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6001U -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6001U
CN212376001U CN202020991384.9U CN202020991384U CN212376001U CN 212376001 U CN212376001 U CN 212376001U CN 202020991384 U CN202020991384 U CN 202020991384U CN 212376001 U CN212376001 U CN 212376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chamber
sewage
overflow
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13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尔
曾祥英
饶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913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6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6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6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包括井室和封闭井盖,井室内分隔成过渡室、污水室、初雨室和溢流室,过渡室位于井室的上部,污水室、溢流室和初雨室顺次连通设置在井室的下部,过渡室的底壁设有分别与污水室和溢流室连通的过流孔,过渡室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过渡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污水室、溢流室和初雨室的侧壁下部分别对应连通设置有污水出水管、溢流出水管和初雨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晴天污水和雨天的雨污混合污水自动进行分类截流,以便后续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初雨处理设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同时下游管道或水体的水不易在截流井中形成倒灌,从而降低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提高其处理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背景技术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中的截流井是该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之一,排水截流井一般设置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末端,其功能是将晴天污水或降雨初期的雨污混合污水采用同一截流管道进行截流,降雨中后期因降雨量增加而导致的雨污混合污水水量超过截流管道排水能力的水进行溢流。
传统的排水截流井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1)传统排水截流井的截流方式一般是堰式或槽式截流,这两种方式一般都会降低截流管高程以实现截流,因此易导致下游管道或水体中的水在截流井形成倒灌进入污水截流管道中进而进入污水处理厂中,这不仅会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增加且进水水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2)未实现晴天污水和降雨初期的雨污混合污水分类截流而是直接都排入下游的同一套污水管道系统中,研究表明降雨初期的雨水携带大量的渣土和管道沉积物,其所形成的雨污混合污水污染物的浓度比晴天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要大得多,如将其直接都排入下游污水管道中,将会对后续污水处理厂较大冲击甚至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包括上端开口设置的井室和设置在所述井室上端并可打开或关闭其上端口的封闭井盖。
所述井室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过渡室、污水室、初雨室和溢流室,所述过渡室位于所述井室的上部,所述污水室、溢流室和初雨室顺次连通设置在所述井室的下部,并均位于所述过渡室的下方,所述过渡室的底壁设有分别与所述污水室和溢流室连通的过流孔,所述过渡室内设有用于根据其内的水位打开所述过渡室与所述污水室之间的通道,或,所述过渡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过渡室内还设有用于根据其内的水位打开或关闭所述溢流室和所述初雨室之间的通道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过渡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污水室、溢流室和初雨室的侧壁下部分别对应连通设置有污水出水管、溢流出水管和初雨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截流井,通过将所述井室分隔成过渡室、污水室、初雨室和溢流室,然后经由所述过渡室分流至所述污水室、溢流室或初雨室,实现了对晴天污水和雨天的雨污混合污水自动进行分类截流,以便后续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初雨处理设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充分发挥各处理设施的工程效益,进而保护下游受纳水体水质,同时本装置采用不同井室分舱的结构形式且未降低初雨截流管道或污水截流管道高程,故下游管道或水体的水不易在截流井中形成倒灌,从而降低雨季时相应后续污水或初雨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提高其处理效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井室的中部设有横隔板,并将所述井室的上部分隔成所述过渡室,所述井室的下部竖向间隔设有两块纵隔板,并将所述井室的下部顺次分隔成所述污水室、溢流室和初雨室,且所述污水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所述纵隔板位于所述过流孔的下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横隔板和所述纵隔板将所述井室分隔为过渡室、污水室、初雨室和溢流室,可以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对污水和雨水进行自动分类截流,方便后续处理设施对不同水质的水体进行针对性处理,大大提高治污能力。
进一步:所述过流孔位于所述横隔板的中部,且所述横隔板上位于所述过流孔处设有开孔井盖,所述横隔板的下表面位于所述过流孔的两端分别设有翼板,两块所述翼板分别位于所述污水室与所述溢流室内,且所述污水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所述纵隔板的上端与两个所述翼板的下端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得所述污水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所述纵隔板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分别形成污水口和进水口,所述污水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所述纵隔板的上端转动设有第一挡板,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后伸入所述污水室内,并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中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驱动所述第一挡板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至与所述污水室或所述溢流室内所述翼板抵接,以打开所述污水口或所述进水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过流孔的两端设置所述翼板,并在所述污水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所述纵隔板的上端转动设置第一挡板,这样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至与所述污水室或所述溢流室内所述翼板抵接,以打开进水口或污水口,从而实现对晴天污水和雨天的雨污混合污水自动进行分类截流,自动化动作,非常方便,控制精准。