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2758U -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2758U
CN212332758U CN202020370251.XU CN202020370251U CN212332758U CN 212332758 U CN212332758 U CN 212332758U CN 202020370251 U CN202020370251 U CN 202020370251U CN 212332758 U CN212332758 U CN 212332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ush rod
driving
hand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02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铁军
马聪泉
赵国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02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2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2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2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包括两侧架以及连接组件,两侧架均包括:前脚杆和后脚杆;手推杆;侧扶杆;上手推杆和下手推杆通过锁定轴相互铰接,锁定轴受第一牵引索驱动以锁定或释锁上手推杆和下手推杆,锁定轴上还联动有第一锁定销,第一锁定销作用于侧扶杆和下手推杆之间。本申请公开的儿童推车通过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联动解锁,能够在保证锁定安全的同时减少用户在解锁操作中的操作步骤,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童车的车架多为可折叠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350784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推车车架包括相对称的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连接于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之间的连接架,当将车架锁定机构解锁后,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分别能够折叠,然后将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分别相对的绕连接架转动靠拢。但也存在各种不足,如解锁操作繁琐。本领域中,为了保证安全,常常需要设计二道锁,用户需要多次解锁才能实现车架从展开状态进入收折状态,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侧架以及若干设置在两侧架之间的连接组件,两侧架均包括:
前脚杆和后脚杆,前脚杆和后脚杆两者的顶部相互铰接;
手推杆,手推杆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手推杆和下手推杆,所述下手推杆底部与所述后脚杆的中部铰接;
侧扶杆,侧扶杆底部与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铰接且顶部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手推杆上;
所述上手推杆和所述下手推杆通过锁定轴相互铰接,所述锁定轴受第一牵引索驱动以锁定或释锁所述上手推杆和所述下手推杆,所述锁定轴上还联动有第一锁定销,所述第一锁定销作用于所述侧扶杆和所述下手推杆之间。
可选的,所述侧扶杆通过滑套与所述下手推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滑套和下手推杆之间;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销,第一锁定销滑动安装在下手推杆内,具有探出下手推杆与滑套卡合的第一锁定位,滑套具有与第一锁定销配合的锁定槽。
可选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所述第一锁定销;
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锁定销进入或退出第一锁定位;
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锁定销的活动区,所述第一锁定销上联动有延伸至活动区外的第二牵引索。
可选的,所述上手推杆上设有上关节座,所述下手推杆上设有下关节座,所述上关节座和所述上关节座通过第一转动关节铰接配合,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设置于第一转动关节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第一锁定棘齿,设置在上关节座的内部;
第二锁定棘齿,设置在下关节座的内部;
棘轮,安装在第一转动关节内部且能够沿第一转动关节的转动轴线运动,棘轮在不同位置能够啮合或者释放第一锁定棘齿和第二锁定棘齿。
可选的,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锁定轴,安装在第一转动关节内,锁定轴用于驱动棘轮;锁定轴上还设有驱动斜面,驱动斜面用于在锁定轴旋转时驱动棘轮在锁定轴上沿轴向运动。
