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503U -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3503U
CN212353503U CN202020673121.3U CN202020673121U CN212353503U CN 212353503 U CN212353503 U CN 212353503U CN 202020673121 U CN202020673121 U CN 202020673121U CN 212353503 U CN212353503 U CN 212353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hibious vehicle
transmission
amphibious
transfer case
drive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731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文辉
黄明泉
王加存
蔡栩健
王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R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R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R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R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731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3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3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3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水陆分动箱,所述水陆分动箱的输入端与水陆两栖车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水陆分动箱具有多个取力口,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驱动桥组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喷水推进器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履带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发动机即可满足陆地行驶、水上航行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成本,且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具有布置合理、紧凑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是特殊用途车,其特点是具有陆地行驶和水上航行功能,自两栖车辆诞生以来,主要用在军队装备建设范畴,装备两栖车的国家虽然较多,但发展比较缓慢,多数应用在内陆江河等狭窄范围。
水陆两栖车具备汽车行驶功能,同时也具备水上航行功能。船体是水陆两栖车各零部件的承载基体,也是路地行驶和水上航行冲击载荷的承受主体。船体内部布置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车体外部布置行走系统、推进系统和其他水上航行辅助系统。
目前,水陆两栖车通常需要配备两套动力系统,一套用于陆地行驶,一套用于水上航行,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由此,急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水陆两栖车需要配备两套动力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水陆分动箱,所述水陆分动箱的输入端与水陆两栖车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水陆分动箱具有多个取力口,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驱动桥组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喷水推进器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履带驱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陆两栖车具有第一喷水推进器、第二喷水推进器,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上的第一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上的第二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在同一水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对称布置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取力口与所述第二取力口在所述水陆两栖车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与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在所述水陆两栖车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桥组包括第一驱动桥、第二驱动桥及第三驱动桥,所述第一驱动桥位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端,所述第三驱动桥位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后端,所述第二驱动桥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桥、所述第三驱动桥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桥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后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三驱动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桥组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的第三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取力口与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端与分动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前侧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桥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后侧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桥传动连接,且所述分动器后侧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桥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履带驱动轮由液压马达驱动旋转,所述液压马达由液压泵驱动,所述液压泵与水陆分动箱的第四取力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发动机即可满足陆地行驶、水上航行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成本,且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具有布置合理、紧凑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
1、发动机;2、水陆分动箱;3、第一喷水推进器;4、液力自动变速器;5、分动器;6、第一传动轴b;7、第一传动轴c;8、第三传动轴a;9、第三传动轴b;10、第三传动轴c;11、第三传动轴d;12、第三传动轴f;13、第一传动轴a;14、第二传动轴a;15、第二传动轴b;16、第二传动轴c;17、第二喷水推进器;18、第一驱动桥;19、第二驱动桥;20、第三驱动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为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的俯视图。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水陆分动箱2,所述水陆分动箱2的输入端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水陆两栖车发动机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水陆分动箱2具有第一取力口、第二取力口、第三取力口及第四取力口,所述水陆两栖车具有第一喷水推进器3、第二喷水推进器17,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3、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17在同一水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3、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17对称布置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后端,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3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2上的第一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17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2上的第二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取力口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水陆两栖车的驱动桥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桥组包括第一驱动桥18、第二驱动桥19及第三驱动桥20,所述第一驱动桥18位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端,所述第三驱动桥20位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后端,所述第二驱动桥19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桥18、所述第三驱动桥20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桥19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后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三驱动桥20,所述第三取力口与液力自动变速器4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4的输出端与分动器5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5前侧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桥18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5后侧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桥19传动连接,且所述分动器5后侧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桥20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履带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履带驱动轮由液压马达驱动旋转,所述液压马达由液压泵驱动,所述液压泵与所述第四取力口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a13、第一传动轴b6、第一传动轴c7,所述第一传动轴a1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与第一取力口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轴a13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一传动轴b6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b6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一传动轴c7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c7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3传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轴a14、第二传动轴b15、第二传动轴c16,所述第二传动轴a14的一端通过万向节与第二取力口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轴a14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二传动轴b15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b15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二传动轴c16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c16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17传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传动轴a8、第三传动轴b9、第三传动轴c10、第三传动轴d11、第三传动轴e、第三传动轴f12,所述第三传动轴a8的一端通过万向节与第三取力口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轴a8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分动器5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5前侧的第一输出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三传动轴b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b9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三传动轴c10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c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桥18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5后侧的第二输出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三传动轴d1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d11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三传动轴e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e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f12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f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桥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e与所述第二驱动桥19传动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力口与所述第二取力口在所述水陆两栖车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3与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17在所述水陆两栖车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通过采用此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喷水推进器3、第二喷水推进器17尽量敞开布置,从而使得水陆两栖车在水中航行时更为灵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之间;上述结构设计,具有布置合理,结构紧凑的特点,且能提高水陆两栖车在陆地上行驶及在水上航行时的稳定性、灵活性。
上述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发动机即可满足陆地行驶、水上航行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成本,且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具有布置合理、紧凑的特点。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Claims (7)

