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6739U - 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6739U
CN212356739U CN202021319217.6U CN202021319217U CN212356739U CN 212356739 U CN212356739 U CN 212356739U CN 202021319217 U CN202021319217 U CN 202021319217U CN 212356739 U CN212356739 U CN 212356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ing
filler
sewage
disc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92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继
徐志亮
焦恒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s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s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s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s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92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6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6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6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个填料盘和填料,多个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填料设置于填料盘内,填料用于供生物膜的生长;填料盘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各个填料盘处于第一位置时,填料盘的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污水能够依靠重力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填料盘,且能够在流经填料盘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对应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并在生物膜的表面形成水膜,从而以使多个填料盘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依次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在各个填料盘处于第二位置时,填料盘的倾斜角度为第二角度,且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以使附着在各个填料盘内的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与填料相分离并从对应的填料盘排出。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脱氮方法包括A/O法、A2/O法等工艺,具体地,首先在好氧池内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硝化处理,以实现污水中的COD、有机氮、氨氮等污染物的降解,接着在缺氧池内利用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反硝化处理,以将硝化阶段产生的硝态氮和/或亚硝态氮转化成氮气,从而最终实现污水的脱氮以及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然而上述方法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生化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污水生化处理的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低能耗、生化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多个填料盘,多个所述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填料盘能够收容待处理的污水;及
填料,设置于所述填料盘内,所述填料用于供生物膜的生长;
所述填料盘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填料盘的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污水能够依靠重力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所述填料盘,且能够在流经所述填料盘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对应的所述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并在所述生物膜的表面形成水膜,从而以使多个所述填料盘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依次对所述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填料盘的倾斜角度为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以使附着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的所述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与所述填料相分离并从对应的所述填料盘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水平设置;或者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次排入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并使得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后进行集中排出;或者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且各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以使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从对应的所述填料盘内单独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用于阻挡所述污水相对所述填料盘的流出,所述第二挡边的最低外边沿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最低外边沿,多个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设置方位反向交替排布;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水平交错设置,且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所述填料盘的第二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外,所述污水能够经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的最低外边沿溢出流向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的第二挡边所在的一侧,然后在当前所处的所述填料盘内自所述填料盘的第二挡边所在的一侧朝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所在的一侧流动,以待所述污水通过当前所处的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的最低外边沿溢出;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且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以使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通过所述第一挡边排入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并使得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后通过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进行集中排出;或者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各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以使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通过所述第一挡边或所述第二挡边从对应的所述填料盘内单独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多个所述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填料盘能够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填料盘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填料盘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推杆,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伸入至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内,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填料盘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推杆的轴向伸缩,以带动所述填料盘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与多个所述填料盘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料盘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同步旋转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为独立铺设在所述填料盘底部内侧的第一填料;或者所述填料为一体成型在所述填料盘底部内侧的第二填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出水水箱,所述出水水箱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的下方,所述出水水箱用于接收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输出的污水;及