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水平弹簧、第一定滑轮、第一拉绳、第一浮块和第一垂直弹簧,所述第一定滑轮通过第一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横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垂直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井盖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浮块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浮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水室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水平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中部连接固定,且当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或下降时,所述第一浮块向上或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逐渐拉动或松开所述第一挡板,以打开所述过渡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通道,或,所述过渡室与所述污水室之间的通道。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一浮块可以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带动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一水平弹簧拉动所述第一挡板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污水口和进水口的切换,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自动控制,非常方便,实现不同水质的自动分类截流。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两端为封闭活塞且中部可伸缩的第一套管,所述横隔板上位于所述污水室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管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管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套管位于所述第一拉绳的中部,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浮块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水室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套管可以方便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从所述过渡室穿过并伸入所述污水室内,并可在所述第一浮块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上下运动时随之运动以拉动所述第一挡板,同时还避免所述过渡室内的雨污混合污水或污水不流经所述过流孔直接进入所述污水室内,影响分类截流效果。
进一步:所述溢流室和所述初雨室之间的纵隔板中部设有连通二者的初雨口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初雨口处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初雨口的第二挡板;
所述溢流室与所述污水室之间的纵隔板上位于所述溢流室内的一侧侧壁中部水平设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溢流室的宽度,以使得所述溢流室和所述初雨室之间的纵隔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溢流口;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后伸入所述初雨室内,并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中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驱动所述第二挡板转动,以打开所述初雨口或所述溢流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溢流室与所述初雨室之间的纵隔板形成所述溢流口,以及在所述溢流室与所述初雨室之间的纵隔板上设置的初雨口,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挡板转动打开所述初雨口或所述溢流口,从而实现降雨初期雨水和降雨降雨中后期雨水的分类截流,便于将水质较差的降雨初期雨水以及水质相对较好的降雨中后期雨水分开,便于后续针对性处理。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水平弹簧、第二定滑轮、第二拉绳、第二浮块和第二垂直弹簧,所述第二定滑轮通过第二固定杆固定于所述横隔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垂直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井盖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浮块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浮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伸入所述初雨室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后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中部连接固定,且当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或下降时,所述第二浮块向上或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二拉绳逐渐拉动或松开所述第二挡板,以打开所述溢流口或所述初雨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第二浮块可以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带动所述第二拉绳和第二水平弹簧拉动所述第二挡板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初雨口和所述溢流口切换,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自动控制,非常方便,实现不同水质的自动分类截流。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两端为封闭活塞且中部可伸缩的第二套管,所述横隔板上位于所述初雨室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管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套管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套管位于所述第二拉绳的中部,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浮块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伸入所述初雨室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后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的一端连接固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可以方便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从所述过渡室穿过并伸入所述初雨室内,并可在所述第二浮块根据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上下运动时随之运动以拉动所述第二挡板转动同时还避免所述过渡室内的雨污混合污水或污水不流经所述过流孔直接进入所述初雨室内,影响分类截流效果。
