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5038U - 双膛竖窑 - Google Patents

双膛竖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5038U
CN212335038U CN202021695677.9U CN202021695677U CN212335038U CN 212335038 U CN212335038 U CN 212335038U CN 202021695677 U CN202021695677 U CN 202021695677U CN 212335038 U CN212335038 U CN 212335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n
chamber
shaft
shaft kiln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56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辉
段国建
全强
孟凯彪
王艳民
王得刚
冯燕波
岳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56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5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5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5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膛竖窑,双膛竖窑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和第二竖窑,第一竖窑包括中部窑膛,中部窑膛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第一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与第二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相接并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中部窑膛的侧壁连通处形成的连接通道进入第二竖窑,且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连接通道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

Description

双膛竖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膛竖窑。
背景技术
双膛竖窑采用了先进的并流蓄热煅烧原理。并流是指助燃空气、燃料、物料三者均从煅烧带的上部向下流动,三者流向相同,物料实现梯度燃烧,从而避免过烧现象。蓄热是指煅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另一个窑膛中,对预热带的物料进行预热,使热量得以充分回收。并流煅烧和逆流蓄热的热工特性决定了双膛窑具有很高的热效率,其热能消耗在回转窑、套筒窑等所有类型石灰窑中最低。
目前蓄热式煅烧块状散料的窑炉,窑膛截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矩形的;二是半圆形的;三是圆形的,上述三种形式的窑炉均是通过一个连接通道连接,该连接通道长度较长,碱性蒸汽不能迅速直接地从连接通道进入另一个窑膛,蒸汽会凝聚在生石灰上,从而在连接通道上产生结硬壳现象。
传统的蓄热式石灰窑,窑膛形状为矩形,两个窑膛由一个直通道相连接,产量很低。连接两个窑膛的通道所允许通过的烟气量越多,则竖窑的工作状况越理想。但从石灰窑结构上看,当竖窑越大,墙体越长,窑体受热膨胀就会有变形的危险。
半圆形窑膛截面的竖窑,连接两个窑膛的通道在整个直径上,半圆形内的各部分物料到直径的距离相差较大,因此在结构上存在气流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圆形窑膛通过在窑膛截面的周边形成环形空间,实现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但随着窑膛截面尺寸的增加,在窑膛内易形成热气流偏流,尤其在立式窑膛与通道的拐角处形成了热气流的死区,使该死区内的物料得不到充分的煅烧,从而影响产品的煅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膛竖窑,以达到避免连接通道结硬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膛竖窑,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和第二竖窑,第一竖窑包括中部窑膛,中部窑膛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第一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与第二竖窑的中部窑膛的侧壁相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竖窑还包括上部窑膛,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中部窑膛的上方,上部窑膛与中部窑膛连接且导通。
进一步地,上部窑膛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中部窑膛横截面的面积。
进一步地,上部窑膛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上部窑膛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第一竖窑还包括下部窑膛,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中部窑膛的下方,下部窑膛呈锥台状结构,下部窑膛的大径端与中部窑膛连接且导通,下部窑膛的小径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下部窑膛的大径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下部窑膛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中部窑膛的侧壁连通处形成的连接通道进入第二竖窑,且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连接通道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中部窑膛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第一竖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竖窑;11、上部窑膛;12、中部窑膛;13、下部窑膛;2、第二竖窑;3、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膛竖窑,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第一竖窑1包括中部窑膛12,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第一竖窑1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
将第一竖窑1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以形成连接通道3,该连接通道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通道更加短直,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连接通道3进入第二竖窑2,且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连接通道3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
同时第一竖窑1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形成连接通道3,避免了立式窑膛与连接通道3的拐角处形成了热气流的死区,使该死区内的物料得不到充分的煅烧,影响产品的煅烧质量。而且,连接通道3的总面积相比现有技术中增大,烟气通过畅通,窑内热能使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石灰窑的能源耗能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竖窑1还包括上部窑膛11,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中部窑膛12的上方,上部窑膛11与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且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中部窑膛12横截面的面积。
使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中部窑膛12横截面的面积目的是在中部窑膛12周边形成环形空间,烟气由中部窑膛12的窑膛中心向四周流动,确保最均匀的烟气流通过整个中部窑膛12的窑膛截面,以减小或者避免造成死区。
优选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圆形或者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将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设置为上述结构,目的是更进一步地使烟气流均匀通过整个中部窑膛12的窑膛截面。
第一竖窑1还包括下部窑膛13,下部窑膛13呈锥台状结构,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与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下部窑膛13的小径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的下方。将下部窑膛13设置成上述结构目的是便于石灰冷却和卸料,使下部窑膛13中的石灰更加容易被卸料装置卸出。
下部窑膛1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设置相同截面形状的下部窑膛13可以便于窑膛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的中部窑膛12均为正六边形状结构,六边形竖窑兼具了矩形竖窑和圆形竖窑的优点,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固,有利于物料均匀下沉和顺行,不会导致增强“窑壁效应”,并且砌筑方便,具有较小的窑容表面积,散热损失少,而且单位窑容的窑衬耐火材料消耗量少。且相比于复杂的通道设计,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通道3距离短,而且连接通道3断面积增加,不存在积灰和结瘤。在提高竖窑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煅烧方法,采用上述的双膛竖窑进行煅烧,煅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从第一竖窑1的顶部注入助燃空气,助燃空气在下行过程中被第一竖窑1的石灰石预热;
步骤20、通过第一竖窑1内设置的喷枪向第一竖窑1内喷射煤气,煤气与助燃空气混合煅烧石灰石并生成石灰和烟气;
步骤30、使石灰进入到第一竖窑1的下部位置,并向第一竖窑1的底部通入冷却空气对石灰进行冷却,冷却空气与石灰换热后形成高温空气;
步骤40、使高温空气和烟气进入到第二竖窑2并对第二竖窑2中的石灰石进行预热。
具体煅烧方法如下:第一竖窑1从上至下分为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带三个部分,上述预热带设置在上部窑膛11中,煅烧带设置在上部窑膛11和中部窑膛12中,冷却带设置在下部窑膛13中。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带功能分别是对石灰石进行预热、煅烧,对烧成石灰进行冷却。
在预热带时:助燃空气一边向下流动,一边被热的石灰石预热升温;助燃空气在到达煅烧带时,与此处经均匀布置的喷枪输送进来的煤气混合燃烧,实现对物料的煅烧;煅烧完成后,生成的石灰进入冷却带,与从窑底供入的对石灰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使石灰温度降到60℃~80℃,然后进入料仓,再经窑底卸料装置卸出。
同时,冷却空气与石灰完成热交换后,温度升高积蓄热量,并上升到连接通道3处,与燃烧废烟气混合,进入第二竖窑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属于正压操作,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煅烧的窑膛压力始终高于非煅烧的窑膛压力,从而保证了气体在窑体内的正常流动。在第一煅烧周期,物料和助燃空气从第一竖窑1的顶部进入,并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下流动。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多边形双膛竖窑设计为两个对称的等边多边形截面,以确保最均匀的烟气流通过整个窑膛截面,兼具了矩形竖窑和圆形竖窑的优点。
2、两个窑膛之间的连接通道短又直,确保了窑中的碱性蒸汽能迅速直接地从短直通道进入另一个窑膛,蒸汽不会凝聚在生石灰上,避免在通道上产生任何结硬壳现象。
3、多边形双膛竖窑气体流动偏流较小,热量传输均匀,煅烧中无死角,通道不存在堵塞现象,煅烧的质量提高。
4、多边形双膛竖窑具有砌筑简单,操作灵活,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能耗低等优点。在提高竖窑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7)

