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9906U -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9906U
CN212369906U CN202020703906.0U CN202020703906U CN212369906U CN 212369906 U CN212369906 U CN 212369906U CN 202020703906 U CN202020703906 U CN 202020703906U CN 212369906 U CN212369906 U CN 212369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absorption
tail gas
storage tank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39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升干
龚伟
黄林兵
陈力豪
方晟
曾高翔
包晓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39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9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9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9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包括尾气缓冲罐、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循环吸收系统,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一级吸收液储槽和一级输送泵;一级换热器为降膜吸收器,其分为一级进料腔段、一级吸收冷却段和一级气液分离段。一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与一级输送泵进口由管路连接,一级输送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排出副产品溶液,另一路与一级进料腔段由管路连接,形成一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本发明的装置可对废气进行二次高效吸收处理,实现尾气中有害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尾气吸收液中有用介质的浓度,作为副产品连续采出,大大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企业的环保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氨气、氯气、溴化氢、氯化氢、氟化氢等有用介质废气的排放,常规处理工艺是在尾气吸收塔内采用液碱或盐酸对废气进行中和处理后,直接高空排放,尾气吸收液再直接送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该生产工艺往往会增加污水处理站废水的处理负荷,加大企业对废水的处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环保压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可对废气进行二次高效吸收处理,实现尾气中有害成分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尾气吸收液中有用介质的浓度,作为副产品连续采出,直接外卖,大大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企业的环保压力,保护环境。
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缓冲罐、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循环吸收系统,所述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一级吸收液储槽和一级输送泵;
所述一级换热器为降膜吸收器,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一级进料腔段、一级吸收冷却段和一级气液分离段,一级吸收冷却段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一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向一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一级气液分离段的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与一级吸收液储槽顶部连接,一级吸收液储槽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与一级输送泵进口连接,一级输送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副产品出口管道排出部分一级吸收液,作为副产品溶液收集起来;另一路通过一级循环管道与一级换热器的一级进料腔段连接,形成一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所述一级循环管道上还连接有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
尾气缓冲罐侧部进口连接有尾气进口管道,尾气缓冲罐顶部出气口通过尾气出口管道与一级换热器的一级进料腔段连接,尾气出口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防止气体倒流至尾气缓冲罐内;尾气缓冲罐内排出的尾气与自一级输送泵输出的一级吸收液进入一级进料腔段内后,继续进入一级吸收冷却段进行并流接触吸收,随后进入一级气液分离段内进行气液分离,一级气液分离段的底部出液口排出的一级吸收液重新排入一级吸收液储槽内,一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进口管道送入二级循环吸收系统进行继续吸收,二级循环吸收系统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相应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缓冲罐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0.5~5m3之间;所述尾气出口管道上还通接有尾气释压管,尾气出口管道通过尾气释压管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连接;
尾气缓冲罐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1#压力表,尾气释压管上设有1#电磁阀,所述1#压力表通过PLC控制系统与1#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尾气缓冲罐内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1#压力表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打开1#电磁阀,对系统进行泄压;
所述一级换热器的一级进料腔段内设有气液分布器;一级吸收冷却的冷通道内通入的冷媒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一级吸收冷却段的换热面积在10~50m2
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吸收液储槽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1~10m3之间;一级吸收液储槽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2#压力表,一级吸收液储槽侧部设有用于测量其内部液位的1#液位计,所述1#液位计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功能,所述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上设有2#电磁阀,1#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系统与2#电磁阀信号连接,当一级吸收液储槽内的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1#液位计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减小或调节加大2#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一级吸收液储槽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所述一级输送泵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碳钢或不锈钢,输送流量为5~30m3/h之间。
