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1758U -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31758U CN212331758U CN202021236445.7U CN202021236445U CN212331758U CN 212331758 U CN212331758 U CN 212331758U CN 202021236445 U CN202021236445 U CN 202021236445U CN 212331758 U CN212331758 U CN 2123317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pipe
- water
- groove
- radi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包括:加热管、散热管、冷却槽、散热槽、水泵、冷却管、抽风机、吹风管、支撑腿,该装置利用水泵使散热槽中的水流入冷却槽中,冷却槽中的水从右向左流动并落入散热槽中,线缆在冷却槽中由左向右移动,抽风机将加热管内的热空气依次沿着两根散热管、冷却管、抽风机,最后经吹风管排出,以及两根散热管在冷却槽中位于线缆的两侧与冷却槽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冷却管与散热槽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形成一个水缓冷系统和一个具有干燥及风缓冷的冷却系统,使护套在挤制后实现逐级冷却,冷却效果好,提高了护套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是用于水下环境导弹发射时,将导弹在轨道上拖曳到指定发射位置。要求拖缆抗拉力大,拖曳速度快,并具有高可靠性。为满足拖缆使用时的拉力要求,选用钢丝绳作为缆芯,并对钢丝绳表面挤制护套,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拖曳导弹时的速度极快,要求拖缆在轨道上收放时要能快速通过轨道上的滑环装置,滑环装置具有密封垫圈,为了确保拖缆高速通过滑环密封圈,因此对拖缆的护套的要求较高。
护套在挤制后需要冷却定型,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耗时太长,而采用直接单一性的从冷却水槽经过,冷却效果差,缺乏逐级冷却步骤,导致护套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该装置通过建立风、水双缓冷系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水冷,提高了冷却效果,增强护套质量。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包括:加热管、散热管、冷却槽、散热槽、水泵、冷却管、抽风机、吹风管、支撑腿。
所述散热槽为长条形水槽,其左侧壁开有出风孔,右侧壁开有出水孔,散热槽内部右端设置有温度控制器。
所述散热槽右侧设置有补水管,补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水位探针。
所述冷却槽为长条形水槽,冷却槽通过多个支撑腿安装在散热槽上方,其左侧壁上部开有豁口,右端底部开有进水孔,进水孔下部连接有进水管。
所述冷却槽的内部靠近右端内壁上固定有托轮一,右侧壁顶部固定有托轮二,托轮一的高度高于豁口低于托轮二。
所述冷却槽的长度小于散热槽的长度,两者右侧对齐。
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散热槽的出水孔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冷却槽的进水管连通。
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加热管的开口端内壁设置有加热线圈,加热管封闭的一端开有两个出风口和一个位于端面中心的出线孔,两个出风口位于出线孔的两侧,出线孔的孔径大于挤制后的护套的直径。
所述加热管水平的设置在冷却槽的左端,其封闭的一端与豁口对齐。
所述散热管为“L”形的管,散热管为两根,两根散热管的一端分别与加热管的两个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从冷却槽的进水孔进入进水管,并贯穿进水管下端延伸至散热槽内。
所述冷却管,包括:两个集气管、多个换热管。
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散热槽中,两个集气管分别位于散热槽内部两端,多个换热管位于两个集气管之间,多个换热管两端均与两个集气管连通。
所述两个集气管中位于散热槽右端的集气管与两根散热管延伸入散热槽中的一端连通。
所述两个集气管中位于散热槽左端的集气管与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散热槽的出风孔与抽风机的进风端连接,连接管与出风孔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所述抽风机的出风端与吹风管连接,吹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托轮一的上方,并且其管口朝向托轮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利用水泵使散热槽中的水流入冷却槽中,冷却槽中的水从右向左流动并落入散热槽中,线缆在冷却槽中由左向右移动,抽风机将加热管内的热空气依次沿着两根散热管、冷却管、抽风机,最后经吹风管排出,以及两根散热管在冷却槽中位于线缆的两侧与冷却槽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冷却管与散热槽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形成一个具有干燥及风缓冷的冷却系统,使护套在挤制后实现了逐级冷却,冷却效果好,提高了护套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进线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出线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的机构示意图。