进一步:所述溢流室和所述初雨室之间的纵隔板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横隔板的内顶壁连接固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溢流室和所述初雨室之间的纵隔板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横隔板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可以在所述第二挡板打开所述溢流口时,避免所述溢流室内的水位过高而导致水流溢出至所述初雨室内,保证分类截流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关闭所述溢流室和所述初雨室之间的通道时对应的所述过渡室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打开所述过渡室与所述溢流室之间的通道时对应的水位。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在晴天排污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不动作,并在初雨时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在初雨后期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动作,这样便于针对不同水质的水体进行分类截流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截流井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截流井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井室,2、封闭井盖,3、侧板,4、底板,5、横隔板,6、纵隔板,7、过渡室,8、污水室,9、初雨室,10、溢流室,11、过流孔,12、进水口,13、初雨口,14、开孔井盖,15、翼板,16、第一转轴,17、第一挡板,18、第二转轴,19、第二挡板,20、支撑板,21、溢流口,22、第一驱动机构,23、第二驱动机构,24、进水管,25、污水出水管,26、初雨出水管,27、溢流出水管,28、第一水平弹簧,29、第一定滑轮,30、第一拉绳,31、第一浮块,32、第一垂直弹簧,33、第一固定杆,34、第一套管,35、第二水平弹簧,36、第二定滑轮,37、第二拉绳,38、第二浮块,39、第二垂直弹簧,40、第二固定杆,41、第二套管,42、污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包括上端开口设置的井室1和设置在所述井室1上端并可打开或关闭其上端口的封闭井盖2;
所述井室1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过渡室7、污水室8、初雨室9和溢流室10,所述过渡室7位于所述井室1的上部,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和初雨室9顺次连通设置在所述井室1的下部,并均位于所述过渡室7的下方,所述过渡室7的底壁设有分别与所述污水室8和溢流室10连通的过流孔11,所述过渡室7内设有用于根据其内的水位打开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通道,或,所述过渡室7与溢流室10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驱动机构22,所述过渡室7内还设有用于根据其内的水位打开或关闭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通道的第二驱动机构23,所述过渡室7的侧壁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24,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和初雨室9的侧壁下部分别对应连通设置有污水出水管25、溢流出水管27和初雨出水管26。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截流井,通过将所述井室1分隔成过渡室7、污水室8、初雨室9和溢流室10,然后经由所述过渡室7分流至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或初雨室9,实现了对晴天的污水和雨天的雨污混合污水自动进行分类截流,以便后续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初雨处理设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充分发挥各处理设施的工程效益,进而保护下游受纳水体水质,同时本装置采用不同井室分舱的结构形式且未降低初雨截流管道或污水截流管道高程,故下游管道或水体的水不易在截流井中形成倒灌,从而降低雨季时相应污水或初雨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提高其处理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截流井,所述井室1包括多块侧板3和底板4,多块所述侧板3首尾顺次连接并形成上下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底板4设置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底部,并形成上端开口的所述井室1。实际中,可以选用四块或者更多块所述侧板3首尾顺次连接,并将所述底板4固定于每块所述侧板3的下端,这样形成上端开口的所述井室1。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井室1的中部设有横隔板5,并将所述井室1的上部分隔成所述过渡室7,所述井室1的下部竖向间隔设有两块纵隔板6,并将所述井室1的下部顺次分隔成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和初雨室9,且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位于所述过流孔11的下方。通过所述横隔板5和所述纵隔板6将所述井室1分隔为过渡室7、污水室8、初雨室9和溢流室10,可以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对污水和雨水进行自动分类截流,方便后续处理设施对不同水质的水体进行针对性处理,大大提高治污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流孔11位于所述横隔板5的中部,且所述横隔板5上位于所述过流孔11处设有开孔井盖14,所述横隔板5的下表面位于所述过流孔11的两端分别设有翼板15,两块所述翼板15分别位于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内,且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的上端与两个所述翼板15的下端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得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与两个所述翼板15之间分别形成污水口42和进水口12,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的上端转动设有第一挡板17,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的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5后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与所述第一挡板17的中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可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驱动所述第一挡板17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挡板17转动至与所述污水室8或所述溢流室10内所述翼板15抵接,以打开所述进水口12或所述污水口42。