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6430U -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6430U
CN212326430U CN202022076232.9U CN202022076232U CN212326430U CN 212326430 U CN212326430 U CN 212326430U CN 202022076232 U CN202022076232 U CN 202022076232U CN 212326430 U CN212326430 U CN 212326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ir
rack
rotating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62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俊杰
杜岩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62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6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6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6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架结构及CT设备。该机架结构包括:外壳;以及机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机架组件包括固定机架以及旋转机架,所述固定机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分隔所述外壳并形成的第一风腔以及第二风腔;所述旋转机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旋转机架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旋转机架两侧的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第一风腔、通风孔以及第二风腔沿轴向方向布置,实现气流沿轴向进入旋转机架并冷却旋转机架上的电器元件,使得气流可以对电器元件进行有效降温,保证固定机架中的温度场均匀性好,避免影响探测器的性能,保证图像的成像效果;同时还可降低CT设备的整机高度。

Description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架结构及CT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CT设备而言,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等电器元件安装在一个旋转的支撑结构上。其中,球管、高压发生器等大功率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探测器性能对温度较敏感。由于工作时,支撑结构会在设备壳体内旋转,这会导致探测器易受球管等热源的影响。设备壳体内较高且不稳定的工作温度会影响到探测器的性能,从而导致图像伪影,影响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设备壳体中工作温度高且不稳定而影响探测器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降低温度以保证探测器性能的机架结构及CT设备。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机架结构,包括:
外壳;以及
机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机架组件包括固定机架以及旋转机架,所述固定机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分隔所述外壳并形成的第一风腔以及第二风腔;所述旋转机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旋转机架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旋转机架两侧的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架包括环形筒体以及设置于环形筒体的安装板,所述环形筒体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通风孔沿轴向方向贯通所述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孔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旋转机架的电器元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排风部件,所述排风部件沿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风腔,所述排风部件用于加速所述固定机架中的气流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架与所述旋转机架围设成导风腔,所述导风腔位于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第一风腔和\或所述第二风腔之间,所述导风腔连通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风腔或所述第二风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外壳罩设所述固定机架,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机架的周侧表面,所述分隔板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旋转密封组件,所述旋转密封组件可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固定机架,并密封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固定机架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密封组件包括呈环形设置的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架,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可旋转配合,并密封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固定机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起与凹槽的配合;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凸起,且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交错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旋转机架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位于所述第一风腔和/或所述第二风腔中,并对应所述旋转机架设置,所述导引件用于向所述旋转机架输送和/或输出气流。