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二级吸收液储槽和二级输送泵;所述二级换热器为降膜吸收器,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二级进料腔段、二级吸收冷却段和二级气液分离段,二级吸收冷却段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向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二级气液分离段的底部出液口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与二级吸收液储槽顶部连接,二级吸收液储槽底部出液口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与二级输送泵进口连接,二级输送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的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与一级循环管道连接,以将二级输送泵出口排出的二级吸收液分出一股支流,并作为一级吸收液用于一级循环吸收系统中;另一路通过二级循环管道与二级换热器的二级进料腔段连接,形成二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所述二级循环管道上还通接有用于补入新鲜二级吸收液的工业水进口管道;
一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通过二级尾气进口管道与二级换热器的二级进料腔段连接,一级换热器的一级气液分离段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与自二级输送泵输出的二级吸收液进入二级进料腔段内后,继续进入二级吸收冷却段进行并流接触吸收,随后进入二级气液分离段内进行气液分离,二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排出的二级吸收液重新排入二级吸收液储槽内,二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出口管道送入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内,通过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
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换热器的二级进料腔段内设有气液分布器;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的冷媒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二级吸收冷却段的换热面积在10~50m2
所述二级吸收液储槽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1~10m3之间;二级吸收液储槽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3#压力表,二级吸收液储槽侧部设有用于测量其内部液位的2#液位计,所述2#液位计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功能,所述工业水进口管道上设有3#电磁阀,2#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系统与3#电磁阀信号连接,当二级吸收液储槽内的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2#液位计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减小或调节加大3#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二级吸收液储槽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所述二级输送泵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碳钢或不锈钢,输送流量为5~30m3/h之间。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产品出口管道上设有在线浓度测定仪、流量计和4#电磁阀,所述在线浓度测定仪通过PLC控制系统与4#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在线浓度测定仪测得的副产品溶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加大或调节减小4#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副产品溶液的采出量。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和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上均设有温度计,一级换热器的一级进料腔段顶部通过第一支气管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连接,二级换热器的二级进料腔段顶部通过第二支气管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气管和第二支气管上均设置有爆破片。
本发明通过将上述装置连接至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中,可对废气进行二次高效吸收处理,实现尾气中有害成分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尾气吸收液中介质的浓度,作为副产品连续采出,直接外卖,大大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企业的环保压力,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 本申请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尾气缓冲罐;2-一级换热器;3-一级吸收液储槽;4-一级输送泵;5-二级换热器;6-二级吸收液储槽;7-二级输送泵;101-尾气进口管道;102-尾气出口管道;103-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4-一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105-一级循环管道;106-副产品出口管道;107-二级尾气进口管道;108-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9-第一支气管;110-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11-二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112-二级循环管道;113-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4-工业水进口管道;115-第二支气管;116-二级尾气出口管道;117-尾气释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对照图1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包括尾气缓冲罐1、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循环吸收系统。
所述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2、一级吸收液储槽3和一级输送泵4。一级换热器2为降膜吸收器,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一级进料腔段、一级吸收冷却段和一级气液分离段,一级吸收冷却段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一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向一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一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3与一级吸收液储槽3顶部连接,一级吸收液储槽3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104与一级输送泵4进口连接,一级输送泵4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副产品出口管道106排出部分一级吸收液,作为副产品溶液收集起来;另一路通过一级循环管道105与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连接,形成一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所述一级循环管道105上还连接有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
所述二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5、二级吸收液储槽6和二级输送泵7。所述二级换热器5为降膜吸收器,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二级进料腔段、二级吸收冷却段和二级气液分离段,二级吸收冷却段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向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二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10与二级吸收液储槽6顶部连接,二级吸收液储槽6底部出液口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111与二级输送泵7进口连接,二级输送泵7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的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与一级循环管道105连接,以将二级输送泵7出口排出的二级吸收液分出一股支流,并作为一级吸收液用于一级循环吸收系统中;另一路通过二级循环管道112与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连接,形成二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所述二级循环管道112上还通接有用于补入新鲜二级吸收液(新鲜二级吸收液即为工业水)的工业水进口管道114。