通过在所述过流孔11的两端设置所述翼板15,并在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的上端转动设置第一挡板17,这样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可驱动所述第一挡板17转动至与所述污水室8或所述溢流室10内所述翼板15抵接,以打开所述进水口12或所述污水口42,从而实现对晴天污水和雨天的雨污混合污水自动进行分类截流,自动化动作,非常方便,控制精准。
实际中,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16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17。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包括第一水平弹簧28、第一定滑轮29、第一拉绳30、第一浮块31和第一垂直弹簧32,所述第一定滑轮29通过第一固定杆33固定于所述横隔板5的下方,所述第一垂直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井盖2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29后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17的中部连接固定,且当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或下降时,所述第一浮块31向上或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30逐渐拉动或松开所述第一挡板17,以打开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通道,或,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浮块31可以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带动所述第一拉绳30和第一水平弹簧28拉动所述第一挡板17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污水口42和所述进水口12的切换,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自动控制,非常方便,实现不同水质的自动分类截流。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还包括两端为封闭活塞且中部可伸缩的第一套管34,所述横隔板5上位于所述污水室8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管34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管34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套管34位于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中部,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29后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一端连接固定。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套管34可以方便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下端从所述过渡室7穿过并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可在所述第一浮块31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上下运动时随之运动以拉动所述第一挡板17,同时还避免所述过渡室7内的雨污混合污水或污水不流经所述过流孔11直接进入所述污水室8内,影响分类截流效果。实际中,所述第一拉绳30分为两段,其中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套管34一端的封闭活塞连接固定,另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34另一端的封闭活塞和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一端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中部设有连通二者的初雨口13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初雨口13处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初雨口13的第二挡板19;所述溢流室10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纵隔板6上位于所述溢流室10内的一侧侧壁中部水平设有支撑板20,且所述支撑板20的长度小于所述溢流室10的宽度,以使得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与所述支撑板20之间形成溢流口21;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的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5后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与所述第二挡板19的中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可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驱动所述第二挡板19转动,以打开所述初雨口13或所述溢流口21。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板20,并与所述溢流室10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纵隔板6形成所述溢流口21,以及在所述溢流室10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纵隔板6上设置的初雨口13,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驱动所述第二挡板19转动打开所述初雨口13或所述溢流口21,从而实现降雨初期雨水和降雨中后期雨水的分类截流,便于将水质较差的降雨初期的雨水以及水质相对较好的降雨中后期雨水分开,便于后续处理设施进行针对性处理。
