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9862U -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9862U
CN212319862U CN202020720430.1U CN202020720430U CN212319862U CN 212319862 U CN212319862 U CN 212319862U CN 202020720430 U CN202020720430 U CN 202020720430U CN 212319862 U CN212319862 U CN 212319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volute
air outlet
casing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04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刚
孟庆功
赵现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04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9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9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9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室内机包括:机壳、蜗壳、接水盘,机壳内限定出容纳空间;蜗壳设于容纳空间内且蜗壳的长度方向与机壳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蜗壳的一端与机壳连接;接水盘设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蜗壳的另一端,蜗壳的另一端与接水盘直接连接,接水盘与机壳连接。相较于已有设计,蜗壳的底端并未直接连接机壳的侧壁上,而是与接水盘连接,并借助接水盘连接到机壳,由此,接水盘和蜗壳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整体,该稳固的整体作为空调内部的支撑结构,不仅延长了原有蜗壳的支撑范围,提高了空调跌落时的整机强度,而且由于接水盘与机壳的连接结构更靠近室内机的底端,也使整个机身的底盘更牢固,立式放置时的稳定性更高。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背景技术
立式空调器也称之为柜机,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通常为高度方向尺寸较大的长条形件,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因颠簸发生跌落、倾倒或者与周围产品碰撞等问题,已有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蜗壳通常直接挂在机壳(也可以称之为箱体)内,当发生跌落时蜗壳对机壳的支撑作用较小,机壳的损伤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整机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机壳、蜗壳、接水盘,所述机壳内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蜗壳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相一致,所述蜗壳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蜗壳的另一端,所述蜗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水盘直接连接,所述接水盘与所述机壳连接。
相较于已有设计,蜗壳的底端并未直接连接机壳的侧壁上,而是与接水盘连接,并借助接水盘连接到机壳,由此,接水盘和蜗壳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整体,该稳固的整体作为空调内部的支撑结构,不仅延长了原有蜗壳的支撑范围,提高了空调跌落时的整机强度,而且由于接水盘与机壳的连接结构更靠近室内机的底端,也使整个机身的底盘更牢固,立式放置时的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前壳体、后壳体、连接于所述前壳体的出风口连接板、出风口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后壳体的进风口连接板,所述接水盘、所述蜗壳各自均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板、所述出风口支撑件、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布在所述接水盘的外沿,且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所在侧突出,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出风口支撑件、一部分所述出风口连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背离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连接板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两个安装板的过渡板,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还具有第三安装部,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的对接处,所述第三安装部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还具有朝向所述后壳体设置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与所述后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内均为镂空结构且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加强筋交汇处的安装套体,相应的紧固件伸入到所述安装套体内以与所述安装套体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侧壁以及连接在侧壁顶部的顶壁、连接在侧壁底部的底壁,所述蜗壳的顶壁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布在蜗壳顶壁的外沿,且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所在侧突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出风口支撑件、一部分所述出风口连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顶壁的外沿设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背离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连接板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过渡板,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顶壁的外沿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的对接处,所述第三连接部朝向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