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7639U -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7639U
CN212337639U CN201922097885.2U CN201922097885U CN212337639U CN 212337639 U CN212337639 U CN 212337639U CN 201922097885 U CN201922097885 U CN 201922097885U CN 212337639 U CN212337639 U CN 212337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eturn
oil
vacuum pump
groove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78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emarkbl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emarkbl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emarkbl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emarkbl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78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7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7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7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真空泵回油装置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等问题。本真空泵包括泵体和油雾捕集器,泵体开设有泵腔以及与该泵腔相连通的回油口,油雾捕集器设置于泵体上,且该油雾捕集器上开设有排油口,本自动回油装置包括回油座,回油座内开设有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内端设置有能够与泵体上的回油口相连通的出油孔,回油通道的外端设置有能够与油雾捕集器上的排油口相连通的进油孔,回油通道内活动设置有阀芯,阀芯的内端通过弹性件与回油座相连接,阀芯的外端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回油座内的密封面相贴合,从而将回油通道堵截。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及故障率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泵工作时排气口排出的是油气混合的油雾,这些油雾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为减少油雾,通过会在真空泵排气口处配备油雾捕集器,但现有技术中,收集后的泵油通常直接废弃,这样不仅会造成油资源的浪费,还容易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专利CN 2030093005 U公开了一种泵体回油装置,其在真空泵上安装有与其连通的油雾过滤器,油雾过滤器一侧设置有排油口,真空泵上开设一回油口,排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安装有一电磁阀,并通过输油管连接,电磁阀与真空泵两者可同步连续工作或者异步间歇工作。
但是,电磁阀的开闭,需要控制器输送相关指令,生产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且电气化设备在充满油污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简化本自动回油装置,降低生产成本和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所述真空泵包括泵体和油雾捕集器,所述泵体开设有泵腔以及与该泵腔相连通的回油口,所述油雾捕集器设置于泵体上,且该油雾捕集器上开设有排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油装置包括回油座,所述回油座内开设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内端设置有能够与泵体上的回油口相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回油通道的外端设置有能够与油雾捕集器上的排油口相连通的进油孔,所述回油通道内活动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内端通过弹性件与回油座相连接,所述阀芯的外端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回油座内的密封面相贴合,从而将所述回油通道堵截。
其工作原理如下:真空泵正常运行时,泵腔内会产生负压,从而泵体上的回油口处也具有负压,由于本回油座上的回油通道通过出油孔与该回油口相连通,因此,出油孔处同样处于负压状态,而与油雾捕集器相连通的进油孔处的气压为正常气压,因此,回油通道内的阀芯可在压力差作用下,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阀芯与密封面相分离,从而使回油通道开启,油雾捕集器内的油液可通过回油通道进入泵体的回油口内,实现回油。而当真空泵停止运行后,阀芯两侧的压力一致,阀芯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与密封面相贴合,将回油通道堵截,无需手动操作阀门,即可预防油外漏。具体使用时,可优选在真空泵刚打开或者即将关闭时进行回油,因此,不会影响真空度,油雾捕集器中的油液不会直接排至真空泵外,从而也不会污染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无需利用电磁阀、控制器即可实现自动回油,结构更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且用机械式的回油方案,不易发生故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回油通道的内端处设置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帽,所述调节帽上开设有与所述回油通道及回油口相连通的通孔一,所述弹性件的内端连接或抵靠于该调节帽上。