实际中,所述纵隔板6中部所述初雨口13处通过第二转轴18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二挡板19。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包括第二水平弹簧35、第二定滑轮36、第二拉绳37、第二浮块38和第二垂直弹簧39,所述第二定滑轮36通过第二固定杆40固定于所述横隔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垂直弹簧39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井盖2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下端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36后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19的中部连接固定,且当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或下降时,所述第二浮块38向上或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二拉绳37逐渐拉动或松开所述第二挡板19,以打开所述溢流口21或所述初雨口13。通过所述第二浮块38可以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带动所述第二拉绳37和第二水平弹簧35拉动所述第二挡板19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初雨口13和所述溢流口21的切换,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自动控制,非常方便,实现不同水质的自动分类截流。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还包括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还包括两端为封闭活塞且中部可伸缩的第二套管41,所述横隔板5上位于所述初雨室9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管41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套管41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套管41位于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中部,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下端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36后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一端连接固定。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套管41可以方便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下端从所述过渡室7穿过并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可在所述第二浮块38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上下运动时随之运动以拉动所述第二挡板19转动同时还避免所述过渡室7内的雨污混合污水或污水不流经所述过流孔11直接进入所述初雨室9内,影响分类截流效果。实际中,所述第二拉绳37也分为两段,其中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套管41一端的封闭活塞连接固定,另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管41另一端的封闭活塞和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一端连接固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横隔板5的内顶壁连接固定。通过将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横隔板5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可以在所述第二挡板19打开所述溢流口21时,避免所述溢流室10内的水位过高而导致水流溢出至所述初雨室9内,保证分类截流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关闭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通道时对应的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打开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通道时对应的水位。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在晴天排污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和第二驱动机构23均不动作,并在初雨时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动作,在初雨后期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和第二驱动机构23均动作,这样便于针对不同水质的水体进行分类截流控制。
具体来说,当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时,首先是浮动所述第一浮块31,随着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继续上升,再浮动第二浮块38,这样确保第一驱动机构22和第二驱动机构23有序工作,以实现晴天污水和雨天的雨污混合污水自动进行分类截流。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实际中,将所述第一垂直弹簧3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垂直弹簧39的长度,这样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上升时,先浮动所述第一浮块31,再浮动所述第二浮块38。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可以对旱雨季的不同类型的排水进行分类截流,具体原理如下:
未下雨时,所述第一垂直弹簧32、第一水平弹簧28、第二垂直弹簧39和第二水平弹簧35均处于微拉伸状态,所述第一挡板17抵接于所述进水口12一侧的所述翼板15上,并且盖住所述进水口12,所述第二挡板19抵接于所述支撑板20上并且完全盖住所述溢流口21,由于没有下雨,此时上游来水主要是晴天污水,晴天污水通过所述进水管24进入所述过渡室7内,并依次经过所述开孔井盖14、过流孔11进入所述污水室8中,并由与所述污水室8的所述污水出水管25排出至下游污水管道中。
开始下雨时,上游来水主要是雨污混合污水,此时由于雨水量不大,所述第一挡板17仍然抵接于所述溢流室10一侧的所述翼板15上,并且完全盖住所述进水口12,所述第二挡板19置于所述支撑板20上并且完全盖住所述溢流口21,此时,雨污混合污水仍通过所述进水管24进入所述过渡室7中,并依次经过所述开孔井盖14、过流口11进入所述污水室8中,并由所述污水出水管25排出至下游污水管道中;
雨水继续下,由于雨水量不断增大,此时上游来的雨污混合污水水量也不断增加,雨污混合污水继续通过所述进水管24进入所述过渡室7中,并依次经过所述开孔井盖14和过流口11进入所述污水室8,并由所述污水出水管25排出,但由于所述过渡室7中增加的雨污混合污水水量比通过开孔井盖14上的小孔排入所述污水室8内的水量大,因此所述过渡室7的水位渐渐上升,随着所述过渡室7的水位不断上升,直到其浮动所述第一浮块31向上浮起,并依次带动所述第一拉绳30和第一水平弹簧28,进而拉动所述第一挡板17绕第一转动轴16向远离所述溢流室10一侧所述翼板15转动直至其抵接于另一侧的所述翼板15上,从而打开所述进水口12,同时关闭所述污水口42,此时,雨污混合污水不再进入所述污水室8,而是依次经过所述开孔井盖14、过流口11、进水口12和初雨洞口13进入所述初雨室9,并由与所述初雨室9连通的所述初雨出水管26排走,排入下游初雨管道中。
雨继续下,由于雨水量继续增大,此时上游来的雨污混合污水水量也继续增加,但由于所述过渡室7内增加的混合污水水量仍比通过开孔井盖14上的小孔排入所述初雨室9内的水量大,所述过渡室7的水位继续上升,随着所述过渡室7的水位不断上升直到其浮动所述第二浮块38,使其向上运动并依次带动所述第二拉绳37和第二水平弹簧35,进而拉动所述第二挡板19绕第二转动轴18向远离所述溢流口21一侧转动,直至其置于所述纵隔板6上并完全盖住所述初雨口13,同时由于所述过渡室7的水位继续升高,所述第一浮块31继续向上运动并依次带动所述第一拉绳30和第一水平弹簧28,使得已抵接于所述污水室8一侧的所述翼板15上的所述第一挡板17仍抵接于在该所述翼板15上,此时,混合污水不再进入所述初雨室9,而是依次经过所述开孔井盖14、过流口11、进水口12和溢流洞口21进入所述溢流室10,并由与所述溢流室10连通的所述溢流出水管27排走,排入下游雨水管道中。