加热管-10、加热线圈-11、出风口-12、出线孔-13、散热管-20、冷却槽-30、豁口-31、进水孔-32、进水管-33、托轮一-34、托轮二-35、散热槽 -40、出风孔-41、出水孔-42、补水管-43、进水阀-44、水泵-50、冷却管-60、集气管-61、换热管-62、连接管-63、抽风机-70、吹风管-80、支撑腿-9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包括:加热管10、散热管20、冷却槽30、散热槽40、水泵50、冷却管60、抽风机70、吹风管80、支撑腿90。
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槽40为长条形水槽,其左侧壁开有出风孔41,右侧壁开有出水孔42,散热槽40的右侧还设置有补水管43、安装在补水管43 上的进水阀44、水位探针(图中未示出),水位探针用于探测散热槽40中的水位线,当散热槽40中的水低于设定的水位线时,进水阀44打开,水从补水管 43流入散热槽40,当散热槽40中的水达到设定的水位线时,进水阀44关闭,停止对散热槽40进行补水,散热槽40的内部右端还设置有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散热槽40中的水温以及控制加热管10的加热温度,当散热槽 40中的水温高于或低于预设的值时,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管10的加热温度降低或提高。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冷却槽30为长条形水槽,冷却槽30通过多个支撑腿90安装在散热槽40的正上方,其左侧壁上部开有供线缆进入其内部的豁口31,冷却槽30的右端底部开有进水孔32,进水孔32的下部连接有进水管 33,冷却槽30的内部靠近其右端的内壁上固定有托轮一34,冷却槽30的右侧壁顶部固定有托轮二35,托轮一34高于豁口31的最低点且低于托轮二35,可使进入冷却槽30的线缆在经过托轮一34之前始终淹没在水中,实现水与线缆的热交换。
上述冷却槽30的长度小于散热槽40的长度,两者的右侧对齐,可使冷却槽30中的水从豁口31流出时,落入散热槽40中。
所述水泵50的进水口与散热槽40的出水孔42连通,水泵50的出水口与冷却槽30的进水管33连通,可使散热槽40中的水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中流入冷却槽30中,再从冷却槽30中的豁口31流出,再落入散热槽40 中,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由于挤制后的高温护套从豁口31进入冷却槽30并与冷却槽30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再从冷却槽30的右端出去,所以冷却槽30中的水从左至右温度逐渐降低,而挤制后的高温护套的温度逐渐降低,温度较高的水从冷却槽30中的豁口31流出,落入散热槽40中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水又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中流入冷却槽30中,形成一个水缓冷系统。
如图1、图3-5所示,所述加热管10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加热管10的开口端的内壁设置有加热线圈11,加热管10封闭的一端开有两个出风口12和一个位于其端面中心的出线孔13,两个出风口12位于出线孔 13的两侧,出线孔13的孔径略大于挤制后的护套的直径,加热管10水平设置在冷却槽30的左端,其封闭的一端与豁口31对齐,可使刚挤制后的线缆从加热管10的开口端进入,从出线孔13穿出,接着进入冷却槽30,加热线圈11的最高加热温度低于刚挤制后的高温护套的温度,两者发生热交换,完成对刚挤制后的高温护套的初步冷却,还可防止刚挤制后的高温护套受温差较大空气及强风影响而龟裂或形变。
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管20为“L”形的管,散热管20设置两根,两根散热管20的一端分别与加热管10的两个出风口12连通,另一端从冷却槽30 的进水孔32进入进水管33,并贯穿进水管33的下端延伸至散热槽40中,可使两根散热管20始终位于进入到冷却槽30中的线缆的两侧,并与线缆周围的水进行热交换。
如图1、图6所示,所述冷却管60包括:两个集气管61、多个换热管 62,冷却管60设置在散热槽40中,两个集气管61分别位于散热槽40内部的两端,多个换热管62位于两个集气管61之间,换热管6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集气管61连通,换热管62的管径小于集气管61的管径,可使冷却管60内的空气更好的与散热槽4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
上述两个集气管61中位于散热槽40右端的集气管61与两根散热管20 伸入散热槽40中的一端连通,位于散热槽40左端的集气管61连接有连通其内部的连接管63,连接管63的另一端穿过散热槽40的出风孔41与抽风机70的进风端连接,连接管63与出风孔41连接处作密封处理。
如图1、图3所示,上述抽风机70的出风端与吹风管80连接,吹风管 80的另一端延伸至冷却槽30的托轮一34的上方,并且其管口朝向托轮二35并与经过托轮二35的线缆同轴,用于干燥线缆表面。
在抽风机70的作用下,加热管10内的热空气依次沿着两根散热管20、冷却管60、抽风机70,最后经吹风管80排出,形成一个风缓冷系统。