设计有调节帽后,可通过移动调节帽的位置,调节弹性件对阀芯的预紧力,从而可以根据真空泵不同的内压情景中,调节预紧力,保证阀芯既能在压差作用下打开,也能在预紧力下实现密封。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调节帽上开设有凹槽一,所述阀芯的内端面开设有与该凹槽一相齐的凹槽二,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内。设计有凹槽一和凹槽二,方便弹性件的安装。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调节帽上的通孔一与所述凹槽一相连通,所述阀芯的侧壁开设有与凹槽二相连通的通孔二。当阀芯与密封面分离后,油液通过该处,可依次通过通孔一、凹槽一、凹槽二、通孔二进入泵体的回油口内,避免阀芯朝调节帽方向移动过多形成密封导致油液不能正常流至回油口。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簧。将弹性件设计为压簧,成本较低,且在具有油液的环境中能够长期使用,不易损坏。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阀芯的外端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接有能够与所述密封面相贴靠形成密封的密封垫。设计有密封垫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阀芯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槽相连通的螺纹孔,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与该螺纹孔相连通的通孔三,所述螺纹孔和通孔三内同时插接有螺钉。螺钉穿过通孔三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可将密封垫与阀芯相固定,避免密封垫出现松脱影响密封性。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中,所述自动回油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油座上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内的管路与所述回油座上的进油孔相连通。设计有调节阀后,可根据实际工况需求,操作调节阀实现回油通道的通断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当真空泵停止运行后,阀芯两侧的压力一致,阀芯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与密封面相贴合,将回油通道堵截,无需手动操作阀门,即可预防油外漏,也不会影响真空度,油雾捕集器中的油液不会直接排至真空泵外,从而也不会污染环境,且本申请在结构上也更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且用机械式的回油方案,不易发生故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回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油座;2、回油通道;3、出油孔;4、进油孔;5、阀芯;6、弹性件;7、密封面;8、调节帽;9、通孔一;10、凹槽一;11、凹槽二;12、通孔二;13、密封槽;14、密封垫;15、螺纹孔;16、通孔三;17、螺钉;18、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真空泵包括泵体和油雾捕集器,泵体开设有泵腔以及与该泵腔相连通的回油口,油雾捕集器设置于泵体上,且该油雾捕集器上开设有排油口,本自动回油装置包括回油座1,回油座1内开设有回油通道2,回油通道2的内端设置有能够与泵体上的回油口相连通的出油孔3,回油通道2的外端设置有能够与油雾捕集器上的排油口相连通的进油孔4,回油通道2内活动设置有阀芯5,阀芯5的内端通过弹性件6与回油座1相连接,阀芯5的外端能够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与回油座1内的密封面7相贴合,从而将回油通道2堵截。作为优选,本自动回油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回油座1上的调节阀18,调节阀18内的管路与回油座1上的进油孔4相连通。
具体来讲,为了保证在真空泵不同的内压情景中,阀芯既能在压差作用下打开,也能在预紧力下实现密封。本实施例中,回油通道2的内端处设置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帽8,调节帽8上开设有与回油通道2及回油口相连通的通孔一9,弹性件6的内端连接或抵靠于该调节帽8上。需要注意的是,调节帽8能沿长度方向移动,并非指调节帽8只能沿该方向移动,如调节帽8与回油通道2内壁螺纹连接,通过旋动调节帽8,调节帽8转动的同时沿长度方向移动也可。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弹性件6的安装以及油液的流通,本实施例中,调节帽8上开设有凹槽一10,阀芯5的内端面开设有与该凹槽一10相齐的凹槽二11,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凹槽一10和凹槽二11内。调节帽8上的通孔一9与凹槽一10相连通,阀芯5的侧壁开设有与凹槽二11相连通的通孔二1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优选为压簧,而其选用其它具有弹性的零件均可。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密封性,本实施例中,阀芯5的外端面开设有密封槽13,密封槽13内嵌接有能够与密封面7相贴靠形成密封的密封垫14。为了保证密封垫14的安装稳定性,阀芯5上开设有与密封槽13相连通的螺纹孔15,密封垫14上开设有与该螺纹孔15相连通的通孔三16,螺纹孔15和通孔三16内同时插接有螺钉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真空泵正常运行时,泵腔内会产生负压,从而泵体上的回油口处也具有负压,由于本回油座1上的回油通道2通过出油孔3与该回油口相连通,因此,出油孔3处同样处于负压状态,而与油雾捕集器相连通的进油孔4处的气压为正常气压,因此,回油通道2内的阀芯5可在压力差作用下,克服弹性件6的弹力,使阀芯5与密封面7相分离,从而使回油通道2开启,油雾捕集器内的油液可通过回油通道2进入泵体的回油口内,实现回油。