雨停后,所述过渡室7中所存有的下雨时的雨污混合污水以及通过所述进水管24进入的晴天污水仍依次通过所述开孔井盖14、过流口11、进水口12和溢流口21进入所述溢流室10,并由与所述溢流室10连通的所述溢流出水管27排走,在此过程中所述过渡室7中水位迅速下降,当所述过渡室7水位下降到不再浮动所述第二浮块38时,由于所述第二垂直弹簧39的回复力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浮块38向下运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拉绳37使得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回到初始状态,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回复力作用于所述第二挡板19上,使其绕所述第二转动轴18转动并逐渐远离所述溢流室10与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直至所述第二挡板19置于所述支撑板20上并完全盖住所述溢流洞口21,此时所述过渡室7中存有的下雨时的雨污混合污水以及通过所述进水管24进入的晴天污水依次通过所述开孔井盖14、过流口11、进水口12和初雨洞口13进入所述初雨室9,并由与所述初雨室9连通的所述溢流出水管27排走,在此过程中,所述过渡室7中水位仍迅速下降,当所述过渡室7水位下降到不再浮动所述第一浮块31时,由于所述第一垂直弹簧32的回复力作用使得所述第一浮块31向下运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拉绳30使得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回到初始状态,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回复力作用于所述第一挡板17上,使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16转动并逐渐远离其所抵接的所述翼板15而向所述进水口12一侧靠近,直至其抵接于另一侧的所述翼板15上并完全盖住所述进水口12,此时整个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即所述第一垂直弹簧32、第一水平弹簧28、第二垂直弹簧39和第二水平弹簧35均处于初始的微拉伸状态,所述第一挡板17抵接于所述溢流室10一侧的所述翼板15上并完全盖住所述进水洞口12,所述第二挡板19置于所述支撑板20上且完全盖住所述溢流口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多个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设置的井室(1)和设置在所述井室(1)上端并可打开或关闭其上端口的封闭井盖(2);
所述井室(1)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过渡室(7)、污水室(8)、初雨室(9)和溢流室(10),所述过渡室(7)位于所述井室(1)的上部,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和初雨室(9)顺次连通设置在所述井室(1)的下部,并均位于所述过渡室(7)的下方,所述过渡室(7)的底壁设有分别与所述污水室(8)和溢流室(10)连通的过流孔(11),所述过渡室(7)内设有用于根据其内的水位打开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通道,或,所述过渡室(7)与溢流室(10)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驱动机构(22),所述过渡室(7)内还设有用于根据其内的水位打开或关闭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通道的第二驱动机构(23),所述过渡室(7)的侧壁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24),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和初雨室(9)的侧壁下部分别对应连通设置有污水出水管(25)、溢流出水管(27)和初雨出水管(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室(1)的中部设有横隔板(5),并将所述井室(1)的上部分隔成所述过渡室(7),所述井室(1)的下部竖向间隔设有两块纵隔板(6),并将所述井室(1)的下部顺次分隔成所述污水室(8)、溢流室(10)和初雨室(9),且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位于所述过流孔(1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11)位于所述横隔板(5)的中部,且所述横隔板(5)上位于所述过流孔(11)处设有开孔井盖(14),所述横隔板(5)的下表面位于所述过流孔(11)的两端分别设有翼板(15),两块所述翼板(15)分别位于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内,且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的上端与两个所述翼板(15)的下端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使得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与两个所述翼板(15)之间分别形成污水口(42)和进水口(12),所述污水室(8)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所述纵隔板(6)的上端转动设有第一挡板(17),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的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5)后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与所述第一挡板(17)的中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可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驱动所述第一挡板(17)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挡板(17)转动至与所述污水室(8)或所述溢流室(10)内所述翼板(15)抵接,以打开所述进水口(12)或所述污水口(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包括第一水平弹簧(28)、第一定滑轮(29)、第一拉绳(30)、第一浮块(31)和第一垂直弹簧(32),所述第一定滑轮(29)通过第一固定杆(33)固定于所述横隔板(5)的下方,所述第一垂直弹簧(32)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井盖(2)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29)后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17)的中部连接固定,且当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或下降时,所述第一浮块(31)向上或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拉绳(30)逐渐拉动或松开所述第一挡板(17),以打开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通道,或,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还包括两端为封闭活塞且中部可伸缩的第一套管(34),所述横隔板(5)上位于所述污水室(8)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管(34)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管(34)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套管(34)位于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中部,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浮块(31)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拉绳(30)的下端伸入所述污水室(8)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29)后与所述第一水平弹簧(28)的一端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中部设有连通二者的初雨口(13)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初雨口(13)处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初雨口(13)的第二挡板(19);