一种CT设备,包括电器元件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机架结构,所述电器元件至少包括球管以及探测器,所述球管与所述探测器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结构的旋转机架,所述球管用于发射X射线,所述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结构及CT设备,旋转机架设置于固定机架后,第一风腔与第二风腔分别位于通风孔的两侧,第一风腔与第二风腔通过通风孔连通,即第一风腔、通风孔以及第二风腔沿轴向方向布置,这样,气流流动时可以沿轴向方向在第一风腔、通风孔以及第二风腔之间流动,实现气流沿轴向进入旋转机架并冷却旋转机架上的电器元件,有效的解决目前设备壳体中工作温度高且不稳定而影响探测器性能的问题,使得气流可以对电器元件进行有效降温,保证固定机架中的温度场均匀性好,避免影响探测器的性能,保证图像的成像效果。同时,第一风腔、通风孔以及第二风腔沿轴向方向布置还可降低CT设备的整机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机架结构中旋转机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旋转机架从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机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机架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机架结构中旋转机架与固定机架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机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机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机架结构;110、固定机架;111、第一风腔;112、第二风腔;113、外壳;114、支撑座;115、固定部分;120、旋转机架;121、环形筒体;122、安装板;1221、通风孔;123、环形内筒;124、加强筋;130、旋转密封组件;131、第一配合部;132、第二配合部;140、排风部件;150、导风腔;160、分隔板;170、导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架结构100。该机架结构100应用于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中,为CT设备的外壳113。机架解耦股用于承载并支撑CT设备的各个零部件。具体的,机架结构100可以对CT设备的电器元件进行支撑。可选地,电器元件至少包括球管以及探测器。CT设备可以对目标的待拍摄区域进行成像,选择性地,目标可以为患者,待拍摄区域可以为患者的病灶位置。
参见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机架结构100包括外壳113以及机架组件,机架组件设置于外壳113内。机架组件包括固定机架110以及旋转机架120。固定机架110具有沿轴向方向分隔外壳113并形成第一风腔111以及第二风腔112。旋转机架120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机架110中,旋转机架120具有通风孔1221,通风孔1221连通旋转机架120两侧的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
机架组件为CT设备的支撑主体,用于支撑CT设备的各个零部件。并且,机架组件安装在基准面,通常为地面。外壳113罩设于机架组件的外侧,用于包裹机架组件,起防护作用,避免机架组件中的零部件露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外壳113为中空结构,外壳113的中空部分可以形成安装空间,CT设备的各个零部件安装于外壳113中。
固定机架110起支撑作用。通常固定机架110安装于地面,用于将CT设备支撑于地面,实现CT设备的安装使用。固定机架110的结构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安装于地面即可。示例性地,固定机架110为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两侧的支撑柱,支撑柱凸出设置于支撑板的表面,并与外壳113接触,实现对外壳113的支撑。
可选地,固定机架110内沿轴向方向分隔外壳113形成的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也就是说,固定机架110设置于外壳113后,固定机架110位于外壳110的中空的腔室中,将外壳113内的腔室分隔成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固定机架110位于外壳113内的中部区域,且固定机架110的左侧为第一风腔111,固定机架110的右侧为第二风腔112。
通过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实现气流在固定机架110中的流动,以对CT设备的电器元件进行冷却,以降低电器元件的温度,使得固定机架110内的温度场均匀性好。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风腔111在左侧,第二风腔112在右侧。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用于实现气流流入固定机架110与流出固定机架110。
可选地,固定机架110上具有与第一风腔111连通的第一进出风口,通过第一进出风口实现外界环境与第一风腔111之间的气流交互。可选地,第一进出风口可以设置于固定机架110的周侧或端面。也就是说,第一进出风口可以沿径向方向设置,也可以沿轴向方向设置。可选地,第一进出风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只要能实现第一风腔111的进出气流即可。当然,第一进出风口的数量也可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进出风口间隔设置,可以提高第一风腔111的进出气流效率,保证散热效果。
可选地,固定机架110上具有与第二风腔112连通的第二进出风口,通过第二进出风口实现外界环境与第二风腔112之间的气流交互。可选地,第二进出风口可以设置于固定机架110的周侧或端面。也就是说,第二进出风口可以沿径向方向设置,也可以沿轴向方向设置。可选地,第二进出风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只要能实现第二风腔112的进出气流即可。当然,第二进出风口的数量也可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进出风口间隔设置,可以提高第二风腔112的进出气流效率,保证散热效果。
旋转机架120位于外壳113中,并与支撑座114可转动连接。旋转机架120可相对于支撑座114在外壳113中转动。可选地,旋转机架120的转动中心与外壳113的转动重合,这样可以避免旋转机架120与外壳113的内壁发生干涉,保证旋转机架120转动平稳,进而保证CT设备的成像过程可靠。而且,旋转机架120上用于安装CT设备的电器元件如球管、探测器等。旋转机架120可带动电器元件同步转动,实现CT设备的成像功能。
可选地,旋转机架120位于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位于旋转机架120的两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也可位于旋转机架120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中仅以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位于旋转机架120的两侧为例进行说明。旋转机架120位于固定机架110的中部区域,即第一风腔111、旋转机架120以及第二风腔112沿轴向方向设置。这样可以减小固定机架110在径向方向的尺寸,进而减小CT设备的整体体积,利于CT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可选地,旋转机架120位于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之间。
