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7436U -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7436U
CN212347436U CN202020106637.XU CN202020106637U CN212347436U CN 212347436 U CN212347436 U CN 212347436U CN 202020106637 U CN202020106637 U CN 202020106637U CN 212347436 U CN212347436 U CN 212347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valve
gas flow
flow direction
direc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66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漫丽
王韵
王祖莉
刘雪
郑倩
张莉
谢涛
刘洋
王沁泽
陈钦
刘娟
张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1066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7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7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7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包括用于连通注射器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通肛管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通大气的连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连通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通,且连通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阀门一,所述阀门一用于控制气体沿从连通部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阀门二,所述阀门二用于控制气体沿从第一连接部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单向流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实现连续充气功能,不仅使用方便、耗时短、充气效率高,而且充气过程不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可以有效实现肛门充气效果,以便进行腹盆部增强CT造影。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腹盆部增强CT患者的直肠准备是通过肛门充气200ml—300ml,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肛门插管进行肛门充气操作,具体的操作流程是:①将肛门插管的一端插入患者的肛门内;②将空针抽满空气,通常60ml左右;③将空针与肛门插管相连,并将空针内的空气推入肛门插管内;④弯折肛门插管或夹闭肛门插管,并使得空针与肛门插管分离;⑤重复上述操作②-④,直到充气量满足需求。
根据上述操作流程可知,现有的充气过程存在一些问题,1、操作比较繁琐,平均需要重复操作②-④四次,工作量大,效率低;2、肛门打气没有连续性;3、充气过程中,肛管与针筒多次分离与连接,存在脱管风险,耽误准备时间;4、患者憋气效果不好,准备第二管打气时,由于再次突然的肛门压力刺激,前一次打入的气体存在漏气现象,最后很难达到肛门充气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实现连续充气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不仅使用方便、耗时短、充气效率高,而且充气过程不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可以有效实现肛门充气效果,以便进行腹盆部增强CT造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包括用于连通注射器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通肛管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通大气的连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连通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通,且连通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阀门一,所述阀门一用于控制气体沿从连通部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阀门二,所述阀门二用于控制气体沿从第一连接部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单向流动。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用于控制气体单向流动的阀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必反复拆卸注射器,整个充气过程更简单、方便,既可以实现连续供气、提高充气效率,又可以有效解决充气过程中存在的漏气现象,有利于实现肛门充气效果,以便进行腹盆部增强CT造影。
优选的,所述阀门一和/或所述阀门二为单向阀或压力活瓣。采用单向阀和压力活瓣,均可以有效控制气体单向流动,以便与注射器的抽吸过程相配合,实现连续充气。
优选的,所述压力活瓣包括支撑筒及活瓣,所述支撑筒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切口,所述两个切口用于在支撑筒上形成两个凸起部,所述活瓣绕过所述两个凸起部与支撑筒相连,并封闭所述切口;活瓣设置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两个凸起部之间。在本方案中,切口的设置,降低了支撑筒的刚度,尤其是对于两个凸起部而言,当活瓣两侧的压力相等时,切口处于关闭状态;当活瓣左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时,活瓣变形,并带动两个凸起部向着支撑筒中心的位置变形或适当弯曲,从而使得所述开口可以打开(开启),实现连通;当活瓣左侧的压力小于右侧的压力时,开口不仅不会开启,而且会在压差的作用下关闭得更紧,从而实现控器气体单向流动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活瓣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的内孔,用于连接注射器的乳头。通过注射器乳头与内孔的配合,可以方便、稳定的实现第一连接部与注射器的连通,以便利用注射器提供抽/吸动力;尤其是当采用的是圆锥形结构的内孔时,还可以匹配不同大小、尺寸的注射器,实用性更强。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的外表面,用于连接肛管。利用肛管内表面与第二连接部外表面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肛管与第二连接部的连通,尤其是当第二连接部外表面为圆锥形结构时,可以匹配不同大小、尺寸的肛管,实用性更强。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通,所述阀门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连通部为与所述第一连通管或第一连接部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所述阀门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或所述第二连通管为塑料管或金属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或第二连通管设置于壳体内。利用壳体进行封装,更便于临床中使用。