一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通过二级尾气进口管道107与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连接,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气液分离段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与自二级输送泵7输出的二级吸收液进入二级进料腔段内后,继续进入二级吸收冷却段进行并流接触吸收,随后进入二级气液分离段内进行气液分离,二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排出的二级吸收液重新排入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二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出口管道116送入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内,通过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
尾气缓冲罐1侧部进口连接有尾气进口管道101,尾气缓冲罐1顶部出气口通过尾气出口管道102与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连接,尾气出口管道102上设置有止回阀,防止气体倒流至尾气缓冲罐1内;尾气缓冲罐1内排出的尾气与自一级输送泵4输出的一级吸收液进入一级进料腔段内后,继续进入一级吸收冷却段进行并流接触吸收,随后进入一级气液分离段内进行气液分离,一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排出的一级吸收液重新排入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一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进口管道107送入二级循环吸收系统进行继续吸收,二级循环吸收系统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相应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所述尾气缓冲罐1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0.5~5m3之间;所述尾气出口管道102上还通接有尾气释压管117,尾气出口管道102通过尾气释压管117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连接;尾气缓冲罐1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1#压力表,尾气释压管117上设有1#电磁阀,所述1#压力表通过PLC控制系统与1#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尾气缓冲罐1内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1#压力表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打开1#电磁阀,对系统进行泄压。
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内设有气液分布器;一级吸收冷却段内通入的冷媒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一级吸收冷却段的换热面积在10~50m2。一级换热器2可采用现有常规的石墨降膜吸收器结构。
一级吸收液储槽3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1~10m3之间;一级吸收液储槽3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2#压力表,一级吸收液储槽3侧部设有用于测量其内部液位的1#液位计,所述1#液位计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功能,所述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上设有2#电磁阀,1#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系统与2#电磁阀信号连接,当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1#液位计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减小或调节加大2#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
所述一级输送泵4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碳钢或不锈钢,输送流量为5~30m3/h之间。
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内设有气液分布器;二级吸收冷却段内通入的冷媒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二级吸收冷却段的换热面积在10~50m2。二级换热器5可采用现有常规的石墨降膜吸收器结构。
所述二级吸收液储槽6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1~10m3之间;二级吸收液储槽6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3#压力表,二级吸收液储槽6侧部设有用于测量其内部液位的2#液位计,所述2#液位计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功能,所述工业水进口管道114上设有3#电磁阀,2#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系统与3#电磁阀信号连接,当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2#液位计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减小或调节加大3#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
所述二级输送泵7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碳钢或不锈钢,输送流量为5~30m3/h之间。
所述副产品出口管道106上设有在线浓度测定仪、流量计和4#电磁阀,所述在线浓度测定仪通过PLC控制系统与4#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在线浓度测定仪测得的副产品溶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加大或调节减小4#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副产品溶液的采出量。
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3和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10上均设有温度计,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顶部通过第一支气管109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连接,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顶部通过第二支气管115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连接,所述第一支气管109和第二支气管115上均设置有爆破片。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启动吸收系统:打开工业水进口管道114上的3#电磁阀,将工业水通过二级循环管道112送入二级换热器5内,再经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10进入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6上的2#液位计与工业水进口管道114上的3#电磁阀信号联锁,控制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随后开启二级输送泵7,二级输送泵7将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二级吸收液分两路输送排出,一路通过二级循环管道112送入二级换热器5内,形成二级循环吸收系统;另一路通过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和一级循环管道105送入一级换热器2内;一级换热器2内的一级吸收液再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3进入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3上的1#液位计与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上的2#电磁阀信号联锁,控制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随后开启一级输送泵4,一级输送泵4将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一级吸收液送入一级换热器2内,形成一级循环吸收系统;
