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0175U -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0175U
CN212340175U CN202021288431.XU CN202021288431U CN212340175U CN 212340175 U CN212340175 U CN 212340175U CN 202021288431 U CN202021288431 U CN 202021288431U CN 212340175 U CN212340175 U CN 212340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carrier
detection device
tolerance
distance 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84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夫奎
路建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terials Hand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terials Hand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terials Hand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terials Hand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84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0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0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0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行式起重机轨道公差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轨道公差检测装置。该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设有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一轨道上自动运行的车轮,所述载体还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端头检测适配的第一测距仪。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载体,用以安装车轮和第一测距仪,驱动机构驱动车轮沿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行走,第一测距仪测量第一轨道在水平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任意一点偏离中心基点的距离,并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记录数据和绘制轨道公差曲线图。该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可减小检测过程中的人员因素影响和环境条件影响,提高检测准确度和可靠度,缩短检测时间。

Description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行式起重机轨道公差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行业在轨道公差自动化检测技术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现有起重机轨道公差的检测技术中,普遍采用全站仪检测手段,需要2个及以上检测人员协同配合,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且检测精度受环境条件、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结果准确度和可靠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轨道公差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轨道公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设有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轨道上自动运行的车轮,所述载体还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端头检测适配的第一测距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池电源、电机、减速器和制动器,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轴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电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制动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体还设有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与所述第一轨道在任意一点的顶面检测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体还设有第三测距仪,所述第三测距仪与第二轨道在任意一点的距离检测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测距仪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测距仪为可实时记录和输出数据的红外测距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体为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可开启式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体的一侧水平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所述驱动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轮设有与所述第一轨道安装适配的轮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通过设置载体,用以安装车轮和第一测距仪,驱动机构驱动车轮沿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行走,第一测距仪与第一轨道的端头检测适配,实现第一测距仪对第一轨道任意一点偏离第一轨道中心基点距离的自动化检测,减少检测所需检验员人数,减小检测过程中的人员因素影响和环境条件影响,提高检测准确度和可靠度,缩短检测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安装在第一轨道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载体;2、第一轨道;3、第一测距仪;4、电机;5、第二测距仪;6、第三测距仪;7、顶面;8、顶板;9、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包括载体1,载体1设有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一轨道2上自动运行的车轮,载体1还设有用以与第一轨道2的端头检测适配的第一测距仪 3。可以理解的,载体1用以承载驱动机构和第一测距仪3,并通过车轮安装在第一轨道2上,实现载体1沿第一轨道2的长度方向自由往复滑动,实现第一测距仪3的检测。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转动,带动载体1沿第一轨道2的长度方向自由往复移动,省去检测人员手持全站仪检测,实现自动化检测。同时,车轮带动载体1移动保证检测过程中平稳性,克服了检测人员人为因素导致的测量偏差。