作为另一种优选,还包括基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在所述基体上加工成型,所述连通部为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开孔,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通部相连通,所述阀门一设置于连通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气道内,所述阀门二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气道内。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通部均是在基体上加工成型,有利于本气体流向控制接头更加紧凑,且便于成型。
优选的,所述基体采用塑料制成。有利于降低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气体流向控制接头,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实现连续充气功能,不仅使用方便、耗时短、充气效率高,而且充气过程不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可以有效实现肛门充气效果,以便进行腹盆部增强CT造影。
2、本气体流向控制接头,成本低,且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有效缩短直肠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设置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压力活瓣中支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压力活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剖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连通部103、阀门一104、阀门二105、内孔106、外表面107、第一连通管108、第二连通管109、壳体110、
压力活瓣201、支撑筒202、活瓣203、切口204、凸起部205、开口206、肛管300、
注射器400、乳头401、针筒402、
基体500、气道5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包括用于连通注射器400的第一连接部101、用于连通肛管300的第二连接部102、以及用于连通大气的连通部103,所述第二连接部102和连通部10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相连通,且连通部103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设置有阀门一104,所述阀门一104用于控制气体沿从连通部103到第一连接部101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连接部102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设置有阀门二105,所述阀门二105 用于控制气体沿从第一连接部101到第二连接部102的方向单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用于控制气体单向流动的阀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必反复拆卸注射器400,整个充气过程更简单、方便,既可以实现连续供气、提高充气效率,又可以有效解决充气过程中存在的漏气现象,有利于实现肛门充气效果,以便进行腹盆部增强CT造影。
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一104和/或所述阀门二105可以优先采用单向阀或压力活瓣201。采用单向阀和压力活瓣201,可以有效控制气体单向流动,以便与注射器400的抽吸过程相配合,实现连续充气。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单向阀,这里不再举例说明,而所述压力活瓣201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压力活瓣201,作为一种举例,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所述压力活瓣201包括支撑筒202及活瓣203,所述支撑筒 202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切口204,所述两个切口204用于在支撑筒202上形成两个凸起部205,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活瓣203绕过所述两个凸起部 205与支撑筒202相连,并封闭所述切口204;活瓣203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活瓣203设置有一条开口206,且所述开口206位于所述两个凸起部205之间;切口204的设置,降低了支撑筒202的刚度,尤其是对于两个凸起部205 而言,当活瓣203两侧的压力相等时,切口204处于关闭状态,如图5所示,当活瓣203左侧的压力大于右侧的压力时,活瓣203变形,并带动两个凸起部205向着支撑筒202中心的位置变形或适当弯曲,从而使得所述开口206可以打开(开启),实现连通;当活瓣203左侧的压力小于右侧的压力时,开口206不仅不会开启,而且会在压差的作用下关闭得更紧,从而实现控器气体单向流动的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包括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的内孔106,用于连接注射器400的乳头401。通过注射器400乳头401与内孔106的配合,可以方便、稳定的实现第一连接部101与注射器400的连通,以便利用注射器 400提供抽/吸动力;尤其是当采用的是圆锥形结构的内孔106时,还可以匹配不同大小、尺寸的注射器400,实用性更强。作为举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设置有圆锥形结构的内孔106,以便连接注射器40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102设置有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的外表面 107,用于连接肛管300。利用肛管300内表面与第二连接部102外表面107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肛管300与第二连接部102的连通,尤其是当第二连接部102外表面107为圆锥形结构时,可以匹配不同大小、尺寸的肛管300,实用性更强。作为举例,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02设置有圆锥形结构的外表面107,以便连接肛管300,为增加摩擦力,避免脱落,进一步的,所述外表面107设置有波浪形结构或凹凸结构,以便增大摩擦力,防滑、防脱。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101通过第一连通管108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相连通,所述阀门二10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108;所述连通部103为与所述第一连通管108或第一连接部101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109,所述阀门一104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109。如图1、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通管108和/或所述第二连通管109为塑料管或金属管,为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管108和第二连通管109均采用的是软管。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还包括壳体110,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以及连通部103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且所述第一连通管108和/或第二连通管109设置于壳体110内。利用壳体110 进行封装,更便于临床中使用;作为优选,所述壳体110可以优先采用塑料制成。
利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进行肛门充气的过程为:
①将肛门插管的一端插入患者的肛门内,将气体流向控制接头中的第二连接部102与肛管300相连,将注射器400的乳头401与气体流向控制接头中的第一连接部101相连;
