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4291U -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44291U CN212344291U CN202020997593.4U CN202020997593U CN212344291U CN 212344291 U CN212344291 U CN 212344291U CN 202020997593 U CN202020997593 U CN 202020997593U CN 212344291 U CN212344291 U CN 2123442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plate
- back plate
- backshell
- wall
- loudspeake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后壳和所述背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喇叭单元,所述喇叭单元与所述后壳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喇叭单元连接于后壳上,并将所述挡壁、所述后壳和所述背板围成的容纳空间作为喇叭单元的音腔,既在背板组件内形成了音箱系统,又减少了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的间距,因而减少了背板组件的厚度,实现了背板组件的轻薄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行业的快速发展,显示器普遍设置有音箱组件,通过音箱组件获取低音效果,目前显示器中的音箱组件普遍设置于背板组件内,以通过背板组件容纳音箱组件,这样为了使得背板组件可以容纳音箱组件,需要增加背板组件的厚度,进而影响了背板组件的轻薄化的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旨在解决现有显示器在背板组件中增加音箱,音箱容积小,影响音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板组件,其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后壳和所述背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喇叭单元,所述喇叭单元与所述后壳连接。
所述背板组件,其中,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安装孔、以及装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弹性缓冲圈,所述喇叭单元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装配于所述弹性缓冲圈内,并经所述弹性缓冲圈外露于所述后壳外。
所述背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支撑圈,所述弹性缓冲圈套设于所述支撑圈外侧并与所述支撑圈相连接,所述支撑圈套设于所述喇叭单元外侧并与所述喇叭单元相连接。
所述背板组件,其中,所述支撑圈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弹性缓冲圈的劲度系数。
所述背板组件,其中,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壁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挡壁嵌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背板组件,其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垫,所述挡壁抵接在所述弹性垫上。
所述背板组件,其中,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挡壁嵌在所述容纳槽内。
一种显示器,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背板组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喇叭单元直接装配在所述后壳上,并通过所述挡壁在所述喇叭单元的外围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来保证所述喇叭单元驱动时的正常发音;这样既在背板组件内形成了音箱系统,又减少了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的间距,因而减少了背板组件的厚度,实现了背板组件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板组件一个示例的第一视图;
图2是背板组件一个示例的的第二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与所述挡壁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所述挡壁以及所述弹性垫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所述挡壁以及所述缓冲垫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与所述后壳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显示器为了实现低音效果,普遍会在显示器的背板组件中布置低音音箱,通过背板组件容纳低音音箱。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现示例中,将低音音箱400布置于背板组件中的背板100与后壳200之间的容纳区域300内,并且音箱400与后壳200之间、以及音箱400与背板100之间都保留一定的间距。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低音400内部有效容积的厚度会比容纳区域300的有效高度多,这就需要增加后壳与背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加了背板组件厚度。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1和后壳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壳2位于所述背板1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1连接;所述背板1与所述后壳2之间设置有挡壁7,所述挡臂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板1和所述后壳2连接,从而与所述背板1和所述后壳2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13;所述容纳空间13内设置有喇叭单元4,所述喇叭单元4与所述后壳2连接并部分置于所述后壳外。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喇叭单元4直接装配在所述后壳2上,如图4和图5所示,并通过所述挡壁7在所述喇叭单元4的外围围成所述容纳空间13,来保证所述喇叭单元4驱动时的正常发音;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后壳2、所述背板1、所述喇叭单元4和所述挡壁7装配形成的音箱系统,去除了现有音箱系统中的音箱箱体,从而节省现有背板组件中预留的音箱箱体与所述后壳以及所述背板之间的间距,因而减少了背板组件的厚度,实现了背板组件的轻薄化。