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2501U -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2501U
CN212362501U CN202020742019.4U CN202020742019U CN212362501U CN 212362501 U CN212362501 U CN 212362501U CN 202020742019 U CN202020742019 U CN 202020742019U CN 212362501 U CN212362501 U CN 212362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compressor
oil return
compresso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20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如兵
郑波
梁祥飞
黄健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7420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2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2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油分离器的回油管出口与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之间的回油流路;所述回油流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路上毛细管,所述控制阀具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结构,使其控制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单吸单排压缩机,通过与室内外的单排或多排换热器构成制冷循环回路,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以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该空调系统由于压缩机只有一对吸排气口与室内外换热器相连接,故只能实现一个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为了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梯级加热或冷却,一些空调系统采用双缸并联压缩机的双温空调系统以提高系统能效和减缓低温制热结霜工况下的能力能效衰减速度。但采用双缸并联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存在压缩机直接排气气缸由于缺少必要的挡油装置而导致排气吐油率高,长期运行会导致压缩机缺油磨损的缺点。
或者,还有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回油控制,例如通过多个调节阀联动进行控制,能够起到控制回油的效果,但是控制方式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对控制阀进行控制。并且,主要以开度大小控制回油,进一步增加了控制的复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回油控制结构、控制方式复杂的问题,具体地: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
其包括设置在油分离器的回油管出口与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之间的回油流路;
所述回油流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路上毛细管,
所述控制阀具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阀的阀径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比为4.8-8.4。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9mm-1.24mm,长度为350mm-1500mm;所述控制阀的阀径为4mm-9.52mm。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阀为电磁二通阀。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双缸压缩机、油分离器和上述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管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直接排气口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油管通过所述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油分离器高于所述油池5cm-60cm。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换热部和室外换热部,所述室内换热部和/或室外换热部包括两个换热器。
进一步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室外风机、室内风机、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
所述室外换热部包括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双缸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气缸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气缸的第一吸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
所述双缸压缩机的第二压缩机的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气管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管通过所述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油池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阀和毛细管对有分离器的回油进行控制,使压缩机排出的油能够及时回流到油池内,保证对压缩机内部件进行有效润滑。并且,控制阀与毛细管的并联设置,简化了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的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与多气缸压缩机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示意图。
图中:
10-油分离器;11-进气管;12-排气管;13-回油管;20-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1-控制阀;22-毛细管;30-双缸压缩机;31-第一压缩气缸;311-第一排气口;312-第一吸气口;32-第二压缩气缸;321-第二排气口;322-第二吸气口;33-油池入口;41-第一四通阀;42-第二四通阀;50-室外换热器;51-室外风机;61-第一节流装置;62-第二节流装置;71-第一室内换热器;72-第二室内换热器;73-室内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分离器和多缸压缩机的油池之间设置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控制油分离器内分离出的油流回油池,以保证压缩机内有足够的润滑油。并且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通过控制阀和毛细管并联的方式,使得只需要对控制阀的开闭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对回油进行控制,简化了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包括:设置在油分离器的回油管出口与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之间的回油流路;
回油流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以及设置在第一油路上的控制阀,和设置在第二油路上毛细管,控制阀具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
油分离器10,用于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中携带的润滑油与气体分离,设置在多气缸压缩机的直接排气口处,即设置在多气缸压缩机直接排气的排口处,例如,多气缸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30,双缸压缩机30中的一个气缸吸气口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后直接通过该气缸的排气口排出,则该气缸的排气口为多气缸压缩机的直接排气口。