旋转机架120上具有通风孔1221,通风孔1221连通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以使得气流可以在固定机架110中轴向流动。轴向流动的气流可以带走旋转机架120上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器元件的温度,进而降低固定机架110中的温度,保证散热效率,使得固定机架110中的温度场均匀性好,不会产生过高温度。这样,探测器不会受到高温影响,可以保证成像效果,提高图像成像精度。可选地,旋转机架120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机架110中,保证旋转机架120转动平稳。
上述实施例的机架结构100,第一风腔111、通风孔1221以及第二风腔112沿轴向方向布置,这样,气流流动时可以沿轴向方向在第一风腔111、通风孔1221以及第二风腔112之间流动,实现气流沿轴向进入旋转机架120并冷却旋转机架120上的电器元件,有效的解决目前设备壳体中工作温度高且不稳定而影响探测器性能的问题,使得气流可以对电器元件进行有效降温,保证固定机架110中的温度场均匀性好,避免影响探测器的性能,保证图像的成像效果。同时,第一风腔111、通风孔1221以及第二风腔112沿轴向方向布置还可降低CT设备的整机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中的一个为进风腔,另一个为出风腔。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向旋转机架120输送气流以冷却旋转机架120及其上的电器元件时,另一个相应的输出冷却后的气流。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风腔111为进风腔,相应的,第二风腔112为出风腔。如图2所示,外界的气流经第一进出风口进入第一风腔111,以对旋转机架120及其上的电器元件冷却。对旋转机架120冷却后,气流经通风孔1221进入第二风腔112中,再经第二进出风口流出固定机架110。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风腔111为出风腔,相应的,第二风腔112为进风腔。如图9所示,外界的气流经第二进出风口进入第二风腔112,经过通风孔1221进入旋转机架120中,以对旋转机架120及其上的电器元件冷却。对旋转机架120冷却后,气流进入第一风腔111中,再经第一进出风口流出固定机架110。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为了描述方便,以第一风腔111为进风腔、第二风腔112为出风腔进行说明,除非做特别限定。
参见图1、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旋转机架120包括环形筒体121以及设置于环形筒体121一端的安装板122,环形筒体121可旋转安装于固定机架110,通风孔1221沿轴向方向贯通安装板122。环形筒体121为中空结构,环形筒体121中用于安装电器元件如球管、探测器等。环形筒体121可转动安装于固定机架110的固定机架上,并位于固定机架110的外壳113中。值得说明的是,关于通风口的大小,在实际设置的时候会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确定通风口的大小,以满足CT设备的散热需求。
安装板122位于环形筒体121的端面,一方面,安装板122可以便于电器元件的安装,另一方面安装板122还可实现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的分隔。通风孔1221沿轴向方向贯通安装板122后,通风孔1221连接旋转机架120两侧的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也就是说,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之间的气流流动只能通过通风孔1221实现,这样,可以使得气流充分冷却环形筒体121内的电器元件以及冷却环形筒体121,提高冷却效果,有效的降低固定机架110中的温度。
可选地,旋转机架120还包括环形内筒123,环形内筒123也为中空结构,且环形筒体121套设于环形内筒123的外侧,以形成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空间即环形内筒123与环形筒体121之间的空间,用于安装球管、探测器、高压器件、准直器等电器元件。可选地,环形筒体121与环形内筒123沿轴向方向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增加旋转机架120的强度与刚度,便于支撑球管与探测器等,使得环形筒体121与环形内筒123不易变形,保证支撑可靠。
可选地,旋转机架120还包括加强筋124,加强筋124设置于安装板122和/或环形筒体121,用于提高旋转机架120的强度。进一步地,加强筋124连接安装板122、环形筒体121以及环形内筒123,以进一步提高旋转机架120的强度与刚度,保证旋转机架120可靠支撑球管与探测器等,保证旋转机架120的使用性能,进而保证CT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通风孔1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风孔1221分别对应安装在旋转机架120的电器元件设置。可以理解的,电器元件至少包括球管、探测器、高压器件、准直器等,每一器件对应一个通风孔1221。这样,第一风腔111中的气流流经电器元件后经过对应的通风孔1221可以直接进入第二风腔112,可以避免气流混流,保证气流沿轴向方向移动,降低固定机架110中的温度。
而且,多个通风孔1221在旋转机架120的安装板122上是非均匀分布的。这是因为电器元件的各个器件是非均匀分布的,通风孔1221与各器件一一对应,保证散热效果。可选地,相邻的通风孔122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也就是说,各通风孔1221相互独立设置,避免气流混流,保证散热效果。
在可选地,各通风孔1221的直径尺寸满足对应电器元件的散热需求。也就是说,根据根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选择合适直径尺寸的通风孔1221。示例性地,散热量大的器件采用直径较大的通风孔1221;散热量较小的器件采用直径较小的通风孔1221。可选地,各通风孔1221的直径尺寸相同和/或相异。也就是说,各通风孔1221的直径尺寸相同;也可通风孔1221的直径尺寸相异;还可以部分通风孔1221的直径尺寸相同,部分通风孔1221的直径尺寸相异。
参见图5,在一实施例中,机架结构100还包括排风部件140,排风部件140沿轴向方向设置于第二风腔112,排风部件140用于加速固定机架110中的气流流动。可以理解的,因固定机架110中的各个风腔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在第二风腔112设置排风部件140后,排风部件140可以加速气流流动,可以提高固定机架110中各个风腔的气流流动速度,尤其是提高第二风腔112中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果。而且,排风部件140沿轴向方向设置于第二风腔112中,可以减小固定机架110的径向尺寸,进而减小机架结构100的高度尺寸,降低CT设备的高度。
