的有效利用U型接水盘2,从而提高U型接水盘2的面积利用率。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相互一体成型设置。
其中,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的边缘处都设有向上的翻边,翻边能防止U型接水盘2内的冷凝水从U型接水盘2的边缘处溢出;第二接水盘22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的连接处是平滑过渡连接,连接处没有翻边遮挡,有助于第二接水盘22内的冷凝水能顺利流到第一接水盘21或第三接水盘23内。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设计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加工简单,且节省各接水盘相互连接的安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还使得各接水盘之间的连接没有连接缝隙,更可靠的将冷凝水收集在U型接水盘2内。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相互分体设置,U型接水盘2还包括引水管24,引水管24在第二接水盘2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同一侧延伸,且第二接水盘2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引水管24与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连通。
其中,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的边缘处都设有向上的翻边,翻边能防止U型接水盘2内的冷凝水从U型接水盘2的边缘处溢出;位于第二接水盘22左右两侧的翻边上分别连接有引水管24,第二接水盘22内的冷凝水通过左右两个引水管24分别与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内的冷凝水连通。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进行相互独立设置,并通过引水管24相互连接,能更加提高U型接水盘2的面积利用率。
优选地,如图4所示,U型接水盘2上设置有一个出水孔25,一个出水孔25设于第一接水盘21或第三接水盘23。
其中,出水孔25位于第一接水盘21或第三接水盘23的后端,以方便与位于空调器后端的的出水管(图中未标示)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U型接水盘2设置出水孔25,以便及时将U型接水盘2内的冷凝水排出,防止冷凝水从U型接水盘2溢出,从而确保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优选地,如图5所示,U型接水盘2上设置有两个出水孔25,两个出水孔25分别设于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
其中,一个出水孔25位于第一接水盘21的后端,另一个出水孔25位于第三接水盘23的后端,将出水孔25设置在后端是为了方便与位于空调器后端的的出水管(图中未标示)连接;第二接水盘22内的冷凝水可流到位于第一接水盘21的出水孔25排出,也可流动位于第三接水盘23的出水孔25排出。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出水孔25,能提高U型接水盘2内冷凝水的排水效率,使得冷凝水能尽快排出空调器。
除此之外,U型接水盘2上还可设置有三个出水孔25,三个出水孔25分别设于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一个出水孔25位于第一接水盘21的后端,一个出水孔25位于第三接水盘23的后端,将出水孔25设置在后端是为了方便与位于空调器后端的的出水管(图中未标示)连接;一个出水孔25位于第二接水盘22的左端或右端,该处出水孔25可通过水管与出水管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出水孔25,能提高U型接水盘2的排水效率。
优选地,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依次相互连接。
其中,第二蒸发器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11和第三蒸发器13进行连接,相互连接的方式可通过用于输送制冷液的铜管进行连接,也可通过蒸发器组件1的固定支架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进行相互连接的设计,能增强蒸发器组件1的整体强度,有助于空调器的运输、安装及工作。
优选地,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相互独立设置。
其中,第一蒸发器11和第三蒸发器13分别位于第二蒸发器12的左右两端,且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分别各自具有独立的用于输送制冷液的铜管及用于与空调器固定位置的固定支架。
本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采用相互独立设置的方式,使得空调器能控制其中一个蒸发器进行单独进行工作,节约耗电量,且在后期维修时能降低维修成本。
优选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U型接水盘2的底面设有导流斜面26,出水孔25位于导流斜面26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处。
其中,当出水孔25为一个时,如该出水孔25设置在第一接水盘21的后端,则导流斜面26依次在第三接水盘23、第二接水盘22、第一接水盘21上从高到低逐渐倾斜;当出水孔25为两个时,两个出水孔25分别位于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上,则导流斜面26在第二接水盘22上的水平位置最高,且第二接水盘22向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到第一接水盘21和第三接水盘23的导流斜面26的水平位置逐渐降低,以便冷凝水能顺利从出水孔25排出。
本实施例中,在U型接水盘2的底面设置导流斜面26,能有效快速的将U型接水盘2内的冷凝水及时从出水孔25排出,确保空调器能正常工作。
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U型蒸发器组件1的下方设置相应面积大小的U型接水盘2,不仅能确保蒸发器组件1产生的冷凝水能完全落到U型接水盘2内,还能尽可能大的有效利用U型接水盘2,从而提高U型接水盘2的面积利用率。
优选地,如图8所示,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呈一字型间隔设置,第二蒸发器12位于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的前侧,第一蒸发器11位于第一风机3的左侧,第三蒸发器13位于第三风机5的右侧。