步骤2)尾气进料系统: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吸收冷却段内通入冷媒介质,对一级换热器2内的一级吸收液进行冷却;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吸收冷却段内通入冷媒介质,对二级换热器5内的二级吸收液进行冷却;随后通过尾气进口管道101向尾气缓冲罐1内送入尾气,尾气再经尾气出口管道102进入一级换热器2内进行吸收;
步骤3)一级循环吸收:一级吸收液在一级换热器2内对尾气进行气液接触,尾气中的有用介质溶解在一级吸收液中,一级吸收液再从一级换热器2底部重新返回至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尾气中的不凝气体从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气液分离段上部出气口流出并入二级换热器5进行二次吸收;在一级循环吸收系统的作用下,一级吸收液中的有用介质浓度不断增加;
步骤4)二级循环吸收:二级吸收液在二级换热器5内对一级换热器2排出的不凝尾气进行气液接触,不凝尾气中残留的有用介质溶解在二级吸收液中,二级吸收液再从二级换热器5底部重新返回至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出口管道116和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在二级循环吸收系统的作用下,二级吸收液中有用介质的浓度不断增加;
步骤5)连续采出:副产品出口管道106上设置有在线浓度测定仪,对一级吸收液中的有用介质浓度进行测定,当有用介质浓度达到采出要求时,打开副产品出口管道106上的4#电磁阀,通过副产品出口管道106上的在线浓度测定仪与4#电磁阀信号联锁,控制副产品溶液的采出量;同时,工业水作为二级吸收液的补充,二级吸收液作为一级吸收液的补充,使整个装置对尾气的连续吸收,实现副产品溶液的连续平稳采出;
整个回收工艺的系统中设定有两级安全保护系统,①尾气缓冲罐1顶部设置有1#压力表,1#压力表与尾气释压管117上的1#电磁阀信号联锁,如1#压力表测量到尾气缓冲罐1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值,则打开1#电磁阀,进行系统的安全泄压。②一级换热器2顶部的第一支气管109上和二级换热器5顶部的第二支气管115上均设置有爆破片,系统压力超过爆破压力值时,则爆破片进行爆破,对系统进行安全泄压,保护整个系统的安全。
整个回收工艺系统中的操作压力在0.001~0.02Mpa之间,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控制在0.005~0.015Mpa之间;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液位控制在容积体积的40~70%,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液位控制在容积体积的50~80%。
副产品出口管道106上的流量计测量范围为0.1~2m3/h,副产品溶液的采出能力为100~2000kg/h;一级换热器2底部的溶液出口温度控制在20~40℃之间,二级换热器5底部的溶液出口温度控制在20~40℃之间。
实施例1:
采用本申请的尾气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对氯化氢尾气进行吸收,尾气进口风量为5000m3/h,氯化氢的流量为160kg/h。
尾气缓冲罐为立式储罐,体积为1m3,材质为钢衬PO,储罐内的气体压力为0.005Mpa。
一级换热器为一级降膜吸收器,材质为石墨,换热面积为20m2,冷却介质为循环水。一级换热器底部的溶液出口温度在25-30℃。
一级吸收液储槽为立式储罐,体积为2m3,材质为钢衬PO,储罐内的气体压力为0.005Mpa,控制一级吸收液储槽内的液位是其容积体积的60%。
一级输送泵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输送流量为10m3/h。
二级换热器为二级降膜吸收器,材质为石墨,换热面积为20m2,冷却介质为循环水。二级换热器底部的溶液出口温度在25-30℃。
二级吸收液储槽为立式储罐,体积为2m3,材质为钢衬PO,储罐内的气体压力为0.005Mpa,控制二级吸收液储槽内的液位是其容积体积的60%。
二级输送泵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输送流量为10m3/h,二级吸收液中盐酸的浓度可达到16%。
副产品出口管道上设置有在线浓度测定仪,副产物溶液中盐酸的浓度可达到31%,盐酸副产品的品质达到《副产盐酸》(HG-T 3783-2005)的要求,盐酸副产品的连续采出量为500kg/h。
本说明书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

Claims (7)

1.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缓冲罐(1)、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循环吸收系统,所述一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2)、一级吸收液储槽(3)和一级输送泵(4);
所述一级换热器(2)为降膜吸收器,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一级进料腔段、一级吸收冷却段和一级气液分离段,一级吸收冷却段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一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向一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一级气液分离段的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3)与一级吸收液储槽(3)顶部连接,一级吸收液储槽(3)底部出液口通过一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104)与一级输送泵(4)进口连接,一级输送泵(4)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副产品出口管道(106)排出部分一级吸收液,作为副产品溶液收集起来;另一路通过一级循环管道(105)与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连接,形成一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所述一级循环管道(105)上还连接有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
尾气缓冲罐(1)侧部进口连接有尾气进口管道(101),尾气缓冲罐(1)顶部出气口通过尾气出口管道(102)与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连接,尾气出口管道(102)上设置有止回阀,防止气体倒流至尾气缓冲罐(1)内;尾气缓冲罐(1)内排出的尾气与自一级输送泵(4)输出的一级吸收液进入一级进料腔段内后,继续进入一级吸收冷却段进行并流接触吸收,随后进入一级气液分离段内进行气液分离,一级气液分离段的底部出液口排出的一级吸收液重新排入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一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进口管道(107)送入二级循环吸收系统进行继续吸收,二级循环吸收系统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相应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缓冲罐(1)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0.5~5m3之间;所述尾气出口管道(102)上还通接有尾气释压管(117),尾气出口管道(102)通过尾气释压管(117)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连接;
尾气缓冲罐(1)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1#压力表,尾气释压管(117)上设有1#电磁阀,所述1#压力表通过PLC控制系统与1#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尾气缓冲罐(1)内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1#压力表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打开1#电磁阀,对系统进行泄压;
所述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内设有气液分布器;一级吸收冷却的冷通道内通入的冷媒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一级吸收冷却段的换热面积在10~50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吸收液储槽(3)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1~10m3之间;一级吸收液储槽(3)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2#压力表,一级吸收液储槽(3)侧部设有用于测量其内部液位的1#液位计,所述1#液位计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功能,所述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上设有2#电磁阀,1#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系统与2#电磁阀信号连接,当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1#液位计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减小或调节加大2#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一级吸收液储槽(3)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