顶壁还具有朝向所述后壳体设置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后壳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内均为镂空结构且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加强筋交汇处的安装套体,紧固件伸入到机壳、所述安装套体内以与所述安装套体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朝向所述蜗壳的一侧具有接水空间以及多个第五安装部,所述第五安装部伸出所述接水空间外以与所述蜗壳的底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底壁具有风扇安装部,所述第五安装部环绕在所述风扇安装部外侧与所述蜗壳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五安装部形成为安装凸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所述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立体拆分示意图(仅示出部分零件)。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蜗壳的顶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接水盘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室内机100,
机壳110,前壳体111,出风口b,后壳体112,进风口c,出风口连接板113,安装板1131、1132,过渡板1133,出风口支撑件114,进风口连接板115,
蜗壳120,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三连接部123,第四连接部124,侧壁125,顶壁126,底壁127,
接水盘130,第一安装部131,第二安装部132,第三安装部133,第四安装部134,第五安装部1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10、蜗壳120、接水盘130。
如图2所示,机壳110内限定出容纳空间,机壳110通常为塑料件,机壳110内用于放置换热器、风扇、电机等结构,机壳110的表面可以安装触控面板或者电子操作屏等,以方便用户直接操作。机壳11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状、四棱柱状等。
蜗壳120设于容纳空间内且蜗壳120的长度方向与机壳110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蜗壳120的一端与机壳110连接。接水盘130设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蜗壳120的另一端,蜗壳120的另一端与接水盘130直接连接,接水盘130与机壳110连接。
也就是说,蜗壳120也为长条形结构,且蜗壳120的顶端靠近机壳110顶部设置且安装在机壳110内,蜗壳120的底端靠近接水盘130设置且直接与接水盘130连接,接水盘130靠近机壳110底部设置。
相较于已有设计,蜗壳120的底端并未直接连接机壳110的侧壁125上,而是与接水盘130连接,并借助接水盘130连接到机壳110,由此,接水盘130和蜗壳120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整体,该稳固的整体作为空调内部的支撑结构,不仅延长了原有蜗壳120 的支撑范围,提高了空调跌落时的整机强度,而且由于接水盘130与机壳110的连接结构更靠近室内机100的底端,也使整个机身的底盘更牢固,立式放置时的稳定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10包括:前壳体111、后壳体112、连接于前壳体111的出风口连接板113、出风口支撑件114、连接于后壳体112的进风口连接板115,接水盘 130分别与出风口连接板113、出风口支撑件114、进风口连接板115连接。
前壳体111可以是形成有出风口b的壳体,后壳体112可以是形成有进风口c的壳体,这里的前指的是使用时朝向使用者的一侧,后指的是背离使用者的一侧,前、后只是为了说明两个壳体是相对设置的,并不能构成对结构的限定,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将立式空调器按照需要的角度放置。
出风口连接板113、出风口支撑件114均与前壳体111以卡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出风口连接板113的、出风口支撑件114的个数均为两个,两个出风口支撑件114分别在出风口b的两侧(如左侧、右侧)与前壳体111连接,出风口连接板113可以设置为金属件,此时出风口连接板113也可以称之为出风口b钣金,每个出风口连接板113分别与相应侧的出风口支撑件114对应设置且两者至少部分重合。接水盘130的左侧分别与位于左侧的出风口连接板113、出风口支撑件114、进风口连接板115构成“三点连接”,接水盘130的右侧分别与位于右侧的出风口连接板113、出风口支撑件114、进风口连接板115构成“三点连接”。
由此,多个连接结构沿蜗壳120以及接水盘130的周向分布,以使接水盘130与机壳110之间形成沿接水盘130周向的多点连接,上述多点连接结构从不同角度对接水盘 130与机壳110进行全方位、包绕式的连接,使接水盘130与机壳110的连接更牢靠、稳固。
蜗壳120也可以采用上述多点连接方式,而且接水盘130在出风口连接板113、出风口支撑件114、出风口连接板113上的连接结构,对于蜗壳120与机壳110的连接也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5所示,接水盘130具有第一安装部131,第一安装部131分布在接水盘130的外沿,且朝向机壳110的出风口b所在侧突出,第一安装部131 与出风口支撑件114、一部分出风口连接板113连接。
出风口支撑件114可以是框型结构,框型结构所框出来的结构与前壳体111的出风口b相对,第一安装部131的个数可以是两个,出风口连接板113、进风口连接板115 的个数均为两个,出风口支撑件114为1个且环绕在出风口b外设置。左侧的第一安装部131与出风口支撑件114的左侧板、左侧出风口连接板113的一部分板体通过螺钉连接。右侧的第一安装部131与出风口支撑件114的右侧板、右侧的出风口连接板113的一部分板体通过螺钉连接。
由此,接水盘130的第一安装部131与机壳110设置在出风口b附近的板体连接,以在出风口b处与机壳110形成连接点,而且采用出风口支撑件114、出风口连接板113 两个件叠加与第一安装部131连接,不仅实现了接水盘130与机壳110的紧密连接,而且能够对出风口b形成结构支撑,使机壳110在出风口b处的抗变形能力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30具有第二安装部132,第二安装部132朝向机壳110 的出风口b设置且靠近第一安装部131所背离出风口b的一侧,出风口连接板113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安装板1131、1132以及连接两个安装板1131、1132的过渡板1133,第二安装部132、第一安装部131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1、1132一一对应连接。
出风口连接板113的一个安装板1131与第一安装部131相对且与出风口支撑件114叠加设置,三者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左侧的出风口连接板113在左侧的第一安装部131 的左边与第一安装部131相对并间隔开,左侧的另一个安装板1132与左侧的第二安装部132相贴且两者可以通过螺钉紧固,右侧的结构与左侧的对称设置,在此不赘述。