可选的,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复位压簧,一端抵压在棘轮上,另一端抵压在上关节座或下关节座上;所述复位压簧在棘轮的周向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限位插槽和第二限位插槽对应成组设置且至少设有三组。
可选的,锁定轴的一端受力连接有第一驱动盘,第一驱动盘受力连接于第一牵引索;锁定轴的另一端受力连接有第二驱动盘,第二驱动盘受力连接于第二牵引索。
可选的,第一驱动盘和锁定轴为分体结构,第一驱动盘上设有非圆形的第一驱动槽,锁定轴对应的端部为与第一驱动槽形状对应的第一驱动部。
可选的,第二驱动盘和锁定轴为分体结构,第二驱动盘上设有非圆形的第二驱动槽,锁定轴对应的端部为与第二驱动槽形状对应的第二驱动部。
本申请公开的儿童推车能够在展开状态下为儿童提供舒适的乘坐空间;通过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联动解锁,能够在保证锁定安全的同时减少用户在解锁操作中的操作步骤,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感受;折叠状态下提供尽可能规整和小巧的整体外观表现,方便储藏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儿童推车侧扶手部分爆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的放大图。
图5为第一转动关节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锁定销装配示意图。
图7为第二锁定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第二锁定机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第二锁定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儿童推车收折过程示意图。
图11为儿童推车处于收折的第一阶段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儿童推车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3为儿童推车处于收折的第二阶段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儿童推车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5为儿童推车中间折叠状态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6a,图16b以及图16c分别为三种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车架;10、侧架;11、前脚杆;111、前轮;12、后脚杆;121、后轮; 122、刹车踏板;123、后轮座;13、侧扶杆;131、座杆;132、摆杆;14、连接组件;141、固定杆;142、横杆;143、第一连接组件;144、第二连接组件;1441、第二避让区;145、第三连接组件;1451、第三避让区;146、第四连接组件;15、上手推杆;151、上关节座;16、下手推杆;161、延长段;162、下关节座;17、连动杆;171、驱动连杆;
2、第一转动关节;21、第二锁定机构;211、第一锁定棘齿;212、第二锁定棘齿;213、棘轮;2131、被动斜面;214、锁定轴;2141、驱动斜面;2142、第一驱动部;2143、第二驱动部;215、第一驱动盘;2151、第一牵引索;2152、第一引导沟槽;2153、第一驱动槽;216、第二驱动盘;2161、第二牵引索;2162、第二驱动槽;2163、第二引导沟槽;217、复位压簧;2171、第一限位插槽;2172、第二限位插槽;
3、滑套;31、第一锁定机构;311、第一锁定销;312、第一驱动件;3121、第一驱动块;3122、活动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儿童推车,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两相对布置的侧架10以及若干设置在两侧架10之间的连接组件14,两侧架10均包括前脚杆11、后脚杆12、手推杆和侧扶杆13,前脚杆11和后脚杆12两者的顶部相互铰接,手推杆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下手推杆的底部与后脚杆12的中部铰接;侧扶杆13的底部与后脚杆12的顶部铰接且顶部滑动安装在下手推杆16上。
所述前脚杆11和后脚杆12指代的童车正向推行时的前后关系,并不局限于绝对方向上的前后,例如当用户站立于童车后方,对手推杆施加拉力以驱动童车后退时,前脚杆11就位于后脚杆12行进方向上的后侧。
前脚杆11的底部安装有前轮111,前轮111在两侧架10展开状态下的间距为前轮距;后脚杆12的底部安装有后轮121,后轮121在两侧架10展开状态下的间距为后轮距。一般来说,前轮111为万向轮,后轮为定向轮121,所谓前轮距是指推车正向推行时两前轮的轮距。
如图1所示,前轮杆11的底部安装有前轮座,后脚杆12的底部安装有后轮座123,前轮座与前脚杆11通过竖直的连接轴连接,它可以绕连接轴360°自由转动;后轮座123与后脚杆12的底端插接固定,后轮121与后脚杆12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当然也可以在两后脚杆之间设置一横杆,横杆的两端各安装一后轮,不过如此设计会导致后轮121与后脚杆12错开一定距离,导致车架1 折叠后的体积较大。