当加热管10内的热空气沿着两根散热管20流经冷却槽30时,由于两根散热管20始终位于进入到冷却槽30中的线缆的两侧,并与线缆周围的水进行热交换,可使线缆周围的水具有一定的温度且低于加热管10内的温度,达到了对挤制后的护套进行缓冷的目的,随着两根散热管20内的热空气流向冷却槽30 的右端,冷却槽30中的水的温度从左至右逐渐降低,两根散热管20内的热空气的温度也逐渐降低,进一步的实现了对挤制后的护套进行缓冷,当两根散热管20内的温度降低的空气沿着散热管20流至散热槽40内的冷却管60中时,与散热槽4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由于散热槽40中的水是从冷却槽30左端被加热的水落入散热槽40的左端,并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的左端流向散热槽 40的右端,而冷却管60中温度降低的空气在抽风机7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 的右端流向散热槽40的左端,由于此时散热槽40中的水的温度高于冷却管60 中空气的温度,从而使散热槽40中的水的温度从左向右逐渐降低,散热槽40 中温度降低的水,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中流入冷却槽30中,形成一个水缓冷系统,而冷却管60中空气的温度逐渐增高,冷却管60中温度增高的空气,在抽风机70的作用下吹向经过托轮二35的线缆,用于干燥线缆表面。
工作原理:
首先开启水泵50,使散热槽40中的水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 中流入冷却槽30中,随着冷却槽30中的水增多,冷却槽30中的水从冷却槽30 中的豁口31流出,落入散热槽40中,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接着开启加热管 10,使加热管10对其内部的空气加热,再开启抽风机70,在抽风机70的作用下,加热管10内的热空气依次沿着两根散热管20、冷却管60、抽风机70,最后经吹风管80排出,形成一个排风系统,工作时,刚挤制后的线缆从加热管10 的开口端进入,从出线孔13穿出,由于加热线圈11的最高加热温度低于刚挤制后的高温护套的温度,两者发生热交换,完成对刚挤制后的高温护套的初步冷却,接着经过初步冷却的护套进入冷却槽30,经过托轮一34,最后经托轮二35移出,由于挤制后的高温护套从豁口31进入冷却槽30并与冷却槽30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再从冷却槽30的右端出去,所以冷却槽30中的水从左至右温度逐渐降低,由于两根散热管20始终位于进入到冷却槽30中的线缆的两侧,两根散热管20内的热空气与线缆周围的水进行热交换,随着两根散热管20内的热空气流向冷却槽30的右端并流入冷却管60中,冷却槽30中的水的温度从左至右逐渐降低,两根散热管20内的热空气的温度也逐渐降低,进一步的实现了对挤制后的护套进行缓冷,温度较高的水从冷却槽30中的豁口31流出,落入散热槽40 中进行散热,由于温度较高的水落入散热槽40的左端,并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的左端流向散热槽40的右端,而冷却管60中温度降低的空气在抽风机7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的右端流向散热槽40的左端,由于此时散热槽40 中的水的温度高于冷却管60中空气的温度,从而使散热槽40中的水的温度从左向右逐渐降低,散热槽40中温度降低的水,在水泵50的作用下从散热槽40中流入冷却槽30中,形成一个水缓冷系统,而冷却管60中空气的温度逐渐增高,冷却管60中温度增高的空气,在抽风机70的作用下吹向经过托轮二35的线缆,形成一个具有干燥功能的风缓冷系统,完成对护套在挤制后逐级冷却的工作。
Claims (1)
1.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包括:加热管(10)、散热管(20)、冷却槽(30)、散热槽(40)、水泵(50)、冷却管(60)、抽风机(70)、吹风管(80)、支撑腿(90);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40)为长条形水槽,其左侧壁开有出风孔(41),右侧壁开有出水孔(42),散热槽(40)内部右端设置有温度控制器;
所述散热槽(40)右侧设置有补水管(43),补水管(43)上设置有进水阀(44)、水位探针;
所述冷却槽(30)为长条形水槽,冷却槽(30)通过多个支撑腿(90)安装在散热槽(40)上方,其左侧上部开有豁口(31),右端底部开有进水孔(32),进水孔(32)下部连接有进水管(33);
所述冷却槽(30)的内部靠近右端内壁上固定有托轮一(34),右侧壁顶部固定有托轮二(35),托轮一(34)的高度高于豁口(31)低于托轮二(35);
所述冷却槽(30)的长度小于散热槽(40)的长度,二者右侧对齐;
所述水泵(50)的进水口与散热槽(40)的出水孔(42)连通,水泵(50)的出水口与冷却槽(30)的进水管(33)连通;
所述加热管(10)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封闭状,加热管(10)的开口端的内壁设有加热线圈(11),加热管(10)封闭的一端开有两个出风口(12)和一个位于端面中心的出线孔(13),两个出风口(12)位于出线孔(13)的两侧,出线孔(13)的孔径大于挤制后的护套的直径;
所述加热管(10)水平的设置自在冷却槽(30)的左端,其封闭的一端与豁口(31)对齐;
所述散热管(20)为“L”形的管,散热管(20)为两根,两根散热管(20)的一端分别与加热管(10)的两个出风口(12)连通,另一端从冷却槽(30)的进水孔(32)进入进水管(33),并贯穿进水管(33)下端延伸至散热槽(40)内;
所述冷却管(60),包括:两个集气管(61)、多个换热管(62);