排污箱,所述排污箱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的下方,所述排污箱用于接收各个所述填料盘排出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
上述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多个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可有效节省占地空间,填料盘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各个填料盘处于第一位置时,污水依靠重力即可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填料盘,并实现在流经填料盘的过程中与对应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多个填料盘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能够依次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进而达到有效实现污水的脱氮以及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生化处理效率高的优点,而且还可避免用户额外设置大量的动力机构实现污水向各个填料盘的注入,有效降低能耗;同时通过将多个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利于生物膜表面的水膜的形成,以便于空气中的氧气在溶解于水膜后以预设传输速率与生物膜接触并使生物膜形成表面充氧且内部缺氧的环境条件,从而可以有效促进生物膜对污水的脱氮效果。
另一方面,当完成对污水的生化处理以后,可将各个填料盘由第一位置旋转切换至第二位置,此时附着在各个填料盘内对应的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即可依靠重力与填料相分离并从对应的填料盘排出,从而可有效解决该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易堵塞填料盘导致污水处理装置生化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从而确保污水处理装置具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能力,进而保证污水处理装置的出水达标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污水处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污水处理装置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污水处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污水处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污水处理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100包括多个填料盘110和填料,多个填料盘110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填料盘110能够收容待处理的污水;填料设置于填料盘110内,填料用于供生物膜的生长。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填料盘11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填料盘110的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污水能够依靠重力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填料盘110,且能够在流经填料盘110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对应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并在生物膜的表面形成水膜,从而以使多个填料盘110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依次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
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填料盘110的倾斜角度为第二角度,且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以使附着在各个填料盘110内对应的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与填料相分离并从对应的填料盘110排出。
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通过将多个填料盘110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可有效节省占地空间,填料盘11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污水依靠重力即可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填料盘110,并实现在流经填料盘110的过程中与对应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多个填料盘110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能够依次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进而达到有效实现污水的脱氮以及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生化处理效率高的优点,而且还可避免用户额外设置大量的动力机构实现污水向各个填料盘110的注入,有效降低能耗;同时通过将多个填料盘110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有利于生物膜表面的水膜的形成,以便于空气中的氧气在溶解于水膜后以预设传输速率与生物膜接触并使生物膜形成表面充氧且内部缺氧的环境条件,从而可以有效促进生物膜对污水的脱氮效果。
另一方面,当完成对污水的生化处理以后,可将各个填料盘110由第一位置旋转切换至第二位置,此时附着在各个填料盘110内对应的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即可依靠重力与填料相分离并从对应的填料盘110排出,从而可有效解决该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易堵塞填料盘110导致污水处理装置100生化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从而确保污水处理装置100具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能力,进而保证污水处理装置100的出水达标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生物膜包括生长在其表面的好氧微生物和生长在其内部的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当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生物膜能够通过水膜形成表面充氧且内部缺氧的环境条件,因此,生物膜表面的好氧微生物在其所处的充氧条件下可实现对污水的硝化处理,从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和/或硝酸盐氮,当生物膜表面的好氧微生物完成对污水的硝化处理以后,生物膜内部的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其所处的缺氧条件下可实现对污水的反硝化处理,从而将生物膜表面的好氧微生物硝化阶段产生的亚硝酸盐氮和/或硝酸盐氮转为化氮气,从而最终实现生物膜对污水的脱氮处理。与此同时,在好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硝化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能够被吸附于生物膜表面,此时生物膜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能够利用此有机物作为底物而繁殖生长,从而起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具体如下:提取待处理的污水的中的污泥并对该污泥进行驯化,当污泥驯化完毕以后,将驯化完毕的污泥与待处理的污水中的水体成分按一定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并同时加入适量的营养液,在一实施例中,驯化完毕的污泥与待处理的污水中的水体的体积比为1:2~1:4,当加入的营养液与上述泥水混合物混合均匀以后,将各个填料盘110旋转切换至第一位置,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向最顶层的填料盘110不断注入,以使得该混合溶液浸没各个填料盘110内的填料,并使该混合溶液在填料上循环流动,直至各个填料盘110内的填料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生物膜。
在一实施例中,填料为独立铺设在填料盘110底部内侧的第一填料,具体的,第一填料可以为布质填料、陶粒填料及塑料填料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当第一填料为布质填料时,第一填料可以由土工布、纺织布及纤维布中的任意一种布料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填料为一体成型在填料盘110底部内侧的第二填料,具体的,第二填料可以但不限于为粗糙凹凸结构,总之能够实现供生物膜的生长的填料应当都适用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注意的是,填料盘110的数量可以根据待处理的污水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一实施例中,填料盘110的边沿的高度为0.5cm~10cm。在一实施例中,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任意相邻两个填料盘11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有间隙,以提升任意相邻两个填料盘11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落差高度,从而有助于提升污水的重力势能,以加速污水相对多个填料盘110的流动。进一步地,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任意相邻两个填料盘11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间隙的大小相等。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填料盘11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间隙为0.5cm~20cm。