侧架1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折叠时,转动手推杆靠近后脚杆12,侧扶杆13的顶部沿着手推杆滑动,同时带动前脚杆11向后脚杆12转动靠拢。为了实现前脚杆的连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a所示,手推杆的底部延长,延长段161与前脚杆11之间设置有连动杆17,连动杆17两端分别与延长段161 和前脚杆11转动连接。
实现前脚杆11的连动方式不限于上述结构,如16b所示,连动杆17的一端与前脚杆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手推杆16的中部转动连接。又如图16c 所示,前脚杆11和后脚杆12设置有二折杆,驱动连杆171一端与二折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侧扶杆13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两侧架之间设置有四个连接组件,分别是:第一连接组件143,设置在两侧架10的座杆131之间;第二连接组件 144,设置在两侧架10的后脚杆12之间;第三连接组件145,设置在两侧架10 的前脚杆11之间;第四连接组件146,设置在两侧架10的手推杆之间。
因第四连接组件设于手推杆之间,为了让外形不显得突兀,上手推杆15顶部向上翘曲形成固定杆142,并通过横杆142连接,形成第四连接组件,固定杆和横杆的直径与上手推杆15的直径基本一致。
理论上只需要在前脚杆11、后脚杆12和手推杆之间设置连接组件即可保证车架稳定,但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两座杆之间设置了第一连接组件143。
为了实现车架1的二次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组件包括成对布置的固定杆141和两端与固定杆转动连接的横杆142。在侧架10折叠状态下,如图15所示,所有横杆142处于同一平面,它们和固定杆141之间的转动轴处于两条直线A0和B0上,两个侧架能够分别绕转动轴A1-A4以及转动轴B1-B4 相向翻转,靠近横杆所确定的平面,以缩减车架的宽度。两侧架应当尽量靠近横杆确定的平面,并且两侧架的间距需要尽可能小,以最大限度缩减车架的体积。
当然在某些儿童推车中并不需要通过二次折叠缩减体积,连接组件可以选用直连杆,直连杆的两端直接与侧架10的相应杆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杆141和横杆142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转动限位机构,避免两侧架10朝相反的方向翻转。单向转动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的作用在于限制固定杆相对横杆142的转动角度。在实际产品中具有多种设置。例如图14中,第三连接组件145的横杆142两端具有与固定杆141配合的开口,固定杆的端部一侧设置有凸块,当固定杆141相对横杆142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凸块抵住开口的底部。
参考图4,第二连接组件144的横杆142上设有第二避让区1441,在折叠状态下的两侧架10相向翻转的过程中,第二连接组件144的固定杆141至少一部分收容或不收容在第二避让区1441中。第二避让区1441主要为了能够为固定杆141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从而能够优化两侧架10相互靠拢的运动行程,避让区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异形的固定杆141来实现,通过固定杆141的延伸来避免固定杆141和横杆142的相互干涉。
第三连接组件145的横杆142上设有第三避让区1451,在折叠状态下的两侧架10相互靠拢的过程中,第三连接组件145的固定杆141至少一部分收容或不收容在第三避让区1451中。
为了尽可能缩小推车的体积,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推杆包括转动连接的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侧扶杆13与下手推杆16滑动配合,折叠状态下,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之间的转动关节到达后轮121的最低处。显而易见,手推杆也可以是伸缩杆,同样可以实现缩短手推杆的效果。进一步的,在车架展开状态,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沿同一方向布置,可以在推行时将力有效传递至前车架。
如图1-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扶杆13、后脚杆12、前脚杆11和上手推杆15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内,下手推杆16位于该平面的内侧,可以使车架折叠后的形状更加规整,方便包装和携带。
鉴于后脚杆12和前脚杆11处于同一平面,而前轮111和后轮121分别安装于前脚杆11和后脚杆12的底部,有可能导致前轮111和后轮121在折叠时产生干涉,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前脚杆11的底部在限定的平面内向内弯曲,使得前轮111和后轮121错开,即前轮的间距小于后轮的间距。但前脚杆11向内弯曲的幅度不能过大,至少前轮111不能越过横杆142和固定杆141的连接点。