其中,第二蒸发器12的长度与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的直径总和相近,使得位于前侧的第二蒸发器12能对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吹出的风进行换热工作;第一蒸发器11的长度与第一风机3的直径大小相近,以便第一蒸发器11对第一风机3吹出的风进行换热,第三蒸发器的长度与第三风机5的直径大小相近,以便第三蒸发器13对第三风机5吹出的风进行换热;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均位于由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围挡的区域内,从而使得三个风机吹出的风能被蒸发器组件1有效的进行换热处理。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组件(1)和设于所述蒸发器组件(1)下方的U型接水盘(2),所述蒸发器组件(1)包括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和第三蒸发器(13),所述U型接水盘(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水盘(21)、第二接水盘(22)和第三接水盘(23),所述第一接水盘(21)和所述第三接水盘(23)分别从所述第二接水盘(22)的左右两端向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U型接水盘(2),所述第一接水盘(21)、所述第二接水盘(22)和所述第三接水盘(23)分别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蒸发器(11)、所述第二蒸发器(12)和所述第三蒸发器(13)所产生的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21)、所述第二接水盘(22)和所述第三接水盘(23)相互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21)、所述第二接水盘(22)和所述第三接水盘(23)相互分体设置,所述U型接水盘(2)还包括引水管(24),所述引水管(24)在所述第二接水盘(2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同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二接水盘(2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引水管(24)与所述第一接水盘(21)和所述第三接水盘(2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接水盘(2)上设置有一个出水孔(25),一个所述出水孔(25)设于所述第一接水盘(21)或所述第三接水盘(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接水盘(2)上设置有两个出水孔(25),两个所述出水孔(25)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接水盘(21)和所述第三接水盘(2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1)、所述第二蒸发器(12)和所述第三蒸发器(13)依次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1)、所述第二蒸发器(12)和所述第三蒸发器(13)相互独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接水盘(2)的底面设有导流斜面(26),所述出水孔(25)位于所述导流斜面(26)在水平方向上的最低处。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接水盘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和第三风机(5),所述第一风机(3)、所述第二风机(4)和所述第三风机(5)呈一字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12)位于所述第一风机(3)、所述第二风机(4)和所述第三风机(5)的前侧,所述第一蒸发器(11)位于所述第一风机(3)的左侧,所述第三蒸发器(13)位于所述第三风机(5)的右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65875.4U CN212378218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65875.4U CN212378218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78218U true CN212378218U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6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65875.4U Active CN212378218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78218U (zh) |
-
2020
- 2020-04-27 CN CN202020665875.4U patent/CN2123782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78218U (zh) | 一种蒸发器接水盘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6907779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096524U (zh) | 三集一体除湿机组的排水结构及三集一体除湿机组 | |
CN207865671U (zh) | 一种室内机蒸发器导流结构及空调器 | |
CN112361867B (zh) | 蒸发器端板结构、蒸发器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7209785U (zh) | 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收集装置及空调吸油烟机 | |
CN216308186U (zh) |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 |
CN212910620U (zh) | 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 | |
CN214094722U (zh) | 一种移动空调 | |
CN213514156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4276597U (zh) | 一种两排直u型翅片管换热器组件 | |
CN209101529U (zh) | 一种新型节能风管机 | |
CN210267677U (zh) | 一种空调用冷凝水盘 | |
US20230095279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heat exchanger | |
CN215979834U (zh) | 一种水泵支架和空调器 | |
CN220038734U (zh) | 一种接水盘及天花机 | |
CN215063168U (zh) | 接水装置和换热设备 | |
CN217464854U (zh) |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333030U (zh) | 一种双向排水的接水盘及空气换热设备 | |
CN215446842U (zh) | 净化空调机组接水盘结构 | |
CN215638263U (zh) | 接水装置和换热设备 | |
CN210980412U (zh) | 一种带电控柜式机组 | |
CN221705645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9222661U (zh) | 具有导流功能的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7274534U (zh) | 空调模块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