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5182U -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5182U
CN212345182U CN202021818600.6U CN202021818600U CN212345182U CN 212345182 U CN212345182 U CN 212345182U CN 202021818600 U CN202021818600 U CN 202021818600U CN 212345182 U CN212345182 U CN 212345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roller body
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86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阳
苏渊卉
吕立堂
黄友谊
张霞
苏中强
方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r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Hongwuhuan Tea Equipment Ltd By Sh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r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Hongwuhuan Tea Equipment Ltd By Sh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r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Hongwuhuan Tea Equipment Ltd By Sh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ru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86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5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5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5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属于茶叶加工领域,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包括安装架、滚筒本体、电器控制箱和控温控湿模块;滚筒本体安装在安装架上,滚筒本体上具有通料口,通料口用于进料和出料使用,滚筒本体与电器控制箱电性连接,由电器控制箱控制转动,当通料口转动至下方时,作出料使用;当通料口转动至上方,作进料使用;电器控制箱还与控温控湿模块电性连接,控温控湿模块与滚筒本体内部通过金属软管连通,可以实现无需人工翻转,有效保证红茶发酵或黄茶闷黄时的均匀性,使得茶叶质量得到提高,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能对茶叶控温控湿,得到茶叶所需的最佳温湿度环境,茶叶的质量大大提升。

Description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背景技术
闷黄是黄茶制作特有的一道工序,是指将杀青或揉捻或初烘后的茶叶趁热堆积,使茶坯在湿热作用下逐渐黄变的特有工序。按茶坯含水量的不同又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然而,茶叶堆积在一起,容易闷黄不均匀。
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道工序,然而,传统的茶叶发酵方式大都是让茶叶堆在一起自然发酵,发酵时需要不停的对茶叶进行翻转,避免茶叶内部温度过高且保证茶叶能够均匀与氧气接触,并且需要及时喷洒水。然而,现有的发酵装置功能单一,无法使茶叶自动反复翻滚,且无法同时对下落的茶叶喷洒发酵液,需人工翻转,费时费力,增加了劳动强度,且容易导致发酵不均匀导致茶叶质量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无需人工翻转,有效保证红茶发酵或黄茶闷黄时的均匀性,使得茶叶质量得到提高,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能对茶叶控温控湿,得到茶叶所需的最佳温湿度环境,茶叶的质量大大提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包括安装架、滚筒本体、电器控制箱和控温控湿模块;滚筒本体安装在安装架上,滚筒本体上具有通料口,通料口用于进料和出料使用,滚筒本体与电器控制箱电性连接,由电器控制箱控制转动,当通料口转动至下方时,作出料使用;当通料口转动至上方,作进料使用;电器控制箱还与控温控湿模块电性连接,控温控湿模块与滚筒本体内部通过金属软管连通,控温控湿模块由电器控制箱控制启闭从而对滚筒本体内部进行控湿控温。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包括主架体、引导板和接料箱,滚筒本体在主架体上;引导板的数量设置为一对,且均与主架体固定连接,滚筒本体位于一对引导板之间,引导板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滚筒本体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结构,用于引导滚筒本体排出的茶料进入接料箱;接料箱固定在主架体内端,且位于一对引导板的下端,用于承接从滚筒本体排出的茶料。