为了在折叠状态下让侧扶杆13和前脚杆11平整贴靠后脚杆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脚杆12的顶部设置有T型连接件,侧扶杆13的底部和前脚杆11的顶部分别与T型连接件的两端铰接。同时为了增加儿童推车的美观度,T型连接件、前脚杆11和侧扶杆13处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两后轮座123的内侧各设置有一刹车踏板122,其中一刹车踏板122用于启动刹车,另一刹车踏板用于解除刹车,每个刹车踏板具有上抬和下踩两个工作位,当踩下其中一刹车踏板时,另一刹车踏板上抬,反之亦是如此,因此始终有一刹车踏板处于下踩的工作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架1 的折叠状态,两个后轮121和其中一刹车踏板同时着地,支撑车架处于站立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扶手13为下窄上宽的异形结构,如图3所示,侧扶手分为相互插接的两段,其中,上段为弧形结构,下段与前脚杆11处于同一直线上,方便乘坐的孩童双手倚靠在侧扶杆13上。
侧扶杆13的顶部滑动安装在手推杆上的结构多种多样,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推杆上设置有滑套3,侧扶杆13的顶部与滑套3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在手推杆上设置滑槽,侧扶杆13的顶部设置与滑槽配合的滑销,滑销应当可以在滑槽内转动或者相对侧扶杆13可以转动。
传统的儿童推车均是由布套和车架组成,车架为支撑推车的骨架,布套主要用于在车架上形成座位和靠背。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侧架10均设有座杆131,当布套的座位部分绑扎在座杆131上,就可以形成座位。各侧架10中,座杆131 的后端与下手推杆16铰接,中部与侧扶杆13铰接,前端越过侧扶杆13背向下手推杆16延伸。座杆131的前端延伸主要是为了提供更为宽大的乘坐空间,从而提供舒适的乘坐感觉。
如上所述,为了折叠结构的紧凑,上手推杆15和侧扶杆13处于同一平面内,下手推杆16位于该平面的内侧,如果座杆131直接和侧扶杆铰接,则会导致两者的间隙过大。如果强行让座杆131靠近侧扶杆13,会导致座杆131的走向是向外倾斜的,会干涉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杆131通过摆杆132与侧扶杆13转动连接,摆杆132一端与座杆131中部固定连接,一端与侧扶杆13 转动连接,在车架展开状态下,摆杆132隐藏在侧扶杆13的内侧。
为了维持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侧架10还包括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将各杆件的相对位置锁定,保持平稳。因各杆件都是连动的,可以让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任一运动关节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滑套3和手推杆之间。第一锁定机构31包括第一锁定销311,第一锁定销311滑动安装在手推杆内,具有探出手推杆与滑套卡合的第一锁定位(如图6所示),滑套3具有与第一锁定销311 配合的锁定槽。
第一锁定销311在第一锁定位时,滑套3不能相对手推杆滑动,从而实现侧架10状态的锁定;第一锁定销311退出第一锁定位时,滑动能够相对手推杆自由滑动,从而释放侧架10空间状态的变化的运动行程。
第一锁定销311的运动可以由用户手动触发,为了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31包括:
第一锁定销311,滑动安装在手推杆内,具有探出手推杆与滑套卡合的第一锁定位;
第一驱动件312,用于驱动第一锁定销311进入或退出第一锁定位。
第一驱动件312在本领域中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延伸至杆件外部的部件方便用户操作等,也可以参考图6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12包括第一驱动块3121,第一驱动块3121内设有用于收容第一锁定销311的活动区3122,第一锁定销311上联动有延伸至活动区3122外的牵引索(在图示实施例中,此处牵引索即下文中的第二牵引索2161)。
在本领域中,牵引索的设置能够带来灵活的布局,方便将解锁的部件设置在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在保证解锁和锁定动作稳定的同时带来直观、方便的操作感受。本实施例中的特点在于第一驱动块3121设置了收容第一锁定销311 的活动区3122,从而提高了第一驱动块3121对第一锁定销311驱动的稳定性。在图示方案中,第一驱动块3121只提供了对第一锁定销311的引导,第一锁定销311实际的驱动力通过牵引索来实现;在其他方案中,也可以通过牵引索驱动第一驱动块3121来实现对第一锁定销311的驱动;相应的第一驱动件312还可以包括将第一锁定销311保持在第一锁定位的第一锁定弹性件(图未示)。第一锁定弹性件用于将自由状态的第一锁定销311保持在第一锁定位。
参考图4至图9,手推杆包括活动配合的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之间通过第一转动关节2铰接配合;第一转动关节2内设有用于锁定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位置关系的第二锁定机构2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2包括:
上手推杆15的底部的上关节座151;
下手推杆16的顶部的下关节座162;
上关节座151和下关节座162两者合围形成第一转动关节2。
第二锁定机构21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转动关节2的两个部分不能相对转动;第二锁定机构21处于释锁状态中,第一转动关节2的两个部分能够自由转动,从而实现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相互折叠。
