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7074U -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7074U
CN212367074U CN202021585566.2U CN202021585566U CN212367074U CN 212367074 U CN212367074 U CN 212367074U CN 202021585566 U CN202021585566 U CN 202021585566U CN 212367074 U CN212367074 U CN 212367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tator assembly
control panel
connection structur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55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盼瑶
杨华护
曹姣容
漆凌君
吴泽滨
陈东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Kaibang Motor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Kaibang Motor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Kaibang Motor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5855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7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7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7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控制板与定子总成采用锡焊焊接,存在生产效率低、焊接过程对人体有害的技术问题。该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脚和插入脚,其中,配合脚和插入脚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机控制板上、两者其中另一设置在定子总成上,当所有插入脚分别与对应的配合脚相接触后能实现电机控制板和定子总成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电机控制板与定子总成的快速连接。

Description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塑封结构无刷直流电机,其电机控制板或包含在定子总成内与定子组件一起注塑成型;或在定子总成注塑完成之后,将其放置在端盖与定子总成之间。对于前者,由于电机控制板在注塑过程中会受到压力,存在损伤失效的隐患,报废率高;对于后者,定子总成注塑完成后,将电机控制板板放置于定子总成,且U、V、W三相焊盘孔需与定子总成三相接线柱配合并分别焊接从而形成电机控制板板与定子总成的连接,生产效率较低,且多次焊接易对电机控制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附图图1,是传统的一种塑封结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板电连接固定方式,其电机控制板与定子总成三相电连接紧固通过焊锡连接固定,具体方式为先将电机控制板通过安装过孔焊盘放置与定子总成接线柱处(电机控制板上有U/V/W三相过孔焊盘),再用电烙铁和焊锡将焊盘与接线柱焊接固定,该装配工艺复杂,焊锡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人体有害,同时生产效率低,使得产品竞争力较低。所以,将电机控制板转型无需焊接固定电连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而唯一难点则是需解决电机控制板U/V/W三相与电机定子三相电连接固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一种电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控制板与定子总成采用锡焊焊接,存在生产效率低、焊接过程对人体有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脚和插入脚,其中,所述配合脚和所述插入脚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机控制板上、两者其中另一设置在定子总成上,当所有所述插入脚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配合脚相接触后能实现所述电机控制板和所述定子总成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脚与所述插入脚插接连接,所述插入脚能插入所述配合脚且插入到位后,所述插入脚能固定在所述配合脚上。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脚和所述插入脚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脚和所述插入脚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配合脚焊接在所述电机控制板上,所述插入脚安装于所述定子总成上。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脚与所述插入脚的个数相同,所述定子总成的引出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插入脚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脚包括筒形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筒形部内,当所述插入脚完全插入所述筒形部时,所述弹性部能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插入脚抵接在所述筒形部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脚包括主体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存在夹角,当所述插入脚完全插入所述筒形部时,所述主体部夹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筒形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弹性部相接触且所述弹性部限制所述卡接部向脱离所述配合脚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呈板状结构,所述筒形部呈方形筒结构;当所述弹性部未发生变形时,所述弹性部自由端与所述筒形部对应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为弹性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为弧形板结构,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筒形部的内侧面相连接、另一自由端向伸入所述筒形部内部的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筒形部和所述弹性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电机控制板,所述电机控制板通过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与所述定子总成相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板上设置有所述配合脚。
一种定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通过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机控制板相连接,所述定子总成上设置有所述插入脚。