其中,第一测距仪3设置在载体1的正前侧,第一测距仪3的检测端对应第一轨道2的端头。第一轨道2的端头作为第一轨道2的中心基点,调整第一测距仪3初始状态时,第一测距仪3的检测端与中心基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在载体1带动第一测距仪3沿第一轨道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第一测距仪3实时测量第一轨道2上第一测距仪3所处位置偏离轨道中心基点的距离,进而实现对第一轨道2任意一点的检测,完成对第一轨道2的公差的检测。
值得说明的,第一测距仪3也可以设置在载体1的正后侧,也可以,在载体1的正前侧和正后侧分别设置第一测距仪3,第一轨道2的两端分别设有端头,两个端头均可设为第一轨道2的中心基点,根据载体1 的移动方向选用相应的端头作为中心基点,实现对第一轨道2在水平平面内任意一点偏离中心基点的距离,并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记录数据和绘制第一轨道2的公差曲线图,完成公差的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池电源、电机4、减速器和制动器,电池电源与电机4连接,电机4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轴与车轮连接,制动器与电机4连接。可以理解的,电池电源与电机4连接,为电机4转动提供电能。电机4作为动力输出件,减速器调配转速,制动器控制电机4的启动和暂停。具体的,电机4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轴的一端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车轮连接,实现将电机4的输出转速调配至检测所需转速,进而通过轴传输至车轮,带动车轮转动,进而驱动载体1沿第一轨道2的长度方向以检测所需的速度行走,保证检测的精确度。电机4的型号根据现场检测需求进行选型,减速机的型号与选用的电机4适配。
进一步地,制动器与电机4连接,方便检测人员对电机4启动和暂停的操控,实现自动化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与制动器通信连接。可以理解的,遥控器通过无线或线缆与制动器连接,进而调控电机4的工作状态。优选地,遥控器采用无线连接方式与制动器连接,方便检测人员远程操控制动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载体1还设有第二测距仪5,第二测距仪5与第一轨道2在任意一点的顶面7检测适配。可以理解的,第二测距仪5设置在载体1上,第二测距仪5的输出端正对第一轨道2的顶面7,实现对第一轨道2的顶面7上任意一点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公差的检测。具体的,第二测距仪5安装在载体1的正上方,使第二测距仪5的激光输出端竖直向下,与第一轨道2的顶面7垂直。第二测距仪5 与载体1同步移动,实现对第一轨道2的顶面7任意一点与第二测距仪5 的垂直距离的检测,进而实现对第一轨道2的顶面7的直线度的检测。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二测距仪5,也可实现对第一轨道2上轨道接头处高低差的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载体1还设有第三测距仪6,第三测距仪6与第二轨道(图中未示出)在任意一点的距离检测适配。可以理解的,第三测距仪6设置在载体1上,且第三测距仪6与第二轨道垂直,实现对第三测距仪6与第二轨道之间在任意一点的直线距离的检测,进而实现对第一轨道2任意一点和第二轨道对应点间的垂直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第一测距仪3连接。可以理解的,处理器用以接收第一测距仪3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绘制公差曲线,方便检测人员观察第一轨道2任意一点偏离第一轨道2的轨道中心的距离,也就是说,实现对第一轨道2直线度的检测结果的实时反馈。
此外,处理器还分别与第二测距仪5和第三测距仪6连接,用以接收第二测距仪5和第三测距仪6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分别绘制公差曲线,方便检测人员观察第一轨道2任意一点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和第一轨道2与第二轨道之间的间距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测距仪3为红外测距仪。可以理解的,第一测距仪3、第二测距仪5和第三测距仪6均可选用可实时记录和输出数据的激光测距仪或红外测距仪,优选红外测距仪。红外测距仪是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仪器,体积小,质量轻,测距速度快,精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载体1为箱体,箱体的顶板8可开启式设置。可以理解的,载体1具体为箱体,车轮设置在箱体的底侧,支撑并带动箱体同步移动。第一测距仪3安装在箱体的正前方,第二测距仪5安装在箱体的顶板8上,第三测距仪6安装在箱体的右侧。其中,顶板8上设有安装孔,第二测距仪5安装在安装孔内,保证第二测距仪5的检测端竖直朝下,使第二测距仪5与第一轨道2的顶面7相对。值得说明的,第一测距仪3、第二测距仪5和第三测距仪6的安装位置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他安装位置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例如,箱体内设置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第二测距仪5安装在横梁上,且保证第二测距仪5的检测端与第一轨道2的顶面7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通过将箱体的顶板8设置为可开启的方式,方便对检测装置进行检修维护。具体的,顶板8的一侧与箱体的后侧板铰接,实现顶板8的自由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的一侧水平设有支撑件9,支撑件9上设有驱动机构。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支撑件9具体为支撑板,箱体的底侧水平设有沿背离第一轨道2的方向延伸的支撑件 9,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件9上,实现箱体与驱动机构的同步移动。值得说明的,支撑件9也可设置为支撑架,支撑架的一侧与箱体固定连接,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轮设有与第一轨道2安装适配的轮缘。可以理解的,通过在车轮上设置轮缘,保证车轮与第一轨道 2的稳定接触转动,使得车轮在第一轨道2上平稳转动,保证检测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轨道公差检测装置的检测过程如下:
通过遥控器控制制动器,启动电机4,电机4输出转速经减速器调配后,由轴带动车轮转动,箱体与车轮同步移动;
第一测距仪3将红外线发射至第一轨道2的端头,以端头作为第一轨道2的轨道中心基点,处理器接收第一测距仪3检测的第一轨道2上任一点偏离第一轨道2的轨道中心基点的距离数据,绘制公差曲线图,实现对第一轨道2任意一点在水平平面内的直线度的检测;
第二测距仪5发射红外线垂直发射至第一轨道2的顶面7,处理器接收第二测距仪5检测的第一轨道2上任意一点与第二测距仪5之间的垂直距离数据,绘制公差曲线图,实现对第一轨道2顶面7任意一点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以及第一轨道2接头处的高低差的检测;
第三测距仪6发射红外线垂直发射至第二轨道上,处理器接收第三测距仪6检测的第一轨道2与第二轨道之间的垂直直线距离,绘制跨度公差曲线图,实现对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之间间距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通过设置载体,用以安装车轮和第一测距仪,驱动机构驱动车轮沿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行走,第一测距仪与第一轨道的端头检测适配,实现第一测距仪对第一轨道任意一点偏离第一轨道中心基点距离的自动化检测,减少检测所需检验员人数,减小检测过程中的人员因素影响和环境条件影响,提高检测准确度和可靠度,缩短检测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所述载体设有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一轨道上自动运行的车轮,所述载体还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端头检测适配的第一测距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池电源、电机、减速器和制动器,所述电池电源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轴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制动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设有第二测距仪,所述第二测距仪与所述第一轨道在任意一点的顶面检测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设有第三测距仪,所述第三测距仪与第二轨道在任意一点的距离检测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测距仪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仪为可实时记录和输出数据的红外测距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可开启式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水平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所述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公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设有与所述第一轨道安装适配的轮缘。
CN202021288431.XU 2020-06-30 2020-06-30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Active CN212340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431.XU CN212340175U (zh) 2020-06-30 2020-06-30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431.XU CN212340175U (zh) 2020-06-30 2020-06-30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0175U true CN212340175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0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8431.XU Active CN212340175U (zh) 2020-06-30 2020-06-30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0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25213A1 (en) Insp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bway tunnel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CN109281238B (zh) 一种轨道检测仪
CN110528345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铁轨交付前检测用自走型检测车
CN109269431B (zh) 一种起重机轨道检测装置
CN207215086U (zh) 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
CN112357726A (zh) 用于电梯轨道综合检测的机器人装置及电梯轨道检测方法
CN112278011A (zh) 用于起重机轨道综合检测的机器人装置及综合检测方法
CN212340175U (zh)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CN111551127A (zh)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轨道梁轮廓参数检测仪及其检测的方法
CN210180409U (zh) 一种用于铁路既有线站台的雨棚限界测量装置
CN213923653U (zh) 用于电梯轨道综合检测的机器人装置
CN111664796A (zh) 轨道公差检测装置
CN211969432U (zh) 自移动式轨道交通巡检车
WO2021018036A1 (zh) 轨道数据的测量装置及方法、轨道巡检机器人
CN210070919U (zh) 悬挂式空铁轨道测量装置
CN210426438U (zh) 一种单轨激光全参数智能测量仪
CN113218278B (zh) 一种铁路站台检测机器人
CN112103840A (zh) 一种铁路接触网巡检机器人
CN207473087U (zh) 一种公路车辆激光扫描装置
CN208054747U (zh) 起重机械高空轨道智能检测小车
CN215833617U (zh)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CN215589155U (zh) 一种单轨道巡检机器人
CN214384484U (zh) 一种轨道几何形态检测装置
CN212605169U (zh) 一种基于激光的轨距测量装置
CN213676699U (zh) 用于起重机轨道综合检测的机器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