第一转动关节2通过上关节座151和下关节座162合围形成,该方式相较于其他方式而言能够形成一个较大的关节,从而为其他结构或机构提供安装、适配的空间,同时也能避免两者夹手间隙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关节座162与下手推杆16之间为插接配合,滑套3穿套在下手推杆16上,下关节座162与滑套3配合,以提供限位。
为了实现第一转动关节2的锁定,参考图7和8,第二锁定机构21包括:
第一锁定棘齿211,设置在上关节座151的内部;
第二锁定棘齿212,设置在下关节座162的内部;
棘轮213,安装在第一转动关节2内部且能够沿第一转动关节2的转动轴线运动,棘轮213在不同位置能够啮合或者释放第一锁定棘齿211和第二锁定棘齿212。
棘轮213能够沿第一转动关节2的转动轴线运动,当棘轮213运动到上关节座151内部时,棘轮213与第二锁定棘齿212分离,此时上关节座151和下关节座162能够相互转动;当棘轮213运动到上关节座151和下关节座162之间时,棘轮213同时和第一锁定棘齿211、第二锁定棘齿212啮合,此时上关节座151和下关节座162相互锁定,无法相互转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棘轮213释放第一锁定棘齿211、第二锁定棘齿212中一者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即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当棘轮213运动到下关节座162 内部时,棘轮213与第一锁定棘齿211分离,此时上关节座151和下关节座162 能够相互转动。
不难看出,第二锁定机构21主要通过棘轮213的运动来实现与第一锁定棘齿211、第二锁定棘齿212不同的啮合状态,因此需要有机构或结构来方便用户对棘轮213进行操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21还包括:锁定轴214,安装在第一转动关节2内,锁定轴214用于驱动棘轮213;锁定轴214上还设有驱动斜面2141,驱动斜面2141用于在锁定轴214旋转时驱动棘轮213在锁定轴 214上沿轴向运动。
锁定轴214本身可以在第一转动关节2内旋转,从而通过自身的驱动斜面 2141实现棘轮213的运动。相应的,棘轮213上也可以对应设置被动斜面2131 以配合驱动斜面2141。驱动斜面2141的作用在于将驱动轴自身的旋转转换为棘轮213在锁定轴214的轴向上运动。
棘轮213的运动通过锁定轴214的旋转来实现,锁定轴214的旋转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用户施加作用力来实现。可以设置为延伸至第一转动关节2外部的部件来方便用户操作,也可以参考图9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锁定轴214的两端分别受力连接有第一驱动盘215;第一驱动盘215受力连接于第一牵引索2151。
第一牵引索2151对第一驱动盘215施加作用力,从而驱动锁定轴214的旋转。从原理上来说,第一驱动盘215不与第一锁定棘齿211和第二锁定棘齿212 干涉,能够在第一转动关节2中自由旋转。参考图中设计细节,第一驱动盘215 的直径小于第一锁定棘齿211的内径,从而避免干涉。第一牵引索2151安装在第一驱动盘215的外周源且沿切向延伸,第一牵引索2151的拉力通过第一驱动盘215的换向转换为锁定轴214的旋转。第一驱动盘215上也设有用于约束第一牵引索2151的第一引导沟槽2152。第一引导沟槽2152自第一牵引索2151的约束点起在第一驱动盘215的周面上延伸。
第一驱动盘215与锁定轴214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但是相应的会增加锁定轴214的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盘215和锁定轴214为分体结构,第一驱动盘215上设有非圆形的第一驱动槽2153,锁定轴 214对应的端部为与第一驱动槽2153形状对应的第一驱动部2142。
分体机构的第一驱动盘215和锁定槽能够方便生产和装配,但是相应的需要确保传动过程中的受力性能。因此第一驱动槽2153设置为非圆形,能够将第一驱动盘215的转矩传递至锁定轴214上。参考图中所示,第一驱动槽2153为 H形,也可以理解为在圆孔上设有两个定位凸起,从而实现转矩的转移。第一驱动部2142适配在第一驱动槽2153内,既能够实现转矩的传递,也能够实现第一驱动盘215和锁定轴214的相互定位。
锁定轴214的转矩在实际产品中还可以实现其他应用。在一实施例中,锁定轴214的两端分别受力连接有第二驱动盘216;第二驱动盘216受力连接于第二牵引索2161。
第二牵引索2161能够施加到其他部件上,从而实现锁定轴214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其他结构的同步结果。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各侧架10的侧扶杆13的顶部通过滑套与手推杆滑动配合;侧扶杆13和滑套之间设有第一锁定机构31,第一锁定机构31在锁定状态下限制滑套相对于侧扶杆13的相对运动;
第二牵引索2161与第一锁定机构31联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31包括:
第一锁定销311,滑动安装在下手推杆16内,具有探出下手推杆16与滑套卡合的第一锁定位;
第二牵引索2161联动于第一锁定销311。
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第二锁定机构21能够联动解锁第一锁定机构31锁。确保车架1状态稳定的同时方便用户解锁操作。