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本体包括筒体、旋转机构、开闭机构和安装块;通料口设置在筒体的外端中部位置,筒体内部通过通料口与外界连通;筒体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块安装在安装架上,筒体可在一对安装块间转动,筒体的其中一端中部通过软管与控温控湿模块连通,可通过控温控湿模块对筒体内部控温控湿;旋转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旋转机构与筒体的其中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筒体转动;开闭机构安装在筒体的通料口处,通过开闭机构可用于控制通料口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壳体、主轴和定位板;通料口设置在壳体外端中部;主轴设置在壳体内侧中心位置,其两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向外延伸,且主轴通过定位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定位板设置有两个,均位于贯穿点处,使得主轴的转动可带动壳体随之转动;主轴的外端开凿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料片,导料片的数量不止一个;当壳体转动时,导料片具有打散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片为弧形结构,且每个导料片均朝向壳体的中心处,使得能将茶料引导至主轴处。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旋转齿轮、链条、齿环和轴承座,旋转电机和轴承座均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架上,旋转电机的转动轴穿过轴承座与旋转齿轮固定,齿环固定在滚筒本体的其中一端侧壁上,链条啮合连接在旋转齿轮和齿环之间;当旋转电机工作时,可带动旋转齿轮转动,从而通过链条和齿环带动筒体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开闭机构包括固定盖板、活动盖板、传动齿轮、传动轴、安装板、扭动把手、传动齿条和压缩弹簧;固定盖板固定连接在通料口内部,使通料口处于半打开状态;活动盖板位于固定盖板上侧;传动齿轮的数量有两个,均固定套接在传动轴外端;传动齿条上端面与传动齿轮啮合、下端面与活动盖板固定连接;安装板设置有3个,呈直线固定连接在筒体上端;传动轴依次穿过3个安装板并与扭动把手固定连接,传动轴在安装板内转动;压缩弹簧套接在传动轴外侧,其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和扭动把手相抵;当扭动把手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轴和传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条使活动盖板移动,对通料口遮蔽;当扭动把手顺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轴和传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条使活动盖板移动,对通料口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控温控湿模块包括水箱、雾化器箱、风机和电加热器,水箱、雾化器箱、风机和电加热器依次连接;雾化器箱用于将水雾化成水雾;风机将雾化器箱内的水雾吹至电加热器内加热;电加热器远离风机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滚筒本体内部连接,将加热后的水雾排至滚筒本体内部,对滚筒本体内部进行控温控湿。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该一体机,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人工翻转,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利用旋转齿轮、链条和齿环将旋转电机的高速转动变成滚筒本体的低速转动,从而有效实现对滚筒本体内部茶料的均匀翻转,从而使茶叶能够与氧气均匀接触。
二、该一体机,通料口可作为出料和进料使用,配合滚筒本体的转动,通料口转至上方作为进料口,转至下方作为出料口,在通料口处设置开闭机构,正反向手动转动可打开或关闭通料口,且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抵压固定。
三、该一体机,下方设置引导板引导茶料导至接料箱集中,还可在接料箱内加装皮带将茶料输送至一侧,方便茶料的集中收集。
四、该一体机,设置控温控湿模块,将水雾加热后通过软管输送入筒体内,从而方便对筒体内的进行控温控湿。
五、该一体机,在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料片,导料片设置为弧形结构,当壳体转动时,导料片具有打散作用,使茶叶不易堆积在一起,同时使每个导料片均朝向壳体的中心处,壳体转动时就会将茶叶向主轴引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本体横向放置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本体竖向放置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本体竖向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本体竖向放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本体的侧面结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开闭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安装架、11主架体、12引导板、13接料箱;
