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9884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9884U
CN212319884U CN202022162250.9U CN202022162250U CN212319884U CN 212319884 U CN212319884 U CN 212319884U CN 202022162250 U CN202022162250 U CN 202022162250U CN 212319884 U CN212319884 U CN 212319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xygen
outlet
air outlet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22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展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22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9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9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9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相互独立的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制氧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制氧模块的出氧口与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连通,从而制氧模块产生的氧气既能从新风出风口流出,也能从换热出风口流出,流向换热出风口的氧气还能在换热风道内调节温度,以减少由新风制成的氧气与室内环境的温度差,改善出氧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上制氧模块产生的氧气仅能从新风出风口流出,无法根据用户需求从其它部位流出,影响出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如何提高空调室内机出氧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相互独立的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制氧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三通阀,所述新风出风口、换热出风口及制氧模块的出氧口均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三通阀用以控制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制氧模块的通断,以及用以控制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制氧模块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三通阀包括阀壳及安装于所述阀壳内的阀芯,所述阀壳开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阀芯用以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通断,以及用以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阀壳内设有第一出气管及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阀芯可旋转设于所述阀壳内,所述阀芯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过气孔,所述阀芯可旋转至使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一出气管或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三通阀还包括与所述阀芯连接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阀芯旋转。
可选地,所述制氧模块具有吸气口,所述壳体还设有新风进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及吸气管,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新风管的周壁。
可选地,所述制氧模块还具有排气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邻近所述新风管。
可选地,所述吸气管的管径大于所述排气管的管径。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鼻导管,所述鼻导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连通、出气端用于给所述换热出风口供氧。
可选地,所述鼻导管可伸缩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相互独立的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制氧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制氧模块的出氧口与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连通,从而制氧模块产生的氧气既能从新风出风口流出,也能从换热出风口流出,流向换热出风口的氧气还能在换热风道内调节温度,以减少由新风制成的氧气与室内环境的温度差,改善出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投影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制氧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三通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 11 新风出风口 12 换热出风口
20 制氧模块 30 三通阀 31 阀壳
32 阀芯 311 第一出气口 312 第二出气口
33 第一出气管 34 第二出气管 321 过气孔
35 驱动装置 13 新风进口 40 新风管
50 吸气管 60 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选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竖挂式空调室内机等;本实用新型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1至图7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相互独立的新风出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制氧模块20,安装于所述壳体10,所述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用以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壳体10还设有新风进口13、换热进风口、新风风道和换热风道,其中,新风风道连通新风进口13与新风出风口11,换热风道连通换热进风口与换热出风口12。需要说明的是,新风进口13与室外空气连通,新风出风口11与室内空气连通,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13进入新风风道,再从新风出风口11流出,以更新室内空气,新风风道内可设置空气处理组件,以对新风进行净化或加湿等处理,改善空气质量;而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12均与室内空气连通,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再从换热出风口12流出,换热风道内可设置换热器,以对空气起到换热调温作用。制氧模块20用以产生氧气,以提高室内的氧气含量,或供有需要的用户直接吸氧。制氧模块2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可为电子制氧、分子筛式制氧、化学药剂制氧、富氧膜制氧等。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制氧模块20可选为富氧膜制氧机,通过富氧膜对空气中的氮气进行过滤,以得到氧浓度较高的空气,具有体积小、用电量小的优点,更方便安装于壳体10内。
制氧模块20产生的氧气可通过新风风道与新风出风口11间接连通,以及通过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12间接连通,也可直接与新风出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连通,在此不做限制。当用户只运行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功能时,制氧模块20产生的氧气可从换热出风口12吹出,当用户只运行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时,制氧模块20的氧气可从新风出风口11吹出;由此,空调室内机在两种功能模式下均可有效出氧,提高出氧效果;若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换热风道连通,则氧气流经换热风道时还能被调节温度,以减少氧气与室内环境的温差。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三通阀30,所述新风出风口11、换热出风口12及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均与所述三通阀30连通,所述三通阀30用以控制所述新风出风口11与所述制氧模块20的通断,以及用以控制所述换热出风口12与所述制氧模块20的通断。在本实施例中,三通阀3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可为电子式也可为机械式。三通阀30可控制制氧模块20与新风出风口11或换热出风口12的其中一者连通,也可控制制氧模块20与新风出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均断开。由此,用户可通过三通阀30在对应的功能模式中选择氧气的去向,以使出氧路径能匹配不同的送风需求。