当第二风腔112为出风腔中,排风部件140用于排出第二风腔112中的气流,并抽取第一风腔111中的气流,加速气流对电器元件及旋转机架120的冷却,提高散热效果。当第二风腔112为进风腔时,排风部件140用于将外界气流吸入第二风腔112中,并将气流送入第一风腔111中,加速气流对电器元件及旋转机架120的冷却,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排风部件140为风机,通过风机加速气流的流动,便于第二风腔112中的气流流动,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风机包括但不限于轴流风扇,还可为其他类型的风扇,如涡轮风扇等等。
参见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机架110与旋转机架120围设成导风腔150,导风腔150位于旋转机架120与第一风腔111和/或第二风腔112之间,导风腔150连通通风孔1221与第一风腔111或第二风腔112。导风腔150用于实现气流的汇聚。可以理解的,旋转机架120位于固定机架110后,旋转机架120的侧面与固定机架110的内壁之间围设成导风腔150,通过导风腔150引导气流流动。
可选地,导风腔150可以设置于第一风腔111与旋转机架120之间,也可设置于第二风腔112与旋转机架120之间,还可以既设置于第一风腔111与旋转机架120之间,又设置于第二风腔112与旋转机架120之间。
可选地,固定机架110还具有凸出设置的导风部,导风部围设成导风腔15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固定机架110中设置导风壳,导风壳与连通通风孔1221与第一风腔111或第二风腔112,导风壳内的空间即为导风腔150。
本实施例仅以导风腔150设置于旋转机架120与第二风腔112之间为例进行说明,而且,第二风腔112为出风腔。导风腔150设置于其他位置以及第二风腔112为进风腔的情况与本实施例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的,旋转机架120、导风腔150及第二风腔112沿轴向方向顺次设置,可以减小机架结构100的径向尺寸,进而降低CT设备的高度。通风孔1221中气流导风腔150连通通风孔1221与第二风腔112,导风腔150可以实现通风孔1221输出的气流的汇聚,将气流输送至第二风腔112,再由第二风腔112将气流输出。
可以理解的,机架结构100包括导风板,导风板设置于机架外壳113中,并围设于旋转机架120的侧面以使导风板围设成导风腔150。通过导风板围设成导风腔150,可以便于冷却电器元件的气流在导风腔150中汇集并进入第二风腔112中,避免乱流。
参见图8,在一实施例中,机架结构100还包括分隔板160,分隔板160设置于固定机架110的内壁,并延伸至旋转机架120的周侧表面,分隔板160用于隔离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分隔板160设置于固定机架110的内壁,并朝向旋转机架120所在的方向延伸。并且,分隔板160远离固定机架110的端部与旋转机架120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分隔板160与旋转机架120之间发生干涉,保证旋转机架120转动平稳。
分隔板160设置于固定机架110后,分隔板160可以将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分隔开,避免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中的气流混流,使得气流必须经过电器元件才能在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之间流动,保证冷却效果。可选地,分隔板160可拆卸安装于固定机架110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导风板分隔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还可以通过固定机架110自身形成结构分隔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固定机架110与外壳之间设置为密封方式,即无需设置分隔板160,通过密封方式保证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示例性地,机架结构100还包括旋转密封组件130,旋转密封组件130可旋转连接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并密封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的连接处。
旋转密封组件130用于保证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第一风腔111与第二风腔112中的气流通过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的连接处流动,提高气流的利用率,保证冷却效果。具体的,旋转密封组件130部分安装于旋转机架120,部分安装于固定机架110,两个位置对合形成旋转密封结构,限制该位置处的气流流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密封组件130还可为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上自身结构形成的对合结构。
参见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旋转密封组件130包括呈环状设置的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第一配合部131设置于旋转机架120,第二配合部132设置于固定机架110,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可旋转配合,并密封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旋转机架120安装于固定机架110后,旋转机架120的第一配合部131与固定机架110的第二配合部132配合。
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配合后,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可以阻挡气流流动,减小气流从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的连接处泄露,使得气流通过旋转机架120的电器元件后再经通风孔1221进入第二风腔112中,提高气流利用率,保证冷却效果。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31呈圆形设置,并且第二配合部132也呈圆形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旋转机架120转动平稳,避免旋转机架120转动时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之间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在连接处的一周都密封,不留死角,避免气流泄露。