这样,第二安装部132与出风口连接板113连接以对第一安装部131处的连接形成辅助,两者不仅各自在相应的布置位置起到连接、支撑作用,而且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安装部131、第二安装部132被出风口连接板113连接起来,三者形成了框架状的连接结构,连接强度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30还具有第三安装部133,进风口连接板115设置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的对接处,第三安装部133朝向进风口c设置且与进风口连接板 115连接。
由此,第三安装部133与进风口连接板115的连接位置设置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的对接处,不仅能够起到进一步加强机壳110与接水盘130连接的作用,而且能够对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的连接起到加强作用,对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的连接处形成进一步地骨架支撑,提高了整机的强度和抗挤压、磕碰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30还具有朝向后壳体112设置的第四安装部134,第四安装部134与后壳体112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安装部131、第二安装部132朝向前壳体111设置,即整个机壳110的前部;第三安装部133设置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 的连接处,即整个机壳110的中部;第四安装部134朝向后壳体112设置,即整个机壳 110的后部。由此第一至第四安装部134在整个机壳110的各个方位均有连接点,形成了全方位的支撑和紧固,连接更紧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1、第二安装部132、第三安装部133内均为镂空结构且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及位于加强筋交汇处的安装套体,相应的紧固件伸入到安装套体内以与安装套体螺接。
由此,安装部采用上述加强筋以及镂空结构不仅具有减重效果,实现了轻量化,而且能够增强各个安装部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130朝向蜗壳120的一侧具有接水空间以及多个第五安装部135,第五安装部135伸出接水空间外以与蜗壳120的底壁127连接。由此,第五安装部135的设置使蜗壳120在与接水盘130紧密连接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蜗壳120被接水盘130内存留的水沾湿蜗壳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20的底壁127具有风扇安装部,第五安装部135环绕在风扇安装部外侧与蜗壳120的底壁127连接,第五安装部135形成为安装凸柱。由此,蜗壳120与接水盘130的连接位置形成在风扇安装部的外侧,能够避免与风扇发生干涉。
蜗壳120的用于与机壳110连接的结构、接水盘130的用于与机壳110连接的结构可以相一致。这里的相一致指的是两者用于与机壳110连接的安装部的结构的布置形式可以大体一致,属于同样的构思,可以根据需要做常规的结构变动,比如形状的变化等。
上面对接水盘130的用于与机壳110连接的结构的效果描述,也均可以应用到蜗壳120与机壳110的连接结构上。蜗壳120包括侧壁125以及连接在侧壁125顶部的顶壁 126、连接在侧壁125底部的底壁127,蜗壳120的顶壁126设有用于与机壳110连接的连接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4所示,蜗壳120具有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分布在蜗壳120顶壁126的外沿,且朝向机壳110的出风口b所在侧突出,第一连接部121与出风口支撑件114、一部分出风口连接板113连接。上述结构的技术效果参照第一安装部131的效果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蜗壳120顶壁126具有第二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2 朝向机壳110的出风口b设置且靠近第一连接部121所背离出风口b的一侧,出风口连接板113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安装板1131、1132以及连接两个安装板1131、1132的过渡板1133,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31、1132一一对应连接。上述结构的技术效果参照第二安装部132的效果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20顶壁126还具有第三连接部123,进风口连接板115 设置在前壳体111与后壳体112的对接处,第三连接部123朝向进风口c设置且与进风口连接板115连接。上述结构的技术效果参照第三安装部133的效果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20顶壁126还具有朝向后壳体112设置的第四连接部124,第四连接部124与后壳体112连接。上述结构的技术效果参照第四安装部134的效果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三连接部123内均为镂空结构且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及位于加强筋交汇处的安装套体,相应的紧固件伸入到安装套体内以与安装套体螺接。上述结构的技术效果参照安装部的加强筋以及安装套体的效果描述,在此不赘述。
当然,机壳110还可以包括罩盖在前壳体111、后壳体112所组成的环形结构的顶部的顶盖、设于环形结构底部的底座,鉴于这些结构不是本申请改进的重点,在此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室内机100。
这样,蜗壳120一端固定在空调箱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接水盘130上,接水盘130 固定在空调箱体上,接水盘130和蜗壳120同时作为空调内部支撑结构,可提高空调跌落时的整机强度与稳定性。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限定出容纳空间;
蜗壳,所述蜗壳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相一致,所述蜗壳的一端与所述机壳连接;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蜗壳的另一端,所述蜗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水盘直接连接,所述接水盘与所述机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前壳体、后壳体、连接于所述前壳体的出风口连接板、出风口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后壳体的进风口连接板,所述接水盘、所述蜗壳各自均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板、所述出风口支撑件、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布在所述接水盘的外沿,且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所在侧突出,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出风口支撑件、一部分所述出风口连接板连接;和/或