1.一种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竖窑(1)和第二竖窑(2),所述第一竖窑(1)包括中部窑膛(12),所述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为边数大于五的正多边形,且所述第一竖窑(1)的所述中部窑膛(12)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竖窑(2)的所述中部窑膛(12)的侧壁相接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窑(1)还包括上部窑膛(11),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部窑膛(12)的上方,所述上部窑膛(11)与所述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中部窑膛(12)横截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窑膛(11)的横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窑(1)还包括下部窑膛(13),沿竖直方向同轴设置在所述中部窑膛(12)的下方,所述下部窑膛(13)呈锥台状结构,所述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与所述中部窑膛(12)连接且导通,所述下部窑膛(13)的小径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下部窑膛(13)的大径端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膛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窑膛(1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中部窑膛(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CN202021695677.9U 2020-08-14 2020-08-14 双膛竖窑 Active CN212335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5677.9U CN212335038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双膛竖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5677.9U CN212335038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双膛竖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5038U true CN212335038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5677.9U Active CN212335038U (zh) 2020-08-14 2020-08-14 双膛竖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50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3020A (zh) * 2020-08-14 2020-10-13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3020A (zh) * 2020-08-14 2020-10-13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3020A (zh) 双膛竖窑及煅烧方法
CN203033894U (zh) 一种并流蓄热双膛窑支撑拱结构
CN102627418B (zh) 一种复合式石灰窑
CN104211309B (zh) 一种悬挂缸式并流蓄热双膛窑
CN107324671A (zh) 一种双膛式石灰竖窑
CN103193400A (zh) 可控温悬浮焙烧炉
CN103803567A (zh) 黑滑石煅烧增白连续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212335038U (zh) 双膛竖窑
CN104833203B (zh) 一种蓄热式水泥煅烧装置
CN203007148U (zh) 一种低热值燃料石灰窑
CN1600687A (zh) 超细高岭土的快速循环流态化煅烧过程及其设备
CN203212470U (zh) 可控温悬浮焙烧炉
CN101456684A (zh) 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石灰窑
CN111747663B (zh) 一种悬浮煅烧制备轻烧氧化镁的装置及工艺方法
CN111233351B (zh) 双膛窑及煅烧方法
CN102992660A (zh) 一种低热值燃料石灰窑
CN111302673A (zh) 一种高温煅烧氧化镁装置及其煅烧方法
CN204125385U (zh) 一种悬挂缸式并流蓄热双膛窑
CN114620726B (zh) 一种小颗粒碳酸盐矿石煅烧联产高纯co2反应器及其方法
CN211367425U (zh) 三膛竖窑
CN211339311U (zh) 一种高温煅烧氧化镁装置
CN102183142B (zh) 一种半蓄热式旋转床设备及生产大尺寸高活度石灰的工艺方法
CN212246784U (zh) 双矩形膛蓄热并流石灰竖窑
CN102627325B (zh) 一种用回转窑对含钒石煤脱碳料行再脱碳和焙烧的方法
CN100368297C (zh) 熔融法生产氧化铝自粉化熟料的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