可选地,固定机架110中具有固定的固定部分115,该固定部分115用于可转动安装旋转机架120。并且,旋转密封组件130的第二配合部132设置于该固定部分115。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31与旋转机架120为一体结构,第二配合部132与固定部分115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少装配工序,便于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为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旋转机架120可转动安装于旋转机架120后,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通过凸起安装于凹槽中实现配合安装,进而建立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之间的密封关系。凸起安装于凹槽后,凸起位于旋转机架120与固定部分115的之间的缝隙中,凸起与凹槽的外壁可以形成弯折通道。当气流在弯折通道中流动时,由于凸起以及弯折通道内壁的阻挡作用,可以减少气流从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连接处的泄露。
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31为凸起,第二配合部132为凹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第一配合部131为凹槽,第二配合部132为凸起。又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为间隙配合。也就是说,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第一配合部131可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32转动,避免第一配合部131转动时与第二配合部132发生干涉,保证旋转机架120平稳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均为凸起,且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交错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31凸出于旋转机架120朝向固定部分115的表面设置,第二配合部132凸出于固定部分115朝向旋转机架120的表面设置。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可转动连接后,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相邻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31的侧面具有第二配合部132。这样,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交错位于旋转机架120与固定部分115之间的间隙。此时,旋转机架120、第一配合部131、第二配合部132以及固定部分115围设成弯折多次的弯折通道,即为迷宫结构。通过此种方式,也能防止气流在旋转密封组件130之间的流动中。具体的,气流在迷宫结构中流动时,由于迷宫结构内壁的阻挡作用,可以减少气流从旋转机架120与固定机架110连接处的泄露。
可选地,可以第一配合部131位于径向外侧,第一配合部131套设于第二配合部132的外侧;当然,也可第二配合部132位于径向外侧,第二配合部132套设于第一配合部131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配合部131沿旋转机架12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配合部13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31配合。具体的,第一配合部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配合部131层层套设且间隔设置。第二配合部1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配合部132层层套设且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配合部131与对应位置的第二配合部132配合设置,可以形成多级的密封结构,保证旋转密封组件130对气流的密封效果,减少气流泄露。可以理解的,最外侧的第一配合部131与最外侧的第二配合部132配合,可以起到一级密封的效果,次外侧的第一配合部131与次外侧的第二配合部132配合后,可以进一步防止气流进入,起到二级密封效果;等等。
可选地,当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配合部131与第二配合部132可以为凸起与凹槽的配合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凸起交错形成的迷宫结构。上述两种形式的密封原理已经在上文提及,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31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弧形或者其他形状等等,第二配合部132的形状与第一配合部131的形状相一致。示例性地,第一配合部13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凸起,相应的,第二配合部13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凹槽,第一配合部131安装于第二配合部132中。
参见图9,在一实施例中,机架结构100还包括导引件170,导引件170位于第一风腔111和/或第二风腔112中,并对应旋转机架120设置,导引件170用于向旋转机架120输送和/或输出气流。导引件170用于引导气流流动,使得准确的流向旋转机架120中,保证气流可以旋转机架120中的电器元件进行冷却。
可选地,导引件170设置于第二风腔112中,如图9所示,第一风腔111为出风腔,第二风腔112为进风腔。导引腔可以引导第二风腔112中的气流进入到旋转机架120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引件170也可设置于第一风腔111中,其设置原理与上述的导引件170设置于第二风腔112中的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导引件170包括多个板体,多个板体拼接成通道,该通道的一端与第第二进出风口连通,该通道的另一端对准旋转机架120,供气流流动,以将气流输送至旋转机架120,避免气流流动至其他区域,提高气流利用率。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CT设备,包括电器元件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机架结构100,电器元件至少包括球管以及探测器,球管与探测器对称设置于机架结构100的旋转机架120,球管用于发射X射线,探测器用于接收X射线。球管能够对位于目标的待拍摄区域发射X射线,探测器接收穿过目标待拍摄区域的X射线,并对X射线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对目标的待拍摄区域进行图像成像,方便医生诊断。
本实用新型的CT设备采用上述具有机架结构100后,可以实现旋转机架120上电器元件的冷却,并降低固定机架110中的温度,使得固定机架110中温度场均匀性好,进而保证探测器的性能,以保证成像结果的准确,便于医护人员诊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以及