2滚筒本体、2-1通料口、21筒体、211壳体、212主轴、213定位板、214导料片、22旋转机构、221旋转电机、222旋转齿轮、223链条、224齿环、225轴承座、23开闭机构、231固定盖板、232活动盖板、233传动齿轮、234传动轴、235安装板、236扭动把手、237传动齿条、238压缩弹簧、24安装块;
3电器控制箱;
4控温控湿模块、41水箱、42雾化器箱、43风机、44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包括安装架1、滚筒本体2、电器控制箱3和控温控湿模块4;
滚筒本体2安装在安装架1上,滚筒本体2上具有通料口2-1,通料口2-1用于进料和出料使用,滚筒本体2与电器控制箱3电性连接,由电器控制箱3控制转动,当通料口2-1转动至下方时,作出料使用;当通料口2-1转动至上方,作进料使用;
电器控制箱3还与控温控湿模块4电性连接,控温控湿模块4与滚筒本体2内部通过金属软管连通,控温控湿模块4由电器控制箱3控制启闭从而对滚筒本体2内部进行控湿控温。
请参阅图2,安装架1包括主架体11、引导板12和接料箱13,滚筒本体2安装在主架体11上;引导板12的数量设置为一对,且均与主架体11固定连接,滚筒本体2位于一对引导板12之间,引导板12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滚筒本体2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结构,用于引导滚筒本体2排出的茶料进入接料箱13;接料箱13固定在主架体11内端,且位于一对引导板12的下端,用于承接从滚筒本体2排出的茶料,更多的,可以在接料箱13上安装皮带,利用皮带将茶料输送至接料箱13的其中一端集中排出,这样对茶料的收集会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3-8,滚筒本体2包括筒体21、旋转机构22、开闭机构23和安装块24;通料口2-1设置在筒体21的外端中部位置,筒体21内部通过通料口2-1与外界连通;筒体21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块24安装在安装架1的主架体11上,筒体21可在一对安装块24间转动,筒体21位于一对引导板12之间,筒体21的其中一端中部通过软管与控温控湿模块4连通,可通过控温控湿模块4对筒体21内部控温控湿;旋转机构22安装在安装架1的主架体11上,旋转机构22与筒体21的其中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筒体21转动;开闭机构23安装在筒体21的通料口2-1处,通过开闭机构23可用于控制通料口2-1的开闭。
请参阅图6,筒体21包括壳体211、主轴212和定位板213;通料口2-1设置在壳体211外端中部;主轴212设置在壳体211内侧中心位置,其两端贯穿壳体211的侧壁向外延伸,且主轴212通过定位板213与壳体211固定连接,定位板213设置有两个,均位于贯穿点处,使得主轴212的转动可带动壳体211随之转动;主轴212为中空结构,其外端开凿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其中一端与金属软管连通。
请参阅图6-7,在壳体2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料片214,导料片214的数量不止一个;当壳体211转动时,导料片214具有打散作用,导料片214为弧形结构,且每个导料片214均朝向壳体211的中心处,使得能将茶料引导至主轴212处,如图6,导料片214。
请参阅图3-5,旋转机构22包括旋转电机221、旋转齿轮222、链条223、齿环224和轴承座225,旋转电机221和轴承座225均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架1上,旋转电机221的转动轴穿过轴承座225与旋转齿轮222固定,齿环224固定在滚筒本体2的其中一端侧壁上,齿环224固定在定位板213的外端,链条223啮合连接在旋转齿轮222和齿环224之间;当旋转电机221工作时,可带动旋转齿轮222转动,从而通过链条223和齿环224带动筒体21转动。
请参阅图8,开闭机构23包括固定盖板231、活动盖板232、传动齿轮233、传动轴234、安装板235、扭动把手236、传动齿条237和压缩弹簧238;固定盖板231固定连接在通料口2-1内部,使通料口2-1处于半打开状态;活动盖板232位于固定盖板231上侧;传动齿轮233的数量有两个,均固定套接在传动轴234外端;传动齿条237上端面与传动齿轮233啮合、下端面与活动盖板232固定连接;安装板235设置有3个,呈直线固定连接在筒体21上端;传动轴234依次穿过3个安装板235并与扭动把手236固定连接,传动轴234在安装板235内转动;压缩弹簧238套接在传动轴234外侧,其两端分别与安装板235和扭动把手236相抵;当扭动把手236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轴234和传动齿轮233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条237使活动盖板232移动,对通料口2-1遮蔽;当扭动把手236顺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轴234和传动齿轮233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条237使活动盖板232移动,对通料口2-1打开。
请参阅图1,控温控湿模块4包括水箱41、雾化器箱42、风机43和电加热器44,水箱41、雾化器箱42、风机43和电加热器44依次连接;雾化器箱42用于将水雾化成水雾;风机43将雾化器箱42内的水雾吹至电加热器44内加热;电加热器44远离风机43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滚筒本体2内部连接,将加热后的水雾排至滚筒本体2内部,对滚筒本体2内部进行控温控湿。