一种电机,包括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脚和插入脚,配合脚和插入脚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机控制板上、两者其中另一设置在定子总成上,只需要所有插入脚分别与对应的配合脚相接触,即可实现电机控制板和定子总成的电连接,操作简单,省去了传统的控制板U/V/W三相焊锡工序,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焊锡过程,减少有害气体,操作员工无需带口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控制板与定子总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A;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B;
图5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板与插入脚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C;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入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合脚;11-筒形部;12-弹性部;2-插入脚;21-主体部;22-卡接部;3-电机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脚1和插入脚2,其中,配合脚1和插入脚2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机控制板3上、两者其中另一设置在定子总成上,当所有插入脚2分别与对应的配合脚1相接触后能实现电机控制板3和定子总成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结构,只需要所有插入脚2分别与对应的配合脚1相接触,即可实现电机控制板3和定子总成的电连接,省去了传统的控制板U/V/W三相焊锡工序,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焊锡过程,减少有害气体,操作员工无需带口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配合脚1与插入脚2插接连接,插入脚2能插入配合脚1且插入到位后,插入脚2能固定在配合脚1上。配合脚1和插入脚2的连接方式简单,易实现电机控制板3和定子总成的连接,操作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配合脚1和插入脚2通过卡扣连接,配合脚1和插入脚2卡扣的连接方式是为了防止在正常使用时出现松脱的现象,保证配合脚1和插入脚2连接的可靠性,且卡扣连接方式简单,便于配合脚1和插入脚2的配合与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配合脚1和插入脚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配合脚1焊接在定子总成上,插入脚2安装于定子总成上(先将插入脚2放置在定子骨架上,然后在注塑为一体);配合脚1与插入脚2的个数相同,配合脚1与插入脚2的个数可以为三个,定子总成的引出线分别与对应的插入脚2相连接。参见图2和图5,示意出了三个配合脚1设置在电机控制板3上,同时,三个插入脚2设置在定子总成上,定子总成的三相绕组引出线分别缠绕并焊接在各自的插入脚2上。配合脚1和插入脚2均采用金属导电材质制成,从而实现当插入脚2与对应的配合脚1相接触时,能实现电机控制板3和定子总成的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配合脚1的具体结构如下:参见图3和图4,配合脚1包括筒形部11和弹性部12,弹性部12位于筒形部11内,当插入脚2完全插入筒形部11时,弹性部12能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插入脚2抵接在筒形部11的内侧面上。插入脚2受到弹性部12的挤压,使得插入脚2的金属壁与筒形部11的内侧金属壁相接触,以形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插入脚2的具体结构可以如下:参见图7,插入脚2包括主体部21和卡接部22,卡接部22与主体部21相连接且主体部21与卡接部22之间存在夹角,当插入脚2完全插入筒形部11时,主体部21夹在弹性部12与筒形部11的内侧面之间,主体部21受到弹性部12的挤压,使得主体部21的金属壁与筒形部11的内侧金属壁相接触,可形成电连接,卡接部22与弹性部12相接触且弹性部12限制卡接部22向脱离配合脚1的方向移动。参见图5和图6,示意出了插入脚2与配合脚1处于相互配合的状态,当将插入脚2完全插入配合脚1内时,卡接部22与弹性部12相配合配合,实现了卡扣连接,以防止插入脚2脱离配合脚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7,主体部21可以呈板状结构,参见图4,筒形部11可以呈方形筒结构;当弹性部12未发生变形时,弹性部12自由端与筒形部11对应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主体部21的厚度,使得当插入脚2插入弹性部12与筒形部11之间的间隙时,弹性部12在插入脚2的挤压下能发生弹性变形,弹性部12作用于插入脚2,使得主体部21的金属壁抵接在筒形部11的内侧金属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弹性部12为弹性片,筒形部11和弹性部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弹性部12可为冲压成型,参见图4,示意出了配合脚1的结构,从图4中可以看出,筒形部11上的周向侧面上存在有方形孔,将方向孔对应的区域冲压形成弹性部12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参见图3和图4,弹性部12为弧形板结构,弹性部12的一端与筒形部11的内侧面相连接、另一自由端向伸入筒形部11内部的方向弯曲。当将插入脚2插入配合脚1时,首先将插入脚2的主体部21沿弹性部12与筒形部11之间的间隙插入,当卡接部22接触到弹性部12时,弹性部12发生弹性变形,插入脚2继续向伸入配合脚1,直至出现如图6所示意出的弹性部12与插入脚2的配合关系,此时,弹性部12发生弹性变形并将主体部21抵在筒形部11的内侧金属面上,实现插入脚2与配合脚1的电连接,卡接部22卡在弹性部12上,弹性部12限制插入脚2向脱离配合脚1的方向移动,实现两者可靠性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脚1和插入脚2,配合脚1和插入脚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配合脚1和插入脚2分别焊接在电机控制板3上和定子总成上;配合脚1与插入脚2的个数相同且插入脚2的个数为三个,定子总成的引出线分别与对应的述插入脚2相连接;
配合脚1包括筒形部11和弹性部12,弹性部12位于筒形部11内;弹性部12为弹性片,弹性部12冲压成型,弹性部12为弧形板结构,弹性部12的一端与筒形部11的内侧面相连接、另一自由端向伸入筒形部11内部的方向弯曲;
插入脚2包括主体部21和卡接部22,卡接部22与主体部21相连接且主体部21与卡接部22之间存在夹角;主体部21呈板状结构,筒形部11呈方形筒结构,当弹性部12未发生变形时,弹性部12自由端与筒形部11对应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主体部21的厚度;
当插入脚2完全插入对应的筒形部11内时,主体部21夹在弹性部12与筒形部11的内侧面之间,卡接部22与弹性部12相接触且弹性部12限制卡接部22向脱离配合脚1的方向移动。
实施例2:
一种电机控制板,电机控制板3通过实施例1描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与定子总成相连接,电机控制板3上设置有配合脚1。
实施例3:
一种定子总成,定子总成通过实施例1描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与电机控制板3相连接,定子总成上设置有插入脚2。
