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0749U - 换挡助力器 - Google Patents

换挡助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0749U
CN212360749U CN202020903821.7U CN202020903821U CN212360749U CN 212360749 U CN212360749 U CN 212360749U CN 202020903821 U CN202020903821 U CN 202020903821U CN 212360749 U CN212360749 U CN 212360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od
input
assiste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38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凯
杨骏杰
崔敬彬
李苏梅
裴丽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erbiger Drive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erbiger Drive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erbiger Drive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erbiger Drive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38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0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0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0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挡助力器,助力输入杆穿过助力输出杆,复位弹簧组件套在助力输入杆上,复位弹簧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台阶抵顶,复位弹簧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台阶抵顶,助力输出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与壳体适配,阀芯与助力输入杆连接,密封部件套在助力输出杆上,密封部件与壳体内壁配合,助力输出杆输出端的第二侧部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设有与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配合的第二缺口,助力输出杆输出端的与第二侧部相对的第一侧部为空档区,助力输入杆的输入端设有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配合的第二凹口,第二凹口的开口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输入部分与现有技术的变速箱呈镜像对称的变速箱。

Description

换挡助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挡助力器。
背景技术
货车或客车安装换挡助力装置后,在车辆驾驶时的进挡换挡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气助力,解决了车辆进挡困难换挡沉重的问题,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驾驶的操纵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换挡助力器包括壳体、助力输入杆、复位弹簧组件、连接变速器输入部分的助力输出杆、活塞和阀芯,助力输出杆为具有空腔的空心杆,助力输出杆的内腔中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助力输入杆穿过助力输出杆,复位弹簧组件套在助力输入杆上,复位弹簧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台阶抵顶,复位弹簧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台阶抵顶,助力输出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与壳体适配,阀芯与助力输入杆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助力输出杆4输出端的第一侧部43设有第一凸起部43a,第一凸起部43a设有与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配合的第一缺口43b,助力输出杆4输出端的与第一侧部43相对的第二侧部44为空档区,助力输入杆2的输入端设有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配合的第一凹口21,第一凹口21的开口与所述第二侧部44相对。
对于上述结构的换挡助力器,由于变速器的位置在汽车上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变速箱换挡机构内部输入杆和输出杆呈镜像结构设计,因此,上变换挡助力器的助力输出杆4无法与变速器的换挡输入部分连接,以及助力输入杆2的第一凹口21不能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连接,这时,装配人员不得不通过转接机构进行转换,才能将挡助力器分别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以及变速器进行连接,由于采用转接机构,会使成本增加,而且转接机构还会占用其他零件的安装空间,因此,使得变速器的布局变得困难。
另外,在换挡助力器中,壳体内容纳助力输入杆的输入端以及助力输出杆的第一区域中充油区(注入润滑油),而壳体内容纳活塞和阀芯的第二区域为充气区,显然,充油区和充气区内的两种介质是不能混合的,因此,在壳体内安装一个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套在助力输出杆上,密封部件与壳体配合,起到隔离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作用。然而,密封部件与壳体的结合紧紧依靠密封部件外表面与壳体内表面的摩擦作用力,由于密封部件受助力输出杆的轴向移动时的作用力,长期使用后,导致密封部件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失去密封作用,导致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两种介质互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挡助力器,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变速箱换挡机构内部输入输出镜像结构设计。