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三通阀30包括阀壳31及安装于所述阀壳31内的阀芯32,所述阀壳31开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311及第二出气口312,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311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1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312与所述换热出风口12连通;所述阀芯32用以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311的通断,以及用以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312的通断。在本实施例中,制氧模块20产生的氧气先从进气口进入三通阀30的阀壳31,阀芯32通过运动来切换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311或第二出气口312的连通,从而控制氧气流向新风出风口11或换热出风口12。
如图7所示,所述阀壳31内设有第一出气管33及第二出气管34,所述第一出气管3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311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34与所述第二出气口312连通,所述阀芯32可旋转设于所述阀壳31内,所述阀芯32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过气孔321,所述阀芯32可旋转至使所述过气孔321与所述第一出气管33或所述第二出气管3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311与第一出气管33的出气端连通,第二出气口312与第二出气管34的出气端连通。阀芯32设置为可绕中心线旋转的圆盘状,过气孔321贯通阀芯32的两面,进气口与过气孔321的一端连通。第一出气管33和第二出气管34的进气端对应过气孔321的转动轨迹设置,过气孔321可随阀芯32转动至与第一出气管33和第二出气管34其中一者的进气端连通,以实现对氧气流向的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三通阀30还包括与所述阀芯32连接的驱动装置35,用以驱动所述阀芯32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5安装于阀壳31的外侧,驱动装置35的驱动轴伸入阀壳31内与阀芯32连接,以驱动阀芯32旋转,从而通过控制驱动装置35即可实现三通阀30对氧气流路的自动切换,提高便利性。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制氧模块20具有吸气口,所述壳体10还设有新风进口13,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40及吸气管50,所述新风管40与所述新风进口13连通,所述吸气管50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新风管40的周壁。在本实施例中,结合上述制氧模块20为富氧膜制氧机的实施例,空气从吸气口进入制氧模块20,再通过富氧膜过滤为氧气和氮气,氧气通过出氧口流出,氮气通过排气口排出。新风管40可与室内的穿墙孔连通,以连通室外空气。室外新风的氧气含量相比室内空气更高,因此制氧模块20利用室外新风制造氧气可提高制氧效率。吸气管50贯通新风管40的周壁,从而可通过新风管40吸取室外新风,无需再通过其它方式伸出室外,充分利用了现有结构,以使空调室内机在室内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制氧模块20还具有排气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排气管60,所述排气管60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邻近所述新风管40。在本实施例中,制氧模块20过滤出的氮气可通过排气管60排出室外,而排气管60的出气管邻近新风管40,可与新风管40共用穿墙孔,以简化排气方式。结合上述吸气管50贯通新风管40的实施例,可以理解,排气管60位于新风管40的外侧,从而排气管60和吸气管50可通过新风管40隔开,以避免排出的氮气被吸气管50直接吸入,提高制氧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吸气管50的管径大于所述排气管60的管径。吸气管50吸入的空气中既包含氧气也包含氮气,而排气管60排出的气体中基本只包含氮气,因此吸气管50的管径大于排气管60的管径,可有效提高吸气效率。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鼻导管(图未示),所述鼻导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连通、出气端用于给所述换热出风口12供氧。在本实施例中,鼻导管可用于为有专门需求的用户集中供氧,如老人、婴幼儿或呼吸困难的病人等,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实用效果。鼻导管可沿换热风道延伸至换热出风口12,以被换热风道隐藏和保护,减少损坏。当用户需要鼻息吸氧时,可通过控制阀控制制氧模块20朝鼻导管出氧,再通过鼻导管吸氧,以及时满足用户的吸氧需求。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鼻导管可伸缩设置,从而在用户需要用到鼻导管时,可将鼻导管从出风口拉伸至能被方便使用的位置;在不需要用到鼻导管时,可使鼻导管收缩在换热出风口12内侧,以起到隐藏和保护效果。鼻导管的伸缩可以是自身具有伸缩特性,也可以是通过弹性件等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实现,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可为CPU,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该空调室内机中各组件部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可以是告诉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中可以包括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
处理器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并执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指令;
S2,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指令,开启弥散制氧模式或鼻息制氧模式;
S3,在所述弥散制氧模式下,控制三通阀30将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出风口11连通;
S4,在鼻息制氧模式下,控制三通阀30将制氧模块20的出氧口与鼻导管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模式指令由用户通过操作面板或移动终端发出,空调室内机获取到具体的工作模式指令后,会开启相应的工作模式,包括弥散制氧模式和鼻息制氧模式。在弥散制氧模式,制氧模块20产生的氧气会从新风出风口11流向室内,在室内机进行扩散,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氧气浓度,改善室内整体空气质量。而在鼻息制氧模式,制氧模块20产生的氧气会从鼻导管流出,用户可使用鼻导管进行鼻息吸氧,以及时满足吸氧需求。在步骤S3和S4中,制氧模块20可直接开启,也可在满足其它调节后再开启,在此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3包括:
S31,检测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S32,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启动制氧模块20;
S33,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第一阈值,关闭制氧模块20。
在本实施例中,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是实时或定时的,也就是说,一旦开启了弥散制氧模式,二氧化碳传感器会实时或定时检测二氧化碳浓度,若二氧化碳浓度在弥散制氧模式刚开启时就小于第一阈值,则制氧模块20保持关闭;若大于第一阈值,则启动制氧模块20进行制氧。制氧模块20运行过程中,若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关闭制氧模块20,以在保证氧气含量的同时实现节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31之后,还包括:
S34,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启动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1连通;