所述一级输送泵(4)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碳钢或不锈钢,输送流量为5~30m3/h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循环吸收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5)、二级吸收液储槽(6)和二级输送泵(7);所述二级换热器(5)为降膜吸收器,其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二级进料腔段、二级吸收冷却段和二级气液分离段,二级吸收冷却段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以向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二级气液分离段的底部出液口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10)与二级吸收液储槽(6)顶部连接,二级吸收液储槽(6)底部出液口通过二级吸收液储槽出口管道(111)与二级输送泵(7)进口连接,二级输送泵(7)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的一级吸收液补充管道(113)与一级循环管道(105)连接,以将二级输送泵(7)出口排出的二级吸收液分出一股支流,并作为一级吸收液用于一级循环吸收系统中;另一路通过二级循环管道(112)与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连接,形成二级吸收液循环回路;所述二级循环管道(112)上还通接有用于补入新鲜二级吸收液的工业水进口管道(114);
一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通过二级尾气进口管道(107)与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连接,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气液分离段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与自二级输送泵(7)输出的二级吸收液进入二级进料腔段内后,继续进入二级吸收冷却段进行并流接触吸收,随后进入二级气液分离段内进行气液分离,二级气液分离段底部出液口排出的二级吸收液重新排入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二级气液分离段的上部出气口排出的不凝气体通过二级尾气出口管道(116)送入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内,通过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进行放空并送入尾气处理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内设有气液分布器;二级吸收冷却段的冷通道内通入的冷媒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二级吸收冷却段的换热面积在10~50m2
所述二级吸收液储槽(6)为立式,材质为钢衬PO、碳钢或不锈钢,容积体积为1~10m3之间;二级吸收液储槽(6)顶部设有带有高压报警功能的3#压力表,二级吸收液储槽(6)侧部设有用于测量其内部液位的2#液位计,所述2#液位计具备高低液位报警功能,所述工业水进口管道(114)上设有3#电磁阀,2#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系统与3#电磁阀信号连接,当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液位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2#液位计进行报警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减小或调节加大3#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二级吸收液储槽(6)内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
所述二级输送泵(7)为离心泵,材质为氟塑料、碳钢或不锈钢,输送流量为5~30m3/h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产品出口管道(106)上设有在线浓度测定仪、流量计和4#电磁阀,所述在线浓度测定仪通过PLC控制系统与4#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在线浓度测定仪测得的副产品溶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通过PLC控制系统调节加大或调节减小4#电磁阀的开度,以控制副产品溶液的采出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03)和二级吸收液储槽进口管道(110)上均设有温度计,一级换热器(2)的一级进料腔段顶部通过第一支气管(109)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连接,二级换热器(5)的二级进料腔段顶部通过第二支气管(115)与尾气出口压力调节管道(108)连接,所述第一支气管(109)和第二支气管(115)上均设置有爆破片。
CN202020703906.0U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Active CN212369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3906.0U CN212369906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3906.0U CN212369906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9906U true CN212369906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6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3906.0U Active CN212369906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99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9627A (zh) * 2020-04-30 2020-08-25 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9627A (zh) * 2020-04-30 2020-08-25 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9906U (zh)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
CN205307829U (zh) 节能尿素蒸发系统
CN111569627A (zh) 一种尾气连续双吸处理高效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
CN220070763U (zh) 一种从三氯蔗糖副产氯化氢中分离高纯氯化氢的装置
CN203549812U (zh) 加压灰渣处理系统
CN207108543U (zh) 锅炉给水的除氧系统
CN206919525U (zh) 带汽包的氯气液化器
CN115849301A (zh) 一种基于甲酸储氢的制氢装置与制氢方法
CN202270743U (zh) 一种用于热轧板带轧后气雾冷却装置
CN209386009U (zh) 减少油品储罐VOCs排放量与密封氮气消耗量的系统
CN105886679A (zh) 高炉渣产生水蒸气的系统及方法
CN113532020A (zh) 一种氯甲烷的压缩系统
CN215638192U (zh) 一种二氧化碳冷却系统
CN103528055B (zh) 加压灰渣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07215226U (zh) 一种用于液氨质量流量测量的装置
CN114470845A (zh) 一种精馏塔塔顶回流温度调节系统及工艺
CN109575165B (zh) 一种乙烯法聚氯乙烯聚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0852685U (zh) 一种氨冷冻装置氨气回收系统
CN213357402U (zh) 一种亚硝酸甲酯尾气处理加压系统
CN106140044A (zh) 一种用于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的液氨蒸发装置
CN212778751U (zh) 能源回收装置
CN220090535U (zh) 一种适用于罐区呼出气的无风机VOCs处理装置
CN102369156A (zh) 制备氯气的方法
CN211821716U (zh) 液体二氧化碳储罐放空气的回收装置
CN104101232A (zh) 低温乙烯火炬升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