所述冷却管(60)设置在散热槽(40)中,两个集气管(61)分别位于散热槽(40)内部两端,多个换热管(62)位于两个集气管(61)之间,多个换热管(62)两端均与两个集气管(61)连通;
所述两个集气管(61)中位于散热槽(40)右端的集气管(61)与两根散热管(20)延伸入散热槽(40)中的一端连通;
所述两个集气管(61)中位于散热槽(40)左端的集气管(61)与连接管(63)连通,连接管(63)的另一端穿过散热槽(40)的出风孔(41)与抽风机(70)的进风端连接,连接管(63)与出风孔(41)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所述抽风机(70)的出风端与吹风管(80)连接,吹风管(80)的另一端延伸至托轮一(34)的上方,并且其管口朝向托轮二(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36445.7U CN212331758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36445.7U CN212331758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31758U true CN212331758U (zh) | 2021-01-12 |
Family
ID=7407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36445.7U Active CN212331758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317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4531A (zh) * | 2021-07-16 | 2021-10-22 | 荆州市中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 |
-
2020
- 2020-07-03 CN CN202021236445.7U patent/CN2123317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4531A (zh) * | 2021-07-16 | 2021-10-22 | 荆州市中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 |
CN113524531B (zh) * | 2021-07-16 | 2023-02-21 | 荆州市中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防水卷材生产用水槽式冷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31455B (zh) | 光纤拉丝冷却系统 | |
CN110683752B (zh) | 一种光纤拉丝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 |
CN212331758U (zh) |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缓冷装置 | |
WO2020114171A1 (zh) | 轴承钢棒管材的双层等温球化退火热处理设备 | |
CN218896507U (zh) | 一种电缆降温装置 | |
CN111674002A (zh) | 水下导弹高速发射用轨道拖缆挤塑后的缓冷装置 | |
CN206816603U (zh) | 一种加工中心液压油冷却系统 | |
CN201406378Y (zh) | 光纤拉丝冷却系统 | |
CN115102329B (zh) | 一种新能源电机降温装置 | |
CN210165581U (zh) | 一种具有多级绝热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 | |
CN219685996U (zh) | 一种顶风式木材热处理窑冷却系统 | |
CN205326256U (zh) | 一种双冷吹塑大体积模具冷却系统 | |
CN209508034U (zh) | 用于高速拉丝下的分段式光纤冷却装置 | |
CN205326257U (zh) | 一种风冷吹塑大体积模具成品内冷却系统 | |
CN108806892B (zh) |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阻燃电缆的制造工艺 | |
CN210948812U (zh) | 一种汽轮机轴承降温装置 | |
CN112735676A (zh) | 一种处理扁平漆包线骨头状漆膜的生产工艺 | |
CN211552489U (zh) | 一种木材热处理窑的水循环冷却系统 | |
CN109652632B (zh) | 一种热处理炉 | |
CN216682981U (zh) | 一种金属包碳纤维复合线材的在线冷却装置 | |
CN218034247U (zh) | 一种铜线冷却干燥装置 | |
CN217031988U (zh) | 一种鱼竿竿坯固化用固化炉 | |
CN217574013U (zh) | 一种线缆生产用高效水冷槽 | |
CN108247986B (zh) | 高速光纤二次套塑用循环水加载装置及二次套塑冷却方法 | |
CN113532158B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32000 No.6 Jixing Road, Huain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inan Wenf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2000 No.6 Jixing Road, Huain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INAN WENFENG SPACE CABL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