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换挡助力器,包括壳体、助力输入杆、复位弹簧组件、连接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的助力输出杆、活塞、阀芯、密封部件,助力输出杆为具有空腔的空心杆,助力输出杆的内腔中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助力输入杆穿过助力输出杆,复位弹簧组件套在助力输入杆上,复位弹簧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台阶抵顶,复位弹簧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台阶抵顶,助力输出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与壳体适配,阀芯与助力输入杆连接,密封部件套在助力输出杆上,密封部件与壳体内壁配合,助力输出杆输出端的第二侧部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上设有与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配合的第二缺口,助力输出杆输出端的与第二侧部相对的第一侧部为空档区,助力输入杆的输入端设有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配合的第二凹口,第二凹口的开口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输入杆和助力输出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助力输入杆和助力输出杆而言,由于第二凸起部的位置设置在于与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以及第二凹口的开口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换挡助力器无法直接连接的变速器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换挡助力器可以与这种结构的变速箱直接连接,而不需要转接机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换挡助力器相对背景技术中的换挡助力器而言,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还不会占用其他零件的装配空间,利于变速器体积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换挡助力器的俯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助力输出杆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换挡助力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助力输出杆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换挡助力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图5中的I部放大图;
图7为本图5中的P部放大图;
1为壳体,1a为定位部,1b为环形槽,2为助力输入杆,21为第一凹口,22为第二凹口, 3为复位弹簧组件,3a为第一弹簧座,3b为弹簧,3c为第二弹簧座,3d为第一阻挡部件,3e为第二阻挡部件,3f为第一钩状部件,3g为第二钩状部件,4为助力输出杆,41为第一台阶,42为第二台阶,43为第一侧部,43a为第一凸起部,43b为第一缺口,44为第二侧部, 44a为第二凸起部,44b为第二缺口,5为活塞,6为阀芯,7为密封部件,7a为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换挡助力器,包括壳体1、助力输入杆2、复位弹簧组件3、连接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的助力输出杆4、活塞5、阀芯6、密封部件7,助力输出杆4为具有空腔的空心杆,助力输出杆4的内腔中设有第一台阶41和第二台阶42,助力输入杆2穿过助力输出杆4,复位弹簧组件3套在助力输入杆2上,复位弹簧组件3的一端与第一台阶 41抵顶,复位弹簧组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台阶42抵顶,助力输出杆4与活塞5连接,活塞5 与壳体1适配,阀芯6与助力输入杆2连接,密封部件7套在助力输出杆4上,密封部件7 与壳体1内壁配合。
如图3至图5,助力输出杆4输出端的第二侧部44设有第二凸起部44a,第二凸起部44a 上设有与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配合的第二缺口44b,助力输出杆4输出端的与第二侧部44相对的第一侧部43为空档区,助力输入杆2的输入端设有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配合的第二凹口22,第二凹口22的开口与所述第一侧部43相对。
如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输入杆2和助力输出杆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助力输入杆和助力输出杆而言,由于第二凸起部44a的位置设置在于与第一侧部43相对的第二侧部 44,以及第二凹口22的开口与所述第一侧部43相对,对于背景技术中的换挡助力器无法直接连接的变速器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换挡助力器可以与这种结构的变速箱直接连接,而不需要转接机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换挡助力器相对背景技术中的换挡助力器而言,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还不会占用其他零件的装配空间,利于变速器体积的小型化。
如图5和图6,复位弹簧组件3包括与第一台阶41配合的第一弹簧座3a、弹簧3b、与第二台阶42配合的第二弹簧座3c、第一阻挡部件3d、第二阻挡部件3e,第一弹簧座3a、弹簧3b、第二弹簧座3c套在助力输入杆2上,第一阻挡部件3d固定在助力输入杆2上且与第一弹簧座3a抵顶,第二阻挡部件3e固定在助力输入杆2上且与第二弹簧座3c抵顶,所述第一弹簧座3a面对弹簧3b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钩状部件3f,第二弹簧座3c面对弹簧3b 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钩状部件3g,弹簧3b的一端卡在第一弹簧座3a与第一钩状部件3f 之间,弹簧3b的另一端卡在第二弹簧座3c与第二钩状部件3g之间。
如图5和图6,通过第一钩状部件3f与第一弹簧座3a对弹簧3b的一端形成的卡持作用,以及第二钩状部件3g与第二弹簧座3c对弹簧3b的另一端形成的卡持作用,可避免弹簧3b 沿径向方向窜动。优选地,多个第一钩状部件3f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对应的圆心与第一弹簧座3a的中心重合,同样,多个第二钩状部件3g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对应的圆心与第二弹簧座3c的中心重合,从而,使得弹簧3b的中心与第一弹簧座3a和第二弹簧座3c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了复位弹簧组件3中各个零件的移动是沿同一直线进行的,使得复位弹簧组件3对助力输入杆2的导向也是在同一直线上,既在防止弹簧3b径向窜动的情况下,使复位弹簧组件3和助力输入杆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确保了助力输入杆2的轴向移动不会出现偏斜的情况。
如图5和图7,壳体1的内壁上形成有定位部1a,所述密封部件7与壳体1配合后密封部件7与定位部1a形成配合被定位部1a定位。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1b,环形槽 1b的两侧形成所述定位部1a,密封部件7在与壳体1配合时,密封部件7的一部分7a挤入到环形槽中。
如图5和图7,通过环形槽1b以及定位部1a,使密封部件7的受到轴向方向的限制作用,即使在助力输入杆2对密封部件7产生摩擦力的情况,也不会使密封部件7与壳体1的配合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确保了密封部件7与壳体1配合的可靠性,避免了气体与油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互窜。

Claims (4)

1.换挡助力器,包括壳体(1)、助力输入杆(2)、复位弹簧组件(3)、连接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的助力输出杆(4)、活塞(5)、阀芯(6)、密封部件(7),助力输出杆(4)为具有空腔的空心杆,助力输出杆(4)的内腔中设有第一台阶(41)和第二台阶(42),助力输入杆(2)穿过助力输出杆(4),复位弹簧组件(3)套在助力输入杆(2)上,复位弹簧组件(3)的一端与第一台阶(41)抵顶,复位弹簧组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台阶(42)抵顶,助力输出杆(4)与活塞(5)连接,活塞(5)与壳体(1)适配,阀芯(6)与助力输入杆(2)连接,密封部件(7)套在助力输出杆(4)上,密封部件(7)与壳体(1)内壁配合,其特征在于,助力输出杆(4)输出端的第二侧部(44)设有第二凸起部(44a),第二凸起部(44a)上设有与变速器换挡输入部分配合的第二缺口(44b),助力输出杆(4)输出端的与第二侧部(44)相对的第一侧部(43)为空档区,助力输入杆(2)的输入端设有与驾驶员换挡操纵机构配合的第二凹口(22),第二凹口(22)的开口与所述第一侧部(43)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壁上形成有定位部(1a),所述密封部件(7)与壳体(1)配合后密封部件(7)与定位部(1a)形成配合被定位部(1a)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1b),环形槽(1b)的两侧形成所述定位部(1a),密封部件(7)在与壳体(1)配合时,密封部件(7)的一部分挤入到环形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组件(3)包括与第一台阶(41)配合的第一弹簧座(3a)、弹簧(3b)、与第二台阶(42)配合的第二弹簧座(3c)、第一阻挡部件(3d)、第二阻挡部件(3e),第一弹簧座(3a)、弹簧(3b)、第二弹簧座(3c)套在助力输入杆(2)上,第一阻挡部件(3d)固定在助力输入杆(2)上且与第一弹簧座(3a)抵顶,第二阻挡部件(3e)固定在助力输入杆(2)上且与第二弹簧座(3c)抵顶,所述第一弹簧座(3a)面对弹簧(3b)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钩状部件(3f),第二弹簧座(3c)面对弹簧(3b)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钩状部件(3g),弹簧(3b)的一端卡在第一弹簧座(3a)与第一钩状部件(3f)之间,弹簧(3b)的另一端卡在第二弹簧座(3c)与第二钩状部件(3g)之间。
CN202020903821.7U 2020-05-26 2020-05-26 换挡助力器 Active CN212360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821.7U CN212360749U (zh) 2020-05-26 2020-05-26 换挡助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821.7U CN212360749U (zh) 2020-05-26 2020-05-26 换挡助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0749U true CN212360749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5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3821.7U Active CN212360749U (zh) 2020-05-26 2020-05-26 换挡助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07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053A (zh) * 2021-06-24 2021-08-31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换挡助力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053A (zh) * 2021-06-24 2021-08-31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换挡助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40266B2 (ja) クラッチ操作システム用油圧機構
CN212360749U (zh) 换挡助力器
JP2000104827A (ja) 無段変速機のパーキング装置
US7334671B2 (en) Actuating device for a clutch
US20220397183A1 (en) Automated sequential transmissions
JP6164041B2 (ja)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US4476739A (en) Gear-shift mechanis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units
CN101248286B (zh) 制动器用油压伺服机构
KR101260399B1 (ko) 랙바의 지지구조체
JP3843515B2 (ja)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サーボ装置
JP5201320B2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ユニット
KR100304130B1 (ko) 엔진구동자동차특히승용차용드라이브및엔진구동자동차특히승용차용트랜스미션시스템
JP6090357B2 (ja)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KR100988045B1 (ko) 자동차용 더스트 커버
JP4432500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KR0173994B1 (ko) 자동차용 수동 변속기의 변속장치
KR100991990B1 (ko) 스티어링 기어박스 피스톤 구조
JPH0454347Y2 (zh)
JP2684838B2 (ja) 自動変速機用アキュームレーター
JPH0514045Y2 (zh)
KR200146464Y1 (ko) 자동차용 클러치 마스터 실린더 구조
KR100364225B1 (ko) 수동변속기의 마운팅 구조
JP2005282686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ディテント構造
KR100834230B1 (ko) 자동차용 수동변속기의 오일실 일체형 슬리브 가이드 장치
KR200147554Y1 (ko) 자동 변속기의 디텐트 플레이트용 어댑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