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0,设置在油分离器10的回油管13和多气缸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之间,用于控制油分离器10中分离出的油流回到多气缸压缩机的油池内。
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第一油路上设置有控制阀21,第二油路上设置有毛细管22,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0用于使油分离器10和多缸压缩机的油池通过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通,或者,通过第二油路连通,即,当控制阀21开启时,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同时导通,当控制阀21关闭时,第一油路断开,第二油路导通。控制阀21的阀径与所述毛细管22的内径比为4.8-8.4,优选为6.3。
具体地,如图2所示,双缸压缩机30包括第一压缩气缸31和第二压缩气缸32,回油分离器10的进气管11连接至第二压缩气缸32的第二排气口,油分离器10的回油管与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0连接,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0与双缸压缩机30的油池入口33连接,即,回油管13同时与控制阀21和毛细管22连接,然后控制阀21和毛细管22再同时连接至油池入口33处。
优选地,控制阀21包括电磁二通阀,包括开或闭两种状态,电磁二通阀的阀径为4mm-9.52mm,优选为6mm。由于控制阀21开启时可以使润滑油靠重力通过控制阀21回流,由于润滑油的重力势能较小,粘度较大,因此需要较大的流通面积,基于此选定上述阀径,以保证润滑油在靠重力回流时能够顺利流过控制阀21。优选地,毛细管22的内径为0.9mm-1.24mm,长度为350mm-1600mm,具体长度根据压缩机的功率进行确定,例如,当压缩机匹配1-1.5HP的空调系统时,毛细管22的内径为0.95mm,长度为750mm-850mm;当压缩机匹配2HP的空调系统时,毛细管22的内径为0.95mm,长度为550mm-650mm,或者,内径为1.24mm,长度为1300mm-1500mm;当压缩机匹配3-5HP的空调系统时,毛细管22的内径为0.95mm,长度为350mm-450mm,或者,内径1.24mm,长度为900mm-1000mm。
优选地,油分离器10高于油池5cm-60cm,具体地,油分离器10的回油管13口高于多缸压缩机的油池入口35cm-60cm,优选高20cm-30cm。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阀和毛细管并联的方式,使得只需要对控制阀的开闭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对回油进行控制,使油分离器的回油控制能够更加简单,解决了双吸双排压缩机的回油难题,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控制成本。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双缸压缩机30、换热系统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连接至双缸压缩机30的直接排气口和油池进油口之间,并且回油组件的排气口与换热系统连通。
如图3、图4所示,换热系统包括室内换热部和室外换热部,室内换热部和/或室外换热部包括两个换热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四通阀41、第二四通阀42、室外换热器50、室外风机51、第一室内换热器71、第二室内换热器72、室内风机73、第一节流装置61和第二节流装置62。
其与双缸压缩机30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双缸压缩机30的第一压缩气缸31的第一排气311与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一阀口连通,第一四通阀41的第三阀口与第一压缩气缸31的第一吸气312连通;第一四通阀41的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50第一端口连通,第一四通阀41的第四阀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71的第一端口连通;双缸压缩机30的第二压缩机的第二排气管与油分离器10的进气管11连通,油分离器10的排气管12与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一阀口连通,油分离器10的回油管13通过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20与双缸压缩机30的油池入33连通。在不同运行模式时,可以单独通过第一油路或第二油路,或者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同时将油分离器10的回油管13与油池连通;第二四通阀42的第三阀口与第二压缩气缸32的第二吸气322连通;第二四通阀42的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50第一端口连通,第二四通阀42的第四阀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72的第一端口连通;室外换热器50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同时与第一节流装置61和第二节流装置62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一节流装置61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71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二节流装置62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72的第二端口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对油分离器的回油进行控制,使油分离器的回油控制以及结构更加简单,使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得到简化。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在所双缸压缩机30停机、启动时控制阀21开启,使油分离器10内的油通过第一油路流入到油池内。
具体还包括:
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双缸压缩机30的第一排气口311与第二排气口321的压力相同,此时第二排气口321排出的制冷剂含有较多的润滑油,油分离器10内会分离出较多的润滑油,此时控制阀21开启,油分离器10内分离出的润滑油主要靠重力回油,即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油路即通过控制阀21流回到双缸压缩机30的油池内。优选地,在这个过程中,油分离器10内的润滑油还可能有一部分通过第一油路流入到油池内,即少量的油可能通过毛细管22流入到油池内。
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双缸压缩机30启动时,由于系统运行不稳定,双缸压缩机30的第二排气口321排气可能会携带较多的润滑油,此时控制阀21开启,使油分离器10内分离出的润滑油能够比较快的通过第一油路流回到油槽内。当双缸压缩机30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压缩机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优选地,第一预设时长为5min-10min。双缸压缩机30运行稳定后,第二排气口321排出的排气携带油量较少,并且为了避免串气,即在冷凝压差的作用下会有气体通过油分离器10的回油管13排出,此时关闭控制阀21,在冷凝压差的作用下(压差范围为0.1-0.9MPa,),使油分离器10内分离出的少量的有通过第二油路流回到油池内,并且,由于毛细管22的流通量的限制,使润滑油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二油路即毛细管22稳定地流回到油池内。
优选地,双缸压缩机30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之后,由于第二油路回油的量比较小,长时间运行第二油路不能保证油分离器10内的润滑油快速流回到油池内。因此,为了保证油分离器10内的润滑油能够快速流回到油池,需要采用间歇式开启的方式对控制阀21进行控制,例如,从控制阀21关闭时起,双缸压缩机30连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阀21开启,然后控制阀21开启第三预设时长后再次关闭,然后在第二预设时长后开启,如此循环开闭,以保证润滑油的顺利回油。优选地,第二预设时长为40min-70min,例如第二预设时长为60min;第三预设时长为3min-6min,例如第三预设时长为5min。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控制阀21和毛细管22并联的设置,使得在制热模式运行过程中,控制阀21关闭,即由于毛细管22可以保证润滑油可以流回到油池内,既能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又减少了对控制阀21的控制动作,使控制更加简单。