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填料盘11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水平设置,或者各个填料盘110可倾斜设置,且相邻两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即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填料盘110水平设置或成相对较小的角度倾斜设置,只要确保污水能够依靠重力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填料盘110,且在流经填料盘110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对应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填料盘110水平设置时,填料盘110的倾斜角度为0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角度为45~90度,也就是说,当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填料盘110的倾斜角度为45~90度,即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填料盘110成另一相对较大的角度倾斜设置或垂直设置,以确保填料盘110内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能够依靠重力实现相对填料盘110的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倾斜设置,相邻两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填料盘110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依次排入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并使得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填料盘110后依靠重力从最底层的填料盘110内集中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倾斜设置,且各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以使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从对应的填料盘110内单独排出。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填料盘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边112和第二挡边114,第一挡边112和第二挡边114用于阻挡污水相对填料盘110的流出,第二挡边114的最低外边沿高于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多个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和第二挡边114在竖直方向上的设置方位反向交替排布。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时,多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水平交错设置,且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外,污水能够经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溢出流向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然后在当前所处的填料盘110内自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朝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所在的一侧流动,以待污水通过当前所处的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溢出。
具体的,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一位置、且通过向多个填料盘110中最顶层的填料盘110注入待处理的污水时,污水在该填料盘110内流动且深度不断上涨,由于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及第二挡边114均具有一定的高度,且第二挡边114的最低外边沿高于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当注入的污水的深度超出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的高度时,此时污水经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溢出流向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然后在当前所处的填料盘110内自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朝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所在的一侧流动,以待污水通过当前所处的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溢出,如此往复循环,直至污水流向最底层的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然后经该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溢流出水,从而确保污水依靠重力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填料盘110。
同时,通过污水相对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的最低外边沿的溢流出水以及污水从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至第一挡边112所在的一侧的流动方向的设置,使得污水在流经填料盘110时能够充分覆盖填料盘110内布设填料的区域,从而确保污水在流经填料盘110时能够充分地与填料盘110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接触,进而实现生物膜对污水的高效生化处理。
如图3至图5所示,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倾斜设置,相邻两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各个填料盘110自第二挡边114至第一挡边112的方向斜向下倾斜,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以使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通过第一挡边112依次排入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并使得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填料盘110后通过最底层的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进行集中排出。
具体地,当完成对污水的生化处理以后,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有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此时可将各个填料盘110由第一位置旋转切换至第二位置,以实现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的排出,在将各个填料盘110旋转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自第二挡边114至第一挡边112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相邻两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此时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即可依靠重力自填料盘110的第二挡边114所在的一侧朝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所在的一侧流动,进而通过该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依次排入相邻的下一个填料盘110,如此往复循环,直至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填料盘110后通过最底层的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进行集中排出,从而可有效解决该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易堵塞填料盘110导致污水处理装置100生化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从而确保污水处理装置100具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能力,进而保证污水处理装置100的出水达标可靠。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倾斜设置,各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且填料盘110自第二挡边114至第一挡边112的方向或自第一挡边112至第二挡边114的方向斜向下倾斜,以使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通过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或第二挡边114从对应的填料盘110内单独排出。
具体地,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时,各个填料盘110倾斜设置,各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且填料盘110自第二挡边114至第一挡边112的方向或自第一挡边112至第二挡边114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此时各个填料盘110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即可依靠重力自第二挡边114朝第一挡边112的方向或者自第一挡边112朝第二挡边114的方向流动,进而通过填料盘110的第一挡边112或第二挡边114从对应的填料盘110内单独排出,从而可有效解决该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易堵塞填料盘110导致污水处理装置100生化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从而确保污水处理装置100具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能力,进而保证污水处理装置100的出水达标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挡边112和第二挡边114平行设置,第二挡边114的全部外边沿相平齐,第二挡边114的全部外边沿与第一挡边112的最高外边沿相平齐。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填料盘110的底部可设置有排水孔,以实现填料盘110内的污水相对填料盘110的流出,进而以实现污水由上至下在多个填料盘110之间的依次流动;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排水孔可设置在填料盘110的底部中央或边缘,以实现填料盘110的中心出水或周边出水。