在第二驱动盘216的设置上,与第一驱动盘215同理的,第二驱动盘216 与锁定轴214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但是相应的会增加锁定轴214的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盘216和锁定轴214为分体结构,第二驱动盘216上设有非圆形的第二驱动槽2162,锁定轴214对应的端部为与第二驱动槽2162形状对应的第二驱动部2143。
参考图中所示,第二驱动槽2162为母口,第二驱动部2143为公口,在第二驱动槽2162的外周面上设有径向的凸块来传递转矩。实际上,也可以等效设置为第二驱动槽2162为公口,第二驱动部2143为母口,效果等同,第一驱动槽2153和第一驱动部2142同理。其他方面,例如第二引导沟槽2163等设置方面,第二驱动盘216的设置原理和技术效果与第一驱动盘21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上文,不难看出,棘轮213的运动通过锁定轴214驱动,但是在大多数时候,用户需要锁定棘齿、第一锁定棘齿211以及第二锁定棘齿212保持在啮合状态下,让若需要用户每次手动复位棘轮213,在用户忘记等误操作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车架1不稳定的情况。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21还包括:复位压簧217,一端抵压在棘轮213上,另一端抵压在上关节座151或下关节座162上。
复位压簧217能够确保棘轮213在自由状态下主动的去与第一锁定棘齿211 以及第二锁定棘齿212啮合,从而避免意外的发生。
复位压簧217的具体设置上,在一实施例中,上关节座151或下关节座162 上设有至少收容一部分复位压簧217的第一限位插槽2171,棘轮213上设有收容至少一部分复位压簧217的第二限位插槽2172。
第一限位插槽2171和第二限位插槽2172对称设置,能够约束复位压簧217 的运动行程,从而避免复位压簧217空间状态不稳定,对第一转动关节2内部的部件造成影响。该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在第一关节中,集成了较多的部件以及第一锁定机构31和第二锁定机构21的联动。
在复位压簧217的数量上,在一实施例中,复位压簧217在棘轮213的周向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限位插槽2171和第二限位插槽2172对应成组设置且至少设有三组。
参考图中所示,单个复位压簧217对棘轮213施加作用力的作用点与棘轮 213的运动方向(锁定轴214的轴向)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复位压簧217数量过少的话可能会造成棘轮213受力后发生偏转卡滞在锁定轴214上,进一步造成锁定机构工作失效。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复位压簧217数量的增加并均匀设置在棘轮213的周向,从而规避上文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应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复位压簧217和可以等效设置一个绕设在锁定轴214上的压簧,也能可以避免上述的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杆件阐释车架1的操作过程:
当用户需要收折车架1时,用户通过某一触发部件对第一牵引索2151施加作用力,第一牵引索2151驱动第一驱动盘215并带动锁定轴214转动,锁定轴214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斜面2141使得棘轮213运动以释放第一锁定棘齿211 或第二锁定棘齿212,此时第一转动关节2解锁;在锁定轴214转动的同时,第二驱动盘216同步转动带动第二牵引索2161,第二牵引索2161驱使第一锁定销 311退出第一锁定位,此时滑套和下手推杆16解锁,用户向车架1的前方推动上手推杆15,完成上手推杆15和下手推杆16的折叠;此时车架1处于图10的状态,用户以后脚杆12为支点,驱动两侧架10收折的过程中,滑套在下手推杆16上滑动从而实现侧架10的收折,当车架收折到位后,车架1处于收折的第一阶段,即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用户在驱动两侧架10相互靠拢,完成车架的收折,车架1收折完成,处于收折的第二阶段,即图13和图14所示的状态。
展开车架1的过程反向即可,相应的锁定销、锁定部件上设置用于导向的斜面以及复位弹性件即可实现锁定过程的自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侧架以及若干设置在两侧架之间的连接组件,
其特征在于,两侧架均包括:
前脚杆和后脚杆,前脚杆和后脚杆两者的顶部相互铰接;
手推杆,手推杆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手推杆和下手推杆,所述下手推杆底部与所述后脚杆的中部铰接;
侧扶杆,侧扶杆底部与所述后脚杆的顶部铰接且顶部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手推杆上;
所述上手推杆和所述下手推杆通过锁定轴相互铰接,所述锁定轴受第一牵引索驱动以锁定或释锁所述上手推杆和所述下手推杆,所述锁定轴上还联动有第一锁定销,所述第一锁定销作用于所述侧扶杆和所述下手推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扶杆通过滑套与所述下手推杆滑动配合,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滑套和下手推杆之间;第一锁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锁定销,第一锁定销滑动安装在下手推杆内,具有探出下手推杆与滑套卡合的第一锁定位,滑套具有与第一锁定销配合的锁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所述第一锁定销;