而当真空泵停止运行后,阀芯5两侧的压力一致,阀芯5可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复位与密封面7相贴合,将回油通道2堵截,无需手动操作阀门,即可预防油外漏,也不会影响真空度,油雾捕集器中的油液不会直接排至真空泵外,从而也不会污染环境。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所述真空泵包括泵体和油雾捕集器,所述泵体开设有泵腔以及与该泵腔相连通的回油口,所述油雾捕集器设置于泵体上,且该油雾捕集器上开设有排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油装置包括回油座(1),所述回油座(1)内开设有回油通道(2),所述回油通道(2)的内端设置有能够与泵体上的回油口相连通的出油孔(3),所述回油通道(2)的外端设置有能够与油雾捕集器上的排油口相连通的进油孔(4),所述回油通道(2)内活动设置有阀芯(5),所述阀芯(5)的内端通过弹性件(6)与回油座(1)相连接,所述阀芯(5)的外端能够在弹性件(6)的作用下与回油座(1)内的密封面(7)相贴合,从而将所述回油通道(2)堵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2)的内端处设置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帽(8),所述调节帽(8)上开设有与所述回油通道(2)及回油口相连通的通孔一(9),所述弹性件(6)的内端连接或抵靠于该调节帽(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帽(8)上开设有凹槽一(10),所述阀芯(5)的内端面开设有与该凹槽一(10)相齐的凹槽二(11),所述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凹槽一(10)和凹槽二(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帽(8)上的通孔一(9)与所述凹槽一(10)相连通,所述阀芯(5)的侧壁开设有与凹槽二(11)相连通的通孔二(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为压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的外端面开设有密封槽(13),所述密封槽(13)内嵌接有能够与所述密封面(7)相贴靠形成密封的密封垫(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槽(13)相连通的螺纹孔(15),所述密封垫(14)上开设有与该螺纹孔(15)相连通的通孔三(16),所述螺纹孔(15)和通孔三(16)内同时插接有螺钉(1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油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回油座(1)上的调节阀(18),所述调节阀(18)内的管路与所述回油座(1)上的进油孔(4)相连通。
CN201922097885.2U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Active CN212337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7885.2U CN212337639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7885.2U CN212337639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7639U true CN212337639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6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7885.2U Active CN212337639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7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6795Y (zh) 停水自闭阀
CN203230922U (zh) 防水式电磁阀
CN216242384U (zh) 一种利用气体压力控制的断油阀
CN108488443A (zh) 液位气控阀及相应负压排水系统和负压排水控制方法
CN212337639U (zh) 一种真空泵中的自动回油装置
CN102287268A (zh) 状态转换活门及系统
CN201992149U (zh) 低温安全阀
CN204114167U (zh) 减压阀
CN209540166U (zh) 一种新型自由浮球式零损耗排水器
CN201851758U (zh) 一种压差式活塞密封气瓶阀
CN210408110U (zh) 一种先导型浮子控制阀、水箱及饮水机
CN208416914U (zh) 高压液缸体结构及立式组合阀组
CN202300654U (zh) 状态转换活门及系统
CN2864274Y (zh) 停水、停气自闭阀
CN208778768U (zh) 液位气控阀及相应负压排水系统
CN103133705A (zh) 自激式差动真空破坏阀
CN219242736U (zh) 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水箱的双向阀组件
CN205117731U (zh) 断油装置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机
CN219034839U (zh) 一种耐高温、长寿命的机油滤清器旁通阀
CN201779432U (zh) 组合安装电磁式喷射阀
CN220037459U (zh) 一种防堵型电磁阀
CN212868611U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减压水利控制阀
CN209540164U (zh) 一种零损耗排水器
CN112443699B (zh) 一种带反吸功能的切断阀以及防止集管内余水溢出的方法
CN218063412U (zh) 一种隔离式高密封电磁燃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