所述蜗壳包括侧壁以及连接在侧壁顶部的顶壁、连接在侧壁底部的底壁,所述蜗壳的顶壁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布在蜗壳顶壁的外沿,且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所在侧突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出风口支撑件、一部分所述出风口连接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背离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连接板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两个安装板的过渡板,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一一对应连接;和/或
所述蜗壳的顶壁的外沿设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机壳的出风口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背离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连接板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安装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过渡板,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还具有第三安装部,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的对接处,所述第三安装部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连接;和/或
所述蜗壳顶壁的外沿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的对接处,所述第三连接部朝向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还具有朝向所述后壳体设置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与所述后壳体连接;和/或
所述蜗壳的顶壁还具有朝向所述后壳体设置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后壳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内均为镂空结构且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加强筋交汇处的安装套体,紧固件伸入到机壳、安装套体内以与安装套体螺接;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内均为镂空结构且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加强筋交汇处的安装套体,紧固件伸入到机壳、所述安装套体内以与所述安装套体螺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朝向所述蜗壳的一侧具有接水空间以及多个第五安装部,所述第五安装部伸出所述接水空间外以与所述蜗壳的底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底壁具有风扇安装部,所述第五安装部环绕在所述风扇安装部外侧与所述蜗壳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五安装部形成为安装凸柱。
10.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2020720430.1U 2020-04-30 2020-04-30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Active CN212319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0430.1U CN212319862U (zh) 2020-04-30 2020-04-30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0430.1U CN212319862U (zh) 2020-04-30 2020-04-30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9862U true CN212319862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0430.1U Active CN212319862U (zh) 2020-04-30 2020-04-30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98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7980B2 (en)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US20150041101A1 (en)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1307933A (zh) 空调器室外机的温度传感器固定结构
CN21409471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19862U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08907676U (zh) 控制柜和空调机组
KR100876057B1 (ko) 원통형 항온항습기
CN203015362U (zh) 机柜空调器及其风向导引装置
US20130105114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450143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1755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004665U (zh) 风管机
CN2175038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5364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5014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8272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112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8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65695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1097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707524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17131392U (zh) 空调器
CN2170313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31395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