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锁定销进入或退出第一锁定位;
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锁定销的活动区,所述第一锁定销上联动有延伸至活动区外的第二牵引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手推杆上设有上关节座,所述下手推杆上设有下关节座,所述上关节座和所述上关节座通过第一转动关节铰接配合,第二锁定机构设置于第一转动关节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第一锁定棘齿,设置在上关节座的内部;
第二锁定棘齿,设置在下关节座的内部;
棘轮,安装在第一转动关节内部且能够沿第一转动关节的转动轴线运动,棘轮在不同位置能够啮合或者释放第一锁定棘齿和第二锁定棘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所述锁定轴,安装在第一转动关节内,所述锁定轴用于驱动棘轮;所述锁定轴上还设有驱动斜面,驱动斜面用于在锁定轴旋转时驱动棘轮在锁定轴上沿轴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复位压簧,一端抵压在棘轮上,另一端抵压在上关节座或下关节座上;所述复位压簧在棘轮的周向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限位插槽和第二限位插槽对应成组设置且至少设有三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轴的一端受力连接有第一驱动盘,第一驱动盘受力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所述锁定轴的另一端受力连接有第二驱动盘,第二驱动盘受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牵引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盘和锁定轴为分体结构,第一驱动盘上设有非圆形的第一驱动槽,锁定轴对应的端部为与第一驱动槽形状对应的第一驱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盘和锁定轴为分体结构,第二驱动盘上设有非圆形的第二驱动槽,锁定轴对应的端部为与第二驱动槽形状对应的第二驱动部。
CN202020370251.XU 2020-03-20 2020-03-20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Active CN212332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0251.XU CN212332758U (zh) 2020-03-20 2020-03-20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0251.XU CN212332758U (zh) 2020-03-20 2020-03-20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2758U true CN212332758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0251.XU Active CN212332758U (zh) 2020-03-20 2020-03-20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2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2975B (zh) 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
US11904925B2 (en) Folding stroller
US8844960B2 (en) Foldable tricycle
CN107128350B (zh) 一种折叠婴儿推车
US20030030250A1 (en) Stroller foldable in three
CN109291982B (zh) 儿童推车
KR102165079B1 (ko) 유모차
KR102482026B1 (ko) 잠금 해제 장치 및 유모차
CN116118843A (zh) 可收折的机构、车架锁定和释锁机构及婴儿车
TW202304755A (zh) 收合鎖定機構
CN212332756U (zh) 儿童推车
CN212332757U (zh) 收折站立的儿童推车
CN114228817B (zh) 一种推车折叠关节机构及具有其的婴儿推车
CN111361624A (zh)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TWI824919B (zh) 嬰幼兒推車
CN116917185A (zh) 腿部折叠机构和推车
CN212332758U (zh) 联动解锁的儿童推车
CN210122133U (zh) 一种童车
CN107776641B (zh) 推车车架
CN108454687B (zh) 可切换单双座的多功能童车
CN210822419U (zh) 座椅可折叠的童车
TWI839209B (zh) 收合鎖定機構
CN212921670U (zh) 便于座椅换向定位的儿童推车
US20220153330A1 (en) Armrest folding mechanism and baby carriage
CN212921664U (zh) 可原位折叠和换向的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