同时,采用后壳2、所述背板1和所述挡壁7围成的容纳空间13作为喇叭单元的音腔,保证了喇叭单元的有效容积比现有技术中音箱的有效容积扩大了至少一倍,提高了喇叭单元的音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喇叭单元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音箱的喇叭单元4的结构,此处对所述喇叭单元4的具体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再进行赘述。如图6所示,所述挡壁7可以为方形,并环绕布置成闭环结构;所述挡壁7环绕而成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等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如图9所示,所述后壳2上设置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沿所述后壳2与所述背板1的排列方向贯穿所述后壳2;所述安装孔3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圈5;所述弹性缓冲圈5装配于所述安装孔3内,并且弹性缓冲圈5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孔3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喇叭单元4嵌入所述弹性缓冲圈5内,并通过所述弹性缓冲圈5露设于所述后壳2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喇叭单元4的装配于所述弹性缓冲圈5,并且所述喇叭单元4的出音面通过弹性缓冲圈5置于所述外壳外。此外,通过在后壳2与所述喇叭单元4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缓冲圈5,将所述喇叭单元4与所述后壳2隔离,有效的避免所述喇叭单元4的振动直接传导到所述后壳2及其他器件上,避免所述后壳2及其他器件震动引起振音。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安装孔3的形状与所述弹性缓冲圈5的形状相配合,例如,所述安装孔3和所述弹性缓冲圈5均为圆形。此外,所述弹性缓冲圈5的外径与所述安装孔3的内径相配合,使得所述弹性缓冲圈5可以装配于所述安装孔3内,并与所述安装孔3紧密连接,保证了弹性缓冲圈5与所述安装孔3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所述安装孔3与所述弹性缓冲圈5可以通过粘贴层粘贴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卡合机构卡合在一起,还可以是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等,这要可以将安装孔3与所述弹性缓冲圈5相连接的方式均可以,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进一步,所述弹性缓冲圈5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喇叭单元4的振膜的劲度系数,以对所述喇叭单元4支撑,将所述喇叭单元4定位在所述安装孔3内;同时所述弹性缓冲圈5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起到隔离振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缓冲圈5的劲度系数为所述喇叭单元4的振膜的劲度系数的8倍~20倍,既能保证所述弹性缓冲圈5对所述喇叭单元4的支撑强度,又能对所述喇叭单元4的振动进行有效的隔离。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1组件还包括支撑圈6,所述弹性缓冲圈5套设于所述支撑圈6外侧并与所述支撑圈6相连接,所述支撑圈6套设于所述喇叭单元4外侧并与所述喇叭单元4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弹性缓冲圈5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喇叭单元4与所述弹性缓冲圈5之间不易进行定位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所述支撑圈6,首先,喇叭单元4嵌于所述支撑圈6内并与所述支撑圈6相连接,所述喇叭单元4部分穿过所述支撑圈6后置于所述容纳腔内,部分通过所述支撑圈6露于所述后壳2外,以使得所述喇叭单元4的出音面置于所述后壳2外;其次,所述支撑圈6嵌于所述弹性缓冲圈5内并与所述弹性缓冲圈5相连接,其中,所述支撑圈6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弹性缓冲圈5的劲度系数。这样来可以提升所述喇叭单元4装配的稳定性,并将所述喇叭单元4的振动有效隔离。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喇叭单元4可以通过螺接或粘贴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撑圈6上,所述支撑圈6与所述弹性缓冲圈5也可以通过螺接或者粘贴等方式连接,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所述后壳2为塑料后壳,所述挡壁7为塑料挡壁,所述挡壁7与所述后壳2一体注塑成型,以保证所述挡壁7与所述后壳2之间连接的密闭性。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背板1上设置有凹槽8,所述挡壁7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8内,并与所述凹槽8的内壁连接。所述凹槽8环绕布置成圆形或方形,从而与所述挡壁7的形状相同,以容纳所述挡臂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凹槽8对所述挡壁7的限位,提升所述挡壁7在所述背板1上定位的稳定性,并通过所述凹槽8的内壁对所述挡壁7进行支撑,提升所述背板1对所述挡壁7的支撑强度;同时,所述凹槽8可以增加所述挡壁7与所述背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所述挡壁7与所述背板1之间连接的密闭性。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8内设置有弹性垫9,所述弹性垫9将所述挡壁7与所述凹槽8的内壁进行隔离,并且所述弹性垫9的一侧与所述凹槽8的内壁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挡壁7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凹槽8内增加所述弹性垫9,当所述挡壁7向所述凹槽8内安装时,所述弹性垫9在所述挡壁7的挤压力下产生弹性形变,从而避免所述挡壁7与所述凹槽8的内壁之间存留缝隙,进一步提升所述挡壁7与所述背板1之间连接的密闭性。
所述弹性垫9为U型弹性垫,所述挡壁7从所述弹性垫9的开口插入所述弹性垫9内,并通过所述弹性垫9与所述凹槽8的内壁隔离开;所述弹性垫9还可以起缓冲作用,进一步对振动进行隔离,避免所述挡壁7将振动力传导至所述背板1。
本实用新型中另一具体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背板1组件还包括缓冲垫10;所述缓冲垫10设置在所述背板1靠近所述后壳2的一侧;所述缓冲垫10用于将所述挡壁7定位在所述背板1上的同时,对所述挡壁7与所述背板1进行隔离。所述缓冲垫10上设置有容纳槽11,所述挡壁7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并与所述容纳槽11的内壁连接,从而通过所述容纳槽11的内壁对所述挡壁7进行支撑,提升所述挡壁7在所述背板1上定位的稳定性。