实施例4:
一种电机,包括实施例1描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脚(1)和插入脚(2),其中,
所述配合脚(1)和所述插入脚(2)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在电机控制板(3)上、两者其中另一设置在定子总成上,当所有所述插入脚(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配合脚(1)相接触后能实现所述电机控制板(3)和所述定子总成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脚(1)与所述插入脚(2)插接连接,所述插入脚(2)能插入所述配合脚(1)且插入到位后,所述插入脚(2)能固定在所述配合脚(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脚(1)和所述插入脚(2)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脚(1)和所述插入脚(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配合脚(1)焊接在所述电机控制板(3)上,所述插入脚(2)安装于所述定子总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脚(1)与所述插入脚(2)的个数相同,所述定子总成的引出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插入脚(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脚(1)包括筒形部(11)和弹性部(12),所述弹性部(12)位于所述筒形部(11)内,当所述插入脚(2)完全插入所述筒形部(11)时,所述弹性部(12)能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插入脚(2)抵接在所述筒形部(11)的内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脚(2)包括主体部(21)和卡接部(22),所述卡接部(22)与所述主体部(21)相连接且所述主体部(21)与所述卡接部(22)之间存在夹角,当所述插入脚(2)完全插入所述筒形部(11)时,所述主体部(21)夹在所述弹性部(12)与所述筒形部(11)的内侧面之间,所述卡接部(22)与所述弹性部(12)相接触且所述弹性部(12)限制所述卡接部(22)向脱离所述配合脚(1)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呈板状结构,所述筒形部(11)呈方形筒结构;当所述弹性部(12)未发生变形时,所述弹性部(12)自由端与所述筒形部(11)对应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主体部(21)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12)为弹性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12)为弧形板结构,所述弹性部(12)的一端与所述筒形部(11)的内侧面相连接、另一自由端向伸入所述筒形部(11)内部的方向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部(11)和所述弹性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
12.一种电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板(3)通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与所述定子总成相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板(3)上设置有所述配合脚(1)。
13.一种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总成通过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机控制板(3)相连接,所述定子总成上设置有所述插入脚(2)。
14.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板用连接结构。
CN202021585566.2U 2020-08-03 2020-08-03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Active CN212367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5566.2U CN212367074U (zh) 2020-08-03 2020-08-03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5566.2U CN212367074U (zh) 2020-08-03 2020-08-03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7074U true CN212367074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5566.2U Active CN212367074U (zh) 2020-08-03 2020-08-03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70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146A (zh) * 2020-08-03 2020-11-17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3146A (zh) * 2020-08-03 2020-11-17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1154A (en) Joining and connecting device
CN293267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2367074U (zh)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CN111953146A (zh) 控制板用连接结构、电机控制板、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09786253U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11296419U (zh) 一种电机端子及空调器
CN113410673A (zh) 一种接线端子系统
CN103427187A (zh) 电插线连接器
CN219163300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085420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CN201498808U (zh) 电连接器
CN219246979U (zh) 连接器导电接触结构
CN220526843U (zh) 一种接线板
CN213278457U (zh) 一种电路板与端子的连接结构
CN219998521U (zh) 一种pcb端子结构
CN211404803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6218038U (zh) 一种电压采样结构及插入式断路器
CN214589337U (zh) 一种短路桥接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CN217507714U (zh) 一种连接母端结构、公母端子及端子连接器
CN213212486U (zh) 一种贴片式防水电源连接器
CN109818179B (zh) 配电模块与轨道式母线内部导电铜条的端压接口装置
CN216903568U (zh) 一种依附于安装导轨的控制模块电气连接结构
CN201303101Y (zh) 电连接器
CN218586422U (zh) 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