②利用注射器400抽吸空气,此时,由于注射器400针筒402内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阀门一104自动开启,而阀门二105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可以经由连通部103、阀门一104及第一连接部101进入注射器 400的针筒402内;
③利用注射器400推出针筒402内的空气,此时,由于注射器400针筒402 内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阀门二105自动开启,而阀门一104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得针筒402内的可以经由第一连接部101、阀门二105及第二连接部102进入肛管300;
④重复上述操作②和③,可以实现连续充气,直到充气量满足需求为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流向控制接头,还包括基体500,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分别在所述基体500上加工成型,即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与基体500为一体成型构件;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连通部103为设置于所述基体500的开孔,所述基体500内部设置有气道501,所述气道50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及连通部103相连通,所述阀门一104设置于连通部103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的气道501内,所述阀门二105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02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的气道50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及连通部103均是在基体500上加工成型,有利于本气体流向控制接头更加紧凑,且便于成型。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500可以优先采用塑料制成,有利于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通注射器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通肛管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通大气的连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连通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通,且连通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阀门一,所述阀门一用于控制气体沿从连通部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单向流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阀门二,所述阀门二用于控制气体沿从第一连接部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单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一和/或所述阀门二为单向阀或压力活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活瓣包括支撑筒及活瓣,所述支撑筒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切口,所述两个切口用于在支撑筒上形成两个凸起部,所述活瓣绕过所述两个凸起部与支撑筒相连,并封闭所述切口;活瓣设置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两个凸起部之间;所述活瓣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的内孔,用于连接注射器的乳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圆柱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的外表面,用于连接肛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通,所述阀门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连通部为与所述第一连通管或第一连接部相连通的第二连通管,所述阀门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或所述第二连通管为塑料管或金属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或第二连通管设置于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在所述基体上加工成型,所述连通部为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开孔,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通部相连通,所述阀门一设置于连通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气道内,所述阀门二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气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流向控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采用塑料制成。
CN202020106637.XU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Active CN212347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6637.XU CN212347436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6637.XU CN212347436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7436U true CN212347436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6637.XU Active CN212347436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7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7436U (zh) 一种气体流向控制接头
CN114052867A (zh) 一种生殖医学用人工授精移植装置
CN214966048U (zh) 一种用于后腹腔的扩张装置
CN111407954B (zh) 一种picc溶栓护理方法及装置
CN206372113U (zh) 一种充气式产科破膜器
CN1341406A (zh) 阴茎支撑体
CN213852304U (zh) 一种负压抽吸器
CN219878205U (zh) 一种气囊扩张装置
CN206434684U (zh) 一种负压吸引管
CN216777626U (zh) 一种适合多类型引流袋使用的医用管
CN218684514U (zh) 一种可减少脂肪填充损伤的钝针装置
CN217612190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负压引流器
CN111714711B (zh) 一种膀胱排空器
CN212997690U (zh) 一种乳腺创面渗液引流器
CN210904292U (zh) 防漏冲洗尿管
CN213219771U (zh) 一种分节式拔罐装置
CN217548009U (zh) 改良的宫腔镜的液体灌流管路
CN215740815U (zh) 一种用于肝胆外科护理的引流袋
CN219001368U (zh) 一种腹水引流设备
CN218572532U (zh) 一种促进消化道瘘愈合的装置
CN213722304U (zh) 一种可接引流袋的注射器
CN215780976U (zh) 一种导管封堵连接器
CN212662340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吸尿器
CN201064477Y (zh) 卵巢肿瘤吸引器
CN215306422U (zh) 一种产后护理用便携式通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