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4023U - 双振膜动圈单元 - Google Patents

双振膜动圈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4023U
CN212344023U CN202021411997.7U CN202021411997U CN212344023U CN 212344023 U CN212344023 U CN 212344023U CN 202021411997 U CN202021411997 U CN 202021411997U CN 212344023 U CN212344023 U CN 212344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magnet
coil unit
vibrating diaphragm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19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朝阳
杨磊
李嘉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Am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Am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Am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Am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19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4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4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4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基体,还包括设在基体上的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第一振膜是高音振膜;第二振膜是低音振膜,背向第一振膜,发音方向与第一振膜相反;第一磁体呈环形,对应第一振膜,设在第一振膜后方;第二磁体呈环形,对应第二振膜,设在第二振膜后方;第三磁体呈环形,其径向尺寸大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径向尺寸,包围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外侧,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轴向相同。该双振膜动圈单元将高音的第一振膜和低音的第二振膜集合在同一动圈单元内,从而在保证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减少了动圈单元在耳机腔体内占用的可用空间。

Description

双振膜动圈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圈单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振膜动圈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动圈单元,性能不尽人意,要想达到理想的听感效果,需要与其他动圈或动铁产品组合使用,这样就会减少耳机腔体内的可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双振膜动圈单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基体,还包括设在所述基体上的:
第一振膜,是高音振膜;
第二振膜,是低音振膜,背向所述第一振膜,发音方向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反;
第一磁体,呈环形,对应所述第一振膜,设在所述第一振膜后方;
第二磁体,呈环形,对应所述第二振膜,设在所述第二振膜后方;
第三磁体,呈环形,其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径向尺寸,包围在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的轴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中,其中一个是平面振膜,另一个向外拱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都是平面振膜。
优选地,所述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振膜的朝向所述第一磁体的一个音圈以及设在所述第二振膜的朝向所述第二磁体的一个音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中,平面振膜的所述音圈的轴向尺寸小于向外拱起的振膜的音圈的轴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振膜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三磁体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轴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三磁体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的轴向尺寸之和。
优选地,所述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设在所述壳体中。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的对应所述第一振膜的发音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音孔,对应所述第二振膜的发音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音孔,以供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向外传播。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双振膜动圈单元将高音的第一振膜和低音的第二振膜集合在同一动圈单元内,从而在保证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减少了动圈单元在耳机腔体内占用的可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振膜动圈单元的立体图。
图3-4是图1的双振膜动圈单元的爆炸图。
图5是图1的双振膜动圈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A位置的剖视图(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7是图5中A-A位置的剖视图(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8是图5中A-A位置的剖视图(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中的标号表示:基体4,第一振膜1a,第二振膜1b,第一磁体2a,第二磁体2b,第三磁体2c,音圈3,壳体5,第一出音孔51,第二出音孔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基体4,还包括设在基体4上的:
第一振膜1a,是高音振膜;
第二振膜1b,是低音振膜,背向第一振膜1a,发音方向与第一振膜1a相反;
第一磁体2a,呈环形,对应第一振膜1a,设在第一振膜1a后方;
第二磁体2b,呈环形,对应第二振膜1b,设在第二振膜1b后方;
第三磁体2c,呈环形,其径向尺寸大于第一磁体2a和第二磁体2b的径向尺寸,包围在第一磁体2a和第二磁体2b的外侧,第一磁体2a、第二磁体2b和第三磁体2c的轴向相同。
参见图7-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振膜1a和第二振膜1b中,其中一个是平面振膜,另一个向外拱起。其中,图7的实施例中,第一振膜1a向外拱起,第二振膜1b是平面振膜;图8的实施例中,第一振膜1a是平面振膜,第二振膜1b向外拱起。