机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机架组件包括固定机架以及旋转机架,所述固定机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分隔所述外壳并形成的第一风腔以及第二风腔;所述旋转机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旋转机架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旋转机架两侧的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架包括环形筒体以及设置于环形筒体的安装板,所述环形筒体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通风孔沿轴向方向贯通所述安装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孔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旋转机架的电器元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排风部件,所述排风部件沿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风腔,所述排风部件用于加速所述固定机架中的气流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架与所述旋转机架围设成导风腔,所述导风腔位于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第一风腔和\或所述第二风腔之间,所述导风腔连通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风腔或所述第二风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外壳罩设所述固定机架,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机架的周侧表面,所述分隔板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第二风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旋转密封组件,所述旋转密封组件可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固定机架,并密封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固定机架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密封组件包括呈环形设置的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架,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可旋转配合,并密封所述旋转机架与所述固定机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起与凹槽的配合;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凸起,且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交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沿所述旋转机架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结构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位于所述第一风腔和/或所述第二风腔中,并对应所述旋转机架设置,所述导引件用于向所述旋转机架输送和/或输出气流。
12.一种CT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器元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机架结构,所述电器元件至少包括球管以及探测器,所述球管与所述探测器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结构的旋转机架,所述球管用于发射X射线,所述探测器用于接收所述X射线。
CN202022076232.9U 2020-09-21 2020-09-21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Active CN212326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6232.9U CN21232643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6232.9U CN21232643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6430U true CN212326430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6232.9U Active CN212326430U (zh) 2020-09-21 2020-09-21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6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1694B2 (en) Cooler,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US9251994B2 (en) X-ray tube assembly and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ner
US7376218B2 (en) X-ray source assembly
US9892883B2 (en) Rotating-anode X-ray tube assembly with cooling system
JP5044218B2 (ja) X線管用の気流束ダイレクタシステム
JP2008147188A (ja) 対流冷却式x線管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96221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ct装置
WO2013042810A1 (ko) 다중타겟 및 다중전자빔을 구비한 엑스선 발생장치
JP2016026853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の保守方法
CN212326430U (zh)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JP6168901B2 (ja) X線管装置及びx線管装置空冷機構
US20070230662A1 (en) Rotary anode X-ray tube device
CN112220489A (zh) Ct探测器和ct设备
CN108392218B (zh) 一种pet设备的风冷装置
CN112057100A (zh) 机架结构及ct设备
WO2013042812A1 (ko) 일체형 엑스선 발생장치
TW201944444A (zh) X光產生裝置
JP5931379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CN211066679U (zh) 一种ct探测器散热装置
KR101675633B1 (ko) 회전 양극형 x선관 어셈블리 및 회전 양극형 x선관 장치
WO2013021919A1 (ja) 冷却機、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の保守方法
US20190166716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JP7390192B2 (ja) X線ct装置
CN218998685U (zh) 扫描成像设备
JP2020113447A (ja) X線管用気泡除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