所述溢流室(10)与所述污水室(8)之间的纵隔板(6)上位于所述溢流室(10)内的一侧侧壁中部水平设有支撑板(20),且所述支撑板(20)的长度小于所述溢流室(10)的宽度,以使得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与所述支撑板(20)之间形成溢流口(21);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的一端穿过所述横隔板(5)后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与所述第二挡板(19)的中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可根据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驱动所述第二挡板(19)转动,以打开所述初雨口(13)或所述溢流口(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包括第二水平弹簧(35)、第二定滑轮(36)、第二拉绳(37)、第二浮块(38)和第二垂直弹簧(39),所述第二定滑轮(36)通过第二固定杆(40)固定于所述横隔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垂直弹簧(39)的一端与所述封闭井盖(2)的内顶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下端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36)后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19)的中部连接固定,且当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或下降时,所述第二浮块(38)向上或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第二拉绳(37)逐渐拉动或松开所述第二挡板(19),以打开所述溢流口(21)或所述初雨口(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还包括两端为封闭活塞且中部可伸缩第二套管(41),所述横隔板(5)上位于所述初雨室(9)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管(41)相匹配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套管(41)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套管(41)位于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中部,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浮块(38)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37)的下端伸入所述初雨室(9)内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36)后与所述第二水平弹簧(35)的一端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纵隔板(6)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横隔板(5)的内顶壁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排水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3)关闭所述溢流室(10)和所述初雨室(9)之间的通道时对应的所述过渡室(7)内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打开所述过渡室(7)与所述溢流室(10)之间的通道时对应的水位。
CN202020991384.9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Active CN212376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1384.9U CN212376001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1384.9U CN212376001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6001U true CN212376001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1384.9U Active CN212376001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6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9893A (zh)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CN205314224U (zh) 一种新型初雨水力自动控制弃流井
CN106522345B (zh) 一种初雨自动截流式雨水口装置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105672444B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108842896B (zh) 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
CN112012306A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及其使用方法
CN209686556U (zh) 一种截流量可控的底流式截流井
CN209556088U (zh) 一种基于浮筒的截流初期雨水的雨水口
CN105386508B (zh) 一种新型初雨水力自动控制弃流装置
CN211948748U (zh)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CN104763037B (zh) 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口
CN111549892A (zh) 一种分流式排水截流井
CN212376001U (zh) 一种自动排水截流井
CN205637026U (zh)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108035424A (zh) 一种翻板弃流装置
CN208363234U (zh) 一种浮筒闸板控制截流管道流量的溢流井
CN212427431U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09259740U (zh) 初污分离旋流式弃分流器
CN112538888B (zh) 一种通过改变进水管出口方向的雨污分流井
CN211922822U (zh) 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
CN211735691U (zh) 一种可截流初期雨水的雨水口
CN212026422U (zh) 一种用于建造海绵城市的雨水弃流装置
CN212742839U (zh) 一种分流式排水截流井
CN208748803U (zh) 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