该双振膜动圈单元将高音的第一振膜1a和低音的第二振膜1b集合在同一动圈单元内,从而在保证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减少了动圈单元在耳机腔体内占用的可用空间。
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振膜1a和第二振膜1b都是平面振膜。
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设在第一振膜1a背面上的朝向第一磁体2a的一个环形的音圈3以及设在第二振膜1b背面上的朝向第二磁体2b的一个环形的音圈3。第一振膜1a和第二振膜1b中,平面振膜的音圈3的轴向尺寸小于向外拱起的振膜的音圈3的轴向尺寸。
第一振膜1a径向尺寸小于第二振膜1b的径向尺寸。
第三磁体2c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一磁体2a和第二磁体2b的轴向尺寸。第三磁体2c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一磁体2a和第二磁体2b的轴向尺寸之和。
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壳体5,第一振膜1a和第二振膜1b设在壳体5中,第一磁体2a、第二磁体2b和第三磁体2c也设在壳体5中。壳体5上的对应第一振膜1a的发音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音孔51,对应第二振膜1b的发音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音孔52,以供第一振膜1a和第二振膜1b发出的声音向外传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4),还包括设在所述基体(4)上的:
第一振膜(1a),是高音振膜;
第二振膜(1b),是低音振膜,背向所述第一振膜(1a),发音方向与所述第一振膜(1a)相反;
第一磁体(2a),呈环形,对应所述第一振膜(1a),设在所述第一振膜(1a)后方;
第二磁体(2b),呈环形,对应所述第二振膜(1b),设在所述第二振膜(1b)后方;
第三磁体(2c),呈环形,其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体(2a)和所述第二磁体(2b)的径向尺寸,包围在所述第一磁体(2a)和所述第二磁体(2b)的外侧,所述第一磁体(2a)、所述第二磁体(2b)和所述第三磁体(2c)的轴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1a)和所述第二振膜(1b)中,其中一个是平面振膜,另一个向外拱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1a)和所述第二振膜(1b)都是平面振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振膜(1a)的朝向所述第一磁体(2a)的一个音圈(3)以及设在所述第二振膜(1b)的朝向所述第二磁体(2b)的一个音圈(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1a)和所述第二振膜(1b)中,平面振膜的所述音圈(3)的轴向尺寸小于向外拱起的振膜的音圈(3)的轴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1a)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振膜(1b)的径向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2c)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磁体(2a)和所述第二磁体(2b)的轴向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体(2c)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磁体(2a)和所述第二磁体(2b)的轴向尺寸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振膜动圈单元包括壳体(5),所述第一振膜(1a)和所述第二振膜(1b)设在所述壳体(5)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振膜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上的对应所述第一振膜(1a)的发音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音孔(51),对应所述第二振膜(1b)的发音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音孔(52),以供所述第一振膜(1a)和所述第二振膜(1b)发出的声音向外传播。
CN202021411997.7U 2020-07-16 2020-07-16 双振膜动圈单元 Active CN212344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1997.7U CN212344023U (zh) 2020-07-16 2020-07-16 双振膜动圈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1997.7U CN212344023U (zh) 2020-07-16 2020-07-16 双振膜动圈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4023U true CN212344023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0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1997.7U Active CN212344023U (zh) 2020-07-16 2020-07-16 双振膜动圈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40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127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117440305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127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117440305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73757B1 (ko) 소형 전대역 스피커
CN212344023U (zh) 双振膜动圈单元
CN107277671B (zh) 全方位发声式音箱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206045A1 (zh) 发声装置
WO2022166388A1 (zh) 发声装置和耳机
WO2022206046A1 (zh) 发声装置
CN110719549A (zh) 一种立体声音箱和立体声系统
CN112839284B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KR101610224B1 (ko) 혼 타입 멀티포인트 여기 스피커 케이스
US20150256910A1 (en) Non-directional transducer
CN213938285U (zh) 耳机
CN212850985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114222229A (zh) 一种驻极体喇叭
CN214675664U (zh) 喇叭
CN214154835U (zh) 喇叭
WO2022110463A1 (zh) 发声器件
CN220915417U (zh) 一种体感音频振动器
CN219269043U (zh) 发声结构及发声设备
CN213694106U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213694107U (zh) 发声单体和耳机
CN218387846U (zh) 异形平面喇叭和耳机
CN216795271U (zh) 一种驻极体喇叭
CN213602816U (zh) 一种紧凑型可组合式高音系统及组合音响
CN210927962U (zh) 立体声音箱和立体声系统
CN212344044U (zh) 振膜以及喇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