加料时,工作人员通过电器控制箱3调节滚筒本体2的转动,使通料口2-1置于上方,然后转动扭动把手236,使活动盖板232移动至固定盖板231上方与其叠合,此时通料口2-1另一侧,即图中右侧区域会打开暴露,此时方便向筒体21内加茶料,加毕后反向拧动扭动把手236,如图8所示向靠近活动盖板232一侧转动,传动齿轮233会转动带动传动齿条237向右侧直线移动,活动盖板232移动至通料口2-1的打开暴露区域将其遮蔽,利用压缩弹簧238对安装板235和扭动把手236间的弹力抵压可对扭动把手236的位置进行定位。
工作时,通过电器控制箱3控制旋转电机221开启工作,旋转电机221带动链条223转动,从而带动旋转齿轮222转动,旋转齿轮222带动与之啮合的齿环224转动,进而带动筒体21转动,对筒体21内的茶料进行不停的翻动,从而使得茶料发酵或闷黄更均匀;在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温控湿模块4对筒体21内控温控湿,具体为将水箱41内的水输送至雾化器箱42,由雾化器箱42变成水雾后再通过风机43将水雾吹至电加热器44内,电加热器44对水雾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雾通过金属软管从主轴212进入,然后通过小孔排至筒体21内侧,更多的可在本筒体21内部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来监测温湿度,使得对温度和湿度的掌握更加准确。
更佳的,为了使金属软管不易因主轴212的转动过度而扭转过度,可以使金属软管和主轴212间转动密封连接,既能使主轴212的转动不易造成对金属软管的较大影响,又能使水雾不易泄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架(1)、滚筒本体(2)、电器控制箱(3)和控温控湿模块(4);
滚筒本体(2)安装在安装架(1)上,滚筒本体(2)上具有通料口(2-1),通料口(2-1)用于进料和出料使用,滚筒本体(2)与电器控制箱(3)电性连接,由电器控制箱(3)控制转动,当通料口(2-1)转动至下方时,作出料使用;当通料口(2-1)转动至上方,作进料使用;
电器控制箱(3)还与控温控湿模块(4)电性连接,控温控湿模块(4)与滚筒本体(2)内部通过金属软管连通,控温控湿模块(4)由电器控制箱(3)控制启闭从而对滚筒本体(2)内部进行控湿控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包括主架体(11)、引导板(12)和接料箱(13),滚筒本体(2)安装在主架体(11)上;引导板(12)的数量设置为一对,且均与主架体(11)固定连接,滚筒本体(2)位于一对引导板(12)之间,引导板(12)的内表面设置为与滚筒本体(2)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结构,用于引导滚筒本体(2)排出的茶料进入接料箱(13);接料箱(13)固定在主架体(11)内端,且位于一对引导板(12)的下端,用于承接从滚筒本体(2)排出的茶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本体(2)包括筒体(21)、旋转机构(22)、开闭机构(23)和安装块(24);
通料口(2-1)设置在筒体(21)的外端中部位置,筒体(21)内部通过通料口(2-1)与外界连通;
筒体(21)的两端均通过安装块(24)安装在安装架(1)上,筒体(21)可在一对安装块(24)间转动,筒体(21)的其中一端中部通过软管与控温控湿模块(4)连通,可通过控温控湿模块(4)对筒体(21)内部控温控湿;
旋转机构(22)安装在安装架(1)上,旋转机构(22)与筒体(21)的其中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筒体(21)转动;
开闭机构(23)安装在筒体(21)的通料口(2-1)处,通过开闭机构(23)可用于控制通料口(2-1)的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包括壳体(211)、主轴(212)和定位板(213);
通料口(2-1)设置在壳体(211)外端中部;主轴(212)设置在壳体(211)内侧中心位置,其两端贯穿壳体(211)的侧壁向外延伸,且主轴(212)通过定位板(213)与壳体(211)固定连接,定位板(213)设置有两个,均位于贯穿点处,使得主轴(212)的转动可带动壳体(211)随之转动;主轴(212)的外端开凿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料片(214),导料片(214)的数量不止一个;当壳体(211)转动时,导料片(214)具有打散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片(214)为弧形结构,且每个导料片(214)均朝向壳体(211)的中心处,使得能将茶料引导至主轴(212)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2)包括旋转电机(221)、旋转齿轮(222)、链条(223)、齿环(224)和轴承座(225),旋转电机(221)和轴承座(225)均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架(1)上,旋转电机(221)的转动轴穿过轴承座(225)与旋转齿轮(222)固定,齿环(224)固定在滚筒本体(2)的其中一端侧壁上,链条(223)啮合连接在旋转齿轮(222)和齿环(224)之间;当旋转电机(221)工作时,可带动旋转齿轮(222)转动,从而通过链条(223)和齿环(224)带动筒体(2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23)包括固定盖板(231)、活动盖板(232)、传动齿轮(233)、传动轴(234)、安装板(235)、扭动把手(236)、传动齿条(237)和压缩弹簧(238);固定盖板(231)固定连接在通料口(2-1)内部,使通料口(2-1)处于半打开状态;活动盖板(232)位于固定盖板(231)上侧;传动齿轮(233)的数量有两个,均固定套