1.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水陆分动箱,所述水陆分动箱的输入端与水陆两栖车发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水陆分动箱具有多个取力口,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驱动桥组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喷水推进器传动连接,至少一个取力口与水陆两栖车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履带驱动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车具有第一喷水推进器、第二喷水推进器,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上的第一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上的第二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在同一水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对称布置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力口与所述第二取力口在所述水陆两栖车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喷水推进器与所述第二喷水推进器在所述水陆两栖车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组包括第一驱动桥、第二驱动桥及第三驱动桥,所述第一驱动桥位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端,所述第三驱动桥位于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后端,所述第二驱动桥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桥、所述第三驱动桥之间,且所述第二驱动桥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前后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三驱动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组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水陆分动箱的第三取力口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取力口与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端与分动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前侧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桥传动连接,所述分动器后侧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桥传动连接,且所述分动器后侧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桥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在所述水陆两栖车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驱动轮由液压马达驱动旋转,所述液压马达由液压泵驱动,所述液压泵与水陆分动箱的第四取力口连接。
CN202020673121.3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Active CN212353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3121.3U CN212353503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3121.3U CN212353503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3503U true CN212353503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73121.3U Active CN212353503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3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0651B2 (en) Articulated vehicle, an articulation device and a drive transmission
US11065927B2 (en) Power train for an amphibian
CN111439076A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
US6821166B2 (en) Power train
AU2001282320A1 (en) Power train
CN103906633A (zh) 用于水陆两用车的动力系
CN100448712C (zh) 水陆两用动力传动系
CN100509454C (zh) 一种轻型全地域车的水上推进传动装置
CN206633791U (zh) 一种采用轮毂电机的水陆两栖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布置结构
CN212353503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CN212353502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
CN219446731U (zh) 电动全地形车
CN201045018Y (zh) 一种轻型全地域车的水上推进传动装置
CN112092547B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用单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CN2574952Y (zh) 一种气垫车
CN215705667U (zh) 后桥结构和两栖车
CN216545590U (zh) 一种可陆地行驶和水上行驶的两栖客车底盘
CN113059996B (zh) 一种底盘结构及全地形车
CN215944221U (zh) 一种用于水陆两栖车的传动推进系统
CN214355401U (zh) 一种电动水陆两用车
CN212353504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履带行走机构
CN215705516U (zh) 动力传动机构和水陆两栖车辆
CN216231671U (zh) 一种用于在前后桥之间安装作业装置的底盘传动系统
CN2536427Y (zh) 装甲车辆两栖改造水上推进装置
CN2858359Y (zh) 发动机中置式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8

Address after: 214406 qiaoxiaxiang Road, XuXiake Town,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YIN RONGHUI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RU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400 Yangzijiang technology enterprise accelerator power core block a, 201 Jin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R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8

Address after: 214400 Yangzijiang technology enterprise accelerator power core block a, 201 Jin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Rongh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406 qiaoxiaxiang Road, XuXiake Town,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YIN RONGHUI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RU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