优选地,除霜模式时,采用与制热模式运行同样的控制方式,即双缸压缩机30启动时,控制阀21开启,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阀21关闭。
优选地,运行稳定之后,控制阀21以间歇式开闭的方式动作,即控制阀21关闭第二预设时长,然后开启第三预设时长,
双缸压缩机30启动时,控制阀21开启,
双缸压缩机30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阀21关闭。
优选地,在停机状态下,控制阀21开启,由于油分离器10的位置高于油池的位置,因此,开启控制阀21,使油分离器10内残留的润滑油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油路流回到油池内,使得双缸压缩机30在下次启动时,油池内具有足量的润滑油,保证启动过程中对各部件进行有效润滑。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控制阀和毛细管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对有分离器的回油进行控制,使压缩机排出的油能够及时回流到油槽内,保证对压缩机内部件进行有效润滑。并且,控制阀与毛细管的并联设置,简化了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的结构,在控制时只需要对控制阀进行控制,并且控制只包括开启和关闭两个动作,使整个控制方式更加简单。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9)

1.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设置在油分离器的回油管出口与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之间的回油流路;
所述回油流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路上的控制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油路上毛细管,
所述控制阀具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阀径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比为4.8-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9mm-1.24mm,长度为350mm-1500mm;所述控制阀的阀径为4mm-9.5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二通阀。
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缸压缩机、油分离器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管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直接排气口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油管通过所述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油池进油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高于所述油池5cm-6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换热部和室外换热部,所述室内换热部和/或室外换热部包括两个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室外风机、室内风机、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
所述室外换热部包括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部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第一压缩气缸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气缸的第一吸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
所述双缸压缩机的第二压缩机的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气管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管通过所述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油池入口连通。
CN202020742019.4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236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2019.4U CN212362501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2019.4U CN212362501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2501U true CN212362501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2019.4U Active CN212362501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2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5067A (zh) * 2020-05-08 2020-08-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5067A (zh) * 2020-05-08 2020-08-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0402A (zh) 空调器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09282401A (zh)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20362B (zh) 一种低温强热型多联机系统
CN109357431B (zh) 一种模块组合式空调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212362501U (zh)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及空调系统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056933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6440215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225280A (zh) 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以及一种压缩冷凝机组
CN111306833A (zh)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
CN214223244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CN111595067A (zh) 一种多气缸压缩机回油系统、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1400153U (zh) 一种水冷式动力热管多联空调系统
CN106482407B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79080B (zh) 连续制热热回收空调室外系统、热回收空调及其使用方法
KR101204300B1 (ko) 이원 사이클 히트펌프시스템 및 이에 따른 히트펌프시스템의 제상방법
CN108759157B (zh) 一次节流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WO2020143169A1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81891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外机
CN1210534C (zh) 一种分体式热泵空调系统
CN111059732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07500A (zh) 一种双缸变容压缩机系统、变容增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669784B (zh) 提升无水地暖机组启动时压缩机缺油的控制方法及三联供系统
CN214581887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05825482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