接在传动轴(234)外端;传动齿条(237)上端面与传动齿轮(233)啮合、下端面与活动盖板(232)固定连接;安装板(235)设置有3个,呈直线固定连接在筒体(21)上端;传动轴(234)依次穿过3个安装板(235)并与扭动把手(236)固定连接,传动轴(234)在安装板(235)内转动;压缩弹簧(238)套接在传动轴(234)外侧,其两端分别与安装板(235)和扭动把手(236)相抵;当扭动把手(236)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轴(234)和传动齿轮(233)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条(237)使活动盖板(232)移动,对通料口(2-1)遮蔽;当扭动把手(236)顺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轴(234)和传动齿轮(233)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条(237)使活动盖板(232)移动,对通料口(2-1)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控湿模块(4)包括水箱(41)、雾化器箱(42)、风机(43)和电加热器(44),水箱(41)、雾化器箱(42)、风机(43)和电加热器(44)依次连接;
雾化器箱(42)用于将水雾化成水雾;
风机(43)将雾化器箱(42)内的水雾吹至电加热器(44)内加热;
电加热器(44)远离风机(43)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滚筒本体(2)内部连接,将加热后的水雾排至滚筒本体(2)内部,对滚筒本体(2)内部进行控温控湿。
CN202021818600.6U 2020-08-26 2020-08-26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Active CN212345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600.6U CN212345182U (zh) 2020-08-26 2020-08-26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600.6U CN212345182U (zh) 2020-08-26 2020-08-26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5182U true CN212345182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3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8600.6U Active CN212345182U (zh) 2020-08-26 2020-08-26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51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316A (zh) * 2020-08-26 2020-11-06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CN113956083A (zh) * 2021-11-30 2022-01-21 寇展华 一种易于微生物发酵的有机肥料生产加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316A (zh) * 2020-08-26 2020-11-06 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CN113956083A (zh) * 2021-11-30 2022-01-21 寇展华 一种易于微生物发酵的有机肥料生产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5182U (zh)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CN211244620U (zh) 一种滚筒式炒药机
CN111887316A (zh) 红茶发酵黄茶闷黄一体机
CN110701883A (zh) 一种锂电池加工用电极烘烤装置
CN216126307U (zh) 一种土壤修复热脱附加热装置
CN110411191B (zh) 一种基于红外线感应的烘干机
CN211424946U (zh) 一种带有旋转机构的橡胶加工用干燥装置
CN219385080U (zh) 一种啤酒酿造糖化加热装置
CN110375528B (zh) 一种高浓度复合肥料的循环式干燥设备
CN216128877U (zh) 一种带预热功能的供料设备
CN208211379U (zh) 一种红外线提香机
CN210569827U (zh) 一种汽车内饰部件生产用干燥处理装置
CN208376050U (zh) 一种pvc革制造用加热装置
CN211458738U (zh) 一种茶叶杀青装置
CN216204975U (zh) 一种具有旋转烘干功能的锂电前驱体干燥用热风循环烘箱
CN213363169U (zh) 一种卧式负压烘干装置
CN219868875U (zh) 一种竹条均匀烘干装置
CN216654017U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除湿机
CN220269947U (zh) 一种高效率热风循环烘箱
CN210051102U (zh) 一种中药加工用均匀烘干装置
CN216255188U (zh) 一种茶叶发酵真空干燥装置
CN220417900U (zh) 一种中药丸生产烘干设备
CN220343516U (zh) 一种滚筒式连续炒茶设备
CN217715748U (zh) 一种tgic制备烘干设备
CN220250528U (zh) 一种茶叶生产加工用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