S35,确定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新风风机。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机安装于新风风道内,用以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后流向新风出风口11。在弥散制氧模式,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会先流向新风风道,在新风风机的作用下再更快地流至室内环境。若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制氧模块20和新风风机都会运行,以更快地提高室内氧气含量。若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制氧模块20和新风风机都会关闭,以实现节能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41,启动制氧模块20,检测所述鼻导管出气端的氧气浓度;
S42,确定氧气浓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发出报警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若制氧模块20产生的氧气浓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说明制氧模块20运行异常,不宜进行鼻息制氧,应及时发出警报提示,避免加重用户的不适情况,以提高安全性能;若氧气浓度大于第二阈值,则用户可正常使用鼻导管进行鼻息吸氧。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43,启动制氧模块20,记录制氧模块20的制氧时长;
S44,确定制氧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关闭制氧模块2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鼻息制氧时间不宜过长,为避免用户吸氧过度,利用计时器记录制氧时长,若制氧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即用户已进行了预设时长的鼻息吸氧,则控制制氧模块20自动关闭,以及时停止鼻息吸氧过程,保证用户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相互独立的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制氧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换热出风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三通阀,所述新风出风口、换热出风口及制氧模块的出氧口均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三通阀用以控制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制氧模块的通断,以及用以控制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制氧模块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包括阀壳及安装于所述阀壳内的阀芯,所述阀壳开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阀芯用以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通断,以及用以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通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内设有第一出气管及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阀芯可旋转设于所述阀壳内,所述阀芯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过气孔,所述阀芯可旋转至使所述过气孔与所述第一出气管或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还包括与所述阀芯连接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阀芯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模块具有吸气口,所述壳体还设有新风进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管及吸气管,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新风管的周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模块还具有排气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邻近所述新风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的管径大于所述排气管的管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鼻导管,所述鼻导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制氧模块的出氧口连通、出气端用于给所述换热出风口供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导管可伸缩设置。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2162250.9U 2020-09-27 2020-09-27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319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2250.9U CN212319884U (zh) 2020-09-27 2020-09-27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2250.9U CN212319884U (zh) 2020-09-27 2020-09-27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9884U true CN212319884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2250.9U Active CN212319884U (zh) 2020-09-27 2020-09-27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98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98A (zh) * 2021-07-19 2021-11-09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38970A (zh) * 2022-03-07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制氧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98A (zh) * 2021-07-19 2021-11-09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38970A (zh) * 2022-03-07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制氧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4738970B (zh) * 2022-03-07 2024-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制氧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1988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765311B (zh) 供排型换气装置
CN106765851B (zh) 一种空气过滤处理器及其处理系统、处理方法
CN108332374B (zh) 空调器及其新风控制方法、装置
CN21351415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1780259A (zh) 一种具有多点加湿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327286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4322082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CN202955819U (zh) 一种安装于室外的新风换气机
CN217004766U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组
CN109883026B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51415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982975U (zh) 自然冷源利用装置和空调器
CN201359342Y (zh) 一种全热回收换气机
CN206191751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213454131U (zh) 一种用于新风空气净化器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
CN11130662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1163079Y (zh) 室内多功能加氧机
CN113739299A (zh) 自然冷源利用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281899U (zh) 新风机
CN220471783U (zh) 自然蒸发加湿器
JP2002031384A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214406260U (zh) 一种无级调速、变流量、除尘杀菌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