所述缓冲垫10具有弹性,且所述挡壁7通过所述缓冲垫10与所述背板1连接时,所述缓冲垫10处于被挤压状态,以保证所述挡壁7与所述背板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同时由于所述缓冲垫10的弹性性能,使得所述缓冲垫10具有缓冲功能;所述缓冲垫10将所述挡壁7与所述背板1隔离开,并对所述挡壁7的振动起到缓冲效果,避免所述挡壁7将振动力传导至所述背板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背板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后壳和所述背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喇叭单元,所述喇叭单元与所述后壳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后壳、所述背板以及所述挡壁装作为喇叭单元的音箱箱体,去除了现有音箱系统中的音箱箱体,从而节省现有背板组件中预留的音箱箱体与所述后壳以及所述背板之间的间距,因而减少了背板组件的厚度,实现了背板组件的轻薄化。同时,采用后壳、背板以及挡壁围成的容纳空间作为喇叭单元的音腔,保证了喇叭单元的有效容积比现有技术中音箱的有效容积扩大了至少一倍,提高了喇叭单元的音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背板组件,其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后壳和所述背板之间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喇叭单元,所述喇叭单元与所述后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安装孔、以及装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弹性缓冲圈,所述喇叭单元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装配于所述弹性缓冲圈内,并经所述弹性缓冲圈外露于所述后壳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圈,所述弹性缓冲圈套设于所述支撑圈外侧并与所述支撑圈相连接,所述支撑圈套设于所述喇叭单元外侧并与所述喇叭单元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弹性缓冲圈的劲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壁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挡壁嵌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垫,所述挡壁抵接在所述弹性垫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挡壁嵌在所述容纳槽内。
8.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背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97593.4U CN212344291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97593.4U CN212344291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44291U true CN212344291U (zh) | 2021-01-12 |
Family
ID=7407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97593.4U Active CN212344291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44291U (zh) |
-
2020
- 2020-06-01 CN CN202020997593.4U patent/CN2123442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37493B2 (en) |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speaker module | |
US9094760B2 (en) | Earphone | |
WO2014083986A1 (ja) | 骨伝導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 |
JP4307488B2 (ja) | 骨伝導デバイス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及びヘッドセット | |
CN113747315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20080298623A1 (en) | Adapter For a Loudspeaker | |
CN113747319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0198509B (zh) |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 |
KR101236082B1 (ko) | 이어폰 | |
JP4714565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CN214315600U (zh) | 骨传导振子扬声器及其振子组件 | |
CN212344291U (zh) | 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器 | |
US20090161897A1 (en) | Electroacoustic miniature converter with retaining means for installation in a hearing device | |
CN113747314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09435386U (zh) | 音频设备 | |
JP2010288100A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CN216122887U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3938240U (zh) | 一种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 |
CN113747321B (zh) |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设备 | |
CN114466294A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JP2015103959A (ja) | 携帯端末 | |
JP2006262195A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CN113993043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747313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7251341B2 (en) | Micropho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