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排水孔可以为间隔设置于填料盘110底部的多个通孔或开设于填料盘110底部的单个开缝,排水孔的具体形状以及数量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作唯一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污水的过流功能即可。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支架130,多个填料盘110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于支架130上,且填料盘110能够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32和第二支撑架134,填料盘110设置于第一支撑架132和第二支撑架134之间,且填料盘110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架132及第二支撑架1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32可以为柱状结构或板状结构,第二支撑架134可以为柱状结构或板状结构,具体的,第一支撑架132和第二支撑架134均为柱状结构,第一支撑架132和第二支撑架134均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架132和多个第二支撑架134呈阵列排布,具体的,第一支撑架132和第二支撑架134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架132和两个第二支撑架134呈矩阵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32和第二支撑架13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联动件140,联动件140与多个填料盘110连接,以使多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同步旋转切换。如此设置,通过驱动多个填料盘110中的其中一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转动,即可带动多个填料盘110中剩余的其他与联动件140相连接的各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同步转动,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用于驱动填料盘110转动的驱动单元的设置数量,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装置100的设计成本。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联动件140与各个填料盘110连接,以使各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同步旋转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联动件140可以但不限于为连杆,联动件140与多个填料盘110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联动件140包括多个,多个联动件140布设于填料盘110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联动件140包括两个,两个联动件140布设于填料盘110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联动件1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150,驱动组件150与填料盘110连接,驱动组件150用于驱动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50包括多个,多个驱动组件150布设于填料盘110的两侧。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50与联动件140连接,驱动组件150用于通过联动件140驱动多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50包括驱动件152和推杆154,驱动件152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支架130上,推杆154的第一端伸入至驱动件152的另一端内,推杆154的第二端与填料盘110转动连接,驱动件152能够驱动推杆154沿推杆154的轴向伸缩,以带动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当联动件140为与多个填料盘110转动连接的连杆时,推杆154的第二端与联动件140转动连接,驱动件152能够驱动推杆154沿推杆154的轴向伸缩,进而以通过联动件140带动多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同步旋转切换。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转轴160,填料盘110通过第一转轴160设置于支架130上,填料盘110能够相对支架130绕第一转轴160的轴向转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60设置于填料盘110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一转轴160可设置在填料盘110的底部中央或边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60还可以设置在填料盘110的侧壁上。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转轴170,填料盘110通过第二转轴170与推杆15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70与第一转轴160间隔设置,第二转轴170设置于填料盘110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二转轴170可设置在填料盘110的底部中央或边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70还可以设置在填料盘110的侧壁上。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当联动件140为与多个填料盘110转动连接的连杆时,联动件140通过第二转轴170与填料盘110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填料盘110的编号由上至下依次记为1、2、3…,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且相邻两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时,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联动件142和第二联动件144,第一联动件142与编号为奇数的各个填料盘110连接,第二联动件144与编号为偶数的各个填料盘110连接,以使编号为奇数的各个填料盘110与编号为偶数的各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互独立地同步旋转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142和第二联动件144均可以但不限于为连杆,第一联动件142与编号为奇数的各个填料盘110转动连接,第二联动件144与编号为偶数的各个填料盘110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联动件142和第二联动件144均包括多个,多个第一联动件142和多个第二联动件144分别布设于对应的填料盘110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142和第二联动件144均包括两个,两个第一联动件142和两个第二联动件144分别布设于对应的填料盘110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142和第二联动件14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各个填料盘110处于第二位置、且相邻两个填料盘110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时,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56和第二驱动组件158,第一驱动组件156与第一联动件142连接,第二驱动组件158与第二联动件144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56用于通过第一联动件142驱动编号为奇数的各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同步旋转切换,第二驱动组件158用于通过第二联动件144驱动编号为偶数的各个填料盘110相对支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同步旋转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56和第二驱动组件158与驱动组件150的结构相同,即第一驱动组件156和第二驱动组件158均包括驱动件152和推杆154,第一驱动组件156与第二驱动组件158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上文对驱动组件150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一一敷述。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出水水箱180,出水水箱180位于最底层的填料盘110的下方,出水水箱180用于接收最底层的填料盘110输出的污水。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30可设置于出水水箱180的顶部。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出水水箱180的顶部设有入水口182,入水口182用于供最底层的填料盘110输出的污水相对出水水箱180的流入。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出水水箱180的一侧设有排水口184,排水口184用于供出水水箱180内的污水相对出水水箱180外部的排出。进一步地,出水水箱180的一侧还设有排空口186,排空口186用于供出水水箱180内的污水相对出水水箱180外部的排空。具体的,排空口186和排水口184分别设置于出水水箱180的相对两侧,且排空口186位于排水口184的下方。
如图3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污水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排污箱190,排污箱190位于最底层的填料盘110的下方,排污箱190用于接收各个填料盘110排出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在一实施例中,排污箱190可分离地搭接在出水水箱180上。
如图4及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污箱190具有用于与出水水箱180搭接配合的台阶192。进一步地,台阶192在与出水水箱180搭接配合时能够封堵入水口182,避免在将填料盘110排出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排入排污箱190时,该填料盘110排出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通过入水口182溅入至出水水箱180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填料盘,多个所述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填料盘能够收容待处理的污水;及
填料,设置于所述填料盘内,所述填料用于供生物膜的生长;
所述填料盘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填料盘的倾斜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污水能够依靠重力从上至下依次流经多个所述填料盘,且能够在流经所述填料盘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对应的所述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并在所述生物膜的表面形成水膜,从而以使多个所述填料盘内的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依次对所述污水进行生化处理;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填料盘的倾斜角度为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以使附着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的所述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与所述填料相分离并从对应的所述填料盘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水平设置;或者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次排入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并使得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后进行集中排出;或者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且各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以使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从对应的所述填料盘内单独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用于阻挡所述污水相对所述填料盘的流出,所述第二挡边的最低外边沿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最低外边沿,多个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设置方位反向交替排布;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水平交错设置,且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所述填料盘的第二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外,所述污水能够经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的最低外边沿溢出流向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的第二挡边所在的一侧,然后在当前所处的所述填料盘内自所述填料盘的第二挡边所在的一侧朝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所在的一侧流动,以待所述污水通过当前所处的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的最低外边沿溢出;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反,且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以使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通过所述第一挡边排入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填料盘,并使得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汇集至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后通过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的第一挡边进行集中排出;或者
在各个所述填料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各个所述填料盘倾斜设置,各个所述填料盘在竖直方向上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以使各个所述填料盘内积聚的生物膜和污物依靠重力通过所述第一挡边或所述第二挡边从对应的所述填料盘内单独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多个所述填料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填料盘能够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填料盘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填料盘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推杆,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伸入至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内,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填料盘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推杆的轴向伸缩,以带动所述填料盘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与多个所述填料盘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填料盘相对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同步旋转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独立铺设在所述填料盘底部内侧的第一填料;或者所述填料为一体成型在所述填料盘底部内侧的第二填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出水水箱,所述出水水箱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的下方,所述出水水箱用于接收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输出的污水;及
排污箱,所述排污箱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填料盘的下方,所述排污箱用于接收各个所述填料盘排出的老化的生物膜和污物。
CN202021319217.6U 2020-07-07 2020-07-07 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356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9217.6U CN212356739U (zh) 2020-07-07 2020-07-07 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9217.6U CN212356739U (zh) 2020-07-07 2020-07-07 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6739U true CN212356739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9217.6U Active CN212356739U (zh) 2020-07-07 2020-07-07 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6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2170B (zh) 一种节能型清水驱动强化硝化二级处理式生物转盘
KR101825361B1 (ko) 자연정화식 개인하수처리장치
CN102115296A (zh) 一种新型多格室脱氮型膜生物反应器
CN105254008A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205258127U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CN102190374A (zh) 一种生物滴床
CN102020394B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14936878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CN111573855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6814489U (zh) 多层复合结构的组合式生态浮岛
CN201358188Y (zh) 流化床——固定床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Ibrahim et al. Improvements in biofilm process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N212356739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10950431B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151706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JPH10244282A (ja) 微生物を利用する有機性廃水処理装置
CN114906986B (zh) 一种可调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1358204Y (zh) 一种炼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13171942U (zh) 沉淀池及污水处理装置
CN212292986U (zh)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1311231U (zh) 污水处理站
CN1696069A (zh) 一体化立体循环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反应器及操作方法
CN104496021A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型氧化沟的生物强化脱氮结构
CN212269787U (zh